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
2、答无效。3. 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 颀长(qí) 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 筋疲力尽(jn) D鞭挞(tà) 骨骼(gé)
3、 辗转反侧(nin) 蜚声中外(fi)【解析】A项“悚”读作sng;C项“牾”读作w;D项“辗”读作zh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解析
4、】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
5、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C 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
6、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B、 C、 D、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式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
7、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于汇六十里,州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
8、河饯族叔舍人贪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犹豫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迁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
9、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犹豫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
10、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背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D扬子县谓语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解析:答案A说“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而原文是如此描绘“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显然李白的联想是由方位连带出来的,而非名气问题,更何况后面还进一步解释了“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11、”是因为在当时扬子津已经成为“古董”,又何来同一时期两个都有名之说?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解析:看第6题的C答案,“瓜洲浦地处伊
12、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再看原文“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所以说瓜洲“成名”是因为新开的河道,和这个漕路还没直接联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
13、在扬子津的东面。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从礼拜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D.文中所引礼拜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解析:上课的时候我说过看到“最”字、“肯定”、“可能”等字眼要非常小心,因为科技文阅读的“准确性”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而出题人常常在这一方面偷偷的换掉某些字,或强加些因果,使得选项答案看似正确,而实际是不严谨的说法,在科技文中此类选项就是错的。如此题的D选项,横江词写作最早,
14、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文章并没有明说,只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
15、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
16、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17、0;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解析】“浩冒阵而前”,冒有冲犯的意思,冒阵就是冲击敌阵。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D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流失中左肋,怒不拔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浩与吴玠大破之A. 1.2.3 B. 1.5.6C. 2.4.5
18、160; D. 3.4.6【解析】对照原文,不难发现第一、二两个事件发生在“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的情况下,而第五项主语为“饥民”,均与题干要求的“金人”不相符,舍去。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19、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间,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收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解析】对照原文,可知郭浩先前是与吴璘联手破敌,及至金平才与吴玠有合作。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第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 第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试卷
20、上作答无效。3. 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我在任上时已经听到了警报,想着夏人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进犯边境,希望选取将领设置防备工程。【解析】“在任”,在职位上,在任职地;“趁间盗边”,趁这个机会进犯我国边境,“盗”意为抢劫,引申为进犯;“设备”,设是动词,设立、建造,备是名词,防备措施;“愿”,作者把它放在句首,结合上下文语义,可以翻译为希望,表示祈使语气,很大程度上可以移用“愿乞
21、骸骨,以期终养”中“愿”的用法。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译文:郭浩招抚、辑录流窜和逃亡的人,开垦营田,用这样的整顿方式来颁布告示其它地区。 【解析】“招辑”,招安辑录;“流亡”,漂泊无依和逃亡的人;“营田”,官田的一种,募人耕种,量收租利;“规置”,规范处置的方式;“诸路”,别的地区,其中“路”在宋朝是省级行政单位,如扬州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第二
22、联拟人手法对比写出落叶矛盾的心理状态,第一联视觉描写,红字言简意深,第三联动态描写落叶飘零,无处着落的凄惨的处境。 作用:呼应题目,为后文对比写松蓄势,营造凄凉的环境氛围。【解析】要找到第二联的不同之处,其实要强调分析的还是其中的两组词“翻思”“肯信”,从中挖掘诗人的积极高昂的态度及立意。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借物抒怀,以物喻人。写松树的四季常青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入世俗的孤傲清高品质和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情感。【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结合松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满地铺撒的情状,诗人当然是运用象征、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不入俗
23、流,傲岸的性格、追求。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五、(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
24、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
25、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的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九废弃文
26、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今时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
27、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作者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现在听朗读,没有了青年时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的感受,对此我怀着不安且想弄清缘由的复杂心情。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28、作者担心鲁迅的文学作品会失传,“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作者最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解析:在文中就是作者为什么心情“变得”复杂(说明有变化),为什么“不安定”,而又为什么“没有泪水”,这个通过上下文把这三点答清楚6分(看分答题)自然从文章找到。作者之所以心情变得复杂,是因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他青年时最喜爱的文章,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而此刻听着那段朗诵似乎没有给作者一种振奋感,没有当初的那种激动,也不会流泪了,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因此会让他
29、觉得内心复杂而不安定,因为他找寻不到那种感觉,也为当代人的各种表现感到无奈而交织成的内心的复杂和不安定。先筛选出你需要的语段,再进行综合整理,简化一下语言,看分答题,观点清晰,就较容易让阅卷老师找到你的得分点,切忌不要以“小论文式”的答题方式想去蒙混过关,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老师难找到得分点,易打低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答:当年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的人和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后来的人,很难有当年人们对那段历史强烈的感情。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那段
30、火红的历史。作者对当今文坛忘却了历史,忘却了过去心生无尽的慨叹和无奈解析:在高考题中理解“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这句话,首先得明确说的“是什么”,即“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什么声音,把它“翻译”出来,通过范围的划定很容易就找到“情景“是“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的“情景”,“声音”是“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的声音,把这样的词句放回需要解释的话中,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对当前的文坛来说这些个场景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很远的”,解释出来了也就找出了作者想要表达主旨,即对现今文坛忘却了历史,忘却了过去的一种慨叹和无奈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
31、来,清澈了下来。答: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答: 1、历史家、文学家是否记录会影响历史与世事的流传 .2、记录的工具会影响历史与世事的流传 。3、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 4、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会影响历史与世事的流传5、是否有道义会也影响历史与世事的流传 。 解析:“有哪些”其实就是“是什么”的问题,同样的在文章中框定范围至少答出3点,当带有这样的思路去解题的时候方向就明确得多。原文中涉及到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家、文学家的记录”,
32、“记录工具”,“写的人”,再把答案稍适整理一下就能列出3点的主要因素了。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第13自然段开篇点题,并交待作者年青时读和现在听朗读的不同感受,巧设悬念。 第410 自然段首先分析了作者读同 一文章存在不同感受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多角度探讨了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第1112自然段总结作者听朗读后反复琢磨明白的道理“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解析: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怎么样”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一种逻辑思维,答题的步骤就是“先再后”,通观全文,把作者之所以能有“时过境迁、今昔
33、落差之感的原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表达出来即可。关键就在于抓住文章的线索,以情感为主线够了出作者的一个思维图。 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8.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6分)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1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2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歌,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3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
34、都是上个世纪的。答:1自称为 “客”,便知是票友。可他很有名,2特别爱听戏、爱唱歌,热衷戏曲收藏。 3他还搜集了700余份上世纪的戏单。解析:在18题中,“由于”和“可见”重复,“人人都知道他”和“但凡说起他”搭配不当,“还有700余份”后缀的“都是上个世纪的”则明显表述拖沓。只要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行改正并注意字数就没有问题了。 19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3分)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 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
35、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答: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解析19题考查总起的句子,关键词在于音乐作品的“深度”,所以要填写的句子既要体现音乐作品,还要出现“深度”,同时要具有引起下文功能的句子,不用写的太复杂。例如: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
36、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没有知识,科学就如山峰,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毫无进步的徒劳攀爬;没有知识,科学就如大海,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无可奈何地苦苦张望;没有知识,科学就如土地,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没有收获的辛苦劳作;解析今年该题句子框架为“没有XX,XX就像XX,无论怎么XX,都只是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水利设施PPP项目合同模板
- 专利许可合同模板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与风险管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赞助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合同磋商签订细则3篇
- 2024年镍钛铝合金脚手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车体广告合同流动宣传车
- 2025版剧本创作与衍生品制作保密合同样本2篇
- 企业班长培训心得感想
- 酒店员工培训方案(3篇)
- 2024年协会工作计划范例(2篇)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 广州广东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招聘雇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临床药理学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时政考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提纲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画册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措施
-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测试(3)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