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1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2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3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结构英文名称: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1 课程总学时:762 课程总学分:4.53 实验学时:44 实验学分:05 上机学时: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系统地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课堂教学很重要,但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特别是学生如果没有对一个构件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的认识就不可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钢筋混凝土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开裂到裂缝扩展直至最后得破坏的全过程试验,了解进行科学研究

2、的基本方法及主要试验仪器的操作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课程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讲义,教学以授课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试件设计及基本参数、试验

3、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五、实验课地点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分室。六、考核方式1 教师对学生试验情况的现场考核 2 实验报告的批改 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万能材料试验机2电阻应变仪3机械式应变仪4千分表、百分表5LVDT位移传感器6试验台座及加载设备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土木工程专业 三总学时/实验学时76/4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裂缝扩展、承载力试验梁正截面抗裂、裂缝扩展、承载力4必做验证10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王清湘 王吉忠执 笔 人:王清湘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名称:水工

4、钢筋混凝土结构英文名称:Hydraulic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682课程总学分:43实验学时: 44实验学分: 0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系统地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课堂教学很重要,但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特别是学生如果没有对一个构件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的认识就不可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钢筋混凝土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开裂到裂缝扩展直至最后得破坏的全过程试验,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及主要试验仪器的操作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锻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广泛的结构。课程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讲义,教学以授课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试件设计及

6、基本参数、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五、实验课地点 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分室。六、考核方式(1)教师对学生试验情况的现场考核 (2)实验报告的批改 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万能材料试验机2电阻应变仪3机械式应变仪4千分表、百分表5LVDT位移传感器6试验台座及加载设备7试验耗材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三 2水利水电工程 三总学时/实验学时68/4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裂缝扩展、承载力试验梁正截面抗裂、裂缝扩展、承载力4必做验证1012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王清

7、湘 吴智敏 王吉忠执 笔 人:王清湘建筑材料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英文名称: Building Material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 48 2课程总学分:33 实验学时: 164实验学分:15上机学时: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材料质量等级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拌和物试验,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方法和混凝土工作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的判别方法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方法。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土木

8、建筑结构物中所用到的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及其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制约于建筑材料品种、质量;建筑材料又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使用、坚固、美观、经济、耐用和节能。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烧土制品、砂石、灰(石灰、石膏、水泥等)以及混凝土、钢材、木材和沥青七大类。针对每种材料主要介绍材料的原料和生产、主要技术性质、质量验收方法、使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以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为基础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试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筑材料学试验的任务是验证基本理论、学习试验方法、检验材料的性能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必须认真上好试验课、做好试验

9、记录并及时写好试验报告。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建筑材料学和校内自编的建筑材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是以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采取预习、实验操作、处理数据,混凝土试验还需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配合比。五、实验课地点 1#综合实验楼107六、 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10% (提问)(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 10%(3)实验报告 8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七、 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标准套筛、摇筛机、净浆搅拌机、标准养护箱、沸煮箱、胶砂搅拌机、压力试验机、电动抗折仪、电热鼓风干燥箱、净浆

10、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胶砂试模、坍落度筒、水泥胶砂成型振实台、水泥胶砂抗压夹具、二等砝码、台秤、磅秤、针、片状规准仪。八、 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土木水利学院各专业 三总学时/实验学时 48/16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水泥试验水泥基本性质和评定4必做验证412材料密度和砂石试验材料基本物理性质4必做验证413混凝土、砂浆试验配合比设计及实际操作3必做设计综合414混凝土空心砌块试验砌块技术性质3必做验证415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方法、混凝土强度指标测试2必做验证4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

11、王立久 任铮钺 王宝民 曹明莉执 笔 人:任铮钺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名称: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实验英文名称: Specialty Experiment of Harbor and Ocean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限选实验类别:专业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56 2课程总学分:103实验学时:124实验学分:0.55上机学时: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发挥我校传统专业的优势,适应国家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和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设计与研究能力。在学习,掌握港海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通过实验

12、课的具体模型演练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综合应用技能与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进行分析思考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全面客观了解,提高处理具体问题与数据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明确海洋环境荷载对港海工程建筑物的主要作用,让课本上抽象和现场实习见不到的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得以清楚的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综合技能,对进行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十分有利,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发挥生力军作用和继续研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海洋环境条件下的波浪对港口、海洋建筑物的作用与影响。港海工程结构物受波浪作用的许多

13、作用机理与复杂技术问题,还不能单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直接或很好的解决,现场观测又有许多困难,按相似理论使原型上的物理现象在模型中得以充分体现,。实验中利用生波系统产生波浪,计算机测试和人工观察不同波浪条件对不同建筑物的作用与影响,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结果分析与验证。实验课中主要包括斜坡式和直墙式建筑物断面物理模型试验,桩柱式建筑物物理模型试验,港口平面整体物理模型实验,并遵照相关规程与标准进行。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港海专业实验教材,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是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采取专业知识预习、实验操作、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收

14、集、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两个班分组作实验,每组12人次。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土木水利专业中心实验室海工实验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情况的现场提问 20% (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纪律 30%(3)提交的实验报告 50% 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40×8×1m的波流港池,30×1×1.3m的波流水槽,造波机控制系统,加流系统;波高传感器,电脑流速仪, 多点压力盒,多通道应变仪,多功能数据采集仪, 控制系统用计算机;多种护坡块体,直立式、斜坡式,桩柱式等建筑物物理模型。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

15、1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四总学时/实验学时56 /12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斜坡式实验1 波浪模拟与作用2 波压力测试3 波浪爬高、越浪量测试4 胸墙、护面块体稳定性4必做验证121每班3组2直墙式实验1波浪模拟与作用2. 破波距离、越浪量测试3. 墙面、墙底波压力测试4基床与墙身稳定性4必做验证121每班3组3桩柱式实验1. 波浪模拟与作用2. 波浪力测试3. 护底与整体稳定性2必做验证121每班3组4整体实验1. 波浪模拟与作用2. 整体平面布置3. 港内波况2必做验证121每班3组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张日向 韩丽华 胡

16、立万 姜 萌执 笔 人:张日向 工程地质(一)课程名称:工程地质(一)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课程类别:限选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 302课程总学分:1.53实验学时: 64实验学分: 0.5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是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课堂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肉眼鉴定主要造岩矿物及岩石的基本方法,以便用于生产设计之中。因此,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根据每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学好最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之前

17、认真地预习实验教学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实验过程中要肯于动手、勤于思考;实验过后要认真仔细写好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作一定的探讨。本课程的野外实习部分使学生加深对矿物及三大岩类的认识,特别是认识主要的地质构造,包括单斜、断层、节理及褶皱构造。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工程地质(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种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工程地质学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对工程建筑地区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措施,以便保证对工程建筑物

18、进行正确合理的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其研究内容包括地壳及其物质组成、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表地质作用、岩体结构、工程地质勘察等,以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风化、侵蚀、岩溶、地震等。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采用的实验指导书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教研室康渔源、金春山编写的工程地质实习及作业指导书。实验教学是在工程地质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感观认识,然后进行实验课及野外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实验报告有统一的形式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 综合实验楼1#楼

19、214室(第14学时);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庙岭地区(第56学时)。六、考核方式实验课包含五个内容,分三次进行,每一次实验或实习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共占课程总成绩的20,无实验成绩本课程不予通过。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各类地质标本,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各类化石标本等;各类试验器材,如玻璃板、小刀、条痕板、放大镜、地质罗盘、各类地质模型等。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土木工程二(含水工、港工、工民建及道桥各专业)总学时/实验学时30/6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主要造岩矿物及岩浆岩认识组成岩石的13种主要造岩矿物,学会肉眼鉴定主要

20、造岩矿物的方法;分析火成岩的主要矿物成分,熟悉其结构、构造特征,学会火成岩简易分类和肉眼鉴定方法2必做验证212主要沉积岩与变质岩熟悉沉积岩与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学会常见沉积岩与变质岩的简易分类和肉眼鉴定方2必做验证213野外地质认识实习认识自然环境下的三大岩类的特征,学会用罗盘测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认识主要的地质构造,包括单斜、断层、节理及褶皱构造,完成工程地质认识实习综合报告一份2必做验证2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年廷凯执 笔 人:年廷凯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英文名称:Building Structural Test课程类别:限选实验类别:专业一、学时与学分

21、 1课程总学时:36 2课程总学分: 23实验学时: 124实验学分: 0.5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学习建筑结构试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结构试验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得到初步的锻炼和实践。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能力。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建筑结构试验的理论知识、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检验结构性能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建筑结构试验就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上,以机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通过测试与结

22、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从强度、刚度、抗裂性以及结构的破坏形态等各个方面来判断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结构试验可归纳为两大类:生产性试验:它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鉴定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构件作出正确的技术结论。包括:综合鉴定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推断、估计以建建筑物的剩余寿命;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处理受灾结构和工程质量事故提供技术依据。科研性试验:它为具体的研究目的设计试验对象,经过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包括: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为制定规范提供依据;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

23、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是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采取预习、实验操作,并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处理数据。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结构实验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 (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 30%(3)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等强度梁及砝码;YJ26静态电阻应变仪;DH3815数据采集系统;UCAM10B数据采集系统;万用表;兆欧表;混凝土回弹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2000KN压力

24、机;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钢桁架;手动千斤顶;磁性表座;游标卡尺;米尺;加速度传感器;试验梁;ED1500A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应变计;混凝土试块;导线;点烙铁;502粘结计;丙酮;酒精;胶布;镊子;接线端子等。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土木工程专业 四 总学时/实验学时36/12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电阻应变计测量应变技术实验1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操作2验证不同接桥方式的桥臂特性3必做验证812钢桁架的静力实验1位移、荷载、应变量测仪器的使用2位移计、荷载传感器的安装、测量3单调加载静力试验的全过程3必做验证813动态量测仪器的使用和

25、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1动态量测仪器的使用2测量试验梁的动力特性3必做验证8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验1 弹仪、压力机的使用2回弹值推定混凝土强度3回弹推定混凝土强度与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对比3必做验证8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王苏岩执 笔 人:王苏岩流体输配管网课程名称:流体输配管网 英文名称: Pipeline for Carrying Fluid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52 2课程总学分: 33实验学时: 44实验学分: 0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学习、掌握流体输配管网原理和泵与风机等流体机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

26、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特别是加深理解离心风机和水泵的性能、水泵的串联并联特性,以及管网的压力分布特性。通过实验课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网性能测试仪器仪表的操作和控制,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流体输配管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专门介绍公用设备工程中各种流体输配管网的工作原理和计算分析方法,以及流体输配管网的动力源泵与风机的基础理论和选用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各类工程中的流体输配管网原理以及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

27、配合,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分析、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进行上述管网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调节,并为从事大型或复杂管网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初步基础。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流体输配管网实验,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是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采取预习、实验操作,并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处理数据。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室 实验1#楼101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 (提问)(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 30%(3)实验

28、报告 5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离心泵综合性能测实验台,离心风机性能测定实验台,热网水力工况实验台,毕托管,微压计,压力表、转子流量计。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三总学时/实验学时52/4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离心泵综合性能测定实验测定单台及水泵串联和并联时的水泵特性2选做验证412离心风机性能测定实验测定离心风机的风量风压特性2选做验证413热网水力工况实验测定热水管网的压力分布特性2选做验证4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端木琳 舒海文 赵金玲执 笔 人:端木琳建筑环境

29、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名称:专业实验(含制冷技术,暖通空调和大气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程)英文名称: Specialty Experiments(including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and Guide to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Science)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 32(制冷技术) 56(暖通空调)24(大气环境科学导论)2课程总学分: 2(制冷技术) 3.5(暖通空调) 1.5(大气环境科学导论)3实验学时: 2

30、44实验学分: 1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系统学习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专业实验,除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外,还把专业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要求同学熟练掌握暖通空调领域中典型设备与系统的性能,人工环境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等,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专业实验课,包含了三门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其中;1制冷技术在详细阐述了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对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和其它一些附属设备做了系统地介绍。2暖通空调是将

31、制冷技术、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中的方法,重点在于灵活运用专业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专业问题。3大气环境科学导论则是将流体力学及工业通风和除尘方法等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体应用到大气环境领域中,探寻如何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问题。本专业实验课通过让学生现场观察与亲自动手,掌握各种包括空气温度、湿度、流速、辐射强度、噪声等在内的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的实现手段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实验课程指导书,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方式,实验要事先预习,设计型实验还应先提前做好实验设计说明,经过教师检查或讨论,然

32、后根据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课后整理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室实验1#楼101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或实验设计说明进行现场或提前考核 25% (2)学生的实验过程组织与动手操作能力考核 35%(3)实验报告 40% 专业实验成绩单独以百分制给出。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三工况机组,制冷循环系统演示实验台,组合式空调机组,置换式通风末端设备,风机盘管机组,人工环境小室,局部排风罩,除尘器性能测试台,离心式通风机,超声波流量计,叶轮风速仪,热线风速仪,湿度计,比托管,倾斜管式微压计等仪器设备。八、

33、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四总学时/实验学时24/24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热泵性能实验测试热泵机组的制热或制冷性能系数4必做验证/设计212制冷循环系统演示实验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过程2必做验证213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试掌握风管内气流参数的基本测试方法、送风量调整及风机噪声测试2必做验证214置换通风性能实验置换通风在送风量、送风参数及室内气流分布特性等方面的特征4必做验证215风机盘管性能实验1掌握风机盘管制热(冷)量、风量、风阻力、水阻力等的测试方法2了解风机盘管的运行调节方法2必做验证216室内环境的人工控

34、制根据设定的室内环境参数,设计空气处理过程并予以实现4必做验证/设计217辐射供暖(冷)实验通过实测总结辐射供暖(冷)的特点,掌握基本热工参数的测试方法2必做验证/设计218局部排风罩性能实验排风罩的排风量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试方法2必做验证219除尘器性能测试除尘器除尘效率和阻力测试2必做验证21可自制除尘器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端木琳 舒海文 赵金玲执 笔 人:舒海文桥梁实验与检测 课程名称: 桥梁实验与检测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and monitoring of bridge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任选实验类别:专业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

35、48(桥梁工程) 12(桥梁实验与检测)2课程总学分: 3(桥梁工程) 0.5(桥梁实验与检测)3实验学时: 12(桥梁实验与检测)4实验学分: 0.5(桥梁实验与检测)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学习,掌握桥梁工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先进的实验检测仪器和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桥梁工程的基本实验和检测方法,以桥梁工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桥梁的应力测量采用电测的方法,模态分析以结构动力学的

36、基本原理和振动测试的有关方法来进行。主要内容包括:1桥梁工程实验与检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介绍。2桥梁实验与检测的设备和基本操作方法。3电测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4桥梁动力特性的测试,包括桥梁的模态测量,阻尼比的测量,动力响应测量等内容。5数据分析与整理。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桥梁实验与检测,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是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采取预习、实验操作,并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处理数据。五、实验课地点综合实验楼1号,桥梁工程实验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 (提问)(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

37、作能力 30%(3)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单独计算,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DH3815静态应变测试仪,DH5937动态测试系统,加速度传感器,白噪声击振源,动态智能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模态分析软件,电阻应变片,应变计。八、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土木工程专业 四总学时/实验学时48/12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桥梁实验与检测1桥梁实验的基本方法,模态测量和分析方法2模型的设计,制作及测试12必做验证4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张 哲 黄才良 邱文亮 檀永刚 潘盛山执 笔 人:檀永刚

38、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名称: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Equipment of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52 2课程总学分: 33实验学时: 2(空气处理过程)2(气流分布性能)4实验学分: 0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学习、掌握热质交换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通过实验课的锻炼,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有关测试仪器的精度选择及安装使用方法;加深对各种空气处理过程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设备

39、热工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创造建筑室内环境所用热质交换方法的理论知识与设备知识同时兼顾的一门课程。它是以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及质量传输共同构成的传输理论(Transport Theory)为基础,重点研究发生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中的热质交换原理及相应的设备热工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打下基础。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的研究对象主要有:1发生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中的热质交换的基本理论;2对空气进行各种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相应的设备热工计算方法;3房间送风时各种射流形式及与室内发生的三传现象,

40、熟悉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及其评价方法。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为统一格式。教学是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采取预习、实验操作,并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处理数据。五、实验课地点 土木水利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室 综合实验1号楼101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 (提问)(2)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能力 30%(3)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组合式空调器,冷源为制冷机组或热泵系统2测试仪表: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水流量计、套帽式风量罩等八

41、、实验项目一览适用专业、年级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四总学时/实验学时52/4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空气处理过程选一种空气处理方法并对其处理过程进行测试2必做验证/设计212气流分布性能选择一种空气射流和气流组织方式,了解其特性和评价方法2必做综合2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赵金玲 端木琳执 笔 人:赵金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名称:专业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Course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122课程总学分:0.53实验学时: 124

42、实验学分: 0.55上机学室: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在学习水电站建筑学和水工建筑物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每个学生通过试验,了解水轮机效率、水电站调压井水力学试验和大坝的静、动应力实验的基本方法;会正确使用试验装置及其配套的仪器设备;掌握试验的基本原理,并能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模型在各种工作状态下各主要参数之间以及原、模型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按课程要求写出试验报告。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试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水轮机效率试验主要研究水轮机过水部分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水力效率,在原形水轮机中,水轮机的转速保持恒定,水头和开度是变化的,在模型试验中,为了便于试验,用改变转速、

43、开度,基本上保持水头不变的方法来获得各种工作状态,测得水轮机各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水电站调压井水力学试验,是研究机组在开启或关闭时压力管道中流体的压力变化过程,在不同的阀门关闭(或开启)时间下,均可测得沿管道各截面和调压井中的压力(或水头)变化的全过程。大坝的静、动力实验主要是配合水工建筑物课程知识的学习,在各种静力荷载作用下,测得坝体各截面(沿高程方向)上的应力值、应力分布和位移;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可测得坝体的动应力和动位移、自振频率和振形等。本试验课程是水电站建筑学课程和水工建筑物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本试验课程采用校内自编的试验指导书,并附有统一格式的试验报告。教学形式

44、以授课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试验前先预习,特别是有关的注意事项。试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指导教师全过程参与指导。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 水电站研究室 实验大厅六、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考查(提问) 20%2、学生的试验操作和动手能力 30%3、试验报告 50%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 1、 水轮机效率试验混流式(或冲击式)水轮机,并激励磁直流发电机,负载板,测功器等。2、 水电站调压井水力学试验水泵,大比尺调压井模型,电磁阀,流量计,水位跟踪仪,数据自动采集仪等。3、 大坝静、动力实验有机玻璃模型,静载加压机,信号发生器,功放,激振器,传感器,数据

45、自动采集仪等。八、实验项目一览 适用专业、年级1.水利水电工程 四总学时/实验学时12/12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水轮机效率试验1测定水轮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效率2绘制水轮机工作特性和效率特性曲线4必做综合412水电站调压井水力学试验1测定不同阀门关闭时间与调压井水位的关系2进行数据处理,整理试验报告4必做验证413大坝静、动力实验1测定大坝在静荷载作用下坝体的应力和位移2测定大坝在动荷载作用下坝体的自振频率、振形、动应力和动位移4必做综合4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马震岳 沈成能 陈 婧执 笔 人:沈成能水工建筑物课程名称:水工

46、建筑物英文名称:Hydraulic Structures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课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 622课程总学分:3.53实验学时: 64实验学分: 0.5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在学习和掌握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设计准则及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知识。通过实验课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有关水工模型试验的设计、制作与量测技术知识以及量测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开展以重力为主要作用力的水工模型试验,主要是水工建筑物的体形优化

47、和工程水力学问题试验,如泄水建筑物的体型优化、泄流能力、水流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压力和脉动荷载、上下游水流衔接、消能工的消能效果以及下游冲刷问题等。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左东启等编著教学是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实验需先预习,再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应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五、实验课地点土木水利学院水利系 水利馆 水工实验室六、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 30(3)实验报告 5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七、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水位测针;测压管;YL-100多点压力仪及SG60型数

48、据采集系统;量水堰;毕托管、LSY89A电脑流速仪。八适用专业、年级1.水利水电工程 四总学时/实验学时62/6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面向专业编号备注1溢流重力坝体型优化1溢流坝不同体型的流量系数2堰面压力3必做验证412溢洪道泄流能力、泄槽水流流态1泄流能力与堰高的关系2泄槽收缩扩散段的冲击波3必做综合41九、参加本大纲编写人员、执笔人编写人员:许劲松 许 青执 笔 人:许 青土 力 学课程名称:土力学 英文名称:Soil Mechanics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专业基础一、学时与学分 1课程总学时: 64 2课程总学分:3.53实验学时: 84实验学分:

49、 0.55上机学时: 0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学习,掌握土力学原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土力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使之起到理论与实际相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经验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掌握其实验方法及技术,为今后工程实践打下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之前认证地预习实验教学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实验过程中要肯于动手、勤于思考;实验过后要认证仔细写好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作一定的探讨。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土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材料力学、弹性理论、水力学、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知识。土力学是从工程力学的范畴里发展起来的,它把土作为物理-力学系统,通过实验得到宏观的应力-应变-强度关系,经简化建立供力学分析的模型,用数学手段求解土在各种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变形及有关强度的各类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