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_第1页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_第2页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_第3页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_第4页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一、题点练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B. 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 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D. 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解析:选 C 天然培养基是指用天然物质制成的培养基,但也需要加工;实验操作者的 双手应消毒,不能灭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不是碳源, 需加入不含氮元素的有机物 (如葡萄糖 ) 作为碳源。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

2、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 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C.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D. 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解析:选 D 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 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 落。3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土壤取样时应选取距地表约 38 cm 的土壤层B.测定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 106倍的稀释液C

3、. 土壤中能合成脲酶的细菌能分解尿素D. 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溶液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解析:选 D 测定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 105和 106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2、 103和 104倍稀释液;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 104和 105倍稀释液。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4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

4、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解析:选 D 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 力表的指针指22到零时,打开放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3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 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 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 却后,再用其挑取菌落。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 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5.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 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 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 培养后的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 a 处抑菌效果小于 b

5、 处B. b 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C. c 处抗生素无效D. d 为对照解析:选 A 培养皿中不同滤纸片四周透明圈的大小不同,透明圈越大,说明浸有的抗生素抑菌效果越好。a 处的透明圈并不小于 b 处;b 处不是圆形的透明圈,可能是滤纸片没 有沥干,抗生素流出滤纸片;c 处无透明圈,说明 c 处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无效;d 为空白对照。二、题型练6.农业和林业生产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富含纤维素的下脚料,如农作物秸秆和木屑等。这些下脚料中的纤维素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可以形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维

6、素酶,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_、_和_。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农业和林业下脚料中的纤维素最终将被分解为 _ 。(2)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分离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T选择培养T梯度稀释T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T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 ,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 _。鉴别纤 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_ ,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_ ;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 _。(3)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采用_ 技术,例如对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接种工具应该进行

7、_ 处理。答案:(1)Ci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2)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纤维素 刚果红红色复合物 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3) 无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Cd247.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尿素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5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 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过程如下:第一步:土壤取样。取土样用的工具和盛土样的信封等在使用前都需要 _(填“消毒”或“灭菌”)。第二步:样品稀释。通常分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是第

8、三步: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将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接种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_ 则不能生长繁殖。(2) 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稀释倍数为 104的样液涂布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 。(3) 若要对上述初步筛选出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需在如表所示培养基配方中添加的物质是 _ 、_ 。若分离得到的是尿素分解菌,则培养基中pH 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pH 升高的原因是_。成分KHPQN&HPQMgSQ 7H2O酚红指示剂

9、尿素蒸馏水培养基(含量)1.4 g2.1 g0.2 g0.01 g1.0 g1 000 mL答案:(1)灭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2 ) 偏 高(3 )葡萄糖琼脂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嗜热菌样品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挑岀酋落【号口号 思嗜热蘭样品培养妹 培彝菲(1) 进行过程的目的是 _,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_ 法。(2) 从用途上来说,1号培养基属于 _培养基,配制时仅以_ 作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n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_

10、作为凝固剂。(3)I、n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 pH 的先后顺序是 _。-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 _ 法灭菌。(4) 培养一段时间后,应从I号培养基上挑出 _的菌落,接种到n号培养基26上。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过程是梯度稀释,目的是对样品进行稀释;过程是用稀7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2)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咼效产生咼温淀粉酶的嗜热菌,从用途 上来说,i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本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n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3)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应先调节 pH,然后再进行灭菌,如果先灭菌再调节 pH,在调节 pH 时会污染培养基;

11、一般对配制的 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4)能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I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淀粉酶的活性越强,所以 要从I号培养基上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n号培养基上。答案:(1)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2)选择 淀粉 琼脂(3)先调节 pH,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4)透明圈大9.2016 年 7 月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第 3 期卫生监测信息显示有 15 家美容美发场 所的毛巾、理发(美容)用具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如图甲为大肠杆菌含量检测操作简图,图乙为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晶砒培祥慕100 mL即乳糖解液2 nU.渊忖红水懈狀D砧

12、艾蓝水常液ImL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 _ (填“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 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 _ (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 。待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 要进行的是 _ 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器具是 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 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_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深紫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 培养基。(3)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样液中的大肠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_ 。要检

13、测样液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取25 cm2毛巾样本,加 5 mL 蒸馏水,浸润半小时,然后在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 样液;在37C的培养箱中放置 48 小时,3 个平板上的黑色菌落数分别为49、48 和 47。据此可得出25 cm2毛巾样液中的活菌数为_。解析:(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滤膜过滤才能获得大肠杆菌,对不耐高 温的试剂除菌时无法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可以用滤膜过滤达到除菌目的。滤膜滤液I(2)配制图乙中的28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氮源以及琼脂。配制的培养基在溶化后和 分装前需要先进行调 pH 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

14、基等进行灭菌。倒平板后将平板倒置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从功能上划分,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3)接种环灼烧灭菌后,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48+ 47) - 3-0.1X5= 2.4X10 。答案:(1)小于 用滤膜过滤除茵(2)氮源 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鉴别菌落 2.4X10310.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制作、布料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微生物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是主要发展方向。如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土样,分离、培养,再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酶的产生量。请回

15、答下列相关问题:解析:(1)紫外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通过紫外线照射后细菌突变频率大大25 cm1 2 3毛巾样本中的活菌数为(49 +琼脂调整 pH 高压蒸汽灭菌锅防止(3)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提高,从而可能筛选出人类需要的高产菌株;A组未经紫外线处理,为对照组。(2)用手i取素與素提雎提唯提ffiaKMO :甲韵着覃解的产M9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刚刚不烫手时的温度是50C左右。(3)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产纤维素酶的细菌才能存活。(4)据图乙可知 A5组纤维素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同,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该组可能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答案:(1)诱发基因

16、突变,提高突变频率,获得高产的纤维素分解菌对照(2)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刚刚不烫手(3)纤维素 (4)A5没有发生基因突变11.(2017 贵阳一检)某研究小组的同学用所学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方法进行“变质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部分实验处理和结果如图所示。(注:培养皿旁的数字代表菌落数目;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操作规范等2120 Q /32O鱸一鱸一O39O*O;(1)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 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2)据图,研究小组采用的是 _ 法分离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样品到 4 号试管的操作中,第一步

17、,将分别盛有 9 mL 生理盐水的 4 支试管_,并编号 14 号;第二步,用移液管从样品中吸取1 mL 牛奶,注入 1 号试管中,充分摇匀;第三步,重复第二步骤操作,以此类推。4 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是 _。(3)资料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 10%- 15%NaCI 肉汤中生长。本实验可配制含 10%氯化钠的培养基,使之成为 _培养基,以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4)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需按照菌落计数的要求计数,以保证计数结果准确。据图可得出 1mL 牛奶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菌数为 _。解析:(1)实验室培养微生物,即要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温度等环境条件,还要防 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2)图示所用的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中每一次稀释都稀 释了 10 倍,因此 4 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4倍。(3)含有较高浓度 NaCI 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4)图示中 2 号试管和 4 号试管稀释度下各有 2 个和 1 个培养皿,偶然性较大,应 以 3 号试管稀释度的数据进行计算,即(32 + 39 + 37)十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