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_第1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_第2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_第3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_第4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 第二单元相关知识作品赏析涉江采芙蓉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泳,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又暗指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

2、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谊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搁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要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但这欢乐美好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

3、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又能遗送给谁?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故

4、乡的山水,望见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吗?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此时,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浮的衣裙,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样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

5、的境界中发出,所以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唱!当你读到结句时,是否感受到:此诗抒写的思夫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响。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这首诗便在质朴中蕴含着深味,散缓中体现着精巧。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回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未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

6、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露了整理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记叙,但

7、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的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深藏不露。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即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

8、,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美好、清新喜人的画面。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

9、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

10、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短歌行短歌行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就提到它,后来经小说家渲染,就更是家喻户晓。此诗表达了整理思慕贤才来建帝王之业的心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爱生畏死之想,了解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所以他对“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著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索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

11、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

12、,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公正地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他对神学迷信、封建礼教等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公开否定。他提出“唯才是举”,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曹操横槊赋诗抒发其一片爱才心意,感情是真实的,是符合他的为人的。陈子展教授谈曹操一文中评论曹操的诗“慷慨悲凉,千古绝调。其诗之风格,恰与其人之人格相称。修

13、辞立其诚,迥非后世之独夫民贼盗国擅权,妄为豪言壮语、自欺欺人,终受历史裁判者所可比拟。此亦其在文学上别有造诣之秘也”。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所作,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等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

14、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2.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其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3.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

15、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等。4.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世文学也影响极大,故常以“风骚”并举,分别指代诗经和楚辞。后代也用“风骚”来泛指文学。5.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6.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中所辑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约创作于东汉末年桓、灵时期,整理不详,但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这些诗主要写整理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诗的整理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楚辞的

16、传统,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使诗的形象生动,语短情长,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风格,艺术成就很高。7.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8.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二、主题思想1.氓: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全诗通过一女子自述她从恋爱到结婚、受虐待直至被遗弃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妇女受压迫的不合理

17、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于男尊女卑的夫权制的批判。2.采薇:是一首反映戍卒生活的诗。它通过一个服役士兵在归家途中追思艰苦的戍边生活,流露出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情,反映了被压迫者的思想情绪。全诗交织着士兵的爱国激情和厌战心理,表现了在外族入侵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关系。3.离骚:诗中以强烈的爱憎反映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人民疾苦、坚持正义、坚持节操的品质,与楚国腐朽集团进行不屈斗争的精神,表现了屈原崇高的政治品格和进步的美政理想。这是一首表现当时社会斗争现实的不朽杰作。4.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写汉末建安中庐山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兰芝的婚姻悲剧。整理在诗中有力地揭露

18、和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对这对青年夫妇的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热情的赞扬。诗的结尾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诗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于兰芝,整理以满含同情的笔触,写她不愿忍受焦母的压迫而主动请归,写她忠于爱情、不慕富贵而拒绝再嫁和对阿兄的誓死反抗,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作为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代表的焦母和兰芝的哥哥的形象,着墨虽不多,也相当突出。这首诗结构谨严,人物语言个性化,整理的叙述和描写语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5.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反映了游子思乡的痛苦。它把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思妇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欲以

19、此遗游子,游子在远方,只能两相望,惆怅、感伤之情可以想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亲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6.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抒写他渴望招纳贤才,帮助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襟。根据史事和诗意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以后,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他虽遭失败,但不灰心,仍要招贤纳士,壮大力量,再图进取。诗的开头虽嫌消沉,但整首诗基调还是高昂激越的。整理巧妙地化用了诗经里子衿鹿鸣两诗成句,把女子等候情人之歌变成志士思慕贤才之辞,通过宴饮喜宾的歌辞,表达他招揽人才的迫切心情。全篇围绕“忧思”二字言志抒情,开头两句是引起“忧思”的缘由,结

20、尾两句表达了根除“忧思”的愿望。“明明”四句,写求贤不得的忧虑,十分形象;“月明”四句,以乌鹊夜飞比喻贤士托身无所。情因景生,意境清幽,含蓄蕴藉。7.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叙述了陶渊明归田的原因,描写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表现出对上层社会的厌恶和对村居生活的热爱。诗的前八句叙述往事,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出仕的懊悔心情。以下写恬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愉快、欣慰的心情。写诗人的庭院风光,语言通俗自然,不假雕饰,而景色自在其中。写远处村落炊烟,朦胧疏淡,语极省净,却给人以无限亲切之感。写近处的犬吠鸡鸣,以动写静,反映出农

21、村的和平宁静的生活气氛,与诗人“爱闲静”的情趣十分和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直接抒发诗人回到田园后的欣慰畅快之情,概括全篇的主题思想。三、关于诗歌(一)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的起点。诗经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战国时期,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楚辞,而且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2.西汉魏晋:汉代诗歌占主体的是乐府民歌,大多数是五言诗,它标志着叙事诗进入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东南飞。汉末魏初,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

22、表的建安诗人,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而且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实地位。东晋时出现了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平淡自然、醇厚有味、寓有意境。3.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南朝乐府民歌几乎全是情歌,且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大多体裁短小。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成就最高的应首推西洲曲。北朝民歌内容广泛,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豪放刚健,以五言四句为主的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成就最高的当首推木兰辞。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4.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在汉魏古诗的基础上创造了格律诗(更讲究平仄和韵律),同

23、时古体诗依然存在,大多是以五言或七言为主,有绝句也有律诗。唐代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都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杜甫以他沉郁顿挫的诗作、李白以他豪放飘逸的诗作代表了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最高成就。白居易等人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沿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宋代起,格律诗逐渐衰落,代之兴起的是词。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产量最丰的爱国诗人陆游。他的诗歌揭露了外族入侵、统治者腐败无能给国家带来的苦难,富有现实主义精神。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它原是在宴会上配乐歌唱的,所以称写词为填词,比诗歌更讲究

24、平仄音韵。在晚唐五代时,词作大多婉丽,至宋则呈现两种风格,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词作大多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细腻。豪放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作大多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了解起来,形式上突破了音韵的束缚,词风雄浑、开阔、奔放。5.元明清时期:元代在诗歌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最初流传在市民中间。它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用韵比词密,平仄要求不像词那么严格,可在本字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前期以关汉卿、马致远为代表,作品与民歌接近,社会内容较多,风格质朴刚健。中后期一些作家的作品内容远离现实,语言愈来愈典雅,之后逐渐丧失了前期散曲家朴素自

25、然的特色,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明清时期诗歌逐渐衰落,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艺术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同于前代,没有创新,较为有名的诗人就是清代的龚自珍了。(二)诗歌分类简表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追踪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芙蓉(rón)俗韵(yùn)羁(j)鸟 B.后檐(yán) 暧暧(ài)墟(x)里C.樊(fán)笼 呦呦(yu)契(qiè)阔D.三匝(z)吐哺(b)掇(chuò)答案:D2.选出词语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

26、 )A.还顾:回头看依依:轻柔而缓慢地上升几何:多少B.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韵:本性、气质苦多:很多苦C.同心:指夫妇感情深厚墟里:指废墟杂英:杂花D.遗:遗留守拙:不随波逐流杜康:酒的代称答案:A3.诗句默写填空。(1)还顾望旧乡,_。(2)_,依依墟里烟。(3)_,复得返自然。(4)青青子衿,_。(5)_,心念旧恩。答案:(1)长路漫浩浩(2)暧暧远人村(3)久在樊笼里(4)悠悠我心(5)契阔谈4.陶渊明淡泊的诗句,往往带人进入一种深远的意境。请你描绘一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答案:远处的村落在烟雾朦胧中,好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炊烟袅袅升起,带来无限的静谧安详。“

2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古典意象“村落”和“炊烟”,所以在说这两句诗意境之时,一定要与这两个意象相联。正是这两个意象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的氛围,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5.下列说法中准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是一首表示妇女思念远方丈夫的诗作。B.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是他热爱农村生活,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C.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但并不证明他没有远大的抱负,“大济苍生”的信念一直在他的心中保留。答案:CD.短歌行是一首有消极情绪的诗,表达了整理“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6.翻译“契阔谈,心念旧恩”这两句诗。答案:久别重逢,谈心饮宴,时常怀念旧日的情谊。(在这两句诗里,比较难解释的是“契阔”一词的含义。契,投合;阔,疏远、久别。契阔,久别重逢。诗经·邶风·击鼓中有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中“契阔”就为“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