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学习目标:1、   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色。2、  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3、  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等。 4、  背诵全文。学习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背诵全文。学习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2、培养学生研读理解文言的能力。3、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

2、基础上,体会作者透露出来的情感。一、独立自学(A级)(一)课题与作者1、作者作品:王羲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王羲之(年,或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爱鹅,从鹅的形态中悟出笔的走势。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

3、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2、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二)朗读课文(三)掌握下列

4、字音(设题依据: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癸( )丑 取诸( ) 怀抱 清流激湍( ) 修禊( )会稽( ) 游目骋( )怀 感慨系( )之虚诞( ) 齐彭殇( ) 流觞( )曲水趣( )舍万殊 若合一契( )嗟( )悼 放浪形骸( ) 少长( )咸集(四)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趣舍万殊二、合作探究,质疑解难(AB级)(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情感(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从每一段中找出能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几个词,理清课文思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二)互动探究第一部分1、学生小组合作翻译文段。2、解释划线字词,并翻译第(7)句

5、(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修禊事也 少长咸集 (3)茂林修竹 (4)映带左右(5)引以为流觞曲水 (6)列坐其次 (7)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3、内容研习:第一段中,作者的乐因何而生?(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朗读背诵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色。2、 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3、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掌握重要实词“修、因、期、致”等。 一、合作探究,释疑解难(AB级)(一

6、)互动探究第二部分1、朗读2、小组合作翻译文段3、解释下列实词在文中的意思,并翻译第(4)、(5)句。(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译文:(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 4、内容研习(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1)本段逐句写了哪些内容? (2)本段中,作者的痛缘何而来?5、朗读背诵(二)互

7、动探究第三部分1、学生参看注释自行翻译。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并翻译第(2)句。(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内容研习(设题依据: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4、朗读背诵(三) 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设题依据: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二、梳理归纳:(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通假字(略)2、指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向

8、之所欣 终期于尽 亦将有感于斯文 3、词类活用固知一死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齐彭殇为妄作 4、一词多义(参见课后练习题二) 补充:因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因寄所托兰亭集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核舟记引导现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材施教等。三、巩固检测(AB级)1兰亭集序选自_王羲之传,文体是_,即著述的_。文章记叙兰亭盛会的情景,抒发欢乐有尽、_的感慨。 2选出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项( )A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B列座其次 游目骋怀 C静燥不同 一口同声 D英雄辈出 贻笑大方 3下列加粗字的注音、释义都准确的一项是( )A修禊(qì):古人消

9、除不祥的祭礼。B激湍(tun):流势急猛的水。 C一觞(shng)一咏:酒杯。D骋(chn)怀:奔驰,放任。 4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映带左右( ) A衬托 B衣带 C环绕D夹杂 信可乐也( ) A确实 B相信 C信心D可靠 不能喻之于怀( )A比喻 B设喻 C告诉D明白 5.选出“所以”用法不同的一项()A所以遣将守关者 B所以游目骋怀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圣人之所以为圣 6.下列之、向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B 仰观宇宙之大 C 放浪形骸之外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 B沛公北向坐 C望洋向若而叹7.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

10、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8.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9.下面的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以抓住特征,粗线条勾勒之笔法描写了兰亭之景物。 B本文是一篇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重在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人们珍惜年华,积极进取。 C本文先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

11、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人情变化,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在叙事写景时先突出一个“乐”字,在叙说世事流逝的感慨时,转出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一个“悲”字,从而把全文衔接起来。 四、拓展提高(C级)将王素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比阅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 兰亭诗其一 仰视碧天际,俯瞰原水滨。 寂阔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五、课后反思与小结赤壁赋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词类活用等。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辨证、达观成分的积

12、极意义。3、背诵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领会文章思想意义。2、背诵默写全文。学习难点:1、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2、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优美语言的理解。学习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作者、作品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学习第一二节,积累文言知识。一、独立自学(A级)1、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

13、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被一贬再贬,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享年64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苏轼的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的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的诗篇。其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上的“苏辛” 豪放词派。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澈并称“三苏”。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

14、家”。著有 东坡集、东坡乐府。2、关于“赋”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设题依据: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壬戌 ( )之秋 余音袅袅(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少( )焉 扣舷( )而歌 徘徊( )于斗( )牛之间 溯( )流光冯( )虚御风 桂棹( )兮兰桨 幽壑

15、( ) 嫠( )妇 横槊( )赋诗苏子愀( )然 山川相缪( ) 舳舻( )千里 酾( )酒临江 江渚( )扁( )舟 举匏樽( )以相属( ) 蜉蝣( )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洗盏更( )酌 ( ) 肴核( )既尽 杯盘狼籍( ) 相与枕藉( ) 挟( )飞仙以遨( )游4、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二、合作探究,释疑解难(AB级)(一)整体感知课文。提问: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二)熟读第一、二节,逐字疏通、翻译语句。(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16、句子”)1、诵读第一节,解释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翻译划线语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I译文:(1)(2)(3)2、诵读第二节,解释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翻译划线语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1)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17、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1)(2)(3)三、课后背诵前两节。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熟读第三、四、五节,逐字疏通、翻译语句。(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合作探究,释疑解难(AB级)(一)诵读第三节,解释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翻译划线语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1)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况吾与子

18、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译文:(1)(2)(3)(4)(5)(二)诵读第四、五节,解释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翻译划线语句。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是造物者

19、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1)(2)(3)二、课后梳理归纳文言知识。(AB级)(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通假字 举酒属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杯盘狼籍 2、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东也 下江陵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歌窈窕之章 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3、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3)凌万顷之茫然4、一词多义:如:纵一苇之所如( ) 微风鼓浪

20、,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如期完成(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如日中天( )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 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举匏樽以相属(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固:固一世之雄也( ) 雍州之地, 函之固,自若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1、( ) 适大病,不能行( )5、文言句式(分析下列句子句式特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6、成语积累(解释下列成语)冯虚御风: 遗世独立: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沧海粟: 杯盘狼籍: 逝者如斯: 旌旗蔽空: 舳舻相接: 第三课时【学习内容】研习课文内容,巩固文言词语。(BC级)一、合作探究,释疑解难(1-6设题依据: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朗读第一段,划出写景句子,描绘出一个整体画面。体会这段景物有何特征?作者感情如何?2、朗读第二段,思考:在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作者写

22、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3、读第三段回答:客人因何而悲? 4、朗读第四段,思考: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作了怎样的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5、朗读第五段,这段的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6、结合全文,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7、结合文章分析本文是如何将景、情、理紧密结合的?(设题依据: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8、试举例品味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的特点。(设题依据: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二、课堂巩固检测(AB级)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ré

23、;n)戌窈窕(tio)桂棹(zhào)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酒横槊(shuò)江渚(zh)正襟(j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 一叶扁(pin)舟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B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 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C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D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而

24、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扣舷而歌之 D顺流而东也4、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而又何羡乎(宾前句)5、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心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又何羡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A只有同 B只有同 C只有同 D各不相同6、解释加点字词。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 哀吾生之须臾( ) 苟非吾之所有( )苏子与客泛舟游

25、于赤壁之下(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托遗响于悲风。(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 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三、拓展提高

26、(C级)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行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 (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

27、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注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坂:山坡)C我有斗酒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D以待子不时之须 (须:通“需”,需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归而谋诸妇。 吾年未四十,

28、而视茫茫B. B.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 听其所止而休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3、下列句子中与“将归于临皋 ”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苛政猛于虎4、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前后两次游历赤壁,前后两篇赋,各有特点,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B 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料峭 。C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都在

29、简洁的文句中清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洽的特点。D后赤壁赋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 四、课堂反思与小结附课后阅读材料:【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沙湖道中遇雨 苏轼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

30、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

3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赏析】本词也是他被贬黄州时所做。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

32、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类文链接】 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静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

33、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他想,一段树木靠着瘾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

34、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

35、苍老的暮年,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东坡的选择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

36、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濛濛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

37、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

38、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3、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4、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鉴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解决文中的字词释义2、了解课文各段大意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作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第一、二节。一、独立自学(A级)(一)、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f),

39、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shì )文,又称王文公。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曾这样说过:文以实用为本,务以有补于世。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作者这种观点的生动注解。(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给加点字注音(设题依据: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褒之庐冢 (3)有碑仆道 (4)盖音谬也 (5)有穴窈然 (6)而无物以相之 (7)何可胜道也哉 (8)长乐王回深父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难(AB级)(一)朗读文本,概括每一段内容(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结

40、构,把握文章思路”)(二)分析探究第一节、根据课文注释及课下预习,翻译第一段。、重点词语(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盖音谬也 3、句式(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内容探讨(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无,好象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应该删去呢? (三)分析探究第二节1、生结合注释合

41、作学习,翻译第二段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第(5)(8)句(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有泉侧出 (2)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火且尽(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文:(6)则其至又加少矣(7)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 3、内容探究(设题依据: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第二段提到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 (2)作者在第二段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分别列出写

42、前后洞的特点。(3)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后悔”为什么后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第三、四、五节,积累文言知识一、合作探究,质疑解难(AB级)1、学生合作学习翻译3、4、5节。2、解释划线字词,并翻译下列句子。(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文:(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文:(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文:(

43、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3、内容分析(设题依据:高考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3、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1)“于是余有叹焉”在结构内容有什么作用? (2)欲得非常之观,必须具备什么?具备了,就一定能做到吗? (3)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4)第4节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观点? (5)第5段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梳理归纳(设题依据:高考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古今异义(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比如游者尚不能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