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现代的城市景观中,植物和生命的关系已经变得若即若离。植物蜕化为街边的行道树、公园中修建得整齐的观赏花草,或者偶然在转角处挣扎生长的杂草,它们作为一种对象化的存在,点缀在审美和生活的边缘。它们不再像诗经时代的植物一样,是我们爱情、劳作和征战的起兴与见证,紧紧楔入我们的生活。而臧棣的这部作品,再次激活了植物对生命的意义。植物作为生命的存在境域,再次在诗歌中得以澄明和
2、彰显。从对象化的植物前退身而出,重返生命与植物互渗互喻的现场,诗歌植物学提供了一片繁茂的热带雨林,让读者置身其中。作为诗歌的植物学,臧棣在诗集中展现了细节的发现力。诗歌植物学无法用科学的语言去定位植物的科属特征,而是用想象力去发现甚至发明植物新鲜的细节美。这种细节在臧棣的诗中比比皆是。比如青蒿简史中,“在这些菊科植物身上,绝对的清香/从来就没被地方性迷惑过”。像这样的细节发现与发明弥漫在诗集中,成为诗歌植物学的氤氲底色。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这种细节的想象力发现,更多指向一种生命和植物的生成性关系此时此刻,植物向生命闪现它之所是!这是一种即时的观看,也包含着一种臧棣称之为灵视的“看”,一种集洞见、
3、见识、直觉、异想、视野于一体的观看。正是观看,才能从惯性的生存中开辟出另一个鲜活的植物学世界。作为生命的生态学,臧棣在诗集中展现了一种涵括万有的包容力。从高贵的红梨到卑微的狗尾巴草,从挺拔的乌榄树到萧萧的枯枝败叶,从生与死的纠结中提炼出樱花的美到魔术表演生命尾声的柠檬,从“时间像一口绿色的钟”的脆弱黄瓜到“腰身纤细,绿得令翡翠都有点嫉妒”的韭菜,臧棣展现了所遇皆诗的创作活力与包容力,甚至仅仅在文化人类学考试入门一首诗中,臧棣就涵括了35种植物,展示了诗人处理植物素材的笔力。所遇皆诗,绝不仅是勤奋能够解释的,而且展示出诗人涵括万有的胃口与语言更新的能力。就像臧棣所说,在素材的意义上,诗无所不在。
4、诗可以在任何事物中找出并还原它自己。在诗集中,诗人则在所见所遇的植物中找到并还原了植物自身。所有的植物,在词语中,回归到属于自身的位置。正是这种植物的各得其所,才使生命的生态学成为可能。只有细节的发现力构不成洋洋的诗歌植物学大观,还必须有这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涵括力与整合力,这样才能在诗歌中容纳下一片繁茂的、热带雨林般丰沛的植物学园林。也只有在这样的诗歌植物学的世界中,我们才可能“更深刻更持久地为大自然迷人的真相所感动”。(摘编自田一坡向植物敞开生命的风景)材料二:中国传统诗歌中有咏物诗一类,作为与农耕关系最关切的植物在其中占有主要的席位。在这个传统中,咏物诗的功能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物在
5、其中虽然是直接的对象,但却是功能化的,是主观情志的客观化道具,可以说并无自己的主体性。实际上,中国诗中最为迷人的物/我关系,并不体现在咏物诗中,而在更大的山水、田园诗传统中。处理物/我关系,尊重物性,平等待物,一直是中国诗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咏物诗看起来反而像这个传统的堕落。西方咏物传统中出场的主要是动物,植物出场的机会极少。拉封丹寓言诗244篇,植物作为正面出场的机会仅两回。和那些动物角色一样,这两次出场的橡树和芦苇、橡实和南瓜也仅仅作为寓意的载体而存在,其地位比起中国传统咏物诗更等而下之。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的咏物诗传统中,物大都没有自己的主体性。到里尔克手上,西方的咏物传统发生了重大变
6、化。受到罗丹的感召,里尔克试图以语言呈现“纯粹的物”,赋予物的存在以独立的意义。他的工作方式类似画家或雕刻家,把物当作他的模特儿,“用语言再塑大理石雕像”。但植物在里尔克“咏物”时期的新诗集新诗续集中出场的机会也不多。在这些诗中,里尔克试图赋予物某种主体性,极力把诗人的主观情感排除在诗的表现之外,以压制诗人的主体性来换取物的主体性。但正是这种压制把我们再次带进了物/我的紧张对立,在这种对立中,那个自我压抑的观察者仍然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物。可以说,物的主体性在里尔克的咏物诗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自我和对象的同一化”的目标也没有实现,“纯粹的物”仍然盈满审视者、观察者的主观意志和心情,只是其主体姿态
7、更加隐晦罢了。臧棣在他的植物诗中,并没有刻意去建立植物的主体性,但他笔下的植物却自然地拥有一种主体性。在臧棣的这些植物诗中,物和人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对话关系中,并由此否定了传统诗中那种单方面的人对于物的对象性关系:“你走向它们,/但它们并不是一个对象”(岳桦树丛书)“开始时,它是我们的对象,/告别时,我们是它的对象。”(蓝花楹简史)。在臧棣早期的诗中,例如房屋与梅树玉兰树,仍然残留着里尔克式的物/我模式,但在后来的诗中,这种紧张的模式消除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从容、活泼、互动而富于变化的物我关系。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新型的人/物关系称为“互为主体性”。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红醋栗入门
8、中,诗人说:“生活的秘诀原本就是/在平凡的场合去接触,物在风物中。”“风物”的特征就是关系。在“风物”中,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处于物与物、物与人的互动中。所以,臧棣并未追求表现“纯粹的物”,而他笔下的物却自有一种迷人的主体性。这种关系的出现与诗人的天性有关,也与中国诗传统中的“物权”有关。在中国诗歌的天人关系中,对自然物权的尊重是一个值得珍视的传统,臧棣的这些植物诗表明,他仍然是这个传统的一员。(摘编自西渡大地的馈赠,或诗歌的纠正臧棣的植物诗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现代都市中的植物相比,诗经时代的植物因见证爱情、劳作和征战而与生命的关系更加密切。B阅读诗歌
9、植物学,读者得以置身其中,重新审视自身和植物的关系,感知植物对于生命的意义。C在诗歌植物学中,诗人通过语言的技艺找到并还原了植物自身,最终使生命的生态学成为可能。D臧棣笔下的植物自然拥有一种主体性,“互为主体性”的“人/物”关系贯穿他植物诗歌创作的始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臧棣看来,对植物细节的想象力发现是一种即时的观看,一种集洞见、见识、直觉等于一体的“灵视”。B正是由于诗人的涵括力与整合力,我们才得以在诗歌植物学中更深刻更持久地感知到大自然的真相。C在中国传统的咏物诗中,“物”失却了自己的主体性,这与平等看待“物/我”关系的诗歌传统是相违的。D里尔克的咏物诗未能建立
10、起物的主体性,根本原因是他把物当作模特儿,试图以语言呈现“纯粹的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人与物“互为主体性”关系的一项是()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C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D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在论证手法上的特点。5臧棣说“物在风物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评卷人得分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大鱼刘洪文大鱼是查干湖里的鱼。大鱼长得大是因为活得久,它已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只记得查干湖冰封了十七次,而它经历了十七次惊心动魄的冬捕。长大,是后来的事。当大鱼还
11、是小鱼的时候,它以它的聪明,钻进湖底的淤泥,轻而易举地穿过渔网的缝隙,它感觉到很刺激也很好玩,像是在同湖底做游戏,它领会着真实的逃亡与胜利,而人是愚昧的。可是,危险时时都在,湖里的大鱼吃小鱼,湖里的小鱼吃虾米,湖里的虾米啃烂泥。大鱼在小的时候就要拼命地长大,以躲避那些来自身边的弱肉强食。查干湖给了大鱼丰富的营养。这里有一望无垠的水域,这里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有夜色掩映的荷花塘,成群的水鸟从头顶飞过,或一字排开,或层峦叠嶂。大鱼总想钻出水面去看一看,因为轻薄的水汽过滤了鸟的影子,把它们拉得变了形。当大鱼长到它认为的差不多大时,它不用再在湖底四处躲避,也没有那些淘气的黑鱼敢来欺负它,它几乎可以随意
12、地游荡。可是,凡事总是有利也有弊,它要躲过冬捕的网就不再像原来那么容易,它必须把身体掩在水草的底下,借助水草的支撑,再找准时机,从网底穿过去,就像是穿越过一道生死的屏障。有一次,应该是在第七八个隆冬,大鱼犯了一个失误。当然,那是致命的。当大鱼和其他伙伴一起,被一张巨大的网揽上冰面时,大鱼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这通透让它兴奋也让它恐慌。阳光那么刺眼,像冻在湖底的冰凌;湖面上的雪白白的,和阳光辉映着。远处是枯黄的芦苇,那是大鱼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大鱼和其他的伙伴一起,被渔民用一个长竿的网兜抛向空中时,它感觉自己好像生出了翅膀,可以和那些鸟儿共同飞翔,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事实是短暂的,当它重重地摔在冰
13、面上时,它看到了血的颜色,那是同伴们的血,迅速地融进雪里,再迅速地膨胀开去大鱼感到了恐惧,前所未有的慌张。幸运的是,大鱼落在了一个打开的冰洞旁。大鱼充斥着鲜血的眼里有了生的希望,它只要轻轻地一翻身就能逃脱死亡。可是它的身体却有千斤重,像冻结在冰面上一样。一个渔民走过来,有意无意的一脚,把它送进了希望的隧道大鱼变得沉稳了,它可以洞窥每一张网的漏洞,然后穿过幸福。它不再和伙伴们,去争着跳过芦苇间一支横着的草杆,说那是成功的“龙门”,也不再去浅水区追食钓鱼人撒下的饵料,嘲笑那些因为贪吃而被掳去的伙伴。它只是在吃饱了以后,静静地沉在湖底,看水草间晃动的泥沙,如白驹过隙。“这湖里面有大鱼!”渔民说。大鱼
14、不止一次听说过,似乎这是伴随着它身上的鳞片长大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鱼开始思索它一生存在的价值。是谁说过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那不过是人的想法罢了!人不是鱼,怎知鱼性?查干湖的头鱼已经拍到了二百六十万!这让大鱼有些莫名的悸动。一条鱼的价值,难道也应该用钞票来衡量?这是不是也会让我的一生充满辉煌?这难道不比老死湖底、化作淤泥更有意义?当初踢它一脚的渔民已经成了最有名的鱼把头。他穿着厚厚的皮袄,狗皮帽子的长毛遮挡在额前,也遮住了小半边鱼鹰一样的眼睛。鱼把头紫红色的脸庞上挂着一抹白霜。冰洞已经打好了,冰面上人喊马嘶。祭湖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装,拉鱼的拖拉机排成了一行,等待着动人的时刻。鱼把头打开酒葫
15、芦,仰起头,喝了一大口,阳光从他的臂弯里穿过,像酒从口里热到胃里,火烧火燎地贯成一线。鱼把头久已成名,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指挥。他已经决定,过了今天便不再来了,真的。他是奔着查干湖传说中的大鱼而来的,听说有人看见过它在芦苇荡里出没,身长过米,鳞甲如金。打到它,在自己的渔猎生涯中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将是他人生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收笔。如果今年打不到它,就算了。那条大鱼也许是“鱼精”吧!每一个精灵都修来不易。“唉”鱼把头叹一口气,再喝一大口酒,把酒葫芦抛给身后的人。鱼把头站在冰面上最显眼的位置上。伴随着鱼把头的命令,四匹马拉着绞盘飞转起来。马蹄在冰面上刨出一簇簇的冰花。渔网在逐渐地缩小,像天空掠过的地震云
16、。人们的眼光集中到了一块儿,期待着突破以往,期待着创造永恒,因为这能带给人更加新鲜的愉悦感。大鱼是第一时间冲出水面的。“这头鱼起码三百万!”人们赞叹着。大鱼听到了周围超乎极限的雀跃声。那声音熟悉又陌生,似乎常在耳畔,又似乎从未听见。大鱼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人间的赞美,像鱼把头脸上绽开的皱纹,又像是当年踢它入水那一刻的紧张,极度舒适,又极度迷茫。大鱼看见一片神圣的殿堂,花鸟鱼虫飘浮在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菩萨头现佛光,手里提着花篮,指间流淌着温暖的时光。再见了我的芦苇荡,再见了我的查干湖。查干淖尔,我深爱的圣洁之湖。一瞬间,大鱼想起了很多,从幼时的伙伴到是时的耄耋。它忽然有些后悔,于是瞪大了眼睛,
17、凝望着一望无际的天空(摘编自微博小说)文本二:生态文学是具备生态意识的文学,其创作者能够从生态整体观和联系观出发,怀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并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万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人对自然的适度利用与超越生态承载力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之区分,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人类重返自然和重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生态文学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有本质的不同。仅仅描绘自然和感悟自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如果仍然以人为中心、以“我”(作家)为中心,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仅仅当作工具、
18、途径、手段、符号、对应物,来抒发、表现、比喻、对应、暗示、象征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进行文学领域里的自然的人化或人的自然对象化,那就更加谈不上生态文学了。生态文学是具备生态意识的文学,它的创作者能够从生态整体观和联系观出发,怀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并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万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人对自然的适度利用与超越生态承载力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之区分,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人类重返和重建与自然的和谐等。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
19、文以大鱼的视角切入,主要采用第三人称讲述了大鱼的种种经历,它受到查干湖的滋养,对这片天地饱含深情。B大鱼在生命的最后决定跳出水面,既是为了实现自已存在的价值,也是为报答当年鱼把头的恩情,成全鱼把头的美名。C鱼把头最后一次捕鱼时内心是矛盾的,他虽然想要为自己的渔猎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同时更想珍惜自然生灵的美好。D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既从一个侧面渲染了环境的寒冷氛围,也通过服饰肖像凸显出沉稳持重、经验丰富的鱼把头形象。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摹写自然或通过写人在自然中的观察和生活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文学作品,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B生态文学应当是讨论人与
20、自然关系的文学,它要求作者具备生态意识,从生态整体观和联系观出发,体现对生态伦理的思考。C生态文学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不同,它不是把自然当作工具或手段,而是通过人的灵魂与自然界灵魂的沟通来表现“有生命的自然”。D中国古典诗词善于将自然界中的事物与人的情感品格融合在一起,赋予自然物以象征意义,因此它应该属于生态文学的范畴。8请结合文本一的情节概括大鱼对人类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9文本一是否属于生态文学?请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谈谈你的理由。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江夏王道宗,道玄从父弟也。裴寂讨刘武周,战于度索原,军败,贼徒进逼河东。道宗时年十七,从太宗率众拒之。太宗
21、登玉壁城望贼,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今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太宗曰:“汝意暗与我合。”后贼果食尽夜遁,追及介州,一战灭之。五年,授灵州总管。梁师都据夏州,遣弟洛仁引突厥兵数万至于城下。道宗闭门拒守,伺隙而战,贼徒大败。高祖闻而嘉之,曰:“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遂封为任城王。初突厥连于梁师都其郁射设入居五原旧地道宗逐出之振耀威武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吐谷浑寇边,诏右仆射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道宗与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之副。贼
22、闻兵至,走入嶂山,已行数千里。诸将议欲息兵,道宗固请追讨,李靖然之,而君集不从。道宗遂率偏师并行倍道,去大军十日,追及之。贼据险苦战,道宗潜遣千余骑逾山袭其后,贼表里受敌,一时奔溃。时侯君集立功于高昌,自负其才,潜有异志。道宗尝因侍宴,从容言曰:“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太宗曰:“何以知之?”对曰:“见其恃有微功,深怀矜伐,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太宗曰:“不可亿度,浪生猜贰。其功勋才用,无所不堪,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俄而君集谋反诛,太宗笑谓道宗曰:“君集之事,果如公所揣。”二十一年,以疾请居闲职,转太常卿。道宗晚年颇好
23、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突厥连于梁/师都其郁射设入/居五原旧地/道宗逐出之振耀/威武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B初/突厥连于梁/师都其郁射设入/居五原旧地/道宗逐出之/振耀威武/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C初/突厥连于梁师都/其郁射设入居五原旧地/道宗逐出之/振耀威武/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D初/突厥连于梁师都/其郁射设入居五原旧地/道宗逐出之振耀/威武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
24、父,指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B夏州,古九州之一。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八州”就包括夏州。C道,古中国的一种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D太常,官署名,主管宗庙礼仪。太常的主管官员称太常卿,副职为太常少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道宗早年随太宗率兵拒敌,面对人多势众的敌军邀战,他沉着应变,条陈的对策深合太宗心意。B梁洛仁引突厥兵众围困灵州,李道宗闭城固守,瞅准时机出击,以少胜多。高祖认为其可比曹彰。C吐谷浑听闻讨伐大军将至,率部逃入嶂山。所有人都认为应停止追击,只有李道宗坚持主张追讨。D李道宗晚年颇
25、为好学,敬慕贤士,不因自己地位高、权势大而凌驾于他人之上,很受当时人推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宗遂率偏师并行倍道,去大军十日,追及之。(2)其功勋才用,无所不堪,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14李道宗为什么断言侯君集日后会谋反?请简述其理由。评卷人得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谒半山祠叶绍翁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本诗首联的信息可以推知,作者去拜谒的半山祠中供奉的是北宋名相、力主新法的王安石。B“竟
26、何功”表明王安石极力推行的变法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的生活现状,最终没有什么功用。C尾联作者感叹算来变法也就是这两百年间的事儿,如今祠堂杂草丛生,世易时移,物是人非。D全诗叙议结合,作者将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对历史人物的臧否蕴含其间,态度颇为鲜明。16作者对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持何态度?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_,_”两个问句强调了世间时时处处都存在美景,只是人们忙碌奔波而缺少了赏景的闲情逸致。(2)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被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为“_,_”,诗人借此表达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之情。(3)
27、“烛”是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也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意象,唐诗“_,_”就运用该意象表达了期盼团聚之情。评卷人得分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威严凶猛的虎在古代常被视为权力、勇猛和制度的。所以,古时将军所在的营帐称为“虎帐”,将军的威风称为“虎威”,骁勇善战的将领称为“虎将”。古代军队用黄金雕刻一只老虎在兵符上调兵遣将,被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专符专用、一地一符,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验真,才能生效。汉语修辞中也常以“虎”为喻,有意思的是,“虎”和“龙”结合的成语大多表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而“虎”与“狼”结合
28、的成语和词语几乎都表示贬义,如豺狼虎豹、如狼似虎等。钱钟书曾在管锥编指出,“比喻之二柄”是指“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这就是说,()。与虎有关的比喻就充分地了这一语言特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载体 皆是 堪合 体现B载体 皆是 勘校 展示C象征 都是 堪合 体现D象征 都是 勘校 展示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代军队调兵遣将的兵符上会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被称为虎符B老虎会被古代军队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雕刻,被称为虎符C古代军队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被称为虎符D老虎会用黄金
29、被古代军队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雕刻,被称为虎符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同的感情色彩会汇聚在同一个词语身上B一个词语可以具有非常多的意义和作用C不同的比喻义可以聚集在同一个本体上D同一喻体可以具有褒贬不同的感情色彩评卷人得分七、语言表达21重庆市辅导中学高三(3)班的同学为了营造家文化,在虎年到来之际,在教室门口张贴了春联,请根据上联,从给出的词组中挑选合适的内容组成下联。虎卧华堂满院生辉五湖三江千家万户九州英杰须牛劲玉龙盘跃鹏程春气息普天瑞上联:四海笙歌迎虎岁下联_22重庆市某辅导中学要为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制作毕业纪念书签,书签上刻“虎虎生威”四字,学校提供了四种可
30、选字体,请你结合对文字含义的理解及字体的特征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不超过60个字。篆书特征行笔圆转、线条瘦劲挺拔,呈现出庄严美丽的特征。隶书特征起笔蚕头,收笔燕尾,直线有明显的波动感,富有生命力。楷书特征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协调一致,可做字体中的楷模。黑体特征朴素简洁、方头方尾、粗细相等、方正粗犷、非常醒目。评卷人得分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办一场冬奥会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雪。可是处于低纬度的中国并没有合格的雪,照搬以往冬奥举办国的经验,国外又实行技术封锁,于是,“冰状雪”这个艰难的攻坚任务便落在了70岁的秦大河肩上。秦大河是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人。从
31、1989年出发前拔掉10颗牙齿的坚决到1990年徒步近6000公里抵达终点,220天,他选择了走最长的那条路横穿南极大陆。为了快速前进,他把一切能扔的都扔了,包括一些衣物,唯独一个样品、一个空样品瓶都没丢。从南极洲最东到最西,800多瓶表层雪样本直接把中国的冰川学研究推上了高速列车。2015年中国冬奥会申办成功,要知道冬奥会滑雪竞技项目使用的几乎都是人造雪,以高山滑雪为例,运动员滑行时速可达 130140 公里,铺设合规的赛道就需要“冰状雪”,当时国内很多专家甚至都没听说过“冰状雪”这个概念。2016年,秦大河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冬天去东北,夏天去新西兰,常年就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里工作,一
32、众科研骨干,硬生生地练成了野外工作者。两年后,黑龙江传来喜讯,中国第一条“冰状雪”赛道获得国际雪联认证、通过。从无到有,中国人只用了两年时间。造雪、保雪、储雪,中国科技再次突破国际垄断,高山景行,只因罕见中华英魂。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C3C4运用举例论证。以拉封丹寓言诗和里尔克咏物诗为例,论证物的主体性的缺失,具体、真实、可信。运用对比论证。将臧棣的植物诗与里尔克咏物诗进行对比,突出臧棣诗歌消除了“物/我”的紧张对立,使物拥有了一种主体性。5物存在于平
33、凡的生活场景中,需要我们去接触;在“风物”中,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处于物与物、物与人的互动中;“物在风物中”体现出物的主体性和中国诗歌尊重自然物权、平等待物的传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 “互为主体性人/物关系贯穿他植物诗歌创作的始终”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臧棣早期的诗中,例如房屋与梅树玉兰树,仍然残留着里尔克式的物/我模式”,可见在臧棣早期的诗中,例如房屋与梅树玉兰树,仍然残留着里尔克式的“物我”模式。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在臧棣看来”说法错误,原文是“这是一种即时的观看,也包含着一种臧棣称之为灵视的看,一种集洞见、见识、直觉
34、、异想、视野于一体的观看”,可见此句是作者对“细节的想象力发现”的界定,不是臧棣。B.“正是由于诗人的涵括力与整合力”归因不全,原文有“作为诗歌的植物学,臧棣在诗集中展现了细节的发现力”,可见除了诗人的“涵括力与整合力”,还有“细节的发现力”。D.“根本原因是他把物当作模特儿,试图以语言呈现纯粹的物”根本原因推断错误,里尔克未能在咏物诗中建立起物的主体性,根本原因是他“极力把诗人的主观情感排除在诗的表现之外,以压制诗人的主体性来换取物的主体性”。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二中说,中国传统咏物诗中,“物在其中虽然是直接的对象,但却是功能化的,是主观情志的客观化道具,
35、可以说并无自己的主体性”“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新型的人/物关系称为互为主体性。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A、B、D中的“物”都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不能体现人与物“互为主体性”的关系。只有C项物我是平等的。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拉封丹寓言诗244篇,植物作为正面出场的机会仅两回。和那些动物角色一样,这两次出场的橡树和芦苇、橡实和南瓜也仅仅作为寓意的载体而存在,其地位比起中国传统咏物诗更等而下之。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的咏物诗传统中,物大都没有自己的主体性。到里尔克手上可以说,物的主体性在里尔克的咏物诗中并没有建立起来”,此句以拉封丹寓言诗和里尔克咏
36、物诗为例,论证物的主体性的缺失,是例证法,效果是具体、真实、可信。“但正是这种压制把我们再次带进了物/我的紧张对立,在这种对立中,那个自我压抑的观察者仍然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物。可以说,物的主体性在里尔克的咏物诗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自我和对象的同一化的目标也没有实现,纯粹的物仍然盈满审视者、观察者的主观意志和心情,只是其主体姿态更加隐晦罢了”“臧棣在他的植物诗中,并没有刻意去建立植物的主体性,但他笔下的植物却自然地拥有一种主体性例如房屋与梅树玉兰树,仍然残留着里尔克式的物/我模式,但在后来的诗中,这种紧张的模式消除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从容、活泼、互动而富于变化的物我关系”,将臧棣的植物诗与里尔克咏
37、物诗进行对比,突出臧棣诗歌消除了“物/我”的紧张对立,使物拥有了一种主体性,这是对比论证。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材料二结尾说“在红醋栗入门中,诗人说:生活的秘诀原本就是/在平凡的场合去接触,物在风物中。”,可见“物在风物中”,指物存在于平凡的生活场景中,需要我们去接触;材料二还有“风物的特征就是关系。在风物”中,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处于物与物、物与人的互动中”,可见在“风物”中,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处于物与物、物与人的互动中;材料二最后说“臧棣并未追求表现纯粹的物,而他笔下的物却自有一种迷人的主体性。这种关系的出现与诗人的天性有关,也与中国诗传统中的物权有关。在中国诗
38、歌的天人关系中,对自然物权的尊重是一个值得珍视的传统,臧棣的这些植物诗表明,他仍然是这个传统的一员”,可见“物在风物中”体现出物的主体性和中国诗歌尊重自然物权、平等待物的传统。6C7D8轻视害怕、恐惧感激、迷茫(逃脱)高兴9属于。文章主要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文中的大鱼和鱼把头并不是相互敌对的,而是互相成全的关系。文章不是以“ 人”为中心展现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而是以“大鱼”为中心,展现了大鱼的一生,从自然生灵的角度表现对查干湖的热爱。文章展示了“有生命的自然”,文中塑造了一条会思考、情感丰富的大鱼。【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更想珍惜自然生灵的美好”的
39、解说无中生有。从小说中“打到它,在自己的渔猎生涯中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将是他人生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收笔”“如果今年打不到它,就算了。那条大鱼也许是鱼精吧!每一个精灵都修来不易”,可知,选项中“更想珍惜自然生灵的美好”则是拔高的推测。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它应该属于生态文学的范畴”分析错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自然物只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载体,其主题仍是“人”。因此,中国古典诗词不应该属于生态文学。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分析能力。从文章的开头部分“当大鱼还是小鱼的时候,它以它的聪明,钻进湖底的淤泥,轻而易举地穿过渔网的缝隙,它感觉到
40、很刺激也很好玩,像是在同湖底做游戏,它领会着真实的逃亡与胜利,而人是愚昧的”等内容可知,大鱼在开始时对人类是轻视的,认为人类愚蠢。从文中“大鱼感到了恐惧,前所未有的慌张”可知,在大鱼被渔民捕获后,它感到害怕、恐惧。从“大鱼充斥着鲜血的眼里有了生的希望,它只要轻轻地一翻身就能逃脱死亡”“一个渔民走过来,有意无意的一脚,把它送进了希望的隧道”等内容可知,在被一个渔民有意无意的踢入冰洞后,大鱼成功逃脱,它对那个渔民充满感激,同时也对他的行为感到迷茫。从文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鱼开始思索它一生存在的价值”“ 大鱼是第一时间冲出水面的” “大鱼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人间的赞美,像鱼把头脸上绽开的皱纹,又像是
41、当年踢它入水那一刻的紧张,极度舒适,又极度迷茫”等内容可知,大鱼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高兴。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本二中对生态文学特点的定位可知,首先,生态文学“是具备生态意识的文学,其创作者能够从生态整体观和联系观出发,怀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并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从文本一可以看出,小说中作为自然代表的大鱼与作为人类代表的鱼把头不是相互敌对的,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鱼把头救了还没有成为“大鱼”的大鱼,而大鱼自己甘愿被捕捉,成全了鱼把头的一生的荣耀,所以两者是互相成全的关系。这篇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符合生态小说的
42、特点。其次,从文本二中“仅仅描绘自然和感悟自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如果仍然以人为中心、以我(作家)为中心,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仅仅当作工具、途径、手段、符号、对应物,来抒发、表现、比喻、对应、暗示、象征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进行文学领域里的自然的人化或人的自然对象化,那就更加谈不上生态文学了”可知,生态文学应该不是以“ 人”为中心展现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而本文则是以“大鱼”为中心,以“大鱼”的视角和感受来描述故事,故事展现了大鱼的一生,从自然生灵的角度表现对查干湖的热爱。所以这篇小说符合生态小说的特点。最后,文中塑造了一条会思考、情感丰富的大鱼。如“它感觉到很刺激也很好玩,像是在同湖底做
43、游戏,它领会着真实的逃亡与胜利,而人是愚昧的”“ 大鱼感到了恐惧,前所未有的慌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鱼开始思索它一生存在的价值”等,这样,符合生态小说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文本一无疑是一篇生态小说的佳作。10C11B12C13(1)李道宗于是率领部分士兵加倍赶路兼程行军,(终于)在离开大军十天后,追上了吐谷浑的部队。(2)侯君集确实有功勋才干,没有什么是他不能胜任的,我怎会吝惜高位呢?只是不到时候罢了。14才智小但口气大,依仗自己立有小功,骄傲自夸。官居高位却不知满足,耻于位居房玄龄等名臣之下。举止不合常理,诋毁当时的贤臣,经常有不满言论。【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
44、意:当初,突厥与梁师都相勾结,他们的郁射设进驻五原旧地,李道宗把他们逐出。显耀壮大的声势,开拓疆界,扩展千余里地,边人心悦诚服。“梁师都”作“于”的宾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道宗逐出之”,“之”为“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包括夏州”错,古九州指冀、兖、徐、青、扬、荆、豫、雍、益九州。没有夏州。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所有人都认为应停止追击”错,原文“诸将议欲息兵,道宗固请追讨”是说诸将商议打算停止进兵,道宗坚决请求追赶讨伐。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偏师”,部分士兵;
45、“并行倍道”,加倍赶路、兼程行军;“去”,离开。(2)“才用”,才干;“堪”,能承担、能胜任;“第”,只是。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君集智小言大”“恃有微功,深怀矜伐”概括出:才智小但口气大,依仗自己立有小功,骄傲自夸。结合“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概括出:官居高位却不知满足,耻于位居房玄龄等名臣之下。结合“举止不伦”“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概括出:举止不合常理,诋毁当时的贤臣,经常有不满言论。参考译文:江夏王李道宗,是李道玄的堂弟。裴寂讨伐刘武周,在度索原交战,军队大败,贼兵进逼河东。道宗当时十七岁,跟随太宗率兵抵挡。太宗登上玉壁城查看
46、贼情,回头对道宗说:“贼凭借人多来邀我们交战,你说怎么办?”回答说:“群贼乘胜而来,势不可挡,用计谋制服容易,很难与其硬拼。现在我们坚守壁垒不动,以此挫伤他们的锐气;乌合之众,不能持久,粮饷用完了,必定自然离散,可不战而俘获敌人。”太宗说:“你的意思与我暗合。”后来贼果然粮食用尽在夜里逃走了,追到介州,一战消灭了他们。五年,被授予灵州总管。梁师都占据夏州,派遣弟弟洛仁带领数万突厥兵来到城下。道宗关闭城门防守,等候时机而战,贼兵大败。高祖听说后嘉奖了他,说:“道宗现在能守边境,以少制多。从前魏国的任城王曹彰亲临战阵击退敌人,道宗勇猛果敢,与他有些相同。”于是封他为任城王。当初,突厥与梁师都相勾结
47、,他们的郁射设进驻五原旧地,李道宗把他们逐出。显耀壮大的声势,开拓疆界,扩展千余里地,边人心悦诚服。吐谷浑进犯边地,下诏右仆射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道宗与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副。贼听说军队到了,逃入嶂山,已走数千里。诸将商议打算停止进兵,道宗坚决请求追赶讨伐,李靖同意了,而君集不听命。道宗于是率部分军队加倍赶路前进,离开大军十日,追到了他们。叛贼依靠险要地势顽固抵抗,道宗暗中派遣千余人马翻山越岭袭击他们的后方,叛贼里外受敌,很快溃逃了。当时侯君集在高昌立下功劳,倚仗自己有才能,暗怀叛逆之心。李道宗曾趁着侍宴会(的机会),从容地说:“侯君集才智小但口气大,举止也不合常理,在我看来,日后必成祸首。”
48、太宗问:“你凭什么说他会反叛?”道宗回答说:“看他倚仗自己立有小功,内心却特别骄傲自夸,以位在房玄龄、李靖之下为耻。虽然官至吏部尚书,但他还不满足,诋毁时下贤臣,经常有不满言论。”太宗说:“你不应该随意揣测,无端生出猜疑。侯君集确实有功勋才干,没有什么是他不能胜任的,我怎会吝啬高位呢?只是不到时候罢了。”不久侯君集因谋反事发被诛杀,太宗笑着对李道宗说:“侯君集的事情,果然和你推测的一样。”贞观二十一年,李道宗因身体不适请求担任闲职,改任太常卿。李道宗晚年颇为好学,敬慕贤能人士,不以自己地位高和权势大而凌驾于他人之上。宗室之中,只有李道宗和河间王李孝恭兄弟俩最为当时人所推重。15C16颔联“已知
49、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意指王安石明明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但却只供佛追悔自己之前的过失,而不肯向他的政敌们致歉。颈联“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意指王安石的塑像难以配享孔庙,就算是祠中供养了佛像,也没有什么人来拜访。结合上面的分析可以推知,作者在叙议中时有讥讽揶揄之词,因此他对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王安石的态度是否定的。【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世易时移,物是人非”分析错误。通过阅读诗歌可知,作者写祠堂杂草丛生,不是感叹物是人非,而是表达作者对祠堂里所供奉人物的态度。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的颔联“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
50、修书谢数公”中,“供佛”是说王安石致仕之后,口不言政治,只是一味信佛,自己曾经手抄佛经数本。“追前过”则是作者的猜测,认为王安石的信佛是为了追悔自己之前变法的过失。“尚惜修书谢数公”则是表明作者的态度,认为王安石信佛和不问政事的行为并不足以弥补他的错误,他还应向因为变法分歧而受到他打击的欧阳修、司马光、韩琦、苏轼等道歉,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王安石的否定态度。颈联“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中作者的态度则更加明显,意指王安石的塑像难以配享孔庙,就算是祠中供养了佛像,也没有什么人来拜访。王安石在北宋末年的哲宗和徽宗朝备受推崇,在他死后被配享孔庙,但南宋后被撤出了孔庙,此处作者就是对这一事件的
51、描述,认为王安石不配在孔庙受到祭拜。而“古祠谁访觉王宫”则是语含讽刺,写出了半山祠并没有什么人来祭拜,以此来说明王安石不得人心。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作者对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王安石的态度是否定的。17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匪”“豺”。18B19A20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词语的能力。“象征”,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载体”,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
52、事物。说老虎是制度的载体不妥,虎如权力、制度等一样都具有威严性,宜选“象征”。“皆是”,都是,文言色彩;“都是”,全部是。从整个语段用语风格上判断,这是现代语言,宜选“都是”。“堪合”,验对符契;“勘校”,审核校对。该语境“专符专用、一地一符,调兵遣将时需要”,可见是验对符契,用“堪合”。“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展示”,展现,显示,摆出来让人看,通常指本身具有的技艺、才干、情绪感受等。该语境中说比喻修辞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用“体现”。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一:“军队被称为虎符”,主宾搭配不当,应让雕刻有老虎的“兵符”做主语;原句语病
53、二:“军队雕刻老虎调兵遣将”,语序不当造成逻辑错误,应让“古代军队调兵遣将”做“兵符”的定语,然后说“兵符上会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由“这就是说”表推断,空处是对前文钱钟书先生所言“比喻之二柄是指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的另一种阐释,而上文围绕“比喻”这种手法及感情色彩而谈,D项衔接最紧密,且“具有褒贬不同的感情色彩”与下文“这一语言特点”相照应。A.换了话题,衔接不紧;B.偏离话题;C.与上下文衔接均不紧密。故选D。21下联:九州英杰跃鹏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对对联的能力。遵循对仗的原则,“四海笙歌”是偏正短语,所以选偏正短语“九州英杰”;“迎虎岁”是动宾短语,“须牛劲”和“跃鹏程”皆符合。对联应仄起平收,上联结尾字音“岁”为仄声,那么下联结尾字音应为平声,“劲”为仄声,“程”为平声,所以选“跃鹏程”。22我选篆书,词语所指的老虎的王者之风与篆书呈现的挺拔、庄严、美丽的特征一致,故选它。我选隶书,词语所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煤仓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游泳池控制面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热轧薄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烧烤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烈性啤酒市场营销策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版
- 2025-2030中国潜水电泵(ESP)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港口挡泥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清酒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淡啤酒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第13课《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课件
- 健康饮茶知识讲座
- 医疗期协议书
- 《照明线路安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 《价值流分析》课件
- 中医春季情志养生知识讲座
- 小儿隐匿性阴茎诊疗规范
- 供应链优化与协同计划书
- 文星幼儿园收费标准
- 六年级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