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_第1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_第2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_第3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_第4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考)“地球一小时”是WWFt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倡议。2014年3月29日,全球超过10亿人参与了晚20:30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据此回答12题。1.“地球一小时”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能源,缓解供电压力B.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C.倡导节俭、环保的生活方式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 .以上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解析作为一项体验和宣传活动,不可能对缓解能源压力、减轻环境污染起到很大作用,其主要目的是让全球民众了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行为将会给环境

2、带来深刻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众参与,这是共同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答案1.C2.C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 .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A.公平性B.持续性C.共同性D.整体性4 .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解析第3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

3、于持续性原则。第4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答案3.B4.D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56题。5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B.C.D.6 .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再生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自然资源解析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

4、源的浪费。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答案5.C6.C(2016浙江省4月选考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79题。7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8 .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A.饲料厂B.油菜地C.养鱼场D.酒精厂9 .该循环经济()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解析第7题,考查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D正确。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因为

5、围绕油菜地发展了饲料厂、榨油厂等,充分利用了资源。第9题,考查循环经济的意义。图中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不可能是零排放;该地企业彼此间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所以C正确。答案7.D8.B9.C读山东省某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1011题。书F维原料基地卜植腐生,忙介质,副一产nm口T黏结剂卜T存机肥十-W叫收一匚4热电厂T汽、T化工原料-77业一曳水库水处理上精制浆V+化纸文用高生用-jns10 .制约图中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三大瓶颈是()A.纤维原料、环境保护、水资源B.化工原料、销售市场、新能源C.能源燃料、交通运输、

6、劳动力D.地形结构、科学技术、城镇化11 .该地发展这种生产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B.C.D.解析第10题,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是循环经济,读图分析判断,该模式是围绕纤维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的循环生产过程,纤维原料的生产与供应,环境的保护必不可少;该企业位于山东省,水资源较为短缺,该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因此应该选择A项。第11题,该生产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善环境。B正确。答案10.A

7、11.B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213题。12 .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A.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农业B.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D.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13 .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合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A.西藏B.海南C.广东D.河南解析第12题,循环经济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8、的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重要表现,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循环经济是以玉米种植为核心的,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河南省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区。答案12.A13.D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理葫感殳¥GDGDP资源消耗水平自然环境容设环境污染水平ACB年代污染时代污染转折点材料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

9、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1)描述AC段GD*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2)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处于图中哪一阶段?解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有人根据AC段GDP与环境关系推断:GD幅环境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说明理由。(4)据上图,指出A时间到C时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水平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5)上图中的C时间到B时间,自然环境污染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经济意义。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经

10、济的发展(图中GDP勺升高),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环境污染先变大,之后再减轻。材料二中的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实践模式,它以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答案(1)GDP与资源消耗水平、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快速增长(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资源消耗水平、环境污染水平超过了GDP曾长水平。(2)AC段。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加强国际合作。(3) 不同意。传统发展模式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但这只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一个方面;环境问题是由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

11、增长等原因造成的。(4) 呈现急剧上升趋势。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煤和石油的开采和利用,能源消费迅速上升;伴随着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环境污染程度增加。(5) 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6)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有关材料报道,世界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

12、230亿吨,我国高达33亿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8.2%。荒漠化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首都北京早在1991年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一些环境问题报告指出,我国沙漠化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65亿美元,约占全球荒漠化经济损失的16%。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酸雨物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6%0.8%。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

13、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1)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个障碍是和。(2) 请你就我国的人口状况,谈一谈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3) 结合材料一,说明荒漠化加剧对我国的影响。(4)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人口观,试说明你对这两个观点的认识。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是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小,同时也导致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数量增加;人口多,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就多,使土地质量下降,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为获取更大的产量,又往往加大开垦的力度,使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对我国来说,正确的发展观是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