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2.内容(1)农业方面: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2)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评价(1)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揭开了改革序幕,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从一定意

2、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的“掘墓人”和“守墓人”应如何理解?提示: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所以说他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是他的改革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他又是斯大林的“守墓人”。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1)内容: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但仍是优先发展重工业。(2)效果: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国策。2.后期(

3、1)内容: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放慢。(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苏联陷入困境。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莫斯科落日三、莫斯科落日1.戈尔巴乔夫改革(1)前提: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2)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3)内容:经济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政治上,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公开性”“民主化”,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党内、社会上的思想混乱,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与此同时,民族分裂运动也愈演愈烈。2.苏联解

4、体: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苏联的改革?提示: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一二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 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

5、系的调整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马克思主义,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是使共产党放弃了执政党地位,B项错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C项错误。答案:D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导学号52440091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B.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C.盲目冒进的个人作风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析:苏联改革受挫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没有突破这种体制的束缚。只有B项是其共同原因。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戈尔巴乔夫

6、改革的特点1.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一样,把改革重点放在经济领域。但因困难重重,没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二、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二、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1.变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实际生产力水平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2.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

7、环节。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不能忽视经济建设,都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5.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在凤凰网上发表的俄共反思苏联解体一文中认为“苏联解体源自戈尔巴乔夫的背叛与变节”。这是强调戈尔巴乔夫改革()A.经济政策失误B.外交政策失误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D.民族政策失误解析:从材料中的“背叛与变节”信息,并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史实,可以判断

8、出材料是在强调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党的领导等,故选C项。答案:C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曾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速度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这种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改革成效不大,最后导致苏联解体。答案:A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

9、应用知识架构“新”角度理解苏联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了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政治改革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一二知识架构史料一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4 000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研读史料一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开垦荒地、扩大产粮区。画线部分表明由于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改革没有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