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题(二)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题(二)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题(二)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题(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题二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是某地农业景观图,读图答复12 题。1采用该农业技术的目的是 A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 B进步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C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D进步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2图示农业技术在以下四个地区,作用最大的是 A马来西亚 B广东省 C浙江省 D河北省以下图是沿29N纬线所绘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曲线图,读图答复34 题3地区太阳年总辐射总量较大的原因是 海拔高,空气稀薄 降水少,晴天多 空气干净 大气逆辐射强A B C D4以下有关地区和地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因为地区的地势比地区低,所以地区的

2、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地区小B因为地区的地势比地区高,所以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地区小C虽然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地区小,但是地区的热量条件比地区好D虽然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地区大,但是地区的热量条件比地区好温室效应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即随着全球变暖,气温上升,云量增加,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和反射,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球逐渐变暗。读图甲和图乙,答复56 题。5图甲是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非常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8 B10 C12 D256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作用是 A B C D图甲为同

3、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答复78题。图甲 图乙7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的影响8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与之关系亲密的是乙图的 A B C D下图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程度运动俯视示意图,读图答复910题。9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10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读“我国某地区热力环流

4、剖面图及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答复1112 题。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b处盛行上升气流C地气压低于地D地气压低于处 12假设图示为该地区某城市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甲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B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乙处C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外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内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读图答复1314题。13A、D的气压值可能分别是 A. 1016、496 B. 1024、496 C. 1016、554 D. 1024、55414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近地面大气由A向B运动 B高空大气由

5、C向D运动CA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D近地面风向左偏以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答复1516题。15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ADCAB BABDC CCDAB DCDBA16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向高纬凸出向低纬凸出向北凸出向南凸出A B C D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 答复1718题。17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8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以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

6、意图。读图答复1920题。19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20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B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顶峰期有关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二、综合题21读北半球某地面程度气压分布图,答复以下问题。1假设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那么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2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ABAB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气温值TA、TB、TA、TB的大

7、小顺序是_。3不考虑地面摩擦力的情况下,上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判断理由_。4以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22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以下问题。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展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 00至18: 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甲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

8、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甲材料三:图乙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2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根底,某老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化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展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以下问题。实验报告实验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1在室外平安、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

9、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道路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本实验可以证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在以下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观察实验后,甲学生认为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大气的初始运动是程度运动;乙学生认为大气的初始运动是垂直运动。你同意谁的观点?理由是什么?2假设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那么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由此得出气压上下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3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上图中A、B、

10、C、D四处中,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有学生认为在热力环流过程中,大气始终从高压向低压方向运动,你认为该观点正确吗?为什么?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两个生活实例。参考答案1B该农业消费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到达进步气温,改善农业小气候。2D河北省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可充分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开展农业消费。3D 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该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的原因与其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空气干净等有关。4C由于地区海拔低,阴雨、云雾天气多,大气保温作用强,所以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比地区好。5C玻璃瓶相当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气层,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11、因此玻璃瓶内的温度要略高于瓶外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但是不会过高。6B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和反射,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球逐渐变暗可知,“地球变暗主要是因为云层变厚,反射作用强。因此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作用是。7C由图甲可知a曲线昼夜变化小,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昼夜变化大,表示昼晴夜晴,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由于云多,白天受到的影响,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强;晚上,那么受到的影响,大气逆辐射强;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由于云少,白天受到的影响,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弱;晚上,那么受到的影响,大气逆辐射弱。8C人造烟幕增强了夜晚的大气逆逆辐射,使气温不致过

12、低,因此可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9C根据图中图例的提示,可知区域大气在近地面是向中心城区辐合,高空那么辐散,那么可推出该大气运动系统属于为热力环流,即城市的热岛环流。10. D由上题可知,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11A根据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可知,近地面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据此推知高空气压的程度分布,甲地高空为低压,乙处高空为高压,根据同一程度面上气流的流动由高压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大于对应高空的气压判断出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处盛行下沉气流,地气压高于地,地气压高于处。12B 假设图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那么甲地为郊区

13、,不存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乙地为市中心,可能有中心商务区;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内;火电厂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外。13C根据等压面弯曲的根本原理:高压处等压面向高处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凹,判断A 处气压较同一程度面上低,D处气压较同一程度面上高。14C结合上题分析,同一程度面上的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近地面气流由B流向A。高空气流由D流向C。A处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凝结,多阴雨天气。图示位于北半球,故近地面风向向右偏。15A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A处的气压高于B处;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即D处高于C处;且近地面气压总是高

14、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值的正确排序为DCAB。16A近地面大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即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故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北凸出。17A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18A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19D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由图可知,晴天时,热岛强度出现两个峰值,上午8时,热岛强度最大。晴天12时前后、18时过后热岛强度低于阴天,阴天也存在热岛效应。20B位于谷地的城市、绿化不好的城市,城市热岛强度都大。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影响外,同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5、在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顶峰期有关。211B2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APBPBPA或PAPBPBPA TBTATBTA或TATBTATB3甲等压线密集,单位间隔 间气压差大,程度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4B522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那么相反。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防止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