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及园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_第1页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及园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现状再生资源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三类: 一是不可再生资源, 二是可再生资源, 三是再生 资源。再生资源 就是不可再生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 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 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 它包 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 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一、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的必要性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 : 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已作为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 是实 现循环经济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 : 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环保

2、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减少废物排放, 控 制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 70%的矿产资源已变成各种成品和再生 资源,堆积在地球表面。从中国资源利用战略上来看 : 进口再生资源加工成为工业材料和最终产品, 对解决因为资源短缺, 减少原 生资源开发,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行业对国家的贡献来看 : 为国家提供大量税收和劳动就业机会,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现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资源的消 耗量越来越大,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 我国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主要 45 种资源的人均占

3、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天然气、石油、铝和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4. 1%、8.3%、9.7%和 25.5%,某些重要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原 油的 35%、铁矿石和氧化铝的约 40%、铜和天然橡胶的 60%以上依靠进口,增大 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风险;另一方面,每年约有 500 万吨的废钢铁、 20 多 万吨废有色金属、 1400 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等 废弃物没有被回收处理, 资源严重浪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加快再生资源回收 行业的发展,促

4、进循环经济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还可减轻因资 源过度开发和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良 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上世纪 5060 年代,为了解决社会物资严重匮乏问题,政府大力提倡勤俭 节约、收旧利废,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90 年代以来,为了实 现资源再利用, 减轻环境污染, 国家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再生资源回 收行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5000 多家,回收网点 16 万个, 回收加工厂 3000多个,从业人员 140 万人,年再生资源回收量 5000 万吨以上, 年回收总值接近 500亿元。1. 非公有制已成为再生

5、资源回收行业的主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物资部门和供销社系统垄断经营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这个投入少、 技术含 量低的行业,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蓬勃兴起;国有回收企业因历史包袱重,经 济效益低,经营日趋萎缩,不得不相继改行转业。目前,回收行业中个体和股份 制等非公有制企业占 70%,国有企业仅占 30%。2. 经营逐步向深加工、多领域发展。 近几年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不断在深加工上做文章, 基本摒弃了 收进来,卖出去 的传统经营模式,采取了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 破碎、分选、除杂等加工预处理手段,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

6、率。如:对废 塑料进行清洗后粉碎、 加工成塑料颗粒状原材料; 废有色金属经过提炼加工压延 成原材料;将边角余料等可用材料加工成各种小型产品;将不能直接利用的废料 进行拆解、打包、压块,供给生产企业。3.进入国际化的“循环经济” 。 一批具有现代化拆解手段、 设备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料进口拆解加工基地或 再生资源工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年可加工进口废料400-450 万吨,产值可达 5 0 亿元。据统计我国废钢铁进口量连续三年超过 1000 万吨,废杂铜、废铝、废 电线、电缆、电机等五金电器进口超过 500 万吨;废塑料、废纸分别为 1000 万 吨和 6000 万吨。来料加工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与外

7、商合作也由原来的松散型向 紧密型方向发展。中国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 5,000 多家,回收网点 16 万个,回收加工 厂3,000 多个,从业人员 1500-1800 多万人,行业年产值达 450 亿元 ;中国每年回收废钢铁约 35O0 万吨,回收率 29%废有色金属约 150 万吨, 回收率70%废塑料约 250 万吨, 回收率 25%;废纸约 290 万吨, 回收率 29% 废橡胶约 80 万吨,回收率 47%废玻璃约 250 万吨,回收率 13%;报废汽车回收 量约 40 万辆。从事进口废料企业( 7 类)502 家,从业人员 3.5 万多人,目前中国废旧塑 料年产生量约 1000

8、万吨,再加上每年进口近 500 万吨,社会拥有量每年约 1500 万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和再生利用国, 同时也是全球废旧 塑料进口量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每年可回收利用而没有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高达 300-350 亿元。2007年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已达 18 亿吨,综合利用率 56.1%,城市生活垃 圾产生量为 1.5 亿吨, 无害化处理率 50%。我国的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才刚刚 走入起步阶段。上海每天平均就要清运生活垃圾近 7000 吨,有机垃圾占 67%左右,而纸、 塑料等可回收资源占 28%。如果全部填埋,每年损失的效益达 6800 万元。北京市生活垃圾中废塑料

9、含量约为 3%,每年总量约为 14 万吨,其中又以各 类塑料袋、塑料纸为主,垃圾分类收集率只涉及 300 万人口,只达到 35%。目前 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 1.47 万吨,预计到 2010 年将达到 1.6 万吨,现在实际日处 理能力为 1.2 万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生活垃圾处理仍然以卫生填埋为主, 占 本市垃圾处理量的 88.5%。焚烧及综合处理等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设施建 设进程缓慢。根据规划,到 2010 年城市垃圾处理要实现焚烧、填埋、堆肥处理 4 比 3 比 3 的比例。三、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生资源的品种

10、 和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 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缺乏相应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2002 年国务院取消了设立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企业特种行业许可后,我国再生 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没有一个国家性的法规, 出现了管理真空, 回收渠道混乱, 严 重影响公共安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电力生产和城市公用设施被盗事件时有发 生,有些回收网点甚至成为收脏销赃的场所。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废旧物资分类 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没有各类再生资源企业生产技术标准, 造成回收网点无序 发展, 市场秩序混乱,不仅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了困难, 同时也导致大量可 再生资源流失 , 更重

11、要的是再生后的资源质量没有保证。2. 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 回收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 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废钢铁、废铜、废铝、废纸等获利大的品种争抢收购;对废 玻璃、废塑料等获利小的品种收购积极性不高; 对废家用电器、 电脑等电子产品 的回收,由于难度较大, 基本上是随垃圾丢弃, 导致大量应当和可以回收的再生 资源白白流失,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3. 行业技术进步缓慢 。再生资源行业是企业利润低、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高的行业, 近年来, 由于缺乏 国家和地方投资和技术投入, 行业技术落后。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以手

12、工劳 动为主;大件废钢铁解体仍采用氧割和锤砸; 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及对废家用电 器、电脑中贵金属的回收,仍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工艺流程落后,造成 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业的经营与“破烂”相关,行业 内的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4.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单位能源产出仅相当于德国的 1/6 、美国的 1/10 和日本的 1/20 ,单 位 GDP 勺金属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5 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 家资源重复利用率大大高于我国。 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率已达到 90%左右,且回收加工水平较高

13、,并有一整套完备的防污措施。而 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回收利用率不到 20%,绝大多数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 严重缺乏深度加工的能力,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利润空间小,与国外 的差距越来越大。四、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意义加工园区是再生资源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加工园区有利于环保,海关,商检的统一监管; 加工园区有利于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污染物的统一处理; 加工园区有利于防止废物走私,倒卖批文,海关税收的增收; 加工园区有利于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加工园区有利于企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五、 建议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

14、关键,必须切实按照中央、 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再生资源回 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探索规范行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 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相适宜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1. 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 行业管理基础较差,经营秩序混乱, 迫切需要 出台一部调控力度较强的行政法规,以加强行业管理。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着手制订绿色消费、 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各类再生资 源回收制度, 明确工业废弃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弃物由 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

15、 生活垃圾由政府负责回收, 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适 当缴纳费用; 制订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鼓励政策, 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再生资 源回收采取激励措施。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引进并吸收国外新工艺、 新技术、新设备, 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的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的 力度,积极引导外商向再生资源行业投资,鼓励外商到中国投资建立再生资源加 工处理中心。同时,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再生资源协会建立广泛联系, 吸 取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 借鉴其对再 生资源行业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

16、管理水平。3. 给予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政策扶持。 目前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 不能解决 行业的发展问题。 应制定有效的措施, 在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研 究加大公共财政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 ,并在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支 持,对经济效益差、 但社会效益显著的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 国家在政策上鼓励 企业回收和利用,包括支持一些经营好、符合上市条件的物资回收企业上市, 为 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中心、 再生资源信息网络等方 面的示范项目,优先安排技改投资并给予财政贴息,缓解开发的资金压力。4. 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网络体系。再

17、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愈趋 重要,应当作为特殊行业来管理,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按照方便、卫生、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 城市回收网络体系,包括:社区回收站点设立;集回收、分拣、市场交易为一体 的再生资源加工交易市场;综合利用加工网络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再生资源回收 企业环境卫生差、城市综合管理难的问题。5. 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将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的知识列入中、小学教育课本,让循环经济在下一代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在大中 专院校设立再生资源专业教程,培养专业技术人

18、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 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全社会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六、再生资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发展目标(3 个阶段进行):2005 年至 2010 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 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11 年至 2020 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经济社会体系, 建 立起完善的循环型社会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2 0 2 1 年至 2 0 5 0 年,全面建成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 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等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生态 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极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 改善生存空间,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2)、发展重点与示范工程加强再生资源加工设施建设,提高加工质量,加快产业化进程(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