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1页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2页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3页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4页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一、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战略性意义1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2(一)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或稳定器2(二)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2(三)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31、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32、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33、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增收节支34、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35、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4三、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4(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及推进依法行政紧迫性4(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5(三)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61、认

2、真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62、要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相统一, 努力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6 3、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与行政管理行为7 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7四、推进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7(一)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底线7(二)多管齐下推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81、实行司法预算单列的拨款体制,为公正司法提供财力基础与保证 82、改革审判方式,推进审判独立的实现83、完善司法人员考试考核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84、完善陪审制度9结语9致谢109论和谐社会的法治化【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

3、,中国首先要成为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推进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关键词】和谐社会 法治基础 完善社保 依法行政 司法公正和谐是中国社会的珍贵传统和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建设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关键,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意义深远。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在急剧转型的重要历史关头,针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从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概括描述可知: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的基石,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一、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战略性意义1、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是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和谐社会可以归结为28个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民主法治”,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要依靠法律制度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引导全社会的公民遵守这个法律,维护和谐的气氛,所以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2、建设和谐社会

5、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如腐败问题、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贫富悬殊加剧,一头是掌握了社会绝大部分资源的特权阶层,另一头是掌握少量社会资源的普通百姓,下层的普通百姓,几乎丧失了进入中间阶层并进而上升到上层的通道,这种优秀者上升低劣者下降的自然社会流动几乎停止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诸如此类问题还要通过多手段全方位地解决。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一)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或稳定器。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仪

6、。这是一个真理,因为一个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社会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知礼守法,守信用的和谐社会的。保护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权保障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偏大、劳动关系失衡、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以及城乡差距与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不同社会群体存在一定利益矛盾等。比如现阶段我国老百姓节节攀高的购房支出,再加上最近几年急剧上涨的教育

7、费用,医疗费用等各种费用,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很紧张,常常顾此而失彼,于是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也日渐淡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已,于是所有人都不得不靠自已的力量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预期支出问题,而这就只有靠增加积累,所以居民个人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储蓄,主要考虑为年老、患病、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留出积蓄,而大量的积累就造成了一种滞后消费,阻碍了经济的增长。长期如此处境就会让人变得浮躁、消沉、极度自私和丧失自信,而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需要社会保障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转型过程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尚未全面地发挥出其缩小差距、化解矛

8、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功能作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二)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窄且难以扩大;社保基金难以维持;社保基金管理漏洞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刚刚起步;社会保障法制滞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国家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在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争议,进行仲裁或提起诉讼时,由于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无法根据有效的法律规定进行仲裁或判决,一定程度上处于无法可依之状态。(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

9、谐社会建设1、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为了早日建立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适应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应当在积极进行改革实践的同时,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目前,由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在我国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保障法规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无法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无法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2、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统筹必须具有较大的范围,不能过窄。“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广覆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互济,互济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社会统筹的层次,而社会统筹的层次又取决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

10、承受能力。社会保险遵循“大数法则”,即参加保险的人数越多(覆盖面越大),互济功能就越大,抗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人数的广覆盖是做大做强社会保险的坚实基础。所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3、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增收节支。社会保障的制度运行有赖于资金的支撑,基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远期基金支付压力很大,若要缓冲压力,填补缺口,必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同时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增收节支。一是各级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必须提高比例,应从国有资产收益、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等预算外收入中提取社会保障资金,以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二是将

11、日益增大的社会保障基金投入资本市场,把保值增值的压力转变为良好的投资回报。但要坚持如下的原则:始终把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保障积累基金和国家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严格监管,确保完好。三是适当推迟退休年龄。4、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要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打击骗保行为,首先建立信息联网,是社保管理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基础工作。其次,大力宣传举报制度,将养老、失业、医保政策执行过程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营造全社会打击骗保行为。再次,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决不手软,并在媒体公开曝光,让“骗保硕鼠”无处藏身。5、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12、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无论从消灭城乡差别和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社会发展目标看,还是从广大农民兄弟理所应当的要求看,农村都是我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广大区域。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让十三亿人口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九亿农村人口。因此,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和实行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和持续实施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三是积极探索国家粮补资金用于农村社保建设的途径。应把粮补资金用于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四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要按照“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原则,着力完善政府推进、农民互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的医疗

13、保障水平。五是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是一支在城市化进程中只完成了职业转换却没有完成身份转换的特殊群体。目前,最迫切的是尽快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大病、疾病的住院保障机制,以及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平待遇时的社会救援制度。因此,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建立起覆盖农村的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三、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及推进依法行政紧迫性依法行政就是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在所有的法律法规之中,依赖政府执行的法律在

14、80%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不依法行政,那就有80%的法律形同虚设。可见,政府是最重要的执法主体,也是法治能否实现,社会是否和谐的主导力量。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政府管理的效能如何,政府执法的状况如何,对于社会的状况都有着根本的影响。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政府的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在中国社会面临从全权国家到有限政府转变,从权力社会到契约社会转变,从社会行政化到行政社会化转变的背景下,政府在行政权力行使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扰民、甚至权力寻租等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得不到及时救济和维护。因此,行政机关只有全

15、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行使一切权力,建设法制社会,认真履行管理职能,才能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的能力,才能牢固树立政府在公民中的良好形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1、政府行政的观念和方式不能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习惯了用行政手段管理国家事务,在相当程度上把政府行政管理简单看成是行使行政治理权,是“治人”,这种行政的观念和认识必然导致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淡薄,因而就出现了行政管理中的权力至上主义,甚至出现随意行政和违法行政现象。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上,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些行政部门只重视行政审批和收费,忽略

16、了对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监管和检查。有些行政部门在执法中只为收费,不为管理;只讲处罚,不讲服务;只要权力,不要责任。由于权力和利益挂钩,加上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不能依法行政。2、行政执法形不成合力。一些执法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一些职责交叉的部门受利益驱动争行政执法权,遇到困难、问题又互相推诿扯皮,未形成协查的工作机制。如对某些市场商品的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药品食品管理部门等特种商品管理部门从不同角度,都可以插手管理,这就造成多头执法,企业和老百姓难以应付。结果是在行使权力时不同部门都争着当婆婆,而需要承担责任时又找不到婆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造成责任追究

17、难。这是我们在推进依法行政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而有的管理事项,在现有机构设置的框架下也的确很难确定主管部门,往往以多部门共管代替,这也就不可避免地模糊了行政责任,使集体负责任变成了集体无责任。3、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比较普遍。如行政不作为形式的有法不依,即行政主体依法有主动实施或依行政相对人申请实施行政行为的义务,行政主体有义务又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它与滥用职权和渎职不同,行政不作为是不做或少做权限内该做的事,或推诿扯皮,或做表面文章。例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公安部门该管的社会治安却不管,土地使用权有纠纷的公民多次书面申请政府确权却迟迟得不到答复等

18、等。这些行为导致的结果表面上看不如玩忽职守所造成的损失严重,因而也引不起上级领导层和舆论界的关注,但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影响着人们对国家社会的看法和认同感。执法不严也是当前依法行政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执法不到位,执法走样,失察失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执法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滥用权力,乱处罚,乱收费,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正确有效的实施,同时也有损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有损社会和谐。4、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许多执法人员习惯于以老方法、老模式办事,缺乏创新意识,对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主动,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认为法律是管理的“工具”,

19、加强法治就是加强管理,就是治“老百姓”;有的认为现在搞法治太难,缺乏基础条件;有些执法人员处理矛盾和问题习惯于凭经验,不懂得依法解决;还有的行政干部在部门利益、地区利益或个人意志与依法办事发生矛盾时,不是依法决策,而是违法行事,乃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正常的执法活动。5、人们法治思想观念淡薄。在我国,人们的法治思想观念能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的发展进程。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尽人意。如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占道经营、乱贴乱画、违章乱建、乱摆乱放、侵占公共场所绿地、乱堆乱倒垃圾等,这些都能反映一个城市,一块地方人员的法治意识。又如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即内部监督制度较多,留于形式,口号喊得多,实际做得少

20、。外部监督存在公民不想监督,有与己无关的思想。媒体监督缺乏一定的质量。(三)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 依法行政,政府部门及其人员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管理权,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依照行政程序,遵守法定时限,充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认真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政府部门的执法人员要胜任行政执法工作,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知识。如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很丰富,专业技能很强,但对本职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了解甚少,那么其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必然出现差错较多。因此,必须加强对执

21、法人员进行法律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从根源上杜绝行政执法中的不和谐因素。2、要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相统一,努力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决策才是抓住了依法行政的根本问题,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努力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政府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是行政决策的重要形式,应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确保制定工作具有过程的公开性和

22、公众的广泛参与性,力求使政府立法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同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同时,应增强决策内容的透明度,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项重要决策,应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呼声。必要时可以咨询有关法律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决策,以确保行政决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3、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管理行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最好的办法是规范执法行为,实行行政行为公开,公开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管理程序、业务活动、行政开支、办事结果等,使行政行为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运行,避免“暗箱操作”。只有通过

23、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行政机关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当好和谐使者。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认真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虚心听取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自觉接受复议机关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坚决纠正违法的不当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必须认真执行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积极配合专门机构的监督,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不断强化社会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作出妥善处理。要依法保护人

24、民群众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积极性,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人民群众的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建好和谐通道。四、推进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一)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离不开司法公正。司法的价值在于正义与秩序,没有司法公正,良法就会成为恶法,没有司法公正,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权威的社会规则与社会规范,社会纠纷就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就得不到化解,社会关系就得不到调整,社会秩序就得不到维护,社会怎能和谐,怎能安定团结?因此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正司法。坚持司法为民,确保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目标。近年来频频爆

25、出的诸如“躲猫猫”、“喝开水”以及“发狂致死”等事件,无不颠覆着法律在普通百姓心中的高度,正逐渐失去公众的基本信任。层出不穷的枉法裁判、人情案件及莫名的行政干涉给本应公正严明的司法领域蒙上了一层灰暗阴影的同时,也正在亵渎着法律的神圣尊严。法律尊严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坍塌,这个社会将无秩序可言,和谐社会建设也无从谈起。(二)多管齐下推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中,司法权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居于一个关键的位置。首先要营造公平的司法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司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最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向来是保证权力正确运用的基础。1、实行司法预算

26、单列的拨款体制,为公正司法提供财力基础与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实现这一要求,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目前将地方各级司法机关置于地方政治经济网络中的体制设计,必然导致司法权力地方化,其结果是影响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执行。目前,我国司法机关的人员工资、办案费、装备费、建设费等经费的取得,均由同级政府决定,加上必须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样地方实际上完全掌握着法官的政治命运和司法机关的经济命脉。应该建立统一的司法系统,实行上下级司法机关垂直领导,保证司法机关在人事安排、办案经费、物质装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相对独立性,以摆脱司法机关对地方和行政的依赖关系,抵制行政权力对司法权的支解和侵犯,促进司法公正。目前大多数国家,尽管存在着立法权和行政权如何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配置的问题,但司法权则无一例外地由中央依法设立和直接管理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容地方政府染指。2、改革审判方式,推进审判独立的实现。应明确法院和法官独立审判的地位与作用,修改与完善对独立审判原则的表述,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