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评审现状与教学管理目标_第1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评审现状与教学管理目标_第2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评审现状与教学管理目标_第3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评审现状与教学管理目标_第4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评审现状与教学管理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一、 专业建设的现状、目标与思路和措施(一) 专业建设的现状本专业是我院在高级维修电工和高级维修钳工基础上,根据我院的教育资源情况,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针对企业目前设备更新后,机电一体化设备高层次维修人才严重匮乏,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工种目录,于2003年建立的本专业。目前,第一届毕业生(03机电技师班)42人已经全部毕业,经江苏省技能鉴定中心联合扬州市技能鉴定中心鉴定评审,42人全部合格。教学用专业设备在满足技能培训、鉴定需要的基础上,利用我院校企合作的资源,由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际训练;有教师带领同学自己制作市场没有

2、的教学设备。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企业培训了维修电工、维修钳工技师数以千计;高级技师上百名;高级工上万名。本专业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培养企业高素质人才为导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完善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通过多年的专业发展和改革实践,还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任教师34人,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5人,助理讲师10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7人,具有硕士学历的为2人,占专任教师的50.0%。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58.3%,双师素质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5.0%,全部教师拥有高级或中级职

3、业资格证书,教师的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还有一批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教高业务水准的兼职教师,他们全部来自于作为本专业的校外教学基地的本地企业。较为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建有CAD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机电一体化、电工安装、电器维修等20多个实训室(面积达4000平方米),“电力电子及电气控制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自动控制原理与计算机控制实训室”、 “PLC网络控制实训室”、“ 机电气实训室”、“电力自动化和继电保护实训室”、“变频调速实训室”,设备价值达1380余万。建有16个校外高水平教学基地(教学设备价值一亿元),学生可以在“实境耦合

4、”中很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另外,按照学院“教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早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尝试,具有一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和技术人才培训经验,建有多处教学基地。在上汽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力创机床有限公司、扬州柴油机有限公司、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华油钢管有限公司、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川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这等多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里分别设有实训基地。在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实习大纲的基础上,编制更加适用于企业操作的教材。 (二) 专业建设的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

5、术的基础理论,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常用电气设备、现代企业供配电系统和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规格:1、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具备高职人才所需人文和文化知识,培养协作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应受到必备的知识素质教育,掌握本专业高技能人才所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且要受到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了解其科学

6、前沿及发展趋势,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3、职业技能要求(1)通用技能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英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英文书刊,通过英语学习和技能训练,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 学生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至少懂得一门计算机语言。学生应通过普通话的学习,达到全国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学生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具有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以及环境的适应能力。(2)专业技能要求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达到维修电工技师水平。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达到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和装置,供配电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调试能力。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达到单片机、可

7、编程序控制器、变流装置、电力传动装置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维护、调试能力。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达到具备通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建、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3)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维修电工技师证(必须)维修钳工高级(必须)中级AUTOCAD绘图员证书(推荐)(三) 专业建设的思路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正在获得新的进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直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且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知识结晶,对推动全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有深远的影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8、,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在和继续需要大批技术应用型实用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门类,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乃至综合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前导地位。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机、电、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于一体,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结合的综合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所涉及的国防、航天、航空、航海、铁道、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电力、电信、钢铁、石油、矿山、煤炭、地质、勘测等广泛的工业、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顶天立地的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条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具

9、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从事多种行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部门、政府机关,从事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营销、服务等工作,在人才供求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四) 专业建设的措施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实境组织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旨在“双证认证”的课程体系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案,建设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标准;打破学科界限,开发出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优质教材;进一步加强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

10、断增强集生产、教学、职业培训多位一体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结合;依托长三角及扬州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技能人才培训。经过3-5年的建设,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适应苏北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实训实习条件精良、工学结合成效显著、具有规模效益的苏北地区一流的机电一体化技师专业。(二)整体建设思路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有关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增加和补充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数控维修技术、工厂供电、机电一体化等教学内容模块,将教学实训侧重点放在实用生产

11、性实训环节上,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机电一体化、PLC控制技术与应用等2门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数控维修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工技术基础和工厂供电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并编写出工厂供电、机电一体化、单片机技术、PLC编程及其应用、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技术、等6个系列讲义及相应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增加两个工学结合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个集教学、培训、上岗证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逐步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零距离贴近的实训模式;另建设一个学生创新工作基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适当增加仪器设备台套数,扩充现有实训室;新建紧跟现代制造业技术发展的实训室,

12、加强实训教学手段;研发和企业现有设备接近的实训教学设备,使学生在完成必备的基础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入实训工厂顶岗实习。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通过到企业研修的形式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从相关企业引进5名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骨干兼职教师。要求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带薪参加企业的项目研发,同时通过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围绕现有的维修电工的培训鉴定工作(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维修钳工的培训鉴定工作(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证培训,继续扩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对象,达到年培训量在5000人次以上,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利用“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

13、企业实践经验及研发能力的优势和即将建成的实训工厂的有力条件,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根据企业要求进行技术攻关,自主研制实验实训设备。计划到2008年,完成各类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科技项目和有偿服务项目3项以上;完成市级及以上各类课题2项以上;开发新产品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报市级科技成果2项;为企业提供现场技术服务10项;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服务群众200人次,通过网上技术市场为企业和兄弟院校提供技术服务6项。二、现有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一)现有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1

14、、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比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全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2)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改革;(5)满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的应用的需要。 2、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1)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起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努力建设2-3门“双证认证”的工学结合课程及配套讲义、课件(2)努力践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改革,加强校内

15、生产性实训环节、顶岗实习环节、工学交替环节。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先导,促进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等级制、学分制考核方法。 (二)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 (1)现代企业对人才质量、内容和要求不断变化,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紧密地与企业挂钩,始终使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2)充实并建立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立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专业技能标准、技能大赛,真正实现专业现代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3)进一步充实完善并建立“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良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校

16、内实训基地成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工厂”,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理论”教学的“学校”。三、 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本学校现有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实验、实习设施齐全,本专业已购置了一台B2012A龙门刨床教学演示装置,二台专用于专业维修M7130磨床、CA6140车床、X62W万能铣床、Z3050和z35摇臂钻床教学的模拟机床,一台群控电梯、三台恒压供水装置直流调速装置、等近30台教学设备,建设一个可供六十人同时上课的单片机实训室。四、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和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其中副教授4名,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六名,省级考评员3名,市级

17、高级考评员2名,中初高级理实一体化教师5名,学科建设、师生技能大赛训练取得可喜成绩,许多教师在承担了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了教学研究活动。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一)教学内容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培养和造就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液压气动技术、数控技术、传感器测控技术、机制工艺基础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等主要理论课程教学。主要实习环节有电工基本技能、电子实习、钳工实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PLC、单片机、直流

18、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电气CAD、机床电气控制维修、数控设备检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线)的调试运行、机床改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并实施高级技师创新培养行动计划,开展设计与制作活动。(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得以落实的主要载体。(1)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在大学科、大工程的视野中,以及在工程观和教育观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充分认识工程类学科人才成长特点的基础上,按能力结构设计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群,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系

19、统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知识能力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按必修课程体系、选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体课程设置上实行模块化、系列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课程整合,通过精选课程、优化结构,做到主干学科突出、相关学科渗透,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建立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在动态中达到和谐。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要着重解决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职业意识、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的发

20、挥和提高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做人,努力成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以省校两级本科教学优质工程教研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 建设专业多媒体教学教材,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设和改革; 建立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保障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顺利实施; 纵横向科研课题与教学相结合,带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出版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材和专著。六、教学设施建设本专业目前为止教学、实验、实习设施齐全,拥有省级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较先进的教学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近20套;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安装实习设备;单片机实训及开发系统;电气CAD制图软件及PLC实验室;钳工实习场地,并准备投资250万元左右购置PLC系统综合实验装置各50台,以及50台计算机,以满足学生理论与实习教学需要。七、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上,在利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