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8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23_第1页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23_第2页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23_第3页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23_第4页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丰富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解析】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错误;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生态系统,B项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项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只是该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项错误。 【

2、答案】 C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无论在什么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鼠、兔等 【解析】 本题易错之处是误认为动物都是消费者,病毒都是分解者。A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B错误:异养生物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正确: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错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答案】

3、 C 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 在高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食物链均为捕食食物链。写捕食食物链时,我们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并且逐个营养级向后推,营养级不能逆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不能写在食物链中的。所以该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当甲增加首先引起的是乙增加丁减少丁减少引起丙增加,故选D。 【答案】 D 4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

4、测这种甲虫( )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属于次级消费者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解析】 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知该甲虫是分解者,A错误、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C正确;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的是生产者,而甲虫是分解者,D错误。 【答案】 C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 B生产者一定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C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 D细菌一定是原核生物,但不一定是分解者 【解析】

5、生产者可以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除了绿色植物还有自养性的微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 【答案】 B 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27能量(10 kJ m )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7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多少人( ) A100 B200 C500 D1 000 【解析】 假设养活一人,至少消耗玉米数量为m,则A能养

6、活10 000人,对应的玉米数量至少是50 000 m,同样数量的玉米B中至少能养活的人数是50 00010%10%500(人)。 【答案】 C 8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985.810 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 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 89A1.1610 kJ B110 kJ 88C110 kJ D2.010 kJ 【解析】 E是第一营养级,而B、C、D都是第二营养级,最多获得能量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E传递给B、C、D的99能量最多是5.81020%1.1610(kJ),C和D获得能量最多989为1.16101.610110

7、(kJ),A最 多 获 得 的 能 量 为9811020%2.010(kJ)。 【答案】 D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C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不都是细菌 D营养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利用和散失的过程,A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另外还有硝化细菌等,B正确;细菌中自养的是生产者,异养细菌中,寄生的是消费者,腐生的是分解者,C错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存在的生态系统,如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恢

8、复力也低,D错误。 【答案】 B 10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鹰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四营养级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 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 蝉螳螂黄雀鹰,因此鹰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五营养级,B错误;营养

9、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鹰的迁入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答案】 C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防治农田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量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D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差别不大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防治农田害虫,使农田中农作物固定的能量尽量少流向害虫,而保留在农作物中被人类所利用,从而使能量尽

10、量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C错误;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往往差别很大,D错误。 【答案】 B 12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 A土壤不作处理,自然状态 B土壤进行处理 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尽可能避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解析】 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灭菌处理。 【答案】 A 13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

11、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 物质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答案】 D 14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解析】 A正确: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会释放出氧气。B正确:鱼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CO2。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D正确:黑暗条件下,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鱼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死亡,植物也会因为没有能量来源而死亡。

12、【答案】 C 15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解析】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生物类群的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 B 16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淋进入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

13、,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B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答案】 A 17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 ) A正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 【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其中负反馈起主要作用。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

14、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食草动物的数量。 【答案】 D 18下列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因素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A项表示抵抗力稳定性过弱,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

15、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种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属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D 19如图为和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氧气量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A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B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C和都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D只能是生产者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曲线表示随温度降低耗氧增加,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热量大,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说明该生物可能是恒温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最可能是消费者;曲线表示随温度降低耗氧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所以呼吸减弱,该生物可能是植物,若是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故

16、B正确。 【答案】 B 20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 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 C早期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 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解析】 藻类暴发,水草会因为缺少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死亡,故A正确。水生生物的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是反馈调节中的正反馈调节,故B正确。早期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以减少藻类的繁殖,故

17、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饵料中的化学能,故D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某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用如图模式来表示。A、B、C、D、E代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图中A_(、B、C、D 填字母)属于生物群落的范畴,在它们之间,碳元素是以_有机物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 这一生理过程实现的,C 从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营养级是_,其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_。 1/25 (3)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这一干扰造成的

18、主要环境问题是_。 引发温室效应 【解析】 (1)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初级消费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从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营养级是最高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其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1/25。(3)人类活动中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碳循环干扰最大,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引发温室效应。 22有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成熟的但是尚未交尾的雌性蚕蛾放在南北相距50多千米的A、B两地,然后将一只

19、成熟的雄性蚕蛾放在A、B两地之间连线的中点C,如图所示 实验时候的风向是北偏西风。请预测这只雄性蚕蛾飞行的方向向北 最可能是_,判断的理由是_雌性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通过风传播,被雄性蚕蛾感知 ,雄性蚕蛾的这种表现说明昆虫之间可以通过_化学信息来传递信 息。 【解析】 C点为雄性蚕蛾所在地,A地雌性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经北偏西风的传送被雄性蚕蛾所接受,雄性蚕蛾能够根据风向的特点,径直往A所在方向飞行。 23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2为能量流经某种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和乙之间碳的传递形式是_。 二氧化碳 (2)图1中鹰和蛇的

20、种间关系为_鹰的营养级为捕食和竞争 ,_。 第三、四营养级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数量一定会下降吗?_不一定 ,试分析原因: _如果鼠天敌锐减,环境容纳量增大,鼠的种群数量会增大 。 (4)若图2为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的A表示蛇的摄入量,那么B表示蛇的_同化量 。要保证蛇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25 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倍。 【解析】 (1)根据图1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无机环境,丙是分解者,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碳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2)从食物网来判断,鹰和蛇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3)鼠的死亡率较高,不一定会导致种

21、群数量下降, 如鼠的天敌锐减, 环境容纳量增大, 鼠的种群数量会大量增加。(4)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若要求计算“至少”需要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时,则应按照20%的能量传递效率来计算。 2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代表_分解者 ,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 甲_生产者 的_光合 作用完成的。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网:_。 (3)A与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除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外,还有_ 等方式。 行为信息负反馈 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_(5)碳在甲、乙、丙之间主要是以_

22、 有机物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解析】 (1)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2)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属于同一个营养级。(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5)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25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表示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是_(填序号),乙 (含碳)有机物丁过程碳的传递形式是_。 (2)图2中,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填B 99字母)。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kJ,粪便中能量为1.010kJ,B99中能量为0.810kJ,狼同化能量为2.410kJ,则该生态系统中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