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1页
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2页
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3页
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 1、技术概况 在发达国家,玉米精密播种技术己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并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我国玉米精密播种栽培尚未形成成熟体系。本项目以项目以太原市气候、土壤等为讨论条件,选择相宜品种郑单958与先玉335作为讨论对象,首先设计生产了集平地、覆膜、施肥、打孔、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的小型玉米单粒播种机;然后设计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配方施肥、单粒覆膜等试验,通过测定农艺性状、光合作用、生理特性和产量等大量数据,深化讨论了不同种植密度、配方施肥、覆膜、单粒精播的效应,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新技术。该玉米精播技术首次实现了机械精播、覆膜、配方施肥、合

2、理密植等多项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的集成;完善了玉米“一增五改”精播栽培模式;达到了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种植成本;并将单粒播种率提高到98%,成苗率增加了2%3%,最佳种植密度提高到了每亩5500株,生长期缩短了510天,平均亩增产6080 千克。 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保证玉米稳定增产的条件下,简化操作步骤,减轻农夫劳动负担,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促进轮作倒茬,提高农夫种地乐观性,促进玉米栽培技术由粗犷模式向精细模式升级,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展。 2、增产增效状况 玉米生产大进展要求实现精密播种栽培,各项有关技术的进步为玉米精播栽培技术供应了保证条件。

3、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模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时、抗旱、高产、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为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供应了可能性。该技术的实施必将促进农业由粗放种植向精细农业的升级,提高农夫收入与种地乐观性,加快我国农业由散户种植向产业化进展。 2021年,我国玉米种植而积3,494.9万公顷,应用精密播种技术仅节省种子和用工费就可达数十亿元,增产玉米数十亿千克。推广应用玉米精密播种技术还会引起玉米制种、种子加工、销售、精密播种机具制造、整地技术、播种机械化、种子包衣技术、综合保苗技术等系统的深刻变革,促进这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化。 从2021年开头在全省各地小面积生产试验示范,2021年开头大

4、面积生产示范与推广。目前,已经与太原市周边农业合作社及山西省中北部春玉米种植区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种植,据统计:2021年推广种植68.2万亩,2021年244.5万亩,2021年313.5万亩,累计推广626.2万亩。一般亩增产玉米6080千克,累计增产43834万千克,增加经济效益87766万元。其中太原地区2021年推广种植3.5万亩,2021年12.8万亩,2021年16.5万亩,累计推广32.8万亩,累计增产2296万千克,增加经济效益461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具有连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宽阔。 3、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

5、生育期适合本地的耐密植玉米品种,保证发芽率在95%以上,例如先玉335、郑单958等。 3.2 选地与整地 选熟土层20厘米以上、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土壤耕翻或深松20厘米以上。 3.3 施肥 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播种时一次性作为底肥施入,后期不再追肥。 3.4 种植密度 先玉335每公顷约6750075000株;郑单958每公顷约7500082500株;其它耐密品种可依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侯适当掌握密度在每公顷约6750082500株之间。 3.5 播种 播期可以比当地常规播种早1周,播种采纳单粒覆膜播种,同时施入底肥,行距50厘米;采纳单粒精密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平地、覆膜、施肥、打孔、覆土、镇压、单粒精播工作。 3.6 田间管理 由于薄膜的作用,病虫害发生很少,只需要除去膜间杂草。 3.7 收获 完熟期后收获,由于覆膜的作用,收获期一般比常规种植提早510天。 4、相宜区域 该项技术相宜华北、东北、内蒙、甘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