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基础知识_第1页
神经康复基础知识_第2页
神经康复基础知识_第3页
神经康复基础知识_第4页
神经康复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康复基础知识康 复 定 义 一、早期:Howard A.Rusk(1949) 康复是医疗护理的第三阶段,是继第一阶段预防和第二阶段内科、外科治疗后应采取的医护措施。 二、WHO(1969) 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三、WHO(80年代)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在拟定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由残疾人本人、家属及他们所在社区的参与。残 疾 的 分 类 1980年,WHO制定残疾分类(ICIDH): 一、残损(impairment) 心理、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

2、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 二、残疾(disability)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三、残障(handicap)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按照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并使其处于不利的地位。残 疾 的 分 类疾病和损伤 残损 残疾 残障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残 疾 的 分 类 1997年,WHO残疾分类(ICIDH-2): 残损(impairment)、活动能力(activity)社会参与(participation) 健康状况 残损 活动能力 社会参与 五 类 残 疾 标 准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

3、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病残疾肢体残疾者整体功能分级 级 别 程 度 计 分一级肢体残疾 完全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02二级肢体残疾 基本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34三级肢体残疾 能够部分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56四级肢体残疾 基本能够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78康 复 的 发 展 史 一、史前期(1910年以前) 无明确康复概念,但为残疾人着想的医学、教育、职业、福利等领域开展了活动,彼此无联系。 二、形成期(19101940年) 提出康复的概念并逐渐达到普及,各领域之间开始协作,建立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 三、确立期(19401970年) 确立康复医学的概念,使其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教育、职业、社会

4、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开始了国际间的交流。 四、发展期(1970年以后) 康复各领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提高了残疾人的人权尊重。 康复内涵的五个要素 一、康复的对象 二、康复的领域 医学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 三、康复的措施 四、康复的目的 五、康复的提供康复治疗小组的组成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小组的领导者 物理治疗师 作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 康复护士 针灸、推拿按摩师等 假肢矫形师 社会工作者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脑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右半球功能不对称 个体间功能不对称 神经解剖学的不对称 发育期间的功能不对称 脑损伤患者的功能分离 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早期的几种假说 功能重现 功能

5、与形态脱节 功能替代 现代理论 脑的可塑性理论 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功能重现 认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分为不同的等级,一种功能往往在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再现。神经系统中由于高等级的部分发展较晚,易于兴奋,对功能起精细的调节作用,对较低级的部分起抑制性的影响。因此,高等级的部分受损后,较低级的部分就从抑制中释放出来,并尽力去完成失去的功能。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功能与形态脱节 认为当脑的一部分结构受损后,未受损的脑组织失去了来自病变区的正常传入冲动,引起“暂时性休克”,使未受损伤的正常部分也不能发生作用,出现临床症状。由于这种休克是一种功能与形态暂时脱节的状态,随着损伤的消失,未受损伤的脑组织将重新恢复原有

6、的功能,表现为症状的消失或功能的改善,而未恢复的症状则是与损伤区有关。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功能替代 认为未损伤的大脑皮层能够承担受损部分已经丧失的功能,前提条件是该部分必须具有完成受损部分功能的能力,且在替代时没有执行其它的功能。 现代理论脑的可塑性学说 概念的提出 brain plasticity 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由Bethe A 首先提出,认为可塑性是指生命机体适应发生了变化和应付生活危险的能力,是生命机体共同具有的现象,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在受到打击后重新组织以保持适当功能的基础。60年代后期,Luria 等人进一步完善了功能重组的理论,提出脑损伤后的残留部分,通过功能上的重组,以新的方式

7、完成已丧失的功能,认为在此过程中,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现代理论脑的可塑性学说 形态学基础 在形态学上,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死亡后确是不能再生的,但不能再生的概念不能用于轴突、树突、突触连结上,动物皮层中证实神经细胞只占皮层容积的3%,而轴突、树突、神经胶质却占97%,当脑支配部分神经细胞死亡时,存活细胞的丰富轴突可以通过侧支长芽等来取代丧失的轴突。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生理学依据 部分神经元损伤可以通过临近完好的神经元功能重组,或通过较低级的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来代偿。此外,局部的损伤还可以通过失去神经的超敏感和潜伏通路及突触的启用等机制来代偿。生 理 学 依 据 潜伏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着中枢

8、。它位于一簇集体的细胞中,当它们破坏或损伤时,发生所代表的功能丧失,它可恢复或有所恢复。中枢神经系统似乎存在着一种弥散的环路来执行功能,当环路受损时,有可能启用以往未用过的环路来完成某种功能,具有相同基础环路模式为许多不同的神经功能所使用。在损伤后,这些共同协调的环路可以接受一种或几种作用。 另一种替代形式,脑正常工作时,有几条并行的神经流程,当一条流程受影响时,剩余的要进行调整和恢复丧失的功能。生 理 学 依 据 突触的启用 神经元的超产生与随后过剩的神经元、神经元连接的选择是神经发育中的基本战略之一。正常神经系统生理上不起作用或相对作用较小的突触强度的调整,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方面起了积极

9、的作用。当突触重现时,神经失去正常的传入,对新的传入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可立即发生或几天到数周内完成,重现不仅见于退变后,还见于传入途径病变时,可以使以往占优势小的解剖系统重现,改变为一种占优势的特殊纤维通路,以往未启用的或少用的通路来担任完成有意义的功能。生 理 学 依 据 失神经超敏感 肌纤维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对已酰胆碱敏感,一旦失神经后,接头处敏感性下降,而其它部分的敏感性却增加,称为失神经超敏感。由同一神经元未损伤分支远端长出扩伸以支配。脑血管病恢复机制 在人体的证明 上世纪30年代,就有作者报告大脑半球切除520mg后,患者仍可恢复包括步行能力在内的运动控制能力,其后不断有作者报告,切

10、除一侧大脑半球后经过学习和训练,余下的一侧半球仍可维持一个人基本的运动、感觉及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与脑可塑性有关的因素 功能重组 :系统内功能重组(系统内功能重组(1 1)轴突侧支长芽)轴突侧支长芽 (2 2)失神经过敏)失神经过敏 (3 3)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 (4 4)离子通道的改变)离子通道的改变 (5 5)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 (6 6)低级或高级部分的代偿)低级或高级部分的代偿 (7 7)神经营养因子和某些基因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某些基因的作用 系统间功能重组系统间功能重组 (1 1)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 (2 2)不同

11、系统的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不同系统的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 (3 3)由不同系统产生的行为代偿)由不同系统产生的行为代偿 实践: 外部促进因素外部促进因素 (1 1)从外部给予的神经营养因子)从外部给予的神经营养因子 (2 2)基因治疗和神经移植)基因治疗和神经移植 (3 3)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 (4 4)功能恢复训练)功能恢复训练 (5 5)环境)环境 (6 6)恒定电场)恒定电场 正 常 运 动 的 类 型一、反射性运动 由特异的感觉刺激引起,产生的运动有定型的轨迹。不受意志控制,强弱因刺激的大小而异,不能被随意改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牵涉的神经元数量较少。二、

12、随意性运动 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是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或因主观意愿而产生。其方向、轨迹、速度、时程可随意选择,并可在执行运动中随意改变。一般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参与随意运动的神经控制或神经结构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三、节律性运动 可以随意开始或终止,一旦开始就不再需要意识的参与且能自动重复进行。可被感觉信息调节。正 常 运 动 的 控 制 正常运动的发生是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下完成,是一种随意、协调、精确、适度的运动。其控制涉及一系列与姿势、运动有关的神经及力学机制,不仅需要骨、关节、肌肉的参与,更需要大脑感觉皮层、脑干、脊髓、基底节、小脑等神经系统的调控,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运动功能失常。 运动障碍 的表现形式n肌张力增高或降低n缺乏自主运动n不能抗重力作用n不能完成选择性运动n不能进行功能性活动n不能完成精细运动n不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 偏 瘫 的 恢 复 过 程 联合反应(联合反应( Associated reaction ) 患者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称为联合反应,是患侧的病理性反射活动,表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