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第1页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第2页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第3页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第4页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一、基坑工程等级划分 安全等级破坏程度工程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很严重严重不严重基坑深度(m)149149地下水埋深(m)2255软土层厚度(m)5252基坑边缘与邻近已有建筑浅基础或重要管线边缘净距(m)0.5h0.5h1.0h1.0h 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二、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监测项目一级二级三级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应测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应测应测宜测地下水位应测应测宜测桩、墙内力应测宜测可测锚杆拉力应测宜测可测支撑轴力应测宜测可测立柱变形应测宜测可测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应测宜测可测支护结构界面侧向压力宜测可测可测三、基坑工

2、程现场监测内容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仪表与仪器监测必要性(一)围护结构1围护桩墙(1)桩顶水平位移与沉降经纬仪、水准仪必须(2)桩深层挠曲测斜仪必须(3)桩内力钢筋应力计、频率仪选择(4)桩水土压力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频率仪选择2水平支撑轴力钢筋应力计、位移计、频率仪必须3圈梁、围檩(1)内力钢筋应力计、频率仪选择(2)水平位移经纬仪选择4立柱垂直沉降水准仪建议5坑底土层垂直隆起水准仪选择6坑内土层水位观测井、孔隙水压力计、频率仪选择(二)相邻环境7相邻地层(1)分层沉降分层沉降仪、频率仪选择(2)水平位移经纬仪选择8地下管线(1)垂直沉降水准仪必须(2)水平位移经纬仪必须9相邻房屋(1)

3、垂直沉降水准仪必须(2)倾斜经纬仪必须(3)裂缝裂缝观测仪必须10坑外地下水(1)水位观测井、孔隙水压力计、频率仪必须(2)分层水压孔隙水压力计、频率仪选择深圳地区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安全性判别标准量测项目安全或危险的判别内容安 全 性 内 容判别标准危 险注 意安 全侧压(水土压)设计时应用的侧压力F10.80.8F11.2F21.2%墙体变位墙体变位与开挖深度之比F21.2%F20.7%0.4%F21.2%0.2%F20.7%F20.4%F20.2%墙体应力钢筋拉应力F30.80.8F31.0F31.0%墙体弯距F40.80.8F41.0F41.0%支撑轴力容许轴力F50.80.8F51.0F

4、51.0%基底隆起隆起量与开挖深度之比F61.0%F60.5%F60.2%0.4%F61.0%0.2%F60.5%0.04%F60.2%F60.4%F60.2%F60.04%沉降量沉降量与开挖深度之比F71.2%F70.7%F70.2%0.4%F71.2%0.2%F70.7%0.04%F70.2%F70.4%F70.2%F70.04%注:F2上行适用于基坑旁无建筑物或地下管线,下行适用于基坑近旁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F6、F7上、中行与F2同。下行适用于对变形有特别严格的情况。四、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网是深基坑支护坡顶沉降、位移观测、邻近建筑物沉降、倾斜观测;和拟建建筑物施工期沉降、倾斜观测的重要

5、基准。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埋标和观测。1位移监测网例如:位移监测网采用测边网,由4个监测网点(TN12、TN13、TN15和TN16)和1个监测点(TP04)组成,网型见附图1。其中,TN15为地面标(标性型结构见图1),其余为屋顶标(标型为普通钢制小标,用4颗膨胀螺栓与墙体固接),地面标和屋顶标均设置强制对中基座。位移监测网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一级”精度要求观测。2沉降监测网沉降监测网是由在深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外的相对稳定建筑物基础上,沉降监测的基准点必须设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至少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埋设的参考基准点LS01和LS02两点组成(见附图1),其标型选用18mm的钢筋,一端

6、弯成90角,另一端制成燕尾型埋入墙上事先凿好的洞内,用1:2水泥砂浆填实。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进行观测,初始高程由附近已知高程点引测。几何水准测量观测限差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执行。高程控制、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沉降时: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站其它各次沉降观测:单程双测站视线长度50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mm前后视距差2.0m往返较差及附和或环线闭合差1.0mm前后视距差累积3.0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1.5mm视线高度0.3m水准仪i角15,补偿器补偿误差绝对值0.2五、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一、基准线法在基坑的开挖或打桩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施工区周边的横向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7、下面介绍2种简易的横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1)轴线法沿基坑的每条直线边建一轴线,并且在直线边上布设水平位移点,轴线法不需要测角,也不需要测距,只需将轴线用经纬仪投射到位移点旁边,即可量取位移点离轴线的垂距,通过两次垂距的比较来发现水平位移量。这种方法方便直观。但此法要求仪器架设在变形区外,并且测站与位移点不宜太远。(2)小角法视准线小角法与轴线法有些类似,也是沿基坑的每一周建立一条轴线(即一个固定的方向),通过测量固定方向与测站至位移点方向的小角变化,并测得测站至位移点的距离,从而计算出观测点的位移量: 此法也要求仪器架设在变形区外,且测站与位移点不宜太远。二、前方交会法在变形观测中,前方交会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由于在观测中,测点的布置比较灵活,工作比较简便,适应性较强等优点,因而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观测方法。在ABP中,己知A、B两点,在A、B两点设站,测得、两角,通过坐标正算求得P的坐标、,这就是角度前方交会。P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三、全站仪三维监测法随着全站仪的普及,应用三维变形监测方法的场合越来越多。该法常用于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