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1页
小学语文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课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小学语文课件篇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习目标1.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2.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3. 认识 3 3 个生字,会写 7 7 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 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学习重点1.1. 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2.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1 1 2 2 课时课前准备1.1. 德国风光片2.2.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

2、我们的祖国,有让 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 ; ; 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 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 ( (板书) )1.1. 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2.2. 谈谈观后感受。3.3. 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 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 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 板书:奇丽 ) ) 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1)(1) 生自由读课文。(2)(2)交流,补充板书一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1.

3、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1)(1)质疑。 ( (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 )(2)(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三、汇报交流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 )1.1. 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 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2.2.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1)(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 ?(2)(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 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 ?(3)(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4、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2.2.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 看到花的脊梁。(1)(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 j j1liang;liang; 理解“脊梁”的意思。(2)(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 ?(?( 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 人爱花; ;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 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 这种 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 )(3)(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

5、别人欣赏, 这在我们看 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 看出来了 ?一一 “莞尔一笑”( (轻轻一笑) )2.2. 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 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1)(1)自由朗读。(2)(2)谈谈读后的感受。 ( (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 )(3)(3)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 ( 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 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 理解“花团锦簇” ; ; 课件展示

6、五颜六色 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 )(4)(4)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5)(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 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_; ; 走在街上的时候, _,_ _ 这真是_的_ _ 境界呀 ! !(6)(6) 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心想(7)(7) 理解“颇耐人寻味”。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 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 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 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3.3. 学习第四自然段。(1)(1) 德

7、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 抬头看,又是,是的,_ 始_ _ 终没有变。(2 2) 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 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 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 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 各国人 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 优秀文化。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8、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 ?举例 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 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 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 全家; ; 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 ; ;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 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 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六、书写生字,听写词语,运用词语1.1. 重点指导“脊”的笔顺。上半部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2.2. 听写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

9、姹紫嫣红、应接 不暇、颇耐人寻味3.3. 写几句话,用上上面的部分词语。小学语文课件篇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 1、认识 3 3 个生字,会写 7 7 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 宇宙、真切、 脊梁”等词语。2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 花团 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3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 语言。4 4、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再现文章第三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 面。5 5、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从中受到启 示与教育。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10、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教学准备:1 1、学生课前搜集季羡林的生平事迹。2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颂花导入了解作者1 1、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所写的 自己的花是 让别人看的。2 2、交流、了解德国及作者季羡林。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 1、学生初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畅, 并想想课文主要内容 是什么? ?2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写作者对德国的印象爱花, 再写两 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3 3、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及生活体验理解“莞尔一 笑、花团锦簇

11、、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4 4、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段落。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养花吗 ? ?花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它瑰丽无比, 花香四溢 ! ! 所以很多民族都爱花, 德国就是爱花的民族, 这个民族爱花 与众不同 ! !今天让我们跟随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 2020 世纪 的德国,继续学习第 2525 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季羡林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德国 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 ?(爱花、爱美)齐读课文第一段。 季羡林爷爷在 德国留学十年,对这个爱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怀着三、精读感悟

12、1 1、精读“初到德国”(1 1) 德国养花与众不同, 作者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养花养在什 么地方 ? ?请看大屏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找出德国 人养花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 之处。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2 2) 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 ? ?( 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 外面)1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 ?( 中国养在屋子里,他们栽种在临 街窗户的外面,板书:屋里花的脊梁 )他们这样养花的目的是什么 ? ?(自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真是这样吗 ? ?季羡林爷爷对德国人这样养花感到吃惊 ! ! 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

13、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 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 花的脊梁。” ( 自由读一读,读出吃惊的语气,指名读 )3由于吃惊,季羡林爷爷就打听女房东。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 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 !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 !” (师引读,做“莞尔一笑“的动作,再师生合读 )3 3) “正是这样” 女房东说的是怎样的呢 ? ?作者在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什么 ? ?( 板书:街 道) 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走过 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 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

14、入山* 上,应接不暇。指名读,评价。1你觉得德国街道窗户前的花怎样 ? ?(花多,花美) 从哪些词语感受 到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 理解词语。展示画面。板书: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 么? ?听到了什么 ? ?闻到了什么 ? ?3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 ?(高兴愉悦、神清气爽)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 生读,评价。(4 4) 季羡林爷爷看到德国人把花栽种在窗户外面, 在街上又看到这 么美、这么多的花, 感受颇深。他有什么感受 ?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子里的时候,

1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 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 的。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 “颇”是什么意思? “耐人寻味” 什么意思 ? ?是什么境界耐人寻味 ?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联系上文同桌相互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原 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 ! ! 齐读。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我们身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例子。 过渡:季老第一次到德国感受到了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感悟了 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第二次到德国又有什么见 闻和感受 ? ?2 2、研读“再到德国”1 1)齐读

16、最后一段。2 2)作者第二次到德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 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指什么 ? ?( 鲜花是美丽的,“人人为 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 ) 什么发生了变化 ? ?(城市面貌 ) 唯独 什么没变 ? ?(“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 ; “家家户户的窗 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 ; “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 变;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没有改变。 )3 3)指导朗读: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街道窗户外花还是那样美、那样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依旧没有改变,你对 德国充满怎样的情感 ? ?(崇敬、赞美、敬

17、佩) 怀着这样的情感齐读。 注意 读的时候,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拉长读重。4 4)季羡林爷爷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发出由衷的感 叹出示句子, 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 !多么奇特的民族 ! !( 板书:奇 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 多么与众不同的民族,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呀 ! ! 让我们大声齐读,读出对德国的敬佩,注意把奇丽、奇特拉长读重。5 5)季羡林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触景生情,感叹之余,内心涌起了另一种情思。出示: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作了一个思 乡的梦。”1在梦中,作者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仿佛看到了

18、什么?想到了什么 ? ?( 德国街道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想到“人人为 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2作者人虽在德国,却心系祖国,看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震撼了,他对祖国寄予由衷的希望,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三、 回顾总结 一会功夫,我们就把季老的文章读完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 !) 作者两次到德国抓住了感受 最深的东西,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优美的文章,但 两次写法不一样,第一次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所见的奇丽景色和所感一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的所感- “变化是有的, 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样写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