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愤教学设计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能力目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情感目标:1、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2、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教学重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学过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
2、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下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真挚!今天我们就走进陆游,研读一下书愤 ,体会诗人这种郁愤的爱国情怀。二预习检测1、陆游(1125-1210 ) ,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 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地浪漫主义精神。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作
3、品集: 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著名作品有诗歌书愤、 示儿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山月;词作诉衷情 、 钗头凤2、写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偏暗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和排斥,多次被罢官。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 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 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写于此时。陆游一声“寄意恢复”但此志始终未能如愿。三、题解书愤教学设计书:书写;书愤:就是抒发胸中的郁愤之情。愤:愤懑,悲愤;那么,作者内心有哪些愤懑?我
4、们现在就走进诗文,体味情感。四、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 聆听朗诵,找准字音2、 集体朗诵,把握节奏3、 再次朗读,体味情感诵读指导: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五、研读诗歌1、思考讨论,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艰” ,艰难,道出了辛酸和坎坷,浓缩了作者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整句话的意思是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我满满的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丧失地。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
5、秋风大散关这里追述25 年前的两次抗金胜利。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光。 “楼船” ,高大的战船。 “铁马” ,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这两句形象的描绘除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画面开阔、壮丽。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双鬓已先斑“空”徒劳的,白白的。翻译就是,可惜我曾经以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
6、酬,空留下许多感叹。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收复汉室”的决心,他也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要如何做到知人论世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取讯息呢?明确: 以意逆志:指的是用自己想法去揣度别人心思,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诗歌。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
7、人,了解环境与时代。我们结合诗歌,可以从这些方面获取信息:看诗题、看背景(论世)、看注释、看诗人(知人) 。从这四个方面考虑,我们再揣测作者作品的意图和中心思想,即“以意逆志”。总而言之,我们在鉴赏一首诗的时候,正确的鉴赏顺序应该是,先从这四个方面理解诗歌,即“知人论世”,在揣测作者意图,即“以意逆志”。3、我们运用刚才老师介绍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因何事而忧愤?(1) 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丧、被迫迁都。(2) 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3) 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六、表现手法( 1)情感复杂,起伏跌宕。这首诗紧紧
8、扣住一个“愤”字,抒发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情感,首联在积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慷慨奋发,颈联沉痛伤感,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和今日之衰颓, “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同安对比。( 3)用典明治,抒发情怀。这首诗在颈联尾联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七、拓展研究比较书愤和蜀相两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作品风格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相同点:1、 背景:书愤和属相都作于动乱年代。2、 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不同点:1、情感
9、: 蜀相着重写诸葛亮的“天下计”和“老臣心”,表达对诸葛亮的追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书愤着重表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愤懑。2、写作手法:蜀相借乐景抒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书愤用典、对比,白描。3、作品风格:杜甫是沉郁顿挫;陆游是沉郁豪壮。八、课堂小结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 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的精华的灵魂。这首书愤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清末梁启超说“更古男儿一放翁”。九、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谈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 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深圳合同协议书范本
- 小学生安全教育演讲稿
- 2025【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2025陶瓷砖供销合同模板
- 2025年附条件合同的法律特性
- 卫生学校学历教育中心
- 心脏病产后的护理
- 2025年华南地区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合同(适用于建筑材料交易)
- 初中生物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2课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北师大版2024)
- 2025技术转让与合作合同
- 儿童抑郁量表CDI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之第八讲坚持新闻真实原则课件
- 工艺管道伴热管施工技术方案
- 各层次养老机构定价方法及案例
- 二方审核计划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 最新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公司员工基本礼仪培训ppt完整版课件
-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通用版)
-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