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_第1页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_第2页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_第3页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_第4页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The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Tan ping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上相关经济与货币的政策与效果进行多方面分析,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出现的问题,从货币政策调控、财政问题和信贷政策等多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多个主要问题,对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科学实现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关键词:货币政策;存在问题;相关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lic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relevant ec

2、onomic and currency of China's macro economy, China's monetary policy problems, many aspects of regulation from monetary policy to financial problems and the credit polic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problem, pointed out a number of major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execution mone

3、tary polic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science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Monetary policy;problem;relevant advice目 录引言2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类型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回顾3(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类型3(二)、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回顾4二、 我国经济运行中相关的货币

4、政策5(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5(二)在保证货币市场发展的前提下,启动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5(三)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实行优质的管理方法6(四)调整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贷款投向7(五)灵活运用利率手段,积极推进利率体制改革7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7(一)货币政策缺乏必要的行为规则7(二)货币政策的预定目标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7(三)货币政策常处于被高估的地位8(四)中央银行操作商行传导性的效果经受准备金过于高的影响8(五)中央银行可能会被迫要面临财政政策后的难题9(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健全9四、货币政策问题的对策9(一)加紧建立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9(

5、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10(三)大力调整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10(四)在货币政策中建立适当的操作目标和短期目标11(五)中央银行需要完善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工具11(六)要改善货币体系政策,加深货币政策的执行力11(七)要构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12(八)财政政策要积极配合货币政策,为改进金融服务创造条件12(九)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13(十)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13五、结语13参考文献:14引言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后,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中,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运行,产生了

6、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罕见的供求关系倒置的情况,通货紧缩表现出来的有效需求的不足趋势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国内金融风险加剧、经济结构失调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我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大减弱,显而易见,这是由亚洲经济危机造成的。此时,各种调控政策的出现,尤其是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连续、密集的货币政策运用,如中央银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欲利率、开征利息税、降低法定存救准备金等。但是,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措施在拉动内需、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启动方面缺乏应有的强势效果。另外,全球经济金融电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我国货币政策

7、的实施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成为WTO的一员后,在分享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度逐渐加大,特别是银行业的开放使中央的货币政策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外在约束。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促进了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效率的提高和促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及时反馈,但是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发展也会削弱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控制力。现实情况下,就会要求我国的货币政策尽快做出调整,以适应经济开放的要求。所谓货币政策,可有广义、狭义之别。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在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里的一切措施的有关和做出货币方面的规定。从狭义上概括,货币

8、政策是中央银行做出的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结合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总和。本文所研究讨论的货币政策指的是后者。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类型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回顾(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类型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信贷控制以及窗口指导等。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频率明显加快,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的高位,尽管理论上存款准备金率无上限,但是21的确世所罕见。各类货币政策手段效果和影响不一,对不同的国家来说也不具备绝对的可比性。 由于我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居民的资产大部分存在商业银行,因此基准利率在影响

9、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倾向、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存贷差对银行利润率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尽管随着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贷差对银行利润率的影响正在逐步下降,但是存贷差仍然贡献着银行主要的利润,在社会各界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颇多微词的情况下,未来存贷差仍将是银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并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回顾与基准利率的调整必须要经过国务院办公会议通过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是我国央行具有自主决定权的间接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主要的目的在于从价格(央票利率一定程度上具有基准利率的功能)和数量(回笼

10、或者投放货币)两个角度上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加以调控。目前,学术界关于存款准备金率频繁改变对经济的影响有着广泛的争论。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上不赞成频繁调整准备金率,认为会造成货币投放的剧烈的波动,连带着实际操作中准备金政策调整的也不多。但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频率则相当高,尤其是最近几年。而对于数量调控的另一个手段公开市场操作,国外运用的反而要比国内多一些。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通过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在对冲外汇占款、调控市场流动性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比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属性,信贷控制和窗口指导更接近于直接的行政调控

11、,尽管名义上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已经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但事实上信贷控制可能还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从各类货币政策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来看,各类货币政策都得到了充分的尝试,也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效果,但同时也说明了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向间接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央行的角色定位和调控水平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银行行使货币当局的职权;1995年银监会成立,从央行剥离了监管职能,央行存在的意义更加明显: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总的来看,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以前以直接调控为主。以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为

12、标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现了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如果回溯得更早的话,1984年也是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从商业银行体系中出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而在此之前,我国一直实行金融业的高度垄断,货币政策就是简单的统存统贷,基本没有所谓的“调控”。这一段时间里,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没有关系。 从1998年至今,央行货币政策逐步演化成我们现在熟知的基准利率(定期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货币政策总体上以间接调控为主,但近几年以来信贷总额控制再次成为央行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20102011年尤其是2011年,为

13、了打击信贷的过度投放,央行实行了严格的信贷总额控制手段,并启动了差额准备金制度。2、 我国经济运行中相关的货币政策 (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 在二十世纪初,中央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至8%,下调了将近7个百分点。而且不久又将其下调至6%。就目前情况来看,例如按照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1.5万亿的数量来进行计算,单单就是下调7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增加8050亿元的资金可用。除此之外,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的内容包括:将备付金帐户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进行合并,统一法人缴存存款准备金,法定比率不能低于每一天的营业终了准备金存款等。(二)在保证货币市场发展的

14、前提下,启动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 为顺利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要大力培育货币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为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我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许可商业银行开展全部消费信贷业务;与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同时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经济制度上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确定国内商业银行的股本贷款可以对合作企业和中外合资的中方投资人发放,发布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人新增资本贷款管理办法;发布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支

15、持国企扭亏脱困;发布关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取缔民间高利贷的意见等,尽全力使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解决。2.使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联网统一性进一步扩大。在组织形式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可分为两个层次,称为一级网的是设在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称为二级网的是人民银行各省市分行及所属分支机构的融资中心。比方说,人民银行进行清理融资中心,其自营业务停止。为了扩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全国统一联网,满足客观存在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拆借需求的任务被提上日程。同时,还制定了关于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开办了教育储蓄以及贷款管理办法等。由上可见,为了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几年来,货币当

16、局在坚持防范金融风险、坚持货币政策稳健原则的前提下,几乎把所有的货币政策金拆借、债券回购、现券买卖业务。目前,人民银行己批准25只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批准7家证券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同时促进代理行制度的发展,通过代理,小金融机构可以进入全国货币市场,近几年,有部分商业银行使这项业务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自1998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为3819亿元,由此可见,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到2000年5月底已达到13611亿元,上升了将近2.6倍;在总资产中,金融机构债券余额占的比重,由1997年的4%上升到现在的将近11%;金融机构债券增加额相当于其贷款增加额所占的比

17、率到目前为止上涨为41%。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量比上年增长将近2.3倍,比前年增长了将近2.9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三年时间里,公开市场操作就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顺利实现了货币政策工具由信贷规模管理向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间接调控的过渡。(三)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实行优质的管理方法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使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中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单纯通过传导金融调控的要求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效果已经大为减少。在全社会资金供应总量上,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优于贷款规模;在企业资金松紧程度上,狭义货币供应量已经优于流动资金贷款。另一方面,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对

18、于国有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十分有利。人民银行自从1994年开始就用货币供应取代信贷规模,并把它作为中介目标,尝试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间接调控手段,并以此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调整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贷款投向最近这几年,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地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和信贷指导意见,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解放商业银行的思想。人民银行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意见、关于改进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在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适当”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 (五)灵活运用利率手段,积极

19、推进利率体制改革从1900年5月,五年间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10。98%降至2。25%,降幅近80%,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由12。06%降至5。85%,降幅达51%,幅度非常之大。另外,人行20世纪初开始征收利息税,税率为20%,同时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给予优惠,规定按同档次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减档执行。工具都用主了,无论是西方的,还是有中国特色的,都推向市场演练了一次或几次。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一)货币政策缺乏必要的行为规则 目前,在透明度上,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所欠缺。公众无法详细了解货币政策情况,无法明确判断货币政策执行与决策是否及时与合适,也无法进

20、行有效监督。(二)货币政策的预定目标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1995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预定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以保持币值稳定为基础”。币值稳定的含义就是对外保持汇率水平稳定,对内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物价稳定的含义就是既没有通货紧缩,也没有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将1%以下的价格上升看作是通货紧缩现象。同时,国际组织也认为,在价格指数下降到如2%3%以下的比较低的水平时,发展中国家应开始采取反通货紧缩的相关措施。按照我国当前的消费价格指数,似乎通货紧缩又趋于反弹,通货紧缩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具体表现在物价指数再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不

21、再是适应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理想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目前奉行的是准单一目标以币值稳定为主,因此,通货紧缩不能不引起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的密切关注,这种趋势是对货币政策的严重挑战,(三)货币政策常处于被高估的地位 我国的金融(货币)政策,在我国表现为由财政承担,并被赋予调整经济结构的职责,而在西方主要是调解宏观经济总量的政策。由于一直以来的习惯,现在人民银行继续使用过去的信贷政策,对国内的商业银行指导其贷款投向,进行所谓的“窗口指导”政策,这成为中国货币政策区别于其他所有国家的一大特色。1995年以后,尤其是1998年以后,由于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货币信贷政策不能调控经济结构那样既

22、调控经济总量又分配资金,不可能像以往那样,特别是在当下风险的约束性加强、商行传导流动性比较充分的状况下,中央银行能够发挥的影响不大。(四)中央银行操作商行传导性的效果经受准备金过于高的影响 国内商行的准备金的组成部分有人民银行的留存款项和经营库存的现金,这是凭借当下的准备金制度来裁决的。占准备金中所接受存款的6%的部分是法定准备,一般不能动用,只有超额的那部分资金才能用于支付与清算。西方发达市场中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相当好,具体表现在每日营业结束时,商业银行就把超额储备金率降至最低的额度,甚至使之为零,使消费最小化,盈利和资金运用最大化。但是,普遍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都维持在5%

23、以上,有些少数中小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甚至在10%2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20%。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的储蓄金,5%以上的超额准备金,这是不能动用的。这样一来,可用的剩余95%。如果有10%20%资金一直在央行停留不用,那么可用的资金只占75%85%的比率,这将形成巨大的浪费。同时,央行通过观看市场操作等方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操作效果将会大受影响,进而对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能力造成影响。(五)中央银行可能会被迫要面临财政政策后的难题 二十世纪初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的新增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倾斜。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它们的主要的大项目贷款在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集中

24、,这种集中对未来的不良资产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可能性。然而对此,各大商业银行振振有词:这是国家的项目,政府的项目,银行本身不应该、也不会承担经营责任。鉴于此,我们很难对国有商业银行对政府项目贷款是因为在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还是接受了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做出判断。在转轨过程中,交易是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正常的、公平的经营活动,还是“关联交易”,这是政府在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央行通过频繁降息的措施来进行调控,但货币政策的效果始终不太好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道路不通畅。在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起来之前,由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不配套、不协调

25、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商业银行太早地溃败,使本来就不够通畅的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进而导致信贷渠道受到阻塞。国有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力不足、货币市场发展迟缓、资本市场的不规范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萎缩和是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不良。四、货币政策问题的对策(一)加紧建立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 货币政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手段,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对货币政策制定了明确的行为规则。比如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中央银行的负责人需要向公众作出说明。对于我国金融调控模式改革,需要在调控手段上不仅需要从直接方式转变为间接方式,更重要的是同时也急需建立相应的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针对货币政策框架、决策程序、监督程序和

26、执行程序等建立适当的有约束力的法规性制度标准和框架,使金融调控只会因时、因事而异,而不会因人而异。(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 在当今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无论是从走出去还是从引进来的角度考虑,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都是大势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到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体制两方面问题。我们所要建立的利率体系,必须既反映中国在转变经济期间的资金价格波动的特定表现方式,又体现出市场经济运行中资金波动的内在本质特征和规律性,应该结合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与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步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与利率改革是的逐渐转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逐步由管

27、理集中的体制向市场体制靠拢,并有步骤推进。第一,逐步清理各种优惠利率,放开对外币利率的管制;第二,建立统一有序的同业拆借市场组织体系,逐步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第三,进一步发展国债市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作用;第四,适时放开贷款利率,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的自主权。第五,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第六,最后解除全部利率控制。同时,做好利率市场化的配套工作,如利率管理的法制建设等。(三)大力调整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 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增长趋缓、物价持续低迷的状况,这种状况不是偶然发生的,很大程度上,它是1992年前后经济过热,产生泡沫的恶果。1992年前后经济过热,各行业过高的利润率吸引了高利率的信贷资金和

28、拆借资金的介入,由此产生了一批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各行业厂商众多,缺乏规模经济,难以降低成本,且产品结构雷同。这种产品的趋同化必然导致两个恶果,一是企业的利润下降,难以增加新的投资;二是居民收入减少,新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从宏观总量上表现出来,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的双双滑坡。因此,当前一个很长时期的经济工作重心应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在各个产业实行兼并和资产重组,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需求热点,货币政策的实施才不会在作用过程中以存货的形式沉淀下来,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四)在货币政策中建立适当的操作目标和短期目

29、标 现如今,我国信贷市场的基础利率仍旧是中央银行确定,并且目前没有彻底完成金融调控的间接化转变,中介目标变量仍然适合由数量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选用项目。在这个基础上,就需要选择与之匹配的货币政策、适当的作目标变量,并提出在某一程度下的操作目标,比方说两年内,或者在三年的时间内达到多少的标准。另一方面,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量的监测指标选取为一定数量的相关变量,将其作为决策提供依据。由于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应实际趋紧,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逐年下降。由于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回升的状况的存在,往后的的货币政策应为基础货币投放进一步加大,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有较大幅度回升。与此同时,加快货币政

30、策制度建设,把货币政策长期目标与中期、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探索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五)中央银行需要完善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工具目前在银行同业间的拆借市场、票据市场以及银行债券市场日新月异,重要性快速提升,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具有一流的管理概念和新产品以及管理技术的外资金融业机构涌进大陆的局势下,中央银行大局调控将面对的课题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务必根据当下新局势,不停探究和改善货币政策的体系,探求商行流动性调节时要求的工具,探究货币工具政策间的互相配合和协调相关问题以及操作目标变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善货币政策流动性体系机制,提升货币政策的实践性。(六)要改善货币体系政策,加深货币政策的执行力WTO

31、要求我们国家货币政策货币系统达到更高要求。所以不得不加强执行贯彻货币系统相对规定的强度,把货币政策控制经济与金融的作用充分地发挥。所以就要针对现存的普遍性货币政策体系作出积极改造,改善法律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规章制度,积极加强公共市场流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公共业务的注重和关注,加速全国范围的电子连网规模和步伐,发展和完善贴现制度,推广商业市场的承兑换汇票。不得不加快全国利率体系改进的进程。同时,国内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应该逐渐达到市场化,抢先扩大利率上下浮范围,而后经银行自行商议敲定利率水准,最后完全开放利率。再有,最好加速汇率改进的进程,在践行有监管的汇率浮动制的前提之下,据由国际大

32、市场的宏观情况相应调控汇率,对中央银行向内外吞吐汇率的方法调节外汇市场加以利用,降低汇率的操作风险,同时也可规避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操作国内汇率不够有弹性的情形,构建套汇套利的计划,逐渐使资本相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目标实现。(七)要构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国内现存货币政策的流动方向主要于信贷传导要道和率流动渠道集中,由于证券市场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建构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流动渠道。根据日前货币政策的流动渠道比较不丰富的情形,我们需要充分深刻得理解货币政策体系的市场流动机理机制,踊跃探索经由证券市场流动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可凭货币市场为依托,创造一套开启投资需要的货币政策的传递渠道。经济

33、不够稳健蓬勃的时期,为了加强人民信心,政府相关机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市场导向功能、信息传递工具以及价格传导工具,深化体现政策引导方向,调控民资的投资期望和大众的心理期望,刺激消费和投资,提升经济增长速率。还可凭借财富效应诱导刺激消费需要。因为不断增加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方式和方法经受股东意见和建议的影响,所以可使用证券市场渠道诱导投资需要的提高和使用投资资金金融器具刺激影响投资需求。(八)财政政策要积极配合货币政策,为改进金融服务创造条件 在金融政策默契配合货币政策的时候,财政规则同时需要默契配合钱币政策,使税率政策为钱币政策创造更大的作用和更多条件。能够使用减少税收或免除税收调控方法将大银行分支局的小范围内的信贷过程做一个调解,加速它们使劲加大信贷投入。与此同步得,针对面向服务中小型企业的中小经济机构,能够决定多赠与减税的红利,鼓舞它们加深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和农村基层的信贷帮助。(九)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逐渐走上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