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条目原文勘误15-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22-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
2、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4.2.3-c),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图4.2.3-c)。24联系梁连系梁29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
3、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桩端折减后,再计算;桩端折减后,再按式-2、式5.3.3-3计算;表-2(MPa)(MPa)37顺第5行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39当<5时,(5.3.8-2) 当5时, (5.3.8-3)当<5时,(5.3.8-2)当5时, (5.3.8-3)41表注:干作业钻、挖孔桩,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注:干作业钻、挖孔桩,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
4、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46-3表-2,注3,桩基固结沉降桩基沉降53桩距小,桩数多,沉降速率快时取大值。桩距小,桩数多,沉桩速率快时取大值。61考虑地震作用且sa/d6时:此行应左移两个空格 (5.7.3-2) (5.7.3-2)(5.7.3-4)(5.7.3-4)(5.7.3-7)(5.7.3-7)62,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与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和总桩数;71-2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距值应符合下列要求: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矩值应符合下列要求:74-3图中平面图的80-3对
5、于锥形承台应对变阶处及柱边处对于锥形承台应对柱边处82822条文说明部分页码条目原文勘误P245,倒数第1行当施工中分层夯实有困难时,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当施工中分层夯实有困难时,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此外,用水泥和土按一定比例掺水搅拌后,形成流动性水泥土,是一个较素混凝土更为经济的选择。P255,倒数第2行erhof(1998)指出,erhof(1988)指出,P259,倒数第14行混凝土敞口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应;不同的是,混凝土管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管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
6、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管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随桩端进入持力层的相对深度而变化(为管桩外径),混凝土敞口空心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应;不同的是,混凝土空心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空心桩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空心桩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随桩端进入持力层的相对深度而变化(为空心桩内径)P263,顺数第6行P263,顺数第7行P26
7、4,倒数第2行P265,顺数第5行因此,存在3.5m厚非液化覆盖土层时,因此,存在2.5m厚非液化覆盖土层时,P278,顺数第12行关于土的泊松比的取值。土的泊松比;鉴于对计算结果不敏感,故统一取计算应力系数。关于土的泊松比的取值。土的泊松比;鉴于对计算结果不敏感,故统一取计算应力系数。P291,倒数第9行v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条目原文勘误15-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
8、回填;22-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22-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4.2.3-c),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
9、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图4.2.3-c)。24联系梁连系梁29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桩端折减后,再计算;桩端折减后,再按式-2、式5.3.3-3计算;表-2(MPa)(MPa)37顺第5行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39当&
10、lt;5时,(5.3.8-2) 当5时, (5.3.8-3)当<5时,(5.3.8-2)当5时, (5.3.8-3)41表注:干作业钻、挖孔桩,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注:干作业钻、挖孔桩,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46-3表-2,注3,桩基固结沉降桩基沉降53桩距小,桩数多,沉降速率快时取大值。桩距小,桩数多,沉桩速率快时取大值。61考虑地震作用且sa/d6时:此行应左移两个空格 (5.7.3-2) (5.7.3-2)
11、(5.7.3-4)(5.7.3-4)(5.7.3-7)(5.7.3-7)62,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与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和总桩数;71-2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距值应符合下列要求: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矩值应符合下列要求:74-3图中平面图的80-3对于锥形承台应对变阶处及柱边处对于锥形承台应对柱边处82822条文说明部分页码条目原文勘误P245,倒数第1行当施工中分层夯实有困难时,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当施工中分层夯实有困难时,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此外,用水泥和土按一定比例掺水搅拌后,形成流动性水泥土,是一个较素混凝土更为经济的选择。P
12、255,倒数第2行erhof(1998)指出,erhof(1988)指出,P259,倒数第14行混凝土敞口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应;不同的是,混凝土管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管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管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随桩端进入持力层的相对深度而变化(为管桩外径),混凝土敞口空心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应;不同的是,混凝土空心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空心桩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空心桩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随桩端进入持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