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必修一学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宇宙中的地球专题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1、2、3、天体的概念: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级物质的总称。 天体的种类及对比:天体的类别是多样的,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考点(1)(2)(3) 考点(1)(2)(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的位置: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运行方向和慧尾延伸方向;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

2、性地球的普通性: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地球的特殊性一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条件: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8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专题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1太阳辐射概况及太阳能量的来源1、2、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大小及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0.154微米;按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部分。可见光部分占据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红外线43%、紫外线7%。4、中国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丰富

3、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我国太阳辐射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考点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3、生物光合作用,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考点3太阳的外部结构1、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11年;2、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为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之一。考点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耀斑产生的磁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黑子和地球上的降水和气候具有相关性3、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

4、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66.5 °的夹角,并且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4、太阳风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Nh*北嚴塑¥敲馳琮勒宙ifcAlAiS)公转自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 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 针)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 /日近日点(1月初)最快, 远日点(7月初)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点除外)线速度平均30km/s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点为0专题三地

5、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点1地球运动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考点2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 前为23.5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轨道平面斜交成化。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2、6月22日夏至北纬23 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弓I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9警H秋分 dJff12月22日冬至专题四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

6、线;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更替到昼的称为晨线,由昼更替到 夜的称为昏线。2、产生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无偏向。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3、产生地方时(1)地方时计算及光照图判读;地方时相差4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相差1°分钟。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24时(0时),18时。在光照图上,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为 12时,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为 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处的经线地方时为 6时,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处的经线地方时

7、为(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24个时区,CD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北京时间”指东 8区的区时,即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东经120 °的地方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小时,东侧时区的时间比西侧时区的时间早。(3)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日界线东侧日期比日界线西侧日期要晚一天,因此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在180经线两侧,实际日界线因为要绕过一些岛屿,因此,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常见

8、问题:1、已知经度差计算时间:15度/h; 1度/4min,根据精度差计算时间,(东加西减)2、 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经度 /15,如能整除,所得结果为时区序数;如不能整除,所得结果,小数点 后采取四舍五入原则。3、 求所在时区n的中央经线经度:15n考点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90度)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以二分二至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日为例)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

9、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 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 = 90 °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一一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曲+、曲,lEA90越大);反之越小。(A线为夏至日,B线为春分或秋分日, C线为冬至日)30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太阳直射点纬度和某地纬度差距越小,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 高。3、1春分a (屋昏线 与经蟻重合)AB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5( B)与鏡

10、线晝合)B S 冬至 与級S相切),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6: 00时日出,18: 00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 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倒冬至极

11、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4、1)2)3)4)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划分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 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

12、带范围缩小。专题五地球的结构考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圈层位置厚度特点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7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P22 图 1.26)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 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1.地震波(P21图1.25)2.地球内部圈层一一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地売古代银面考点2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

13、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部分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安山岩、流纹专题一岩石圈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三大类岩石及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根据冷凝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侵入 岩(地表以下冷凝),常见花岗岩;喷出岩(伴随岩浆喷出作用、 火山活动,地表冷凝)常见玄武岩(气孔构造) 岩。搬运、沉,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成为变沉积岩:岩石裸露地表受到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积、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14、和化石) 变质岩:岩石在变质作用环境下(高温高压环境) 质岩。常见的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板岩。在地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三大岩类实行相互转化。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 性兀素衰变(地球内能的来源)地震、版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等外力作用来源于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外部各 要素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实 现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2、 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形态;1)全球岩石圈由六大版块组成:2)版块边界类型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张裂生长边界裂谷和海洋 以及海底山 脉东非大裂谷

15、、红海、大西洋洋中脊(海底山脉)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碰撞消亡边 界巨大褶皱山 系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碰撞消亡边界海沟、沿岸山 脉洛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安第斯山(南极板块和美洲板块)、马里亚纳海沟、亚 洲东部岛弧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太平洋、印度洋、非洲、美洲、南极洲3、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地壳运动所遗留的痕迹。地质构造判 断 方 法地 貌 类 型褶皱断层岩层弯曲 形态岩层新老关系背斜 岩层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图示未侵蚀地貌侵蚀后

16、地 貌(倒置地 形)及成因 图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山岭背斜顶部受张 力,易被侵蚀 成谷地CD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 硬不易被侵蚀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水平位移:形成裂谷;垂直位移: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 地,如华山西峰、峨眉金顶、庐山、泰 山.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风化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普遍作用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4、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参看课本P 71图4.3 4.6)能量 来源如石蛋地形、棒槌山侵 蚀 作 用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峡谷(V形谷)、 黄土高原千沟万

17、壑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滨海地带搬 运 作 用流水搬运泥石流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搬运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堆 积 作 用流水堆积冲积平原(洪积平 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的先 沉积,颗粒小的后 沉积,具有一定的 分选性山口处,河流中下游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新月沙 丘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冰川堆积冰磧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堆积海滨沙滩

18、滨海地带太阳 辐射太阳 辐射专题二大气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中释放能量的过程。 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分钟2) 地面辐射:地表吸收遭受削弱后的47%的太阳辐射获得能量后,自身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的 过程;与太阳辐射波长相比,属于长波辐射3 )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后,大气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中射向 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同样属于长波辐射。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的

19、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 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 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 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 还给地面。 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射間字尚空间射向宝宙空间6-大气上界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向堆而

20、瓏籾升制血齡蟹卅平收作用:有选择也平谎层的梟氧吸收紫并袋,肘流层孤费水汽吸收64銘但禅涯 翹的可见光豺几乎飙艮射作用:无选雜云层述艮射懸feitttffl:有选S也空吒分子鋪怦騙朋至诅上的刘日翻方做亜肘rrcffi丿戾,呈中E猷最?易谶肘.3、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课本P30图2.3)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 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 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右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CDA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21、: DCBA。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高压低'低压V高压'曲艸如嚟叫怨(地面)城市热 岛环流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 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 温咼于郊区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 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 交叉污染。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il2)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总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受到气压梯度力的影

22、响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考点2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寒冷干燥风带名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

23、南风寒冷干燥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参看课本 P34图2.10)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60"30"0。6cr赛至耳 二旁日 冬至日壬扎阳住S臨銘惟.5.命匸鳥:门禹压牽3cr片7 丁 TSsi耒良*"* *行吞冈歸更頑二卫.”_鑒Nd凤淆趣底冬晅二'":.p乙fi昨s凤 屈根電畋潢二壽.3、不同季节全球气压中心的分布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北天画洋T&大時A比盘斗洋亚途駅高.

24、庄EfijE怅压夏或夷离压30" N(T北大奔洋冰费低压|S古一西唱利叩高E卜71可席古低压60 N7;东牝李反*' I 心 V * > -4 ,r-匕-L 4 I灯尋逐门琲磁注礼赢嗪mr隹計:'J T -* . & 一 y, . . , . U J X y, - y . 4 w、 、. y . 一 対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 响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 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

25、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气候类型气温特点(以温定 带)降水特点(以水定型)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 15C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亚热带气候(含 温带海洋性气侯)最冷月均温 在0C15C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 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副热带夏干 气候)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 在V 0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5、季风环流(季风气候);考点3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概念;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定义:冷暖气团相交形成的面状三维天体系

26、统。分类:暖气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 度大,天气温暖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 度小,天气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 下降,天气转晴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 度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天气暖锋天气降水位置锋后锋前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大风、暴雪华北春雨连绵“清明时节雨纷纷”长江中下游6-7月份的梅雨图例11,三角形画在锋面移动方向一侧H <1,半圆画在锋面移动方 向一侧2、低压(气

27、旋)、高压(反气旋)系统;(概念;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气流状况;控制时的天气;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从中心指向四周气流流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向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图例:北半球气旋(低压系统)北半球反气旋(高压系统)3、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1)冬季寒潮;大风,降温,降雪(冷锋)(2)春季沙尘暴;(冷锋)(3)北方夏季午后暴雨;(冷锋)(4)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贵阳冬季的阴雨天(准静止

28、峰)(5)台风雨;(气旋)(6)长江流域伏旱;(反气旋)(7)北方的秋高气爽;(反气旋)专题三 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类型发生区域主要环节作用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 送、降水、下渗、 形成地表径流 和地下径流最重要的水循环,作用:使陆 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蒸发(蒸腾)、降水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内部蒸发、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 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以及跨流域调水);蒸发、 人工降水、下渗水循环的地

29、理意义:1.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2.促进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转换3.使得水资源更新和再生。考点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的概念、形成和类型,世界洋流的分布;洋流:大规模定向移动的海水。分类:成因分类。成因举例风海流受到风力吹拂下的海水流动南北赤道流密度流由于不同海域密度不同产生的海水流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海水流动补偿流一个海域海水流出相邻海域海水进行补偿产生的流动日本暖流、秘鲁寒流热力分类:暖流:海水温度高于流经海域温度的洋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海水温度低于流经海域温度的洋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西风漂流为寒流)2、世界

30、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西SI携)匝南裔葺羊魂平 Jt北哀平洋ht瀟L豎,鬧(hi'T'=*>!?-T 北肃 il 洋 SB令"2r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类型概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水温比流

31、经海域高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55 °70° N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岀现不冻港,如 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水温比流经海域低降温减湿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荒漠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渔场名称成因形成条件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 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两种洋流汇 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秘鲁渔场盛行上升流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

32、 到表层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 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第三部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组成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2、 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略) 考点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 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33、互联系的整体。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 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 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 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4、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气候因素直接影响:通过与大气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作用、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性等,间接

34、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成土母质1. 成土母质由岩石风化而来,是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2. 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理化性质。生物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地形与土壤1. 海拔:不同垂直自然带,导致形成不同的土壤成分和性质的垂直分异2. 坡度:坡度越陡越不适宜发育土壤,土层越薄3. 坡向:阳坡和阴坡水热状况出现差异,阳坡热量充足,阴坡水分充足人类活动1. 通过耕作改变土壤结构和质地2. 灌溉改变土壤水热3. 施肥改变土壤肥力(水稻土、黑垆土)4.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考点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

35、)分异规律定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 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南北 更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和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 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 更替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 况差异大。以水分变化 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 山麓向山顶更替1.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处的纬度的陆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 况差异大低纬的高山地区地自然带一致。2.山地的自然带与相对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 有关。3低、中纬度地区的高山垂直自然带较多,垂直分异最明显2、3、主要陆地自然带;尢就西岸丸陆內详 幻i东岸温带海帝西凤帯/ /弗度70*70'60-55*3540 *25*30-20*15*1歼0-170-柱毛It气2 一热鞘草赢疋热爭车底电董丸甜西岸丸陆内部1丸陆东岸直曽疗虎#隠帚幫叶W溫钉衲轻什|爭叶4*带*拮带常M辆席°70*55*35-25*图25150*图23第四部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我国北方村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丽江古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