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离骚(节选)》重难点探究2_第1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离骚(节选)》重难点探究2_第2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离骚(节选)》重难点探究2_第3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离骚(节选)》重难点探究2_第4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离骚(节选)》重难点探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骚(节选)重难点探究课堂互动探究文本细剖深析1离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解析。【点拨】诗人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诗人一方面表明自己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决不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德行。诗句诗人情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2诗歌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2、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接着却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诗人这样表述,前后是否矛盾?【点拨】诗歌先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3诗歌中描写花草禽虫的用意是什么?【点拨】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弃的原因及被疏

3、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疏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同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 人 展 开 丰 富 的 想 象 , 用 “ 蕙 ” “ 茝 ” “ 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思绪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

4、自己高洁的品德,用披戴来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初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4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点拨】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

5、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5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点拨】(1)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 “度”是韵脚。(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

6、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3)大量使用对偶句。(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羁”“郁邑”“侘傺” “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探究争鸣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各抒己见】 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争斗,因为它们都是周王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

7、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对于屈原出于宗国观念的尽忠报国,存君兴国,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不同意。不能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我们现在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候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 屈原怨世疾俗,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且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人民大众的情感。读屈原的作品,我们始终感受到诗人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