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_第1页
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_第2页
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_第3页
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_第4页
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史中的素质教育 2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v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v中国传统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 v中国教育的思维特征与传统素质教育形成 3一、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v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相伴相随、相容相通 v教育传统的现代转换4二、中国传统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一)教育的终极价值学会做人1、教育目的观的类型(1)光耀门楣v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v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v立德、立功、立言(2)治国、平天下的工具(3)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完成人文化 52、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道德的完善、文明人的养成 v北宋刘敞公是集卷38:故师者,非以饮食望人之

2、口也,非以财利钩人之心也,非以权势制人之力也,非以名誉饰人之意也,以仁为本,以礼为教,以乐为和,以信为符,使人乃诱然而归之,翕然而随之。 v明人蔡清虚斋蔡先生文集:师也者,导之血而造其所以为人者也,自有生人以来,不容一日无焉者也。6(1)先秦教育家们的认识 教育争论的焦点: 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用吗?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7A儒家的主张v孔子 仁是思想的核心,而礼是仁的准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v孟子 居仁由义 自暴者,不可与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B墨家的主张v兼士的三条标准:德、才、言v兼爱的必要性C法家的思想 v人的本

3、性v教育的局限性9(2)汉唐时期的争论经典文字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道德教育体系合法性问题10(3)宋明时期的争论v道德教育价值问题v道德教育体系问题 (途径与方法)v德才关系问题v科举人才与治国人才的矛盾问题11(二)文字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v北宋李觏的李觏集卷18说:今者内有国子之馆,外有诸侯之学,圣人之意有所在矣。然师以讲说为名,而不掌于教育,士以文辞为业,而不举其德行。 v明代何景明大复集:今之师,举业之师也。执经授书,分章截句,属题比类,纂摘略简,剽窃程式,传之口耳,安察心臆,叛圣弃古,以会有司。是故今之师,速化苟就之术、干荣要利之媒也。曰:师止是二者乎?曰:否,不止是也。汉有经师,作训

4、诂以传一家之业者也,君子有尚之。唐宋以来有诗文师,辨体裁、绳格律、审音响、启辞发藻、较论工鄙、咀嚼齿牙、媚悦耳目者也,然而壮夫犹羞称之。故道德师为上、次有经师,次有诗文师,次有举业师。 12(三)素质教育的主体学习者1、认识的理论基础v人性学说v经验之谈 清代焦循雕菰集说:责善而不听,则去可也。为之徒者,至托言齿痛而不读书,是其不愤不悱,不能以三隅反,中人以下之资。人必启之发之复之而语以上,是执一也,是不知义也。圣人教人,亦因其人所知所能而道之,非必预期其效,而以我之所知所能务强诸人也。总之,教人者以人得其益为归,或法言,或异与,或至于不屑教诲,皆欲其人之有成而已矣。圣人诲人不倦,所以为仁,非

5、以口舌争之,客气间之,自视师道之尊,责善之尽,而不计其人之可以有成也。是故其人贤而师抑之,师之罪也。其人愚而师强之,亦师之罪也 132、学习方法v力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学记) 班固:艺由己立,名自人成。 朱熹:为学不进,只是不勇。14v好学、勤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程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才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朱熹:读书理会道理,只是将勤苦捱将去,不解得不成 清人高拱京说:读书必有暗地工夫,方

6、能进益 15v定心 刘昼:学者出于心,出于心为身之主,耳目候于外;若心不在学,则听诵不闻,视简不见。如欲练业,必先正心,而后理义入焉。程颢: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涵泳于其间,然后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终是私己,终不足以达道。 朱熹: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6v积学 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虞溥: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

7、邪? 17v熟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辙:读书百遍,经义自见。 郑板桥:读书以过目成诵而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看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者“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18v意旨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子曰:言说

8、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19v体悟、玩味 张载: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经学理窟) 朱熹:读书著意玩味,方见得义理从文字中迸出。(宋元学案)陆世仪: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唐彪:读书能记,不尽在记性,在乎能解。何以见之?少时记性胜于壮年,不必言矣;然尽有少时读书不过十余行,而壮年反能读三四十行;或少时阅书一二张,犹昏然不记,壮年阅书数十张,竟皆能记其大略者。无他,少时不能解,故不能记;壮年能记,所以能记也。(读书作文谱)20v博通 颜之推: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

9、原本。吕本中:作文不可强为,须遇事乃作。须是发于既溢之余,流于已足之后,方是极头。所谓既溢已足者,必从学问该博中来也。清人江藩:贵博贵精尤贵通。博而不精,则近于泛滥,精而不通,则近于拘执;然精通难言,必由博而入,心力交致,方能臻斯境界。 21v虚心朱熹: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须如人受词讼,听其说尽,然后方可决断。 清人王晫:读书听言,当自省者四:不虚心,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松溪子)22v多思、有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曰:不

10、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郑玄:学不心解,则忘之易。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明人薛瑄:读书固不要不思索,然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之动,而神气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频数则必浊。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从于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清人汪煊:读书不会疑,便是不会读;疑而不能悟,亦是不会读。总是未尝用心去求得之病。 23v好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清人唐彪: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为父师者当置册子与子弟,令之日记所疑,以便请问。(父师善诱法)2

11、4v致用、至善 颜之推: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氏家训)元人吴澄:读四书之法:必先究竟其理而有实悟,非徒诵习文句而已;必敦谨其行有实践,非徒出入口耳而已。清人张履祥;学者固须读书,然不可流为学究;固须留心世务,然不可入于功利,终诸身,见诸行事,可以型家,可以范俗,穷达一致,始终一节,方不失为圣贤之徒。(淑艾录)25(四)素质教育的途径v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古之人读书为己,今之人读书为人。 v读无字之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人张潮: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幽梦影)清人张潮: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12、幽梦影)26(五)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五)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 v教师的基本素养(1)人之模范韩诗外传: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郑玄: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27(2)师之尊严师严然后道尊。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28(3)教之智慧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声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

13、屑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荀子: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术,而博习不与焉。吕氏春秋诬徒: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29(六)情同手足的师生关系v记:民生有三,事之如一,君、亲、师也。v礼云:事师无犯无隐,服勤至死,心丧三年。报若此其隆也。 v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天下有道而师者,有业而师者,有利而师者。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也,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不相师利者寡也。30(七)人文化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学记:今之

14、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31v曾巩集卷九:孔子之语交人曰:不愤悱不启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告也。孟子之语教人曰:有答问道。荀子之语教人曰: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即君子如响。故礼无往教而有待问,则师之道,有问而告之者尔。世之挟书而讲者,终日言而非有问之者也,乃不自知其强聒而欲以师自任,

15、何其妄也! 32(2)因材施教v朱子语类卷13:教导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方得。只恁严,徒拘束之,亦不济事。v清人唐彪:学者用心太紧,工夫无节,则疾病生焉。(惟立课程,则工夫有节)余亲见读书过劳而夭者五六人,故父师于子弟,懒于读书者,当督责之,勿令戏游;其过于读书者,当阻抑之,勿令穷日继夜;此因材立教之法也。(读书作文谱)33(3)感化陶冶v明代徐有贞武功集卷3:夫敬与严之于施教,亦既至矣,又何宽之云乎?盖圣贤之教人,固将以成其德而达其才也。成德而达才,岂急切之能为哉?故必从容诱掖而渐摩熏陶之,不求其近功而求其远效,不责其小就而责其大成。v魏源集默觚下: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 34三、传统教育思维特征与素质教育关系 v整体性 v辩证性v直觉性(玄览、体认 )v模糊性 v意向性v意象性v权威性35第二讲 近现代中国的素质教育一、传统人文教育的反思与否弃二、新式教育的重新审视v学用分离 v教育城市化v教育过程程式化 v人文教育边缘化 36三、现代素质教育的主题v教育个性化儿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