能力大赛历史试题解析_第1页
能力大赛历史试题解析_第2页
能力大赛历史试题解析_第3页
能力大赛历史试题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知识能力大赛历史试题20130326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5至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曹永升。审核人:屈安振。第卷(选择题,共9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

2、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从史料所叙述的这种犁的结构特点来看,应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又名江东犁。重点注意“江东”二字【答案】D2(2012·辽宁铁岭联考)“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2【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习惯由来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

3、信息和所学史实“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主要是为了有助于农业生产,百姓希望风调雨顺,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3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上看,作者揭示了铁制工具与兴修水利工程的关系。铁器的大力推广是在战国、秦汉时期,联系战国时期郑国渠的修建,秦朝灵渠的开通和汉朝西北地区坎儿井的开凿,可知答案为B。【答案】B4有种观点认

4、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发生了农用动力的一场革命。这里的“革命”主要是指A铁犁的广泛使用 B牛耕技术的采用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水排的发明应用 4【解析】关键是对“动力”的理解,A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它主要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并未涉及动力的变化,而牛耕则意味着畜力部分代替了人力。5(2012·广州月考)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解析】从材料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

5、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的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可知选择D项。【答案】D6(2012·潍坊调研)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6【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作。【答案】C7(201

6、2年10月广东六校高三联考13题)春秋战国时期,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器时代的到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曲辕犁的推广7【解析】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等。BC两项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关系,A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D项唐代曲辕犁得到推广。据此本题选A项。8(2012年1月滨州期末8题)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8D9(2012南京一模)元

7、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9【解析】C 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自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答案为C。10(2012青岛期末考)八卦(见右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

8、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10【解析】C 材料表明人们测量影子的长度目的是为了掌握春耕秋收的季节规律,这说明八卦是为农业文明服务的,故八卦与农业生产有关,答案选C。11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11【解析】C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12(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6题)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中国的丝织业

9、不晚于商朝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 BCD12D桑具有很高经济价值,是一种经济作物,不能说明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一般的人穿不起丝织品,故不能说明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1313(2011·山东实验中学)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商周陶器唐宋瓷器明清 B青铜器商周瓷器唐宋棉布明清C玉器商周漆器唐宋玻璃明清 D漆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13A铁器(应该为青铜)商周陶器(应该为瓷器)唐宋瓷器(应该为棉布)明清 B青铜器商周瓷器唐宋棉布明清C玉器

10、商周漆器唐宋玻璃明清 D漆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B14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 的发明应该是A 瓷器B 丝绸C 青铜D 酿酒14BA 瓷器(东汉晚期才发明青瓷)B 丝绸(上古时代,人们学会了养蚕缫丝,时间最早)C 青铜D 酿酒15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属于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15【解析】B该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中的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官营、分工细致的特点

11、。16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自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16【解析】A 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17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17B

12、 解析: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和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材料反映了这一史实。勾结带有贬义的成分,材料中看不出勾结来,“开始”从何而来,故不选D。18(2012·潍坊质检)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18【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解体。题干中强调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工业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基础。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C经济结构发生了

13、彻底变化,彻底有误。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解体,占绝对优势,重农抑商政策仍是主要政策,统治者还加以强化。19(2012·广州质检)任何经济现象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蓦然地消灭,必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阶段性。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却步履维艰。其原因是A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束缚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闭关锁国阻碍了商品输出D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破产19【解析】本题实质考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了,B、D不可能是其发展缓慢的原因,C是A的表现之一,C包含在A中。(答案)A2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

14、于“近代的前变”。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20【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根据题干“近代的前夜”是指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选项D中体现的现象是大户出资、雇佣小户的现象,大户给小户报酬的雇佣生产关系。其余选项在封建社会时期也能体现。(答案)D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21以下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B隋唐C两宋D明清21【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和“

15、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说明当时的市和坊的界限已经被打破。这应该发生在宋代。(答案)C22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煕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22【解析】C。材料反映了政府放宽了对市的管理,“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说明城市的职能发生了转变。中国古代统治者从未推行过工商皆本的政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地位上,材料中看不出来。2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16、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23【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答案)C24“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日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衔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2

17、4【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描述了丝绸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人活动频繁,商品经济活跃的情况。从材料“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分析属于市镇繁荣的景象,应选D项。材料中没有限制“市”的信息,排除A。唐代的草市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式的集市,称草市。材料中没有反映相关现象,排除B。材料中没有叙述突破空间限制的例子,排除C。(答案)D25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C扩大了手工业产品的市场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25

18、(解析)本题考查了制约明清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所学主要有: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传统观念;等。分析材料中“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用经商来兴盛,用做官来显赫,可以了解到当时商人通过经商致富,把当官显耀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商人们在工商业上的扩大再生产。(答案)B26(2012·泉州四校联考)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6【解析】B

19、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故选B。8B 解析:本题干采用排除法,手工业发展水平典型代表依历史时期是商周青铜时代、瓷器、棉布(纺织技术)。27(2012·合肥八中一模)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27【解析】A自材料可知: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

20、七百位凭纺织手艺做事的家童。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A。28(2012乌鲁木齐一诊)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28【解析】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由诗句“君家白碗胜霜雪”可推断出这种瓷器应是白瓷。故选B。29(2012哈师大附中期末考)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C官营

21、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29【解析】B 从材料说明了丝织业中机工的众多类别,分工越来越细,故选B。30(2012黄山质检)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30【解析】D 本题解答采用排除法。A项材料中并未说明“都”在异地;B项与材料中“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相矛盾;而C项与材料中“怕回乡”也不一致,材料难以说明徽商保持浓厚的乡土观念。从材料看,明清时期徽商经营

22、的商品种类忌讳,影响深远,说明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31(2012黄桥模拟)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31【解析】D 材料中“当街出售凉食”、“出租铺席宅舍”都说明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发达,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或不符合史实。32(2012金华十校联考)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

23、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BCD32【解析】B 从材料看,西汉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反而富有,造成农民流亡,存在着官商勾结的现象,故与材料不符;与材料中表述一致。故选B。33(2012中山期末考)(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33【解析】D 本题为逆

24、向选择题,从材料看乡村出现集市,商品种类较多,但是注意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商品,A、B、C三项符合材料;从题干同州集市的时间限制,说明尚未打破时空限制,故D项符合题意。34(2012济宁期末考)1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34【解析】A 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从汉武帝加强矿产、冶铁、铸造的国家控制,说明推行抑商政治,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封建的统治。故选A。35(

25、2012·哈尔滨期末考)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35【解析】C 题中材料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故选C。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得不到支持。注意读懂材料,36(2012·遂溪一模)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给

26、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BCD36【解析】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出现了劳动力买卖现象,故排除;明清时期资本主萌芽出现,但仍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萌芽十分微弱,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符合题意。37王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幅有关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图片,你认为它反映出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是A描绘了大运河两岸繁华景象和魅力的自然风光B反映 “夜市”出现和白银广泛使用的情景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采矿业D这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的风俗生活画37D 【解析】:清明上河

27、图反映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河两岸,商品经济和汴梁的生活场景,所以选D项。A错在应为汴河,非为大运河。B白银广泛使用,应在明清,非为北宋。C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采矿业。发生在明中后期,而非北宋。38(2012三明联考)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工任其消长 B农业依赖百工 C百工亦为农业 D农工比重适当38【解析】D 材料认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使农业和手工业都能按适当比例发展,这样才能使手工业成为农业的支持而非危害农业。故选D。选错者,材料没有读懂。39(2012日照调研)有学者论:“政治

28、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39【解析】A 的出现都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体现了政治对经济的干预。所以选A。40(2012苏北四市联考)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40【解析】C 从材料中知道苏州纺织业分京苏两派,各有成规,而且都是世代相传,不互相交流,这就说明了技术垄断的存在;而

29、A、B、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选C。41(2012吉林期末考)下列词文中反映宋代都市经济的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41【解析】A A项是指杭州的繁华,故符合题意;B项是反映了唐代长安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C项是指宋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D项是指岳飞抗金未成的悲切之情。42(2012太原调研)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

30、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42【解析】C元稹为唐代诗人,排除A;B现象明清时代才出现,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反映了东西南北各地的商品交流,反映了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故选C。43(2012福州期末考)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43【解析】B 据题干材料,宋代选官标准工商业者也可以凭自己的才学被选拔为官吏,而在封建社会的长时间里,商人是不能做官的。这一规定突出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商

31、人地位的提高;A、C、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选B。44(2012泰安期末考)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44【解析】C 中国古代具有重士轻商的现象,从题干的材料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说明等级观念淡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应该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故A错。明清之际,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化了,上课笔记肯定没有记好,故选了B。45(2012·合肥一模)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