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选修2学案: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选修2学案: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情景导入目标定位海底黑烟囱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Alvin)号载人潜艇在 东太平洋中脊的轴部2 6102 650米的海底 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 的烟囱,约350C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 产生沉淀变为“黑烟”, 沉淀物主要由磁黄 铁矿、 黄铁矿、 闪锌矿和铜 一铁硫化物组成。 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是怎 么形成的呢?太平洋海下板块碰撞 ,造成海 底地层出现张裂和扩张,地球内部源源不断 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凝成新的海底地壳,并将 古老的海床置于其下取而代之。海水在地心 引

2、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 ,同时形成海底 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当炽热的海水再度喷射到裂缝上冰 冷的海水中,其中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 缕缕漆黑的烟雾。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 成烟囱状堆积物,地裂中的热液顺烟道喷涌 而出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热泉。【思考】海底黑烟囱是怎样形成的?自学导引新知初採啤前怖习、菊駆瓯早 *、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1.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提示: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妙课程标;隹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3、学说的主要观 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修学习目标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洋盆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岛弧或海岸山脉、 海沟的形成。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 ,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 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A 2亿年前H I亿3500为年前2海底地形(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1洋

4、壳的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2海底地形(1)海沟: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2)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2.岛弧和海沟为什么是弧形的?提示:这与地球表面是球形有关。就如我们用指端按压皮球时,按压下去的凹形部位的 边缘必然呈弧形的道理一样,海沟和岛弧正是洋底板块下弯进入地球内部的痕迹。师生互动孫究点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读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图,探究下列问题。洋壳消亡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1)

5、图中显示了哪些主要的海底地形?(2)洋壳的形成伴随着哪些海底地形的诞生?洋壳的消亡伴随着哪些海底地形的诞生?(4)洋壳生成与扩张对海底地形的形成有何作用?洋中脊附近为什么多火山分布?图中火山形成年代由新到老,试解释原因。提示:岛弧、海沟、洋盆、洋中脊等。(2)洋盆和洋中脊。(3)岛弧和海沟。(4)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洋中脊;其中轴的裂谷是洋壳的诞生处。洋壳 不断形成,地幔物质对流将洋壳向两侧推开,海底扩张形成洋盆。HE ZUO TAN Jill地幔物质对流(5)洋中脊位于地幔物质对流上升处 ,有裂谷存在,岩浆可以沿断裂缝隙上升至地表,形老。海岭(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

6、龄最年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年轻,离 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GEN ZONG XUN LIA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B.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C.海沟是洋壳的生长地带D.大洋中脊是洋壳的消亡地带解析:选AB。根据海底扩张说,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 中脊为轴对称分布,并且由大洋中脊向两侧由新变老;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地带;大洋中脊是 洋壳的生长地带。2.下列哪一种海底地形的发现对海底扩张说有重要的启发()A.海底平原B.海底珊瑚礁C.洋中脊D.大陆架解析:选C。洋中

7、脊是海底的火山山脉 ,是海底张裂之处。按究点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HE ZUO TAN JIU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海底地形用海底扩张说解释形成过程洋中脊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壳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盆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HE XIN GUI NA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岩石的年龄变化规律成火山。洋中脊位于洋壳的诞生处,并在地幔物质对流作用下向两侧做远离洋中脊的运动形成由洋中脊向两侧岩石年龄对称变化,即由新到老,因此火山形成年代也是由新到-飯块边界-播块陡戲力向关于图中代号abed说法正确的是侈选)()Aa所在大洋跨越经度最广

8、Bb所在大洋面积越来越大C. e所在大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浅的大洋D. d所在大洋跨南北半球,且其北半球海域有季风环流出现(2)图中b所在大洋洋底分属几大板块()A.两大板块B.三大板块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在图中e大洋的西侧形成一系列岛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这些岛弧总是和海沟相伴而生,且海沟均位于岛弧的西侧B.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C.这里是板块交界地带,属于生长边界D.这里是板块俯冲地带,对应于大洋板块下降区(4)图中e处洋底年龄比e处_ ,因为_。(5)图中四海域中,由于地壳运动,在不断扩展的是_ ,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图中 四海域中,在未来可能会消失的是_ ,原因是

9、。提示:(1)ABDC(3) BD(4)年轻e处离大洋中脊比e处近,形成时间短(5)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处,是板块生长边界(6)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是板块消亡边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内容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 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海沟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囲遐ED从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看海岭(大洋中脊)、海沟以及造山带的位置海岭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造山带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而成。人沖厳换啊冲系盘山GEN ZONG

10、 XUN LIAN下图为5N纬线圈附近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丁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据此回 答(2)题。1_|乙丙T1己(1)2011年1月19日,巴基斯坦发生大地震,造成 可归者不计其数。该地震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甲、乙B.乙、丙C.丙、丁关于六大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西侧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B乙北侧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丙板块全部位于东半球8万多人死亡,( )D.戊、己10余万人受伤,无家D.戊板块跨经度最多解析:(1)在5N纬线附近,丁是太平洋板块,那么丙应是亚欧板块,乙是印度洋板块甲是非洲板块,而巴基斯坦地震是由乙、丙碰撞挤压形成的。(2)戊板块是南极洲板块,

11、己是美洲板块。甲西侧为大西洋,在不断扩大;乙北侧为印度洋,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丙板块跨东西半球。答案:(1)B(2)D提升素养1.地幔物质的涌出处在()A.海沟C.洋盆B.洋中脊D.岛弧解析:选B。地幔物质对流上升托顶形成洋中脊,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B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C.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D.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处。3读海底地形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处表层的海域B.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和砂矿C.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由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12、D.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解析:选Co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往是由板块相互碰撞造成 的。4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问题。(1)板块名称:甲海底地形:A_;B_;C_。乙 板 块 俯 冲 到 甲 板 块 下 部, 是 因 为(3)_ A、B、C、D四地多发地震的是 ,其中处属于构造地震,另一种地震是_ 。(4)_乙板块上的A、B、C三地中,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 _ 。(5)_若D点为岛屿,所在岛屿的类型是 _ ,判断理由是 _形成原因可能是解析:(1)观察示意图,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板块和

13、地形名称。(2)大洋板块主要由含硅铝的物质构成,密度大,位置低,与大陆板块碰撞时向下俯冲。(3)大洋中脊与海沟是地壳活跃地解析:选C。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对称分布,且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岭处于带,多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可引发火山地震。(4)大洋中脊是新的洋壳诞生处,该处岩石最年轻,距其距离越远,岩石越老。(5)先要熟悉岛屿的分类: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其 中大陆板块上的岛屿属于大陆岛。答案:(1)大陆板块大洋板块 洋中脊 洋盆 海沟(2)乙板块密度大,位置低(3)A、C、D A、C火山地震A(5)大陆岛 处于大陆板块上岛屿与大陆之间地壳下降;处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大陆板

14、块被抬升 形成岛屿、选择题1.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红海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共同张裂处岛属于印度洋板块。2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A.裂谷C.洋中脊解析:选A。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的方向不同而分为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和消亡边界(海沟、地缝合线)。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 样形成的。3.有关海底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坡、大陆架、洋盆和洋中脊B.岛弧和海沟分布于洋盆中C.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

15、活跃的地带D.岛弧与海沟是独立的解析:选C。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岛 弧和海沟分布于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岛弧的边缘往往与海沟相连。读印度洋部分海底地形分布图 ,完成45题。解析:选C。红海位于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非洲大陆处在非洲板块上,阿拉伯半B.海沟D.岛弧链为新洋壳形成的地方,年龄最新,距它越远,年龄越老。第8题,处海底地形为洋中脊 它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4地形的形成可用海底扩张说较好解释的是(A.B.C.5.序号附近海域地壳相对稳定的是()A.D.C.B.D.解析:第4题,地形依次是洋中脊、洋盆、海沟和海岸山脉。第5题,根据板块构造

16、学说可知,洋中脊、海沟和海岸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洋盆距板块交界处较远,地壳相对稳定。答案:4.A5.B6处的海底地形为()A.洋中脊B.岛弧C.海沟D.洋盆7中年龄最老的是()A.B.C.D.8处的海底地形是()A.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B.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C.大洋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的D.相向运动的大陆板块彼此接近而形成的解析:第6题,处洋壳向两侧运动,为新的洋壳诞生处,是洋中脊。第7题,洋中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答案:6.A7.D8.A读下图,完成910题。解析:第9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海底地形深达10 497米,且在

17、北半球,因此是马里亚纳海沟。第10题,海沟是板块的消亡边界,洋壳的诞生处是大洋中脊。答案:9.B10.C下图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1.甲处地形为A.海沟C.海岭12.甲处地形一般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岛弧、海岸山脉外侧多分布在大洋中心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A.C.解析:第11题,甲处深度约6 000米,呈带状分布,为海沟。第12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或岛弧、海岸山脉外侧;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 止。答案:11.A12.A9

18、.图中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A.海岭C.海盆10.P点位于()A板块内部B.海沟D.大陆架B.生长边界D.洋壳的诞生处B.D.( )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历时315天、跨越三大洋、航程53 300海里、调查区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于2010年5月28日完成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航程最远的大 洋科考任务,返回青岛。这次科考作为我国第二次环球科考,在海底热液区、水下机器人使用和大规模海底地震探测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材料二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收集的世界海底地形图。(1)_处海底地形是。(2)处海底地形是如何形成的?(3)处海域能发育为新的大洋吗?说明理由。(4)_、三处中,岩石年龄最新的是。洋壳中,比较稳定的是 _。(6)海域中,与岛弧相伴出现的是 _ ,该处岛弧是如何形成的?解析:(1)位于大西洋中间呈S形分布的海底山脉上,为洋中脊地形。(2)为太平洋中宽广的洋盆。(3)为红海,位于东非裂谷带上,属于海水已经涌入的时期。(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它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年龄最新。(5)洋壳中,只有远离板块交界处(海沟或洋中脊),地壳比较稳定。(6)岛 弧、海沟常常相伴而生,根据位置和形态可知,是海沟,是各海域中深度最大的海域。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