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_第1页
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_第2页
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_第3页
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_第4页
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方法及组成结构方面对煤族组分进行了的综述,详细介绍了CS2/NMP萃取反萃取法,并讨论了煤碳未来利用。 关键词: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煤是世界上最丰富悠久的化石资源,人们生活生产上处处都要用到煤,它的主要利用方式有燃烧、气化和炼焦。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存在成本高、操作难、产品附加值低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石油却预先分离成各具特色的族组分,再采用不同的加工,达到了全组分的高效合理利用。研究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准确认识煤的结构和类聚机理成了煤科学中根本问题: 小分子化合物直接影响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间接影响煤的利用效率;部分小分子化合物会导致

2、污染;煤族组分的结构和类聚机理指导煤碳利用的多样化。 1煤族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研究方法 研究煤有机质结构特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降解技术等。 仪器分析方法是最基础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法:用于煤微晶(非晶)态结构、芳香结构、孔尺寸、杂原子(N、O、S)结合形式及元素环境、内比表面积及结构的确定;红外光谱法:大分子和原子间的振动光谱,确定官能团及相对含量;核磁共振法(NMR):确定碳芳香度和其他碳分数及分子构型;质谱法(Ms):确定芳环数和烷基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数;电子显微镜法:研究煤的微组分及细孔。此外,还有紫外吸收、色谱分析和色质谱分析、Auger电子能谱和Raman

3、光谱等。 2煤族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由于仪器研究早已成熟,在此仅讨论化学分离研究热点,有机溶剂分离煤组分的进展。 有机溶剂萃取分离煤始20世纪初,Wheeler等依次用吡咯、氯仿、石油醚、乙醚、丙酮萃取原煤,得残渣(a)、氯仿不溶物(p)、石油醚可溶物(1)、乙醚可溶物(2)、丙酮可溶物(3)和不溶物(4)。由于除a外的族组分都是吡咯可溶物,因此煤主体a族并没有得到分离。 此法改进为一种常用于煤反应后所得液固混合物的族组分分离方法:依次以己烷、苯和吡咯萃取原煤,得油、沥青烯、前沥青烯和残渣。但其最大溶解力仍 以吡咯级为限。 80年代,Iino等发现CS2-N-甲基-2-吡咯烷酮(CS2

4、/NMP)混合剂在常温常压下能快速溶解某些煤。从此,混合溶剂萃取研究煤结构成为热潮。如魏贤勇等在此基础上用CS2 / NMP常温超声辐射萃取原煤,得混合溶剂可溶物(MssF)和残渣,再用四氢吠喃、苯和正已烷依次萃取MSSF,相应得到重质沥青烯(HA)、前沥青烯、沥青烯和油。他从a族中分离出了HA族。但由于对族组分的划分和萃取剂相关,此法仅限于理论研究。 其后,魏贤勇等还利用CS2 / NMP溶剂的优良溶煤能力及TCNE和TCNQ等受电子试剂的增溶作用,使大分子可溶化,并用仪器分析其结构,提出了煤中可溶有机质大分子的可分离和非破坏性分析的设想。 近年,有研究发现,在MssF加入第3种溶剂作反萃取

5、剂多级萃取出NMP可得超低灰精煤、粘结组分和轻质组分,加上先期分出的CS2 / NMP混合溶剂的萃余物,将煤分离成四大族组分,如图1所示。 这种方法又称为萃取和反萃取法,得到的是自然状态下煤的各组分,可直接证据煤中存在粘结组分,促进煤族组分分离的研究,并将指导未来可望开展的煤中各族组分的精细加工和转化。 3展望 根据上述所说以及煤有机质溶出行为与煤嵌布结构模型,可以猜想煤的小分子结构或许是和它的附着物有关,不同型的分子居住在不同的煤巢里,或许萃取液断裂煤分子与煤巢间的连接键;再者,煤碳的形成需要几千年,这过程中还伴随着C元素的衰变,可据此推测出煤的原始状态及作为植物的生存年代,在利用生物学和现在的实验结果会方便研究结构及类聚机理;同时,了解后可用电脑模拟植物变成煤的过程,机械化分析煤碳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娜,孙成功,李保庆.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J.煤炭 转化,1997,20(3):19-21. 2 李晓东,傅钢,尤孝方,等.不同煤种燃烧生成多环芳烃的研 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3,18(2):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