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3月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3月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3月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3月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3月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3月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的是A.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B.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酸雨可导致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A正确;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多,进而引起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北方干燥地区进一 步变干等,B、C D均错误。2 .己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杂合子个体血浆胆固醇浓度 通常是正常人的2? 3倍,纯合子个体则较正常人高6? 8倍。则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属于A.完全显性 B. 共显

2、性 C. 不完全显性 D. 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纯合子和杂 合子个体的血浆胆固醇浓度均高于正常人,但纯合子个体的血浆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杂合子, 据此可推知: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属于不完全显性,A、B D均错误,C正确。3 .下图为用伞藻做的“嫁接”实验。实验结论是地中海伞藻A.B.伞藻“柄”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C.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伞藻“足”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答案】D【解析】题图显示:将细圆齿伞藻的柄嫁接到地中海伞藻的足上,再生帽的形态与地中海伞 藻的相同;将地中海伞藻的柄嫁接到细

3、圆齿伞藻的足上,再生帽的形态与细圆齿伞藻的相同。 据此说明,伞藻“足”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先决条件是:从实验过程到实验结论的形成角度去分析实验现象,抓住 图中呈现的信息“嫁接后再生帽的形态与提供足的个体一致”,据此分析各选项。4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果糖均是还原糖B.淀粉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C. ATP、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酶中都含有糖D.纤维素、麦芽糖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答案】D【解析】葡萄糖、果糖均是还原糖,A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B正确;ATP中含有核糖,脱氧核糖核酸( DNA中含有脱

4、氧核糖,核酶的化学本质是含有核糖的RNA C正确;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错误。5 .下图表示科学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胶和云母处理幼苗进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注: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明胶片处理组在光下进行,云母片处理组在黑暗中进行B.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D.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一一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插入幼苗尖端部位的是明胶片还是云母片,因变量是幼苗的 生长状况,两组幼苗的生长条件是无关变

5、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所以明胶片处理组和云母片处理组均 应在光下进行,*错误;明胶片处理组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向 背光一侧运谕的同时,透过明胶片向下运输,导致背光侧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高于向光侧,云母片处理 组的幼苗直立,是因为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可见,本实验证明了明 胶前云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不育我E明由苗顶端向下传递的“某种化学物质"就是生长素,B、C错误; 综上分析,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一一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囿,D正确.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6、,但合成的mRNA中类有变化B.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变化C.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但胞内酶活性没有变化D.细胞凋亡,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但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答案】A【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mRNA种类有变化,A正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可见,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蛋白质含量也有变化,B错误;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减慢,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形态会发生一系列

7、特征性的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D错误。7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形成细胞板8 .中期,可用于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过染色体数目变异C.后期,在纺锤丝的牵拉下,着丝粒一分为二D.末期,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答案】B【解析】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形成核膜,A错误;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可用于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过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错误;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

8、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8.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 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 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白动力和机制,C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 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促进碳循环D

9、. 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答案】B【解析】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CO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的范围内,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B错误;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可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原料,进而促进碳循环,C正确;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D 正确。【点睛】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10

1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B.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C.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D.羊膜穿刺技术获得羊水细胞可用来进行染色体分析和性别确定等【答案】C【解析】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A正确;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B正确;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也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C错误;羊膜穿刺技术获得羊水细胞

11、来自于胎儿,可用来进行染色体分析和性别确定等,D正确。【点睛】易错点辨析: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w遗传病。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有的可能是由于发育不良造成的,如先天性心脏病;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能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所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11 .下图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示构成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质膜的外表面,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的尾部和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C.和是可以移动的,且更容易移动D.和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答案】C

12、【解析】是糖蛋白,位于质膜的外表面,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是磷脂分子,其尾部和所示的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B正确;由所示的磷脂分子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为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移动的,但的移动性较低,C错误;和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D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 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 ?所示的结构名称,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

13、的整合和迁移。12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实施退耕还林后,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答案】D【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B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是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正确;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种“

14、代替”是优势物种的代替,因此,演替过程中,前 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不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D错误。13 .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右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 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再体/我A.人体内环境包括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一一C.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02等物质D.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解析】为组织液,细胞内液,为血浆,为尿液。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血浆一组织液一细胞内液,B正确;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C2等物质,但不含血红蛋白,C错误;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

15、液体废物中除了含有尿素和尿酸外,还含有无机盐等,D错误。14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B.在一定蔗糖浓度范围内,不断增加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引起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不断缩短,质壁分离程度不断加深C.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淀粉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答案】D【解析】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导致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A正确;在一定蔗糖浓度范围内,不断增加外界蔗糖溶液浓

16、度,随着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增大,引起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不断缩短,质壁分离程度不断加深,B正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或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若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C正确;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淀粉溶液中,若淀粉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因淀粉不能被细胞吸收,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 D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5 .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肝脏转变为

17、葡萄糖并释放能量B.厌氧呼吸产生的 CQ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C.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a原D.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答案】C【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绝大部分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中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也可以形成新的肝糖元和葡萄糖,A错误;人体骨骼肌细胞的厌氧呼吸不产生C02, B错误;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S原为乳酸,C正确;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D错误。16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B.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

18、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估算结果与实际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差异C.年龄金字塔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的个体数D.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答案】C【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A正确;因每条鱼捕获的概率相等,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捕获的鱼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与其生存环境中的大鱼和小鱼的比例相同,因此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估算结果与实际种群密度没 有明显差异,B正确;年龄金字塔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则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 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C错

19、误;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调整年龄结 构,以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17 .下图为烟草花叶病毒对叶子细胞的感染和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TMA.该实验证明了 TMV勺遗传物质是RNAB. 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感染C.该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构成TMV的物质去向D. 烟草叶片受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接种的病毒进行了逆转录【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将 TMV A的RNAW TMV B蛋白质重组或将 TMV B的RNAW TMV A蛋 白质重组,再让获得的重组病毒感染烟叶,分离得到的子代病毒与提供RNA的亲代病毒相同,因此,该实验证明了 TMV勺

20、遗传物质是 RNA A正确;该实验没有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感染 烟叶,因此不能得出“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感染”的结论,B 错误;该实验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烟草叶片受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接种的病毒在烟叶细胞中增殖 所致, 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实质,即“重组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来源以及子代病毒的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毒增殖的原理(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控制子代病 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形成)即可做出准确判断。18.下列关于双链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 DN后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

21、对遵循卡伽夫法则C.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D.某DN肪子内胞喀咤占25%则每条DNA|i链上的胞喀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25% ? 50%【答案】A【解析】组成DN册子白每1条脱氧核甘酸链含有 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后子共有4条脱氧核甘酸链,因此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喀咤占25%则每条DNA|i链上的胞喀咤占 该链碱基的比例为 0? 50% D错误。19. 某植物核内基因中插入1 个碱基对后,

22、引起其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变异导致该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种类发生改变B. 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该变异可能导致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发生改变D. 该变异导致该植物种群基因库和进化方向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某植物核内基因中插入1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该变异导致该基因中喋吟和喀咤碱基的数目发生改变,但碱基的种类没变,A错误;该变异没有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错误;该变异引起其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发生改变,C正确;该变异会导致该植物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但不能导致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23、,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20.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 DNA片段导入到细胞染色体特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的片段,定点 改造基因,获得预期的生物体基因序列发生遗传改变的技术。下图是对某生物B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 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III .111H,T编辑怖的B基因编辑后的B基因A. sgRNA是合成Cas9酶的模板B. 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碱基序列能够全部互补C.核酸内切酶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断裂核甘酸之叫的磷酸二酯键D. B基因被编辑后因不能转录而无法表达相关蛋白质【答案】C【解析】sgRNA可指引核酸

24、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不是合成Cas9酶的模板,A错误;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核酸内切酶 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进行切割,使相应部位的核甘酸之间的磷酸二酯断裂,C正确;被编辑后的B基因仍能进行转录,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并进行切割,进而将编辑前的B基因中的n片段切除,将I和出片段连接形成新的B基因。据此围绕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1 .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生长

25、激素只能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只有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定向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生长激素对人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髓软骨的生长,并不是只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宫和细胞,B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C错误;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22 .为探究NaCl和CuSQ对唾液淀粉酶

26、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试m号 女蚣步再甲Z丙T溥潘 (bL)1而潘(1)1IHzSO”溥漫(mL)1wm+ 31洲5.89冲港(»L)11111熄粉泊篇»L)1111哮者淀愉濡清(也)1111各试腋入3十鼻g水点/即2宣时闻取出试道,加入力热观察结果,11色A.本实验结果也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B.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C.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Cl-和Cu2+D.设置丙试管可确定 Na+和S0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本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以此反映

27、酶活性 的高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hCI和CuSO,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T自变量是不同的离子(Nh+、 Cl Cu泌和SO? ),本尼迪特试剂含有的Na Cu2 SO/对实验有干扰,因此本实验结果不能用本 尼迪特试剂鉴定,凡错误;溶液的田为无关变量,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B正确;丁试管加入的是蒸储水,属于空白对照,丙试管加入的是Na#O4溶液,其实舱结果呈现浅蓝 色与丁试管的结果相同,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进而推知;N。咖SO产对睡液淀粉酶的活性无影响.可 见,设直丙试管可确定Na%l SOJ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D正确.甲试管加入的是NaCI 溶液,其实

28、验结果是无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被分解,进而推知:C卜对睡液淀粉酶j天性有促进作用,乙 试管加入的是CuSO4溶液,其实验结果是深蓝色?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进而推知:Cu"对唾液淀粉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即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对酶活性有影晌的离子是。和CW- C正确“23 .下图是保持生理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 a处给予刺激,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卜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肺肺肌嫌骨神霰A.腓肠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B. a处产生了一个正电波C.刺激产生了反射活动AD.神经冲动可以经树突末梢传到肌肉【答案】A【解析】在a处给予刺激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说明腓肠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A正

29、确;以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 a处,会产生一个负电波(动作电位),B错误;刺激引起的腓肠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C错误;神经冲动可以经轴突末梢传到肌肉,D错误。24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受体分子后,便将其移到细胞膜上B.浆细胞需先识别抗原再分泌特异性抗体C.记忆B细胞一旦遇到同一类型抗原便快速增殖分化出相应的浆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带有特定的抗原-MHC受体【答案】B【解析】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受体分子后,便将其移到细胞膜上,A正确;浆细胞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B错误;记忆B细胞一旦遇到同一类型抗原,便快速增殖分化

30、出相应的浆细胞,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都带有特定的抗原-MHC受体,D正确。25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B.该细胞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此细胞经分裂后形成4种精子或1种卵细胞C.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差错,减数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子细胞【答案】B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生物为二倍体。该细胞含有 体、2个染色体组,A正确;依据染

31、色单体的形态和颜色可知: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此细胞经分裂后形成 4种精子或1种卵细胞,B错误;图示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所以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差错,该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减数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子细胞,D正确。【点睛】此题的难点在于 C D选项的判断。图示的 1对同源染色体,各有 1条染色单体由两种颜色组成,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图示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从中提取出如下图所示的关键信息,再依据减数分

32、裂的特点,即可判断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所发生的时期以及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该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导致减数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类型。26.近年来大气中的 C02浓度和03浓度不断上升。为了研究CC2浓度和0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Q和高浓度03处理水稻“汕优 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表观光合速率(U mol m * s J)斗卡发仃时期胞间82侬度W moi * mof)注: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Q(CQ常态浓度+2OQx mol - mol-1); 03 ( 03常态浓度x 160% ;CG+03 (CQ常

33、态浓度+200Wmol - mol-1和03常态浓度x 160%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0量。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0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B.高浓度CC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 0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Q浓度升高有关D.实验结果表明,0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答案】D【解析】柱形图显示: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C02组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 CK组,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0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正确;CK组、03组与CC2+03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

34、度CQ可部分抵消高浓度0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对比分析两个柱形图可以发现: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同的情况下,表观光合速率高,其胞间CQ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C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03组与CK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 03浓度升高会危及水稻的生长,D错误。27.科学家发现,甘丙肽(一种神经递质)会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B.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甘丙肽在

35、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扩散并移动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D.甘丙肽除了能与 GalRl受体结合,也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去极化【答案】B【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A错误;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外流,可见,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B正确;甘丙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释放

36、,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C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甘丙肽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错误。28.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其中m -5没有甲病家族史,家系中无突变发生。该地区正常男性中乙病携带者约占1/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 O-T-E O正常那性.女性患甲病的阴性。生乙病的女性 n西蜘许患的件na_4«cbrd4oA(Vas 67li10 IS.6局II 12131416A.甲、乙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m-5和m-6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与IV-11相同的概率是3/8C.若IV-16是男孩,则患乙病的概率是1/60D.若IV-

37、i6是女孩,且同时患甲病和特纳氏综合征,则原因是m-10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答案】C【解析】系谱图显示:m -5和m-6均为正常,其女儿IV -12为乙病患者,其儿子IV -14为甲 病患者,据此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意“m-5没有甲病家族史,家系中无突变发生”可进一步推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若甲病的致病基因用 b表示,乙病的致病基因用 a表示,则m-5和m-6的基因型依次为 Aa父Y、 Aa父X3,二者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与IV-11相同的概率是3/4A_ x1/4XbY= 3/16, B错误;只研究乙病,则n -4

38、的基因型为aa,进而推知m-10的基因型是Aa,由题意“该地区正常男性 中乙病携带者约占1/15”可知:m -15的基因型是1/15Aa,因此,若N -16是男孩,则患乙 病的概率是1/15 x 1/4aa =1/60 , C正确;只研究甲病,则m-10和m-15的基因型依次是 ?乂、 XBY,若W -16是女孩,且同时患甲病和特纳氏综合征,则IV -16的基因型为XbO( "O'表示缺 少1条X染色体),原因是m-15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D错误。二、非选择题29.图甲是某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B为分解者。请回答

39、:图甲(1)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北极狐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2)据图甲回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图乙中,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的传递后,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答案】(1).5 (2). 二、三 (3).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4).18% (5).偏大 (6). 食物链(网)【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识。据此依题意并从图示中

40、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为植物一雷鸟一北极狐,植物一雷鸟一狼,植物一北极狐,植物一雪兔一北极狐,植物一雪兔一狼。北极狐分别处于第二、三营养级。(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甲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图乙中,D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1.5X10J/ (m2 a) , C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其固定的能量为2.7 x 105J/ (m a);可见,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7 X 105)+ ( 1.5 X 10 6) X 100%= 18%(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雪兔的种群密度,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

41、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x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因雪兔被捕捉一次后,重捕时难度加大,所以估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的数量偏大。(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会经 食物链(网)在生物体内富集。30.低温冷害是中国东北春玉米产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是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聚糠泰合剂(PKN是一种抗冷调节剂。科研人员研究了低温胁迫下PKN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胁迫天数叶绿素含量/c -1、(mg?g )表观光合速率 _2- -1、(CQ(imol?m?s )干物重气孔导度/-2 - -1、(mm

42、ol?m?s )(g?plant1)PKN组清水组PKNtl.清水组PKNta清水组PKIW清水组00.550.568.918.061.551.5440.5836.7810.490.507.926.891.661.6234.4530.5630.420.335.754.171.921.8118.6713.6750.370.264.382.812.011.8311.564.3270.300.233.591.892.111.853.120.45(注: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02量;所测数据来源于第3 片展开叶。)请回答:( 1)玉米幼苗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中

43、,测定叶绿素含量时,用提取色素。( 2)在实验的时间内,低温胁迫天数越长,干物质的含量,其原因是(3)在相同低温胁迫条件下,与清水组相比,PKN组的表观光合速率 ,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o【答案】(1). 叶绿体类囊体膜(2). 无水乙醇(3). 越多 (4). 表观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不断积累(5). 较高 (6).PKN1叶绿素含量较高(7).PKN会减缓气孔导度的下降幅度,有利于C02的吸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低温胁迫下PKN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清水组为对照组,PKN理组为实验组。围绕题

44、意和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对 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应实验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1) 玉米幼苗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这些光合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2) 表中信息显示: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表观光合速率虽然逐渐减少,但仍然大于0。可见,在实验的时间内,低温胁迫天数越长,干物质的含量越多,其原因是表观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不断积累。 在相同低温胁迫条件下,与清水组相比,PKN组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气孔导度较大,由此可见,PKN组的表观光合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PKN目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吸收更

45、多的光能;PKN会减缓气孔导度的下降幅度,有利于C02的吸收。31 .果蝇的细眼与粗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 Y染色体上。一只粗眼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细眼白眼雄果蝇交配,Fi出现一只无眼雌果蝇,其余F1 雌雄果蝇均为细眼红眼,让 F1 细眼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果蝇一细眼红眼细眼白眼粗眼红眼粗眼白眼雌蝇3/801/80雄蝇3/163/161/161/16请回答:(1)基因B (b)位于 染色体上。Fi雄蝇基因型为 。(2)为分析控制Fi无眼性状的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 Fi细眼红眼雄果蝇

46、杂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如下表。子代雌性:雄性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1:13:13:11/2无眼1:1/从实验结果推测,果蝇无眼基因 (位于/不位于)A (a)和B (b)所在的染 色体上,理由是。以子代 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后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若无眼性状为隐性性状,则子代中有眼细眼红眼雌蝇与有眼粗眼白眼雄蝇交配的后代中有眼细眼白眼雄蝇占。【答案】(1). X (2). AaXY (3). 不位于 (4).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5). 无眼雌雄(或有眼雌雄)(6). 1/16【解析】试题分析:以表中子代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在子

47、代中或子代雌雄个体中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明辨性状的显隐性以及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并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让F1细眼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中,雌蝇均为红眼,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 : 1,说明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B (b)位于X染色体上;在F2中,雌雄果蝇的细眼:粗眼均为3 : 1,说明细眼对粗眼为显性,控制眼形的基因A (a)位于常染色体上。综上分析可推知:Fi雄蝇基因型为 AaXBY。(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子代有眼:无眼=1 : 1,说明与性别无关联

48、,加之其它各对相对 性状的分离比均为 3: 1,说明控制有眼和无眼的基因与控制其它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互不干 扰,它们之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果蝇无眼基因不位于A (a)和B (b)所在的染色体上。欲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子代无眼雌雄(或有眼雌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 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加以判断。综上分析,若无眼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关基因用c表示),则亲本该无眼雌果蝇与Fi细眼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ccXBXb和AaCcXY,子代中有眼细眼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1/6AACcXBXB、1/6AACcXBXb、1/3AaCcXBXB、1/3AaCcXBXb,子代中有眼粗眼白眼

49、雄蝇的基因型为 aaCcXY,二者交配,后代中有眼细眼白眼雄蝇占3/4C_x ( 1 2/3 x 1/2aa) X1/2X1/4X bY=1/16。32 . 回答下列(一)、 (二)小题(一)研究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以多环芳烧( PAHS为碳源和能源的细菌,用以降解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PAH4请回答:(1)为了从土壤中筛选 PAHs降解菌,需配制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基 经A. 121C ( 500g/cm2 压力),15min B. 90c ( 500g/cm2压力),15min C. 121c(lkg/cm2压力),15minD. 90 c ( 500g/cm2压力),30min高压蒸

50、汽灭菌,待冷却至60c后倒平板。( 2)倒平板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目的是。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PAHs降解菌,原因是( 3)制备土壤稀释液,用方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并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用划线法纯化 PAHs降解菌的过程中,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须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二)下图为某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出的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牛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西门塔尔 朵交。牛B乳腺组织的卵细感丸汁中含有«««(眼(1)图中获得

51、赖氨酸基因常用的酶是,若我们己知赖氨酸基因的碱基序列,一般采用 法获取该目的基因。(2)黑白花奶牛乳腺组织常用 分散成单细胞,然后作为核供体。将得到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未受精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其原因是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3)从到的过程可获得较多的遗传同质早期胚胎,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 。(4)克隆牛的诞生过程中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有: 、。【答案】(1). PAHs (2). C (3).防止杂菌污染 (4).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5). 涂布

52、(6). 倒置 (7).使细菌数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菌落(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9).化学合成 (10).胰蛋白酶(11). C (12).胚胎分割 (13).核移植技术(14).胚胎分割【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并对(一)题进行作答。以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 切入点,围绕目的基因的获取、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等相关知识,结 合问题情境,对(二)题进行解答。(一)(1)从土壤中筛选 PAHs降解菌,需配制以 PAHs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基经C选项所示的121c ( lkg/cm 2压力)、15min的高压蒸汽灭菌,待冷却至60c后倒平板。(2)倒平板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 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则可能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 上滋生,因此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 PAHs降解菌。(3)制备土壤稀释液,用涂布方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时,为了防止培养皿被污染,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 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4)用划线法纯化PAHs降解菌的过程中,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须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