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鉴赏类题复习段落的作用一、开头段的作用归纳1、如果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例: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思考: 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 再写到“壶口的黄河”,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2、如果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
2、或为下文做铺垫。例: 溯源: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人呢?人又何尝不然?思考第 18 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通过比较, 引出下文人类的归本还源。3、
3、如果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 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例: 泥泞: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思考: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答案 : 突出了
4、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4、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 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她不禁锢自己她不固守现状思考: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案: 开篇点题,总括全文,并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二、中间段的作用归纳一、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例:江西卷泰山很大:描写泰山
5、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 ?fS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思考 第 17 题: “写风景, 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
6、禅的叙写。二、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 : 全国卷乡土情结: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思考 第 3 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
7、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案: 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内容主题)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 阻隔 (地理) 而褪色; (内容) 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结构)三、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 之。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解题思路:(1) 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呼应开头( 首尾呼应 )(2) 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
8、,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3) 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例题见以下阅读练习题冬日香山。四、总结开头段的作用: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反衬),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入深思。梁衡五、课内阅读练习冬日香山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
9、为我们独享,也是一 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 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 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果皮、罐头盒,手提录 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 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 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 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 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
10、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 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齿,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 缝问,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 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 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 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 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 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 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
11、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 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 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 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 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 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 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 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 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
12、呼 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 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 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 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 不因人少而自即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 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 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
13、,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1、联系全文,体会第一段“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答案: 表现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叙述和思考。2、通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答案: 这是作者领悟到香山性格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赞美冬日香山清净骨气的本质,点明主旨,总收全文、首尾呼应。3、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具体含义是什么?既然香山有“那一面”性格,当然应当有另一面性格,请用一个句子概括香山的另一面性格。( 1)2)答案:香山冬日表现出来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必须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球知名品牌》课件
- 大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7篇)
- 中专署假社会活动实践心得体会(4篇)
- 八班级工作总结上(4篇)
- 信息科技个人工作总结(4篇)
- 公司年度工作总结900字范文(17篇)
- 第三方快递合约书(4篇)
- 团结就是力量演讲稿范文(15篇)
- 2018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4章同步教学设计: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 消防课件培训视频
- 20万吨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合作社用地租赁合同样本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颅内感染的护理查房
- 农业生物防治技术规范
- 幼小衔接 每日一练
- 电缆敷设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分享
- 健身减肥训练营计划方案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欧盟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比较分析
- 江苏省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调研数学试卷(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