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必修2历史第五单元(孔诗韵)知识点_第1页
RJ必修2历史第五单元(孔诗韵)知识点_第2页
RJ必修2历史第五单元(孔诗韵)知识点_第3页
RJ必修2历史第五单元(孔诗韵)知识点_第4页
RJ必修2历史第五单元(孔诗韵)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 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标三维目标课标解读常见题型真题链接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013·四川文综,7,4分;2013·山东基能,28,2分三层完全解读1.知识·能力聚焦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l)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侵略的同时,西方文化渗透到国民生活中;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受维新派、革命派主张的影响。(2)衣、食、住的变化类别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服饰丝绸、棉布,长袍马褂“洋布”“洋装”,西服、裙子、旗袍、中山装饮食南方米饭、海鲜,北方面食、

2、肉类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建筑传统民居,如四合院西方建筑样式的小洋楼,中西合璧的豪宅 (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表现:a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b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c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d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特点:大城市变化大,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若磐石地在农村沿袭下来。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拥挤,物资匮

3、乏。生活水平较低,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衣: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学思之窗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2.方法·技巧平台3.列表记忆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期衣食住行鸦片战争前

4、长袍马褂 布衣满汉美食 粗食深宅大院普通民居婚姻包办 迷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洋布”“洋装”中山装西服 粗布大衫 旗袍 学生装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传统民居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婚礼改革开放以前 衣着朴素灰蓝色调为主 款式单一食物简单凭票供应住房拥挤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改革开放以后服装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居住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安居工程”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3.创新·思维拓展4.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及影响 (1)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咯的客观影响。历届政府的影响:a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5、的地区,开办民用企业,发展近代工业。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法令,如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2)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3)发展趋势: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逐渐走向世界。 (4)影响:政治方面:有利于推翻封建制度,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方面:有利于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革除弊端。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三维目标课标

6、解读常见题型真题链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三层完全解读1.知识·能力聚焦1.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石各庄的铁路。 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大提速。 学思之窗 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

7、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2)公路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

8、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5)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了解大大增强,使异地运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注意】列强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修筑铁路之便,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通过控制铁路沿线的地方,使他们的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2)影响: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急迫。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

9、烈愿望。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到1949年,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电话用户26万户,普及率仅0. 05 %。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4)作用: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

10、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2.方法·技巧平台3.运用表格归纳记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部门近代现代交通铁路修筑唐胥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民国初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受到很大限制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水运鸦片战争后,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新中国成立之初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航空1909年

11、中国航空事业开始;1 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电报、电话在中国出现形成全国电讯网络;互联网出现3.创新·思维拓展4.分析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12、。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影响 积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便利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侵略。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标三维目标课标解读常见题型真题链接以我国

13、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选择题2013·浙江文综,18,4分;2013·江苏单科,6,3分三层完全解读1.知识·能力聚焦1.报刊业走向繁荣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之前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

14、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3)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内容比较丰富。 (4)改革开放后 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2.影视事业的发展 (l)电影事业的发展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

15、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思之窗(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3)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3.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 (2)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

16、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注意:“第四媒介”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且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各种媒介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互相不能完全取代。2.方法·技巧平台 4.归纳近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特点、作用和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 (1)报刊业:特点: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道。作用:报纸除了具有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

17、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业:特点: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整理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作用: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的效果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影响: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

18、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特点: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用: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19、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影响:积极方面:a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b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c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

20、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d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消极方面:a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b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c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3.创新·思维拓展 5.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l)原因:西方科技的传入: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中国人能够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中国文化界人士的推动: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把这些成果运用于实践之中,推动了民

21、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也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2)影响:从传媒的本质功能看,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从其娱乐功能看,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从其了解功能看,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可以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高考命题趋向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标中新添加的内容,但在以往的高考中却已经用材料题的形式加以考查。这足以说明本单元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

22、它和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了解起来。从题型来看,各种题型都有可能涉及。归纳·总结·专题一、知识网络结构二、专题总结专题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表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衣:近代“断发易服”,改穿西装;现代服装五彩缤纷,款式多样。食:近代引进西餐;新中国启动“菜篮子工程”,各地的餐饮业飞速发展。住:由平房转变为楼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风俗:解放妇女,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主张废止妇女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上,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历法节日上,民

23、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交通工具的发展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铁路运输: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公路运输: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航空运输: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我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

24、民航拉开了序幕通讯工具的进步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电讯网络。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传真机: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用传真机,发送信件、图文。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此后,出现

25、中国人自办的报刊。不同时期都有起重要作用的报刊,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影视业: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的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第四媒介”: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第四媒介”指的是互联网。它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身。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具体表现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商店、银行等,租界里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