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6 6章章 血液血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掌握血液的理化性质、血细胞的功能与生理掌握血液的理化性质、血细胞的功能与生理特性、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血型和输血;特性、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血型和输血;熟悉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血细胞的发生及熟悉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血细胞的发生及其调控;其调控; 了解血量和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在整体中了解血量和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在整体中的作用。的作用。一、血量和血液的基本组成一、血量和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 第第1 1节节 概述概述血量: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循环血量、贮存血量循环
2、血量、贮存血量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即即70-80ml/kg。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积百分比。男男 性:性:40-50女女 性:性:37-48新生儿:新生儿:55%二、血液的功能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运输功能2缓冲酸碱功能缓冲酸碱功能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维持体温相对恒定4机体防御功能机体防御功能5. 生理止血功能生理止血功能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的功能: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2结合蛋白、载体功能结合蛋
3、白、载体功能3缓冲作用缓冲作用4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5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6营养功能营养功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 与与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有关有关 血浆比重:血浆比重: (1.025-1.030) 与与血浆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含量有关有关 红细胞比重:红细胞比重: (1.090-1.0921.090-1.092) 与红细胞中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有关有关 (二)血液的黏度(二)血液的黏度 黏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黏度:液体内部分
4、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 血液黏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黏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全血全血黏度黏度:(:(4-54-5) 与与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有关有关 血浆血浆黏度黏度: (1.6-2.41.6-2.4) 与与血浆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含量有关有关 (三)血浆渗透压(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of plasma 渗透压:渗透压:指半透膜一侧的溶质颗粒对半透膜指半透膜一侧的溶质颗粒对半透膜 另一侧水分子的吸引力,即另一侧水分子的吸引力,即“吸水力吸水力”。 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内的大小与单位体积内不能不能透过透过 半透膜的半透膜的溶质颗粒数量成正比
5、溶质颗粒数量成正比,与溶质颗粒,与溶质颗粒 的种类及大小无关。的种类及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 正常值:正常值: 300mmol/L, 5790mmHg。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298.7mmol/L, 5765mmHg。 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 Cl-。 作用:作用:维持维持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的水平衡; 维持细胞正常体积、形态与功能。维持细胞正常体积、形态与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1.3mmol /L,25mmHg。 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白蛋白白蛋白。 作用:作用:
6、维持维持血管内外血管内外水平衡及正常的血浆容量。水平衡及正常的血浆容量。 等渗等渗高渗高渗低渗低渗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溶液。 如如1.9% 尿素溶液。尿素溶液。 等张溶液:等张溶液:是指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是指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使悬浮于其中的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使悬浮于其中的RBC保持正常形态和体积。保持正常形态和体积。 0.9%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溶液为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四)血浆(四)血浆p H值值 7.35-7.45 取决于血浆中取决于血浆中N
7、aHCO3/H2CO3的比值的比值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s) 具有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能力。具有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能力。第第2 2节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造血:各类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各类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造血造血干细胞干细胞定向定向祖细胞祖细胞前体前体细胞细胞血细胞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是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是指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和成熟的场所。包括包括
8、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神经、血管。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神经、血管。(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 1数量数量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男性男性 (4.05.5) 1012个个/L 女性女性 (3.55.0) 1012个个/L 2形态结构:双凹圆碟形,无核形态结构:双凹圆碟形,无核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3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 男性男性 120160 g/L 女性女性 110150 g/L贫血:贫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9、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tion (血沉血沉)血沉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男男:0-15mm/h,女,女:0-20mm/h。 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在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在血浆。血浆。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 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形成的快慢主红细胞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中各血浆蛋白的含量变化。要决定于血浆中各血浆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核和风湿病患者血沉增高结核和风湿病患者血沉增高 球蛋白球蛋白
10、、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胆固醇、胆固醇 促进叠连促进叠连 血沉血沉;而白蛋白;而白蛋白、卵磷脂、卵磷脂 血沉血沉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 (2) )叶酸和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12 是合成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所需的重要辅酶。 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需要维生素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需要维生素B12参与,参与,维生素维生素B12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 维生素维生素B12吸收与内因子有关。吸收与内因子有关。 叶酸与维生素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缺乏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爆式促进激活物、
11、爆式促进激活物、EPO、雄激素、雄激素 (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及肾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及肾外组织产生,对组织外组织产生,对组织缺氧敏感缺氧敏感。 促进红细胞生成过程各时期红细胞促进红细胞生成过程各时期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增殖与分化。 (2)性激素)性激素 雄激素:雄激素: 促进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促进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骨髓红细胞的生成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及释放。及释放。 雌激素:雌激素: 降低红系祖细胞对降低红系祖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促红细
12、胞生成素的反应。(四)(四)RBC的破坏的破坏*正常人正常人RBC的平均寿命为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天。*每天约有每天约有0.8%的衰老的衰老RBC被破坏。被破坏。*90%衰老衰老RBC被巨噬细胞吞噬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10%衰老衰老RBC受机械冲击而破损受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成年人正常值成年人正常值:(4.0-10.0)109个个/L(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特性:变形运动、游走、趋化性、吞生理特性:变形运动、游走、趋化性、吞噬、分泌等。噬、分泌等。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趋化因子
13、趋化因子功能:防御功能。功能:防御功能。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1. 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5070%循环池循环池边缘池边缘池脓液脓液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5% 主要存在于组织中。主要存在于组织中。变形运动弱;吞噬能力弱,无杀菌作用。变形运动弱;吞噬能力弱,无杀菌作用。作用:作用:限制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 I型超敏反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组织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组织损伤。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 主要存在于血液
14、中。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作用:作用:释放肝素、组胺、释放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引起血浆渗出等引起血浆渗出等I I型超敏反应的症状。型超敏反应的症状。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于病变局部,参与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于病变局部,参与变态反应。变态反应。4.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28% 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更强;吞噬作用更强;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干扰素、白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介素等。呈递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呈递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15、: 2040% 作用:作用: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淋巴细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体液免疫。浆细胞:体液免疫。自然杀伤细胞:机体天然免疫,抗病毒感自然杀伤细胞:机体天然免疫,抗病毒感染、杀伤肿瘤细胞。染、杀伤肿瘤细胞。(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四)白细胞的破坏(四)白细胞的破坏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血小板(thrombocytes, platelets) 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状,有伪足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状,
16、有伪足而呈不规则形状。而呈不规则形状。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正常值:(正常值:(100300) 109 个个L 功能:功能: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1黏附黏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的黏附。血小板的黏附。(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2释放释放 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 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称为血小板释放。3聚集聚集 血小板彼此黏着的
17、现象。血小板彼此黏着的现象。4收缩收缩 与收缩蛋白有关。与收缩蛋白有关。 类似肌肉收缩蛋白系统。类似肌肉收缩蛋白系统。5吸附吸附 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凝血因子, 增加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增加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下来的具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受血小板生成素(受血小板生成素(TPO)调节。)调节。 由肝、肾产生。由肝、肾产生。(四)血小板破坏(四)血小板破坏寿命寿命7-14天,但只在最初两天具有生理功能。天,但只在最初两天具有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
18、破损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的现象。会自行停止的现象。正常成人出血时间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4min。一、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管损伤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5-HT、TXA2 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凝血系统激活(黏附、聚集、释放)(黏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初步止血)(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血凝块形成(二期止血)(二期止血) 二、二、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液凝
19、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指血液由流动的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液体状态变成不能变成不能流动的流动的凝胶状态凝胶状态的过程。的过程。 2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1 F是是Ca2+,其余均为蛋白质,其余均为蛋白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2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包括包括F、F、F、F、 F、F、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激活后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激活后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F 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Fa 3 辅助因子辅助因子 F、 Ca2+、 F、 F、高分子激
20、肽原、高分子激肽原4依赖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的凝血因子 F、F、F、F 含含r-羧基谷氨酸,和羧基谷氨酸,和Ca2+结合,暴结合,暴露磷脂结合部位。露磷脂结合部位。5 F为组织因子,存在于血管外,为组织因子,存在于血管外,脑、肺、胎盘中含量高。脑、肺、胎盘中含量高。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1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生成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生成2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的生成3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二)凝血的过程(二)凝血的过程 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 启动方式启动方式 血液中血
21、液中F与异物表面的接触。与异物表面的接触。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途径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方式启动方式血管破损,来自于血液之外血管破损,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的F(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 。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接触异物表面接触异物表面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a HK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a Ca2+ a a Ca2+ 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接触异物表面接触异物表面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a HK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a Ca2+ a a Ca2+ 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 a a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C
22、a2+ 激活物激活物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 a Ca2+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 a Ca2+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激活物激活物a a Ca2+组织因子磷脂表面组织因子磷脂表面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接触异物表面接触异物表面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a HK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a Ca2+ a a Ca2+ 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 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 a Ca2+ a a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Ca2+ 激活物激活物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
23、板磷脂表面a a Ca2+组织因子磷脂表面组织因子磷脂表面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 a 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Ca2+ a a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Ca2+ 激活物激活物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 a Ca2+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接触异物表面接触异物表面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a HK 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 a Ca2+ a a Ca2+ 血小板磷脂表面血小板磷脂表面 a a Ca2+组织因子磷脂表面组织因子磷脂表面小结小结 1.1.血液凝固过程是
24、一个瀑布式的连锁反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瀑布式的连锁反应,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每步酶促反应均有应,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每步酶促反应均有放大效应,最终生成纤维蛋白。放大效应,最终生成纤维蛋白。 2.2.血液凝固过程中,有内源性与外源性血液凝固过程中,有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激活途径激活FF生成,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生成,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其中外源性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中起其中外源性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关键作用。 小结小结 3.3.凝血过程必须有凝血因子进行催凝血过程必须有凝血因子进行催化的场所化的场所磷脂表面
25、,必须要有磷脂表面,必须要有CaCa2 2参与。参与。 4.4.调节蛋白调节蛋白FF、FF使反应过程加使反应过程加速。速。 5.5.缺乏缺乏FF、FF和和FF,轻微外伤,轻微外伤即出血不止,分别称甲、乙、丙型血友即出血不止,分别称甲、乙、丙型血友病。病。凝血时间(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lotting time): 4-12min: 4-12min血清:指血凝块回缩所释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指血凝块回缩所释出的淡黄色液体。(serum)(serum)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纤维蛋白原、FIIFII、FVFV、 FF等凝血因子,增添了血小板
26、所释放的物质。等凝血因子,增添了血小板所释放的物质。(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反应的启动中启动中起关键性作用,起关键性作用,FIII是启动物。是启动物。内源性凝血途径在内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反应的维持和巩固中维持和巩固中起重要作用。起重要作用。启动方式是启动方式是血液中血液中F与异物表面的与异物表面的接触。接触。(四)血液凝固的调控(四)血液凝固的调控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屏障作用)屏障作用PGIPGI2 2、NONO、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硫酸乙酰肝素蛋
27、白多糖抗凝血酶抗凝血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TM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分泌多种活性物质抗凝)分泌多种活性物质抗凝2. 纤维蛋白、血流及单核细胞的作用纤维蛋白、血流及单核细胞的作用(1)纤维蛋白吸附)纤维蛋白吸附 85-90%的凝血酶的凝血酶(2)血流的稀释)血流的稀释(3)单核)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生成。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生成。 作用:作用:灭活灭活Fa、Fa、Fa、Fa、Fa 机理:机理: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活性分子中的精氨酸
28、残基与凝血因子活性部位的丝氨酸残基结合。部位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的作用。 (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3.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2)蛋白质)蛋白质C系统系统 包括包括蛋白质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蛋白质蛋白质C的抑制物。的抑制物。 蛋白质蛋白质C由肝脏合成,需由肝脏合成,需VitK,蛋白质,蛋白质S是是辅助因子。辅助因子。 作用:作用: 灭活灭活Fa、Fa; 抑制抑制F、凝血酶原凝血酶原的激活;的激活; 促进纤溶。促进纤溶。 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抑制外源性凝血过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抑制外源性
29、凝血过程及程及Fa-TF对对F的激活。的激活。(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TFPI Fa(- -)Ca2+Fa FaFa- Fa- TFPI- Fa变构变构 (4) 肝素(肝素(heparin) 由由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及及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肺、产生,肺、心、肝、肌肉含量丰富。心、肝、肌肉含量丰富。 主要作用:主要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间接抗凝;的活性,间接抗凝;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 三、纤维蛋白的溶解三、纤维蛋白的溶解(fibrinolysis)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纤维
30、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纤溶抑制物(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的基本过程:纤溶的基本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原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原原) )降解产物降解产物纤溶酶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主要由肝脏生成。纤溶酶主要由肝脏生成。1.组织型纤溶
31、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3.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Fa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物: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 纤溶酶的作用:纤溶酶的作用: 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水解凝血因子水解凝血因子 F、F、F、F (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溶,抗凝。可溶,抗凝。(三)纤溶抑制物(三)纤溶抑制物1.1.
3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1(PAI-1PAI-1):): 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灭活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激活物、尿激酶。2.2.2 2- -抗纤溶酶:抗纤溶酶: 主要由肝脏产生,抑制主要由肝脏产生,抑制纤溶酶活性。纤溶酶活性。第第4 4节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其本质是抗原其本质是抗原- -抗体反应。抗体反应。凝集原:凝集原: 红细胞膜上特异
33、性蛋白质或糖脂,红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质或糖脂,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凝集素: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血型血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与凝集原B将血液分为种血型:将血液分为种血型: A型、型、B型、型、AB型、型、O型型1. ABO血型的分型血型的分型最重要的亚型:最重要的亚型:A1亚型、亚型、A2亚型亚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红细胞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血清中的抗体 A型型: A 抗抗B B型型
34、B 抗抗A AB型型: A+B 无无 O型型 无无A,无无B 抗抗A+抗抗BABO血型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决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定于红细胞膜红细胞膜上上的糖蛋白或糖脂的糖蛋白或糖脂上所含的上所含的糖链。糖链。可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分泌型、非分泌型。分泌型、非分泌型。2.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血型系统的抗原ABO血型系统存在天然抗体血型系统存在天然抗体IgM, 分子量大,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不能通过胎盘。免疫抗体免疫抗体IgG, IgG, 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母婴血型不合时,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时,引起新生儿溶血病。4.ABO血型的遗传血
35、型的遗传 根据血型做亲子鉴定,只能做否定的判断。根据血型做亲子鉴定,只能做否定的判断。3.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血型系统的抗体Type AType BType OType AB anti-Aanti-Banti-Aanti-Banti-Aanti-Banti-Aanti-B(二)(二) 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 Rh血型的发现与分布血型的发现与分布2. 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抗原抗原 种类多,种类多,D、E、C、c、e种种 以以D抗原抗原的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性最强。 Rh阳性血型:红细胞膜表面含有阳性血型:红细胞膜表面含有D抗原。抗原。Rh阴性血型:阴性血型:红细胞膜表面无红细胞膜表面无D抗原。抗原。 意义:意义: Rh阴性血型者的输血;阴性血型者的输血; Rh阴性妇女的妊娠与分娩。阴性妇女的妊娠与分娩。 3 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特点:特点: 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Rh抗体抗体, ,只有当只有当RhRh阴性者在接受阴性者在接受RhRh阳性的血液后阳性的血液后, ,才会通过体才会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 第6课 奇妙有趣的新本领-如何在Logo中定义过程教学实录 泰山版
- 读《边城》有感(汇编15篇)
- 昆虫记读书笔记集合15篇
- 毕业生个人小结(6篇)
- 商务实习报告范文集合4篇
- 房地产工作人员辞职报告集合5篇
- Novation诺维逊FLkey37中文说明书
- 股票成本计算器
- 高中数学选修必修2-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版)
- 江苏省第十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 全国行政区域身份证代码表(EXCEL版)
- 《S7-1200-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试题试卷及答案2套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课件
- 300T汽车吊主臂起重性能表
- 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概述汇总
- 领导科学 ——领导艺术
- 用matlab解决电磁学中的电场问题
- 斜拉索安装施工及调索监控施工工艺工法解读
- 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报表(会民非表0102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