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我所了解的孟子我所了解的孟子 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布般,变成一团废

2、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孟子长大后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课外积累(1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圆形。(2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

3、知长短。)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 5)其进锐者,其退速。)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 6)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死亡。(7 7)仁者无敌。)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8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愁。(9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幼吾幼,以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幼。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爱护自己的晚辈,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10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11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君主为轻。(1212)民事不可缓也。)民事不可缓也。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关心人民是最紧迫

6、的任务。(13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14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15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

7、夫。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6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1717)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18

8、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人,会受到别人尊敬。(19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2020)尽信)尽信书书,不如无,不如无书书。完全相信完全相信书书, ,那还不如没有那还不如没有书书。(21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情,增加他的能力。 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

10、人物,表人物,后称为后称为“亚圣亚圣”。后。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孔孟”。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民贵君轻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性战争等主张。为此, ,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反对“霸道霸道”,提倡以提倡以“仁仁”“”“义义”为中心为中心的的“仁政仁政”, ,千秋亚圣孟子千秋亚圣孟子孟庙亚圣殿孟庙亚圣殿孟子故里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山东邹城孟庙康熙碑亭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孟母林神道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 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

11、仁政思想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4 政事以民为归宿政事以民为归宿5 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6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7 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8 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反对不义的战争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王道王道”。他继承和。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遂成孟子孟子。 孟子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语录体著著作作, ,共共7 7篇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

13、、教育思想。与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论语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它篇幅较长, ,内容也更具体内容也更具体, ,描描绘也更细致。绘也更细致。孟子孟子比喻准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孟子乱世的哲思乱世的哲思 孟子在梁惠王孟子在梁惠王3535年(前年(前335335年)被年)被“招贤招贤”,应邀来到魏国。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应邀来到魏国。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14、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又畏秦之甚,于3131年(前年(前339339)将首都从安邑)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梁惠王迫不及待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梁惠王迫不及待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即是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即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在大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孟子在大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坏,不久离去。移其移其粟

15、粟( )于河内)于河内申之以孝申之以孝悌悌( ) 梁惠王曰:梁惠王曰:“寡人寡人之之于于国也,尽心国也,尽心焉耳矣焉耳矣。河内凶河内凶,则,则移移其民其民于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凶亦然然。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之用心者。邻国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对于对于黄河北部黄河北部到到这样这样考察考察荒年荒年第一段第一段取独取独国君谦词国君谦词语气词连用语气词连用使动,使使动,使迁移迁移提出提出“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疑问的疑问移其民移其民移其粟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多民不加少民不加少尽心尽心无如寡

16、人之用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梁惠王: :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感到感到困惑困惑探究讨论:探究讨论: 梁惠王为何对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倍感忧虑?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韩非子 “地大国富地大国富,人众兵强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此霸王之本也。” - 管子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争

17、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1)(1)不吉祥,不幸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凶( (荀子荀子) ) (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

18、的措施就凶险) )(2)(2)庄稼收成不好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河东凶凶亦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3)(3)凶残、残暴凶残、残暴 攘除奸攘除奸凶凶( (出师表出师表) )(4)(4)恐惧而喧嚷骚动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敌入而凶凶( (国语国语) ) ( (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凶凶词语讲解词语讲解(1)(1)观察、仔细看观察、仔细看 徐而徐而察察之之( (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2)(2)考察考察 向向察察众人之议众人之议(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 小大之狱,虽不能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察,必以情,必以情(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 察察邻

19、国之政邻国之政(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3)(3)考察后推荐考察后推荐 察察臣孝廉臣孝廉( (陈情表陈情表) )(4)(4)明智、精明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察则无徒则无徒 ( (东方朔东方朔答客难答客难) )察察第二四段第二四段孟子对曰:孟子对曰:“王王好好战,战,请以请以战战喻喻。填然。填然鼓之鼓之,兵兵刃既接,弃甲刃既接,弃甲曳曳兵而兵而走走,或或百步百步而而后止,或五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十步而后止。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曰:“不可。不可。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是是亦走也。亦走也。” 曰:曰:“王如知此,则王如知此,

20、则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喜欢喜欢请允许我请允许我用用打比方打比方击鼓,名击鼓,名动动兵器兵器拖着拖着逃跑逃跑有的有的才才凭借凭借罢了罢了这这通通“毋毋”,不,不要要只是只是衬字衬字(1)(1)木受绳则木受绳则直直( (劝学劝学) ) 与与“弯弯”相对相对(2)(2)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直( ( 后序后序) ) 正确的、正直的正确的、正直的(3)(3)与单于相与单于相直直( (汉书汉书) () (与单于相面对与单于相面对) ) 面对、遇到面对、遇到(4)(4)系向牛头充炭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卖炭翁卖炭翁) ) 价值,后写作价值,后写作“值值”(5)(5)

21、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 副词,仅,只是副词,仅,只是(6)(6)侯生摄敝衣冠,侯生摄敝衣冠,直直上载公子上坐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信陵君) ) 副词,径直、一直副词,径直、一直(7)(7)可以为富安天下,而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直为此廪廪也为此廪廪也( (论积贮论积贮疏疏) ) 副词,竟然副词,竟然 直直喻喻今将今将喻喻子五篇之诗子五篇之诗家家喻喻户晓户晓王好战,请以战王好战,请以战喻喻自自喻喻适志与适志与告诉,使人知道告诉,使人知道明白、知道明白、知道比喻比喻通通“愉愉”,愉快,愉快兵兵(1)(1)兵兵刃既接刃既接 ( (寡人之于国也寡

22、人之于国也) ) 斩木为斩木为兵兵,揭竿为旗,揭竿为旗( (过秦论过秦论) ) 兵器、武器兵器、武器(2)(2)兵兵者,国之大事者,国之大事 (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 ) 军事、战争军事、战争(3)(3)赵亦盛设赵亦盛设兵兵以待秦以待秦 (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 军队军队(4)(4)可汗大点可汗大点兵兵 ( (木兰诗木兰诗) ) 士兵士兵 河内凶亦河内凶亦而不王者而不王者填填鼓之鼓之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太后曰:太后曰:“。”然然代词,这样代词,这样代词,这样代词,这样助词,地、助词,地、的样子的样子形,然而、但是形,然而、但是对,是这样的对,是这样的1 1是亦走

23、也:判断句是亦走也:判断句2 2则无望民之多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于邻国 也:介词结构后置也: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句句。1 1或或百步而后止,百步而后止,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有的有的”2 2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只只罢了。罢了。”3 3是是亦走亦走也也“这是这是呀。呀。” 4 4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 ,曰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这同这同有什么区别呢?有什么区别呢?”1 1是亦走也:判断句是亦走也:判断句2 2则无望民之多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于邻国 也:介词结构后置也: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句句。1 1或或百步而后止,百步而后止,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有

24、的有的有的有的”2 2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只只罢了。罢了。”3 3是是亦走亦走也也“这是这是呀。呀。” 4 4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 ,曰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这同这同有什么区别呢?有什么区别呢?” 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见?用梁惠王熟悉的用梁惠王熟悉的“战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设喻,便于启发对方。分析分析“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u王如知此u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u王好战,请以战

25、喻比喻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问题,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而梁惠王回答说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而梁惠王回答说“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没有本质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区别),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的区别。说明的区别。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移民移粟的措施与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邻国之政”并并无本质区别,本无本质区别,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

26、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语,含义是什么? ? 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 (性质相同性质相同) )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沛公不沛公不杯杓杯杓谷不可谷不可食也食也二败而三二败而三日出江花红日出江花红胜胜火火予观夫巴陵予观夫巴陵状状胜胜能承担,能承受能承担,能承受尽尽胜利胜利超过超过优美的优美的(1)(1)愿令得补黑衣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 (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 ) sh 数目、数量数目、数量(2)(2)以刀劈狼首,又以刀劈狼首,又数数刀毙之刀毙之( (狼狼) ) sh 几,几个几,几个(3)

27、(3)则胜负之则胜负之数数, ,存亡之理存亡之理 ( (六国论六国论) ) sh 命运命运(4)(4)数罟不入洿池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 c 密,与密,与“疏疏”相对相对(5)(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 sh 计算计算(6)(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 shu 屡次屡次数数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 不入洿池洿池使民使民养生养生丧死丧死无憾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阐述“王道之始王道之始”的道理的道理这一段这一段分几层?分几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何作用? 排

28、比。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请请战喻战喻 可可无饥矣无饥矣 时入山林时入山林 申之申之孝悌之义孝悌之义 老臣老臣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用用 介词介词凭借凭借 介词介词按照按照 介词介词把把 介词介词认为认为 动词动词以以填然鼓填然鼓王道王道始也始也五亩五亩宅宅申申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之之音节助词,无义音节助词,无义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百姓代词,代百姓接着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接着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结果?些结果?措施措施五亩五亩树之

29、以桑树之以桑鸡豚鸡豚无失其时无失其时百亩百亩勿夺其时勿夺其时谨谨申之以孝悌申之以孝悌“不王者,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王道之成王道之成效果效果衣帛(五十)衣帛(五十)食肉(七十)食肉(七十)无饥(黎民)无饥(黎民)不负戴(颁白者)不负戴(颁白者)养民养民教民教民然而不王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阐述阐述“王道之成王道之成”的道理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治-“仁政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孟子从孟子从王道之始王道之始和和王道之成王道之成

30、两方面阐述使民两方面阐述使民加多的办法加多的办法, ,从从保民、教民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齐读文章五、六节齐读文章五、六节, ,从孟子的从孟子的高见看孟子的理想社会高见看孟子的理想社会 五十步笑百步(比 喻)民不加多理想社会 否定梁惠王的治国策略不违农时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不可胜用也(排比)富 民养 民教 民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统治者态度否定暴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节 俭自 省体 恤百 姓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比喻) 涂有饿莩涂有饿莩 归罪于归罪于 年成不好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归罪于 武器武器五十步 百步梁惠

31、王 其他王 于于寡人之寡人之于于国也国也移其民移其民于于河东河东无望民之多无望民之多于于邻国也邻国也斑白者不负戴斑白者不负戴于于道路矣道路矣是何异是何异于于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6 6、虚词、虚词对于对于到到比比 在在跟、与,均为介跟、与,均为介词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下层百姓) 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对梁惠王自对梁惠王自认为认为“于国尽心于国尽心”的反驳的反驳) )。第第7 7段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反映了

32、当时段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情况?目的何在社会怎样的情况?目的何在? ?孟子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孟子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 本段写什么内容?本段写什么内容?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王无罪岁错错误误态态度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正确态度态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天下之民至焉小结: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王道之始”和和“王道之成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的道理,强调

33、:以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要求要求: :从以下艺术特色中选一种从以下艺术特色中选一种, ,结合课结合课文举例分析文举例分析. . 1. 1.气势夺人的论辨气势夺人的论辨. . 2. 2.形象贴切的设喻形象贴切的设喻. . 3. 3.层次分明的结构层次分明的结构.

34、.鉴赏艺术特色鉴赏艺术特色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文章中的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文章中的体现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加多”,称雄诸侯,必,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食播收,种桑养蚕织

35、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安,“王道可成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

36、出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民为国本的思想。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双赢赢”。 (2)(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

37、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力。” (4)(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害。一、基础积累一、基础积累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不

38、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C.数罟不入洿池数罟不入洿池D.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解析】选选C C。A.A.无,通无,通“毋毋”;B.B.颁,通颁,通“斑斑”;D.D.涂,涂,通通“途途”。2.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A.兵刃既接兵刃既接 兵:兵器,武器兵:兵器,武器B.B.或百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或:或许或:或许C.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检:制止,约束D.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

39、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解析解析】选选B B。或:有的人。或:有的人。3.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然而不王者然而不王者”中中“王王”字用法不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相同的一项是( )A.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B.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以时入山林C.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解析解析】选选B B。A A、C C、D D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均与题干中的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均与题干中的“王王”的用法相同,为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相同,为名词用作动词。B B中的中的“斧斤斧

40、斤”为名词的一为名词的一般用法。般用法。4.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B.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解析解析】选选A A。“用心用心”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用用尽心力尽心力”的意思。的意思。B.B.“养生养生”:古义为: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今义为“保养身体保养身体”。C.C.“然而然而”

41、:古义为:古义为“这样(做了)这样(做了)却却”,今义为转折连词。,今义为转折连词。D.D.凶:古义为凶:古义为“谷物收成不好,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荒年”;今义为;今义为“凶恶凶恶”。5.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A.树之以桑树之以桑B.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C.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解析】选选D D。A A、B B、C 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 D项项“未之未之有也有也”是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句。二、课内阅读二、课内阅读阅

42、读阅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至至“王无罪岁,斯天下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民至焉”,完成,完成6 69 9题。题。6.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解析】选选A A。A A项前者是项前者是“错过,失去错过,失去”的意思,后者是的意思,后者是“夺取夺取”的意思;的意思;B B项都是数词,项都是数词,“几几”;C C项都是项都是“兵器兵器”的意思;的意思;D D项都是项都是“尽尽”的意思。的意思。7.7.下列各句中下列各句中“以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A

43、.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以时入山林B.B.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C.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D.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解析解析】选选A A。A A项中的项中的“以以”是是“按按”的意思,介词;其余的意思,介词;其余都是连词。都是连词。8.8.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B.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

44、,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解析解析】选选B B。这仅仅是。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王道之始”的条件,的条件,“称王天下

45、称王天下”还需要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这些条件。9.9.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1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译文:_(2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矣。译文:译文:_(3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译文:译文:_答案:答案:(1 1)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开端了。(2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

46、反复讲给百姓听,)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3 3)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不同呢?1.1.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A涂有饿殍而不知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 春心莫共花争春心莫共花争发发 B B弃甲曳弃甲曳兵兵而走而走 斩木为斩木为兵兵 C 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或轻于鸿毛,轻于鸿毛,或或重重于泰山于泰山 D D是是亦走也亦走也

47、 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2.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A河内河内凶凶(有战乱)(有战乱) B B邻国之民不邻国之民不加加(增加)少(增加)少 C C填然鼓填然鼓之之(代词,代(代词,代“鼓鼓”) D D弃甲弃甲曳曳(拖着)兵而走(拖着)兵而走D3.3.对下列各句中对下列各句中“之之”的分类正确的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 斯天下斯天下之之民至焉民至焉 鸡豚狗彘鸡豚狗彘之之畜畜 树树之之以桑以桑 未未之之有也有也 邻国邻国之之民不加少民不加少 A A/ / / B B/ / / C C/ / / D D/ /D4.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

48、活用现象的一句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 A请以战喻请以战喻 B B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C C王无罪岁王无罪岁 D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意动用法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王无罪岁 罪罪以岁为罪,认为年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岁有罪过。返回习题习题55、下列有关、下列有关“以以”的意义和用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答案:答案:D返回返回10.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A

49、.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代词,这些人)(代词,这些人)B.B.愿比死者壹洒之愿比死者壹洒之 (为,替)(为,替)C.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恭顺兄长)(孝顺父母,恭顺兄长)D.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使陷到井里,淹在水里)(使陷到井里,淹在水里)【解析解析】选选A A。其:语气副词,恐怕,难道。其:语气副词,恐怕,难道。11.11.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A.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五十步笑百步

50、,则何如B.B.兽相食,且人恶之兽相食,且人恶之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在其为民父母也C.C.夫谁与王敌夫谁与王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D.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愿举国为内臣愿举国为内臣【解析解析】选选D D。均为动词,作为。均为动词,作为。A.A.介词,用介词,用/ /介词,拿;介词,拿;B.B.动动词,厌恶词,厌恶/ /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C.C.发语词发语词/ /指示代词,那个。指示代词,那个。12.1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

51、复仇,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愿比死者壹洒之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体现了其爱民之心。B.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C.C.孟子提出的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体现了其“仁仁政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教民”。D.D.孟子通过对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才会无敌于天下。【解析解析】选选A A。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愿比死者壹洒之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的真实意图是称霸。13.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译文:译文:_(2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译文:译文:_(3 3)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