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_第1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_第2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_第3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_第4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学习任务任务一|“知人论世”读诗歌【课内挖掘】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 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为例。当时的南宋与金对峙,金兵入侵肆无忌惮,南宋偏安一隅,议和纳币称臣,出现战、和 的争议。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此诗便反映了当时的状况。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 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陈述策略,不被采纳。 42岁被贬乡居,20多年后,韩倔胄把持朝政,企图用北伐

2、中原之事来钓誉固位,起用辛弃疾,让他在抗金前线镇江当知府。辛弃疾一心雪耻复国,初到镇江就积极为北伐做准备,而韩倔胄等人政治腐败, 急于事功,辛弃疾对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由此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有扶倾持危的责任感,有抗金救国当仁 不让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词可看作是他向宰相韩倔胄递的谏书。最终,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 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 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 一词所能全面概括的。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悲壮苍凉

3、之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千 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 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己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 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 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 在其另一首词作 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4、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幻、物是人非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 即南朝宋武帝刘裕,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争,后人赞誉“定乱代兴之君”。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 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 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 时间一如滚滚东去的流水, 不仅抹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 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而

5、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 人民沦为异国之奴, 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 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悲凉之 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 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元

6、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跋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倔胄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一生。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

7、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回首”三句应接上句, 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

8、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一定会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的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

9、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等人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技巧指导】1 “ 知人论世” 的赏析方法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2 为什么要知人论世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 ”目的就是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3 怎样知人论世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 忽

10、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首先, 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 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 思想、 宗教、 风俗等背景知识。因为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任务检验】请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回答下面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

11、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 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 盘山道登上山巅。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 ,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报知己好友的知遇之恩,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 ,然后写自己看 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聚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 ,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

12、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 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登顶后心旷神怡,还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 艰难了。答案: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 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 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I任务二)*古诗词朗读【技巧指导】古诗词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它们押韵,又讲究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 在古时候它们都是可以唱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说的就是柳永的词,到处都有人唱。然而,古诗词虽然有优越的先天朗诵条件,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朗诵好的。

13、弄不好就会朗诵得矫揉造作、平淡乏味、千篇一律。朗诵时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歌时,首先需要通过认真阅读, 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对这些文字符号产生相应的感受,再通过外部技巧处理,努力使这些文字活起来,引起听者的共鸣。古诗词因为押韵,音节整齐匀称,句调抑扬顿挫,所以朗诵时用得最多的技巧是重音、 停连、语调和节奏。重音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只是其中的一种,拖长、快中显慢、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连指的是朗读时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以分为平调、升

14、调、降调和曲调四类。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类:紧张型一一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一一多扬少抑,语音沉着、坚实、有力紧缓型一一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分析古诗词时需要的符号停顿但不换气I较换时同停顿,可换气XX 连 谙速快 互 语速慢 升调)平调f 降调/ 曲调 而音 次重音 渐低、渐慢二、 延长一读文示范:鹄析仙(泰觐)纤衣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口 A''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即|人:|无.柔情似怆佳期如也,忍顾|弱桥|耳鹿! y两情若是欠氏时,士又岂在申学弯弯立) r -【任务检验】请为班级设计“古

15、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方案”。答:参考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 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为了使我校古诗词诵读活动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古诗词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依据学校文 件精神,特举行古诗词经典名篇朗诵比赛活动。二、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语文老师成员:语文课代表及各语文小组组长。三、活动具体安排1 .参赛对象:以组为单位,分集体类(全组同学)和个人类(每组2人)两种形式参赛

16、。2 .参赛内容:必背古诗词 15首。3 .参赛节目数量:全员诵读:每组集体类诵读 15首,每组比赛时,由评委从各组上报的必背篇目中随机 抽选5至10首必背篇目背诵。背诵时要背齐题目、朝代、作者,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 准确熟练。轮背:各组轮流背古诗词。挑战背:选定一首古诗词,一个组背上句,其他组接出下句,共背三首。个人类:必选作品:背诵15首必背古诗词;自选作品:事先准备好一首诗词背诵表演。 表演形式不限(可加乐器、录音带伴奏)。4 .比赛时间:11月29日下午最后两节课。5 .比赛地点:教室。6 .比赛形式:现场打分,现场统计。四、工作人员评委:语文老师、班主任及其他班级语文课代表成绩统

17、计:XXX五、设奖办法1 .学生集体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总成绩平均分为该组的参赛 成绩,取前两名获优胜奖。2 .个人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总成绩平均分为其成绩,设三个 奖次,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六、几点要求1 .各组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 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品位。2 .全体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材,悉心指导,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确保竞赛活动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3 .活动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登台,统一着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 誉感

18、。4 .竞赛活动结束后,各教师要通过早读阅读指导,课堂教学渗透,语文综合性学习, 读书成果展评等形式,将读书活动、经典名篇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附:评分标准(10分制)1 .诗词内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备较高的文学欣赏性。(2分)2 .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有诗韵。(3分)3 .感情处理在诵读中较好地融入了情感且感情丰富,声情并茂。(2分)4 .表演形式鼓励在古诗词诵读与表演上大胆创新,结合多种形式展示班级风貌,音乐与古诗词配合恰到好处。(2分)5 .仪态风度衣着得体,精神面貌良好,诵读时大方镇定,台风好。(1分)I任务三).文学短评的写作【技巧指导】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

19、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 一一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2 要确定评论点, 有明确的评价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 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

20、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3 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 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 则是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与论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叙”是为“议”服务的, “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 “析”是为“评”服务的。 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与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应该是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

21、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写文学评论时,要避免陷入以下写作误区。误区一:不会选题, 甚至无题对策: 扬长避短,有话可说。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作品的阅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误区二:观点模糊, 不知所云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

22、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 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 12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误区四:另起炉灶, 文不对题对策: 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析艺术表现手法; 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

23、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 为了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引用时,内容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误区五:引用过多, 叙述过细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文学评论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 也就是说,引用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

24、不必拓展。误区六:滥用术语, 乱贴标签对策: 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文学评论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必要的, 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体分析上。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 “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 “文学评论”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任务检验】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 字的评论文章。丑石贾平

25、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 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 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 门前摊了麦子, 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 , 多碍地面哟, 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 , 伯父家盖房, 想以它垒山墙, 但苦于它极不规则, 没棱角儿, 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 , 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 因为河滩并不甚远, 随便去掮一块回来, 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 压铺石阶, 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 来了一个石匠, 为我家洗一台石磨, 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 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 摇着头 , 嫌它石质太细, 也不采用。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 可以凿下

26、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 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 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 , 枝蔓上下, 慢慢地 , 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 也讨厌起它来, 曾合伙要搬走它, 但力气又不足, 虽时时咒骂它, 嫌弃它 , 也无可奈何, 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 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 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 , 地上已经干燥, 那石凹里水儿还有, 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 我们盼那满月出来, 就爬到其上, 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 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 磕破了我的膝盖。人都骂它是丑石, 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终有一日, 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