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全套岳麓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

2、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P 课文第5-6页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家:老子

3、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韩非:思想主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

4、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5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

5、想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2、评价(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

6、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

7、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宋明理学的影响:历史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列举李贽、黄宗羲

8、、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P课文第20-22页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背景:政治上,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2、代表人物及主张:(1“异端”李贽,著作有焚书、藏书(P课文第20页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

9、“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顾、王、黄(各自著作见课本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术上,主张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3、影响(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四大发明的概况:(1造纸术概况: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评

10、价: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印刷术概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评价: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概况: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唐末

11、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4指南针概况: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评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时期创立(孔子及其主要学说战国时期发展

12、(孟子与荀子及其学说西汉确立独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统思想南北朝时期出现危机宋明儒学的创新(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明清时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张(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书法(1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隶书(2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朝代时代风

13、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王羲之虚玄灵动隋唐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四家、赵佶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清代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刘墉、翁方刚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包世臣、康有为力挽颓风、矫枉过正2、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帛画魏晋: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唐:雍容华贵(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明清:风格奇特(原因:时代的变化,社会动荡民间绘画:a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b代表:张择端(

14、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生活。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

15、赋4、唐诗:(1繁荣原因:统一、强盛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确立(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李、杜、白见课本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代表人物时代特点作品风格代表作流派李白 (诗仙 盛唐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浪漫主义杜甫(诗圣其诗称为“诗史”唐由盛转衰时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三吏”“三别”现实主义白居易晚唐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叙事诗:韵味绵长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5、宋词(1繁荣原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

16、,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3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见课本42页婉约派柳永雨霖霖;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6、元散曲:(P课文第43页(1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2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7、明清小说; (1社会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

17、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成就:“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中西方联系扩大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翻译外国报刊书籍如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

18、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意义: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P课文第88-89页背景: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

19、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实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作用。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3、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P课文第89-90页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

20、年代以来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B、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C、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D、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

21、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维新思想的影响: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2、,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背景:(P课文第92页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2、标志:(P课文第92页进作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

23、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3、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P课文第89-90页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

24、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B、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C、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D、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

25、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维新思想的影响: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背景:(P课文第92页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

26、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2、标志:(P课文第92页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主要阵地:新青年(发表的意义见课本93页3、主要内容:(P课文第93页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

27、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P课文第94页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c.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新文学的典范(P课文第96页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思想影响:(P课文第97页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1、重大成就如下:(P课文第120-122页时间重大成就作用与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和国家行列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我国有了用于施展的战略核导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二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