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3教案全集最新_第1页
(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3教案全集最新_第2页
(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3教案全集最新_第3页
(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3教案全集最新_第4页
(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3教案全集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3教案全集目录(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人教案全集2(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教案全集82(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3人教案全集119(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人教案全集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

2、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板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3、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采用多媒

4、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学生回答】略【引导】 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板书

5、】 2、天体系统【启发讨论】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学生回答】略【讲解】 (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1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讲解】 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

6、。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多媒体放映】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讲解】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总结全课】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

7、论的主要问题。【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板书】1、八大行星【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八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板书】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1(1)八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

8、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7°,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1)(启发引导)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

9、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类别包括行星距日远近体积质量平均密度表面温度卫星数目光环有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近远小大高低没有很少无巨行星木、土大小多有远日行星天、海介于前两者间介于前两者间较多有无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过渡】 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

10、行星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2)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海洋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板书】1、

1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启发提问】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全课】【课后作业】新教材新学案P26【板书设计】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几种常见的天体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2、天体系统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三、存在生命的星球1、日地距离适中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

12、、液态水的存在【教学反思】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

13、源。【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课时安排】1.5课时【教具设计】地图册【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讨论】学生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图1.7)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学生回答】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3(1)太阳直接为地

14、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讨论】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回答】略【提问】阅读教材P9的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思考太阳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略【总结】在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产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板书】4太阳能量的来源【过渡】而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所获得的太阳

15、辐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对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9的“活动”要求,一起探索以下几个问题: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3、问题1和问题2的结论有无相关性?4、描述着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教师小结】说明太阳辐射这种自然条件分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人类的活动【过渡】我们知道太阳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能量,但由于太阳的不稳定,即太阳活动时,也会给人类产生不利影响。【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启发引导】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

16、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边介绍边画太阳结构板图】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启发提问】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 请同学们观察P10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太阳黑子图及太阳耀斑图,以及P12图1.13,并阅读课文,回答: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哪几层?2最里的一层厚度、温度如何?什么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周期如何?3中间的一层有何特点?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4最外一层有何特点? 【小结】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色球和日冕。2光

17、球层厚约500千米,表温约6000度。太阳光基本从这里发出。光球表面的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3呈现玫瑰色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厚约几千千米。色球层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活动约11年为一周期。4最外面的一层,叫日冕。它的亮度仅为光球层的百万分之一。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黑子和耀斑增多则干扰或中断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离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产生淡绿色和红色的极光;带电离子流还产生“磁暴”现象。【总结】太阳的外部结构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往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太阳大气的一切活

18、动总称太阳活动。(重点讲述) 层次位置概念厚度亮度温度太阳活动光球里    外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     厚     弱     高黑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光球外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耀斑日冕色球外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太阳大气【启发提问】 (1)黑子、耀斑都以什么形式影响地球?(2)对地球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射电干扰电离层 1)黑子、耀斑增多 影响无线电通讯地

19、磁场干扰 2)带电粒子流 产生“磁暴”现象捕获  3)带电粒子流 产生“极光”现象(两极地区)【小结】除此以外,太阳活动的影响还有很多,现在专门有人在研究“太阳活动与气候”、“太阳活动与人体健康”等,太阳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它有太多、太大的能量。【课后作业】新教材新学案P1113【板书设计】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能量的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 太阳大气结构:(由外到内) 2、太阳活动日冕层 色球层 耀斑光球层 黑子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磁暴、极光、通信中断、影响气候等【教学

20、反思】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媒体教具】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教学过程【设疑引

21、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 【学生回答】是【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板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板书】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学生回答】略。【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提问】 描述自转的方向。【学生回答】略。【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22、【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学生回答】略。【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回答】略。【演示】 地球仪自转。【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略。【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很遥

23、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结论:恒星日23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同时用吹塑片演示】(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24、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板书】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5、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同时展示模型】 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总结】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讨论】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学生回答】略。【总结】A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B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26、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板书】二、地球的公转【指导看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学生回答】略。【讲解】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2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轨道:近

27、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课堂总结】【探究性作业】P16活动3【板书设计】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3地球自转速度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二、能力目标1能在不同

28、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2能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教学重点】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的计算【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教学媒体教具】投影片、投影仪、地球仪、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或多媒体教具【讲授过程】【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轨道【新课讲授】【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回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我们在假期中可能看了雅典奥运会,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第二课时 地球自转与时差【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

29、材P1617内容思考什么是晨昏线?地方时又是如何计算的?S昏 线昼弧 线昼弧 线晨线夜弧线太阳光线N【学生回答】略【板书】一、晨昏线(圈)【讲解】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如图)。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绿色虚线)和夜弧(兰色虚线)。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晨昏线:【板书】1晨昏圈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板书】2晨昏线的画法:【板图】 晨昏线的画法(图2)A【学生练习】 在上

30、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学生回答】略【讲解】各种不同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1、 侧面图: 夏至日(6.22) 冬至日(12.22)NN2、北极上空图:NN3、南极上空图SS【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晨昏线如何画侧面图和极地上空图【过渡】假如同学们就是太阳,地球对着太阳的一半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天,由于每天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的时刻早。当北京正对着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北京是12点时,纽约还是黑夜。古时候各地都把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因而各地的12点是不同的,所以其他时刻各地也不相同,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这就是我们

31、要学习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时区和日界线(出示标明北京、纽约的地球仪)【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板书】1.地方时【讨论】请学生看教材P1617页思考:我们看雅典奥运会直播现场,为什么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学生回答】略【转折】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明确了世界上的时区划分、时间计算等问题。【板书】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出示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提问】1.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小时?2.地球每小时转多少个经度?【教师指图讲解】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

32、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让同学看书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提问】北京、东京、莫斯科、开罗、伦敦、纽约、华盛顿各在哪个时区?【教师指图讲解】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同一时区各处地方时也不相同,因此国际上规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零度经线,零度

33、经线的地方时便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处在东八区,东经120°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因此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提问】东九区和西五区的标准经线各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135°E 75°W【转折】请同学们做一做教材P17读图思考题5(备注: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会计算时间)(出示投影片:区时计算图解)【教师指图讲解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l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早。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往前拨一小时,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倒拨一

34、小时,这样才能使游客的表与当地时间一致。(出示投影片:例题当莫斯科是5点时,伦敦、华盛顿各是几点?)教师带学生解题:【提问】1.伦敦、莫斯科各在哪个时区?2.伦敦和莫斯科相差几个时区?几个小时?3.伦敦在莫斯科的东边,还是西边?4.伦敦的时刻比莫斯科的早还是晚?5.当莫斯科是五点时,伦敦是几点?(华盛顿同理)【教师总结计算方法】1.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备注:出示投影片:练习题当北京是21点时,东京、开罗、纽约各是几点?)【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并讲解)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

35、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如美国本土部分由东到西包括西5区、西6区、西7区、西8区四个时区。这四个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常说的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间。;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如我国跨五个时区,为了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还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

36、,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课堂小结】【提问】1.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已知某区区时,如何计算另一时区的区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地球自转地方时时差时间混乱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探究性作业】教材P18活动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地球自转与时差一、晨昏线(圈)1晨昏圈概念:2晨昏线的画法:二、时区和日界线1. 地方时2.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

37、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2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教学重点】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教学难点】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和公转,对于二者对地球的影响是否孤立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自转和公转的叠加构成地球的运动,那么二者是如何

38、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球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表示。【演示】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讲解】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26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板书】一、黄赤交角:23°26【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

39、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投影片】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学生观察回答。【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演示】 演示步骤:(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展示圆盘】 说明圆盘含义。圆盘表示黄道面,圆盘与地球仪的每一个接触点

40、都是某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置。盘面上的四个红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光线。【演示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步骤:(1)用一个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3)学生将观察结果用“*”号填入表1直射点移动一栏中。【教师指导】 【板图】 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讨论】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教师指导】 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到下面跟踪指导,点拨。【学生回答】略。【板书】【总结讲解】二、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

41、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冬至) (春分)(夏至)(秋分) A B CD1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 节变化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 化【总结归纳】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南回归线)。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板书】   

4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春秋分直射赤道【讲解】 回归线的意义。【提问】 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学生讨论、回答】略。【练习】 在下图中画出ABCD四个位置地球的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明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学生回答】略。【提问】阅读教材P21页最后两段及P22阅读部

43、分,回答: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学生回答】略【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板书】四

44、季的划分 我国: 以“四立”划分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北温带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一、黄赤交角:23°26二、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冬至) (春分)(夏至)(秋分) A B CD1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 节变化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 化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春秋分直射赤道三、四季的划分 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

45、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北温带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复习课【复习目的】1、掌握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规律,特点和地理意义。2、熟练的运用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理意义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重点】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是高中地理的最重要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 【复习难点】(1)恒星日与太阳日。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3)太阳高度的计算。(4)利用地运动知识解决实问题。【教学方法】精讲精练式教学法。【例一】读恒星日与太阳日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线段中:表示恒星日,表示太阳日。(2

46、)恒星日比太阳日(长或短),原因是。(3)地球自转的真正期是,时间为。答案:(1)BC(2)短恒星日比太阳日少转59。(3)恒星日,23时56分4秒。【说明】(1)恒星日:真正周期,自转360o,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 科学研究用。 (2)太阳日:自转360o59,所需时间24小时,生活中应用。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1)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2)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3)恒星日大小不变。【例二】读右图,完成12题的要求(阴影为夜半球)1图中的M地时间是A3月21日12时 B3月21日8时C9月23日6时 D9月23日中午13时答案A【点拨】从图中信息可知

47、,晨线与子午线重合,因此一定是二分日,然后就容易判断了。M点所在子午线比晨线早6小时,即为12点,所以应选A项。2图中表示时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东北山区的河流有春汛 B我国的植树节马上就到来CM点的昼长夜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是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过渡答案B【点拨】我国植树节为3月12日,图中表示的时间为北半球春分日,即3月21日。东北地区河流春汛大约在4月份左右。【例三】下图是6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状况,读图并回答:这一天太阳直射线。在图中画一条直线表示黄道面的位 置。图中有一处的画法有错误,请改正。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寒带、温带、热带的范围大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点拨】这道题目是全国高考地

48、理试题中第一次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即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寒带、温带、热带范围大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热带的范围是46°5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寒带的范围是90°23°2666°34,北温带的范围是66°3423°2643°8。假设黄赤交角减小到23°,热带的范围是46°,寒带的范围是90°23°67°,北温带的范围是67°23°44°,即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答案】北回归线黄道面的画法通过北回归线

49、、南回归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与赤道的交点。正确的画法将北极圈向南移动与晨昏线相交。热带的范围缩小;寒带的范围也缩小;温带的范围扩大。【例四】读中心点为地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2题:1甲地的时间为A8时B9时 C15时D16时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D罗马进入雨季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3甲地的时间为A15时B9时C3时D12时4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C6日20时 D7日20时【点拨】此题重点检查考生在理解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之后,在给

50、定的时间内,完成逻辑推理和判断。该题是一道一图两设问题,第一和第二设问中都提示中心点为北极,根据平时复习,学生可以确定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一设问中已说明阴影部分为黑夜,因此可确定阴影和非阴影区的界线为晨昏线,进而判断甲地时间为晨线所在经线时间相差3小时,则甲地时间为9时,第题正确选项是B。图中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根据所学知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只能在春秋二分,由此判断图中所给时间为春分或秋分,故第题正确选项A。第二设问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该图180o的经线和时间为0时的经线,即甲地的时间为3时,北京时间和0o经线的时间相

51、差8小时则时间为7日8时。【例五】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提示:先判定经线的经度)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 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月日。 3A地地方时应在时分至时分之间【点拨】此图右边第一条经线7月1日12时(因为每天太阳直射的一条经线为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东经120o)为7月1日20时,正午12时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东经120o(20时15时)×15o),西线20o以东至东经160o为东半球,A点应标在右边第一条经线(0o)与第二条经线之间(西经30o)之间。本初子午线此时是12时,西经20o与本初子午线相差20o,经度相差1o

52、,时间相差4分钟计算,相隔20o相差80分钟,所以A点的地方时在10时40分与12时之间。【答案】(1)A点正确位置应在图中加粗的范围内(占两条经线间范围的2/3),如图(2)7,1(3)10,40,12,0 【随课练习】(备注:此部分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读右图回答12题1A点位于A北极点的西南方向B南极点的东北方向C北京的东南方向D中山站(科考站69o2224S,76o2240E)的西北方向2此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鄂毕河和叶尼寒河下游出现凌汛B北印度洋自东向西行驶的船只正好顺水C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正值多雨季节D我国长江中正游平原农田中,油菜生长良好3图示为北京时间早晨6点的全球昼夜半球图, 分析回答:(1)这天是月日(2)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点, A点当日的昼长是时。(3)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点,地转偏向力可忽略不计的是点。(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日点附近,我国东部地区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