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 2070 年, 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即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一)西周的分封制1、公元前 1046 年, 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2、目的:为了进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朝实行 _。3、主要内容: (1)武王把一定的和,分别授予 _、_和 _,让他们建立 _,拱卫王室。(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_、_、_、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
2、政权。(二)西周的宗法制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 _直接演变而来, 用规定宗族内 _系统的办法,达到巩固和保证的目的。3、宗法制 最大特点和核心 是。4、作用: 宗法制保证了,也有利于。5、以后,宗法制日益削弱,分封制逐渐被所取代,中国政治制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建立战国时期,经过 _,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_。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 秦始皇规定最高封建统治者为“_”,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_”;皇帝的命令称“_”或“ _
3、”;皇帝手所用的玉印称 “_”。皇帝总揽全国的、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 _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体现了中国的本质特征。2、中央官制: 在中央设 _、_和 _,这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_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秦朝中央这三个主要的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牵制。_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专心-专注-专业1_地位次于丞相; _掌兵,但不常设。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_一人之手。“三公”之下为“_”。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
4、郡、县的设置最早出现在_时期。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实行 _。( 2)_是秦朝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_郡,后增至 _余郡,其最高行政长官称 _,他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书于各县。(3)_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称_或_。(4)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_又_,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_一人手中,标志着制度的确立。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3)秦朝建立 _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第三节从汉至元政治制
5、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时期 ,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_”。汉朝在中央设 _、_、_,习称 _。西汉丞相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起用布衣为相, 形成“ _” 决策机构 。以_为首的_组成的机构演化为 执行机构 ,称为“_”,从而形成 中外朝制度 。东汉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出现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现象。2、魏晋南北朝时期 ,_、_、_先后握有实权,逐步形成 _体制。3、隋朝以 _、_、_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4、唐朝三省分工明确, _掌管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_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_ _ 负责执行政令
6、。三省长官都是_,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_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隋唐时期 ,在下设 _、 _、 _、 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_的管理体制。5、宋初,是最高行政机构,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后增设为副相,设管理财政,削弱相权。6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以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以为最高军事机关,设,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 实行 ,汉初并行 。 和 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做地方官,形成三级。元朝除、归中央的 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制度。行省之下,设、,边远民
7、族地区设。的创立,是中国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第四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1、宰相制度的废除:在地方上,1376 年明太祖废除。 在中央, 1380年废除和,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从此被废除,达到了新的高度。2、内阁的创立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内阁的地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内阁是的产物,不可能对起作用。3、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建立后金。改国号为清,并设“”,设,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亲政后,设,中枢机构一分
8、为三,、和三足鼎立时,设,标志着。第一单元总结: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朝代特征中央地方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隋唐完善唐:北宋加强3元朝新发展明:明:明清顶峰清: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与的矛盾;二是与的矛盾。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一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古希腊的文明孕育于地区2,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制小国,史称 “城邦” 或“城市国家”。是城邦的突出特征 ,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4、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1)民主政治的奠基改革公元前 6 世纪,改革,按划分社会等级,打击制
9、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2)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改革公元前 6 世纪末,改革,用取代打破了,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3)民主政治的顶峰(“黄金时代”)改革公元前 5 世纪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性公民中选举产生,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的方式选出,可连选连任,执掌军政大权。5、辉煌中的阴影(2)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 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及都没有真正的民主。(3)希腊的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衰亡的根源。(4)公元前 338 年,马其顿王国的征
10、服了希腊。第二节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含义: 罗马法指公元前世纪末到公元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性。42、产生原因: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平民争取权利3、起源: 早期罗马国家只有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具有很大的性和性,为保护提供了方便。4、形成: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标志着成文法诞生 (适用范围仅限于)。是斗争的结果,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护了。5、发展:万民法的创立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公民法与万民法界限消失。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是罗马的必然结果。6、体系最终形成: 3 世纪末至 4 世纪初,罗马皇帝查士
11、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二、罗马法的内容1分类: A、 形式上分为法和法, B、整体结构上 分为法与法等。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广义的罗马法 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 仅指罗马公民法。万民法 是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以及,它主要调整关系,规定和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提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维系帝国,影响后世: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罗马法为和的权力提供了,稳定了;它维护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的一套比较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的基础
12、。对近代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 1 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君主世袭,终生任职,君主的权力受议会和法律的制约。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背景(1)阶级和的形成和壮大(2)王朝宣扬“”,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3) 由于与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年爆发;年,荷兰执政威廉和其妻玛丽被邀请承袭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英国由封建社会进入社会。5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标志: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的权力,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18
13、 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或负责。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院中的担任。7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 是、与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主要特点虽然保留了,但由掌权,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制,。以制为核心,国王“”,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国王的作用: 对外代表英国,是的纽带和的象征,维系英联邦)第 2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2 美国 1787 年宪法:A. 制定时间 :年;B. 地点:C.主要内容: 规定联邦的权、权和权,规定其他立法事项,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D.评价:( 1)
14、进步性: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美国建立起制、制和制为一体的国家,巩固了的成果,促进了的发展。3 联邦政府的结构包括、和。立法权归。行政权归。司法权归。4、国会由和组成。国会有权向国民、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 参议员由选出,参议长由;众议院由。只有有宣战权。5. 总统由选民选出,总统及其内阁不向负责。总统既是,又是,还是军队的,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美国内阁只对负责。美国政治制度故称总统共和制,简称制。6. 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除非,终身任职。它行使最高审判权,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7院有权对政府官员及总统提出弹劾
15、,后交由院审判。第 3 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一)法兰西共和历程: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61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第个资产阶级共和国。2 1870 年,战争中,法国惨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成立。(二)确立标志:年,颁布宪法,法国确立制度。宪法主要内容: 规定行政权归于、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的。意义: 为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的发展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一)德意志帝国统一1、背景和条件:德意志帝国统一前,德意志处于的政治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统一
16、是以为中心,由俾斯麦实行“”政策,通过战争实现的。结果: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2、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时间: 1871 春主要内容:( 1)规定德国为制的国家,授予巨大的权力。帝国宰相由任命,不由选举,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2)规定帝国设立的两院制为立法机构。 德国的议会由议会 ( 上议院 ) 和议会 ( 下议院 ) 组成。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权利巨大,议长由担任;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议会和批准才能生效,帝国议会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特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的和的代议制。意义: 保留了制、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彻底完成。第三单元总结一、什么是资产阶级
17、代议制度?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有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代议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 把国家的主要权力 立法权 掌握在自己手里, 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的滥用 ,并通过 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不同,议会行使的权力也各异。体现在各国政权组织形式上,英国是制,美国是制(共和制是根基, 总统制、联邦制复制于共和制) ,法国是制,德国是制的制。二、各个国家元首的对比(产生程序、任期、权力)国家称谓产生程序任期权力英国世袭终身制“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 没有实权美国总统选民间接选出4 年(最多两任)行政权,有权提名并经同意后7
18、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行政权, 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由参议院和众议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 有特赦权,法国总统7 年(可连选连任)院联席会议选出而且在参议院的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巨大,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德国世袭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任命帝国宰相。帝国宰相只对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第四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 1 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年年)(一)背景1、清朝在后期开始衰落,鸦片战争前社会问题严重。2、英国完成,成为头号强国,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根本原因)3、清朝实行政策,只许一口通商。4、为了,英国对华走私鸦
19、片。面对鸦片危害,皇帝派到广东禁烟。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借口):(二)经过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牺牲。(三)结果1、 1842 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割给英国;赔款银元;开放5处为通商口岸;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和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2、美国和法国 分别强迫清政府签定和(四)影响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与的矛盾,开始转为与的矛盾,与的矛盾,而与的矛盾是 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进入革命时期,肩负起反反双重任务。二、第二
20、次鸦片战争(时间:年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 英国和法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 英国和法国“”讹诈未能如愿(二)结果1、 1858 年清政府与 英、法、美、俄 四国分别签订了,规定:允许进驻北京;增开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两白银。侵略势力扩展到大江南北和内地。2、1860 年,清政府与 英法两国分别签定,规定:承认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对英法的赔偿各增至两白银。3、俄国趁火打劫,至 19 世纪 80 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平方千米。(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三、甲午中日战争(时间
21、:年年)(一)背景1、根本原因: 19 世纪末,经过 明治维新 的日本走上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2、直接原因: 1894 年,利用朝鲜的起义,蓄意挑起战争(二)经过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年。李鸿章一味致使战役、大战、战役和战役中均告失败。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壮烈牺牲;黄海大战牺牲,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日本在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2、1895 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条约规定 :割、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开放、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三)影响9马关条约 反映了帝国主义、的
22、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年年)(一)背景战争后,加深,中国民间组成义和团。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性质:。(注意:不反封建)(二)经过1900 年 6 月初,八国(谐音:“每日一只鹅是英法的骄傲”)组成侵略联军。1901 年签订的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禁止中国人民参加活动和组织;划定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可以驻兵。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影响1、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
23、它粉碎了的企图;打击了,加速了它的灭亡。总结:1、战争,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战争,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抗日战争1、 1931 年,事变,中国的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年的事变,又称 “七七事变” 标志着的爆发。在抗战期间,国共实现第次合作建立战线。3、 1937 年秋,中国共产党 制定了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长久的 敌后战场 的抗战。4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激战,史称会战。营长牺牲,副团长坚守仓库,上海失守。5 国民党正面战场 的会战:会
24、战、会战、会战、会战,均失败。胜利的战役有:大捷、战役,但总体失败。6、日军的滔天罪行: 1937 年,大屠杀,被杀的总计人以上。 1941 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惨案,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1071940 年,指挥八路军在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路,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取得胜利9年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年抗战的伟大胜利。10、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侵略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和。它对世界的胜利做出了
25、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 1 课太平天国运动二、经过1、初期:年的广西,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 初步建立 ; 1853 年,占领南京,改为,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三、治国方案(一)前期: 。 1、内容: 是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和“无处不均匀”;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原则“”。 2、目标: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的思想结晶。 4、未能真正实施的原
26、因:客观:没有安定的环境; 主观:它体现了思想,幻想在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只是,根本无法实现。(二)后期: 1859 年洪仁王干提出了,具有鲜明的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的方案,不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四、失败1 1856 年,标志着太平天国 由盛转衰 ,出走。2 1858 年、合力打垮了清军的江北大营,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 。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方面一是;客观方面是。第2课辛亥革命一、背景11(四)组织基础: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 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全
27、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简称 “三民主义” 。其中为核心思想。(五)军事基础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争取湖北新军。成为革命的摇篮。二、过程1、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武昌率先发动起义,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史称 “辛亥革命” 。21912 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成立。定都,以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约法确立了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4 1912 年 2 月,在威逼下,
28、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5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的标志是年 3 月,在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三、评价(一)意义: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2、它推翻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建立了,使人民获得了。3、辛亥革命推翻了“”,沉重打击了。4、辛亥革命有利于发展。5、辛亥革命促进了的发展。(二)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没有,也没有。(三)教训: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 3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一)背景(二)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年,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三)过程: 从 1919 年 6 月起,五四运动的中心 由
29、转移到。运动主力军 由转移到。手段有罢、罢、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军阀政府释放,免除的职务,拒绝。12(四)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地不妥协地反和运动。2五四运动中是先锋,是主力。3、五四运动促进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1920 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成立,任书记。不久在北京也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2年中共一大 在召开,标志着的诞生。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还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为总书记。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2 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大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就是,它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30、,确立了、的三大政策,大会还同意加入国民党。的召开,标志着 国共合作的形成 。3 1925 年的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新高潮。4为了,1926 年 7 月,国民政府出师 北伐,北伐的主要 对象、和。61927 年在上海发动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7年在武汉发动了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标志着的全面破裂,标志着。8 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观原因是以为代表的中共犯了错误。四、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领导共产党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和的开始。2 1927 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31、3毛泽东的、和称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1931 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5、年 10 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直接原因是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于错误。 1935 年,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会议。会议结束了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3第 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1937 年 8 月,中共在陕北开会,制定了路线,是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4 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
32、开,大会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标志着 全面内战的开始。7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和的重点进攻。8 1947年,中共制定了,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91947 年 6 月,和率军主力千里跃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0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军先后发动、三大战役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11949 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转移到,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12年 4 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33、得了胜利。1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标志着,即将诞生。它改变了,壮大了,鼓舞了。同时也是的胜利,是与相结合的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三个发展阶段:(一)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起点1 1949 年 9 月,会议在北平召开,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的性质。会议决定改为新中国的首都, 以为国旗,以为国歌,采用纪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和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历史。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
34、括:制度,制度和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的制度。144 1954 年 9 月,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结束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大会确立了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体现了和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8 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制度。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和。是执政党,是参政党。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
35、实行“,”的方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 年中共十二大 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肝胆相照,”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和的原则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个,最早建立的是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年。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二)“文革”时期政治建设的曲折: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1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冤案。(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建设的转折及新的探索131978 年中共会提出“
36、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平反。14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5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制度16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二、祖国统一大业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20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3 1982 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41984 年中英两国签署
37、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 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155.1979 年元旦,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现、。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5台湾成立海基会。 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3 年两会会长在新加坡进行会谈。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6 2003 年,中共重申是和平统一台湾的基础和前提。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 世纪 50 年代)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38、),“”;“”,(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新中国成立仅一年, 就同苏联等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条约。3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41954 年举行的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5 1955 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会议。这是
3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二、打开外交新局面(20 世纪 70 年代)1年,中国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政策的破产,是 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的标志。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 2月,访华,在上海签订了,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 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则基础。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题。1978 年,中美两国发表了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中日建交: 1972 年秋,日本首相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
40、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的中国外交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具体表现为推动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裁军谈判。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 1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条件):(1)经济基础即根本原因 :后,的迅速发展,与矛盾日趋激化(2)思想基础:三大思想理论来源(德意志、英国和英法)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进一步揭示了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推翻。 1848年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巴黎公社(
41、1)背景:1870 年,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法兰西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政策,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巴黎人民武装反抗,革命由此爆发。 巴黎公社是阶级建立政权的第次伟大尝试。第 2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落后的国家, 1914 年爆发的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 1917 年 3 月, “革命” (性质:民主革命)爆发,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资产阶级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握实权的是。3 二月革命后, 列宁发表了,提出了从革命向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的口号,希望夺权。但临时
42、政府镇压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制造“事件”。4俄国十月革命 是指年 11 月,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5年,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二大召开,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告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大会还通过了 和。随后,苏俄政府退出了世界大战。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次大会表明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个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6意义:( 1)十月革命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2)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统一的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将从理论变为实践。 ( 3)十月革命的胜利, 沉重打击了的统治,鼓舞
43、了各地运动的发展。第 3 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5根据的精神,国家制定了 一五计划 (年到年),其 基本任务 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实现国家对、17和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生产资料的制为制。一五计划是一个和同时并举的计划。6三大改造在农业方面: 按照、的方针,实行的原则,由到农业合作社再到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 1955 年,农业基本实现合作化。对手工业的改造,步骤和原则方法和农业一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私营工业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1954 年,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企业。 1955 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实行按劳分配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7三大改造 开始于年,完成于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转变为,基本实现的原则, 标志着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级阶段。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部类型的宪法。体现了和原则,为发扬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电容式传感器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树人学院《ERP软件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陕西理工大学《数字化会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报关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卷
- 湘潭大学《生命科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师范大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8篇)
- 气管镜科室讲课ppt课件(PPT 69页)
- 对于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浅分析
- 冷库喷涂施工工艺(详细)
- 电机学辜承林(第三版)第1章
- 知情同意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查询表
- 观音神课三十二卦
- 医疗机构停业(歇业)申请书
- 发票(商业发票)格式
- Counting Stars 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