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 1 5 5 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 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 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 正好被帮我家 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 “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 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 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圈” ,是唐朝名画 京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 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
2、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 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 间的; 画上的两只牛, 尾巴都翘了起来, 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 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 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 他事先特地到河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 发现来往货船走 在最前面向纤夫大多是倒走的, 经过了解, 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 可以随时通知 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1 1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答:_2.2. 文中记了三件事,根
3、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 的答案。A.A.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B. 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C.C. 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D. 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答】( )3.3. 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答:过渡句是 _4.4.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第二件事: _第三件事: _5.5. 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 “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 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_(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 1 1 6 6 题。剥豆一天
4、,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 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 “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 “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一时, ,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5、。小儿手不停, 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 我心生怜爱: 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2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 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 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 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
6、,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1 1 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_2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 1818 个字)。答:慢下来的原因是:_ 。2_ 快起来的原因是: _ 。3 3 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 _、_和_。4 4 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 ,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 _O5 5 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答:_6.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 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20 字)。答: :本文告诉我们: _(三)阅读下面文章
7、,完成第1 1 7 7 题。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 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 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 ”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 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 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
8、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小孩子不许多嘴! ”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 一刀又一刀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 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 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3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 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 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
9、我的奶奶。他们_ 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 ”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 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 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那有什么不好呢?”(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 也只能
10、让你吃一嘴渣子。”(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 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 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 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 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
11、生活的刀。我们所 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 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1 1.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答:_2 2 第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其作用是:_ 。3 3 .第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 么?(每句话不超过 1010 个字)6 6 .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答:47 7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答:_(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
12、 1 4 4 题。礼 物李淑云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 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 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 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 艺术殿堂。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 的那天,女儿高兴
13、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 1 万元,建校费,1 1 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 1 1 万元人民币。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 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 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
14、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 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 与愠怒。她刚想 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
15、。”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 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 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1 1 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故事梗概:_2 2 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1)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焦灼”表现了 女儿怎样的心情?答:5( 2 2“)终于有一天, 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 1 1 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答: _( 3 3)“母亲眼角挂
16、着泪痕, 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说说母亲为什么 “失望”。( 2 2 分)答: _3 3填空。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 第一次因为 _而流泪。 第二次因为_而流泪。4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 你的理解。答: _(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 1 9 9 题。兰草1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 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 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
17、想见兰草的愿望。2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3去年九月中旬, 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 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 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 小学生归校, 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 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 雄伟的教学大楼, 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 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 依然倔强地挺立着, 整座校园覆盖在厚 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 花们,
18、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4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 我眼前一亮, 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 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 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 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 诉我们, 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 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 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 五寸。竟意想不到, 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 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 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
19、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 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 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 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 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 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5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ingbi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6希望。1 1解
20、释下面词语的意思。诅咒: _与日俱增: _2 2这篇文章写兰草, 着力表现了兰草 _的特性。 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 (小时候) _ ;(救灾时见了兰草) _。3 3 第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答: _4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答: _5 5 第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6 6 第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答:第二层:_ 兰草。第二层: _ 兰草。7 7第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
21、B 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 C 句的空缺处补写2 2 4 4 个短句,与 A A、B B 两个分句构成排比。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_& “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 _9 9.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答: _7(一)1 1、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全部划对给满分。三个要点“不能”“必须” “应该”)2 2 、D D。 3 3 、父亲说到做到。 4 4 、第二件事:父亲讲杜处士画斗
22、牛的故事,教育我们画画要仔细观察和向人 请教。第三件事:父亲到河边实地考察后画“背纤图” 。5 5 、这里强调了请教对象的广泛性。无论做什么工作,也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作为请教的对象。(二)1 1、我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自信、大气各2 2 分)。2 2 、恋怜爱儿子,欲增强 儿子的自信心。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3 3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4 4 、竞争、认真。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 ,则变成母亲办理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5 5 、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 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篇虚假的生存空间。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滁州个人房屋出租租赁合同
- 西游记之悟空学艺读后感
- 现代物流技术革新与紧固件行业发展的双赢策略
- 电商平台的智能仓储与配送优化策略
- 砂石购销协议合同
- 社交电商行业风险控制与市场机遇分析
- 提升婚礼策划流程的等候时间管理措施
- 食品行业生产部经理岗位职责
- 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协议
- 旅游服务中意外情况处理协议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英语试题讲评课件
- 切削加工中的刀具路径规划算法考核试卷
- 《推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10kV配电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 2025年中国洗衣凝珠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态势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 DB41T 2466-2023 浸水电梯使用管理规范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麻醉-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