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1页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 修二)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 格。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 法。3掌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新课的学习。好,一 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 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 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巧的小船荡起了荷 塘中多少欢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托了多少江南 女子缱绻的情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

2、江采芙蓉。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读准读顺1自主读诗。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 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二)再读,整体把握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 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2做这种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达出来,使这首 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 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三、析读,逐句赏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 涉江采芙蓉(

3、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 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洁,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 物寄托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 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那么,这样高洁美丽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 什么呢?所思在远道。(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 的呢?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 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 么信息?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故乡,那么他

4、看到思念的故乡, 思念的亲人了吗?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 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伸。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 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悲伤惆怅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 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 的情感和感悟。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 句

5、。2明确 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 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第二:游子之求 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 “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 口吻。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 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 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4定义介绍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6表达效果分析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 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 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 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 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 跌宕起伏,形成了 古诗十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