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在这片古老的以农业为本的土地上,那些回荡在田间地头的吟唱,始终是这个民族血液里最滚烫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古老的歌谣。插秧歌芣苢。自主学习 诵读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在句式、韵律上的不同之处。芣苢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插秧歌杨万里杨万里田
2、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笠是兜鍪蓑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胛。唤渠朝餐歇半唤渠朝餐歇半霎霎,低头折腰只不答。,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秧根未牢莳莳未未匝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照管鹅儿与雏鸭。 诵读作品,感受音韵之美诵读作品,感受音韵之美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芣苢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有之。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捋之。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 襭之。/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心情的的热情。把握好节奏诵读全诗,整体感知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
3、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mu sujishsh zzho知识点拨知识点拨 芣苢以芣苢以二二节拍二二节拍为主,通篇为主,通篇短促的四字短促的四字显得节奏感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词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基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词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基本基本可以代表诗经的体例与韵律,作为本基本可以代表诗经的体例与韵律,作为古典诗歌源头古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句式上以的诗经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二言八言言八言不等。不等。 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诗,通常节拍
4、有两种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二二一二”,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是中国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文学的光辉起点。收集了收集了至至(前(前1111世纪至前世纪至前6 6世纪)的诗歌,世纪)的诗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秦时期称为,或取其整数称,或取其整数称。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并沿用至今。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
5、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人生百科全书。百科全书。走近诗经二、了解作家作品,知人论世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收录了从_到_的诗歌,共_篇。诗经是我国_(风格)诗歌创作的源头,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经的常识及内容分类过关检测诗经以_言为主,主要表现手法是_ _.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六义”,即是指,即是指三种诗歌形式三种诗歌形式( (按
6、音乐和内容)按音乐和内容)与与“三种表现三种表现手法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十五国风。比较常见的篇目有关雎、蒹葭、分,有十五国风。比较常见的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等。氓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祈丰年、颂祖德,一般看作颂祖德,一般看作“正声正声”。常见的篇目有采薇、。常见的篇目有采薇、鹿鸣等。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雅、颂中的诗歌
7、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值。诗经六义诗经的诗经的。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感情。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
8、魏风硕鼠都是通篇硕鼠都是通篇用比的。用比的。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染力。如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清新自然清新自然杨万里杨万里 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11271206),字廷秀字廷秀, ,号诚斋。吉州号诚斋。吉州吉水吉水( (今江西今江西) )人。人。南宋著名诗人南宋著名诗人, ,与陆游、尤袤与陆游、尤
9、袤、范成大并称为、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因因宋光宗宋光宗曾曾为其亲书为其亲书“诚斋诚斋”二字二字, ,故学者称其为故学者称其为“诚斋诚斋先生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 ,传世作品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有四千二百首, ,被誉为一代诗宗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他创造了的的“诚斋体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 ,且以此见长。他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探究背景探究背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 , 了解相关背景了解相关背景, ,为欣赏作
10、品做好准备。为欣赏作品做好准备。 (1)芣苢芣苢是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的歌谣。歌谣。 (2)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杨万里常州任满常州任满, ,西西归故乡归故乡吉水吉水, ,途经衢州途经衢州( (今浙江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时值农田农田大忙季节大忙季节, ,诗人目睹诗人目睹一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户农家插秧之辛劳, ,作该诗。作该诗。能力提升 学习活动:朗读课文,鉴赏诗歌任务一:任务一: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车前草的劳作过程,这个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任务二:任务二:插秧歌这首诗描绘农人插秧的场景,这个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1、?(一)感受诗人的情感(一)感受诗人的情感, ,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劳动之美。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劳动之美。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车前草的劳作过程,这个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1)(1)综观综观芣苢芣苢一诗一诗, ,“采采”“”“有有”“”“掇掇”“”“捋捋” “袺袺”“”“襭襭”六个动词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的变换运用极具特点极具特点, ,将劳动的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2)(2)芣苢芣苢中叠字中叠字用得颇多用得颇多, ,“采采芣苢采采芣苢”中的中的“采采采采”二字二字, ,在重章叠句中在重章叠句中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将劳动者的精
12、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吟唱出来, ,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了出来。掇(du):拾取。捋( lu):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袺(ji):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襭(xi):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 一 开 始 的 呼 朋 引 伴 “ 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 幕 , 之 后 , 到“ 掇之”,“捋之”,再到“袺之”,“襭之”,这是一个由少
13、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文本解读】 芣苢这首诗歌,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她们劳作时的心情。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表现出她们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之情。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声
14、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文本解读】芣苢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1)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是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部重叠。(赋。铺陈,排比。)(2)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六个动词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的过程。 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
15、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悦的心情。 这首诗虽然只换了六个字,但实际上在回环的往复这首诗虽然只换了六个字,但实际上在回环的往复中演唱了一个故事。用了最经济的语言,给人们勾勒出中演唱了一个故事。用了最经济的语言,给人们勾勒出了一幅饶有情致,自由欢畅的劳动场面,令人身临其境。了一幅饶有情致,自由欢畅的劳动场面,令人身临其境。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阅读诗歌,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
16、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农夫应答图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抛”“”“接接”“”“拔拔”“”“插插”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忙”。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
17、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勾勒出以灵动的点染。尾联勾勒出了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的忙碌的农人形象。 忙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勾勒出一幅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农谚说“不误农时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
18、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抛”、“接接”、“拔拔”、“插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有一股火药味儿,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低头折腰只不答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这
19、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这里,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只不答”,说他对农妇的呼唤置若说他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一声不吭,罔闻,一声不吭,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歇半霎”的请求。的请求。事实上,农夫事实上,农夫“秧根未牢莳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话虽简短,意实明了。同时话虽简短,意实明了。同时农夫农夫还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还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
20、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作践。真是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 唐宋诗:“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能力提升 芣苢和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和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并填写下表。学习活动:斟词酌句,鉴赏诗歌 诗歌诗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劳动场景劳动场景表达情感表达情感芣苢插秧歌能力提升 学习
21、活动:斟词酌句,鉴赏诗歌 诗歌诗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劳动场景劳动场景表情情感表情情感芣苢插秧歌叠字、重章叠唱赋白描、环境烘托、对话、比喻劳动妇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展现农忙时节插秧劳作的紧张与艰辛充满着劳动的欢乐,洋溢着劳动热情形象的表达了劳动的紧张与辛苦,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表现手法上: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插秧歌一诗运用白描、环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思想主旨上: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插秧歌这首诗是诗人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试比较这两首诗歌同诗经伐檀伐檀在诗歌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四、拓展阅读,比较鉴赏 魏风魏风伐檀伐檀y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正丁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棒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桦木沙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松木婴儿床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式油桶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艺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月饼包装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小区报警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2
- 2025至2030年中国普通硅酸盐水泥42.5R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明框幕墙型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2
- 2025-2030智能代步车产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解读
- 2025年时政题库及答案(100题)
- 八项规定试题及答案
- T-HNMES 11-2023 盾构机选型设计生产协同制造规范
- 工程测量报价单
- 学习解读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实用PPT动态课件
- 培训签到表 (最新版)
- 草莓采摘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 隧道地表预注浆技术交底(共7页)
- 通信的知识--家长进课堂(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