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_第1页
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_第2页
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_第3页
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_第4页
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 刘超然摘要: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中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三方面的衔接,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关键词:衔接 内容 教法 学法 习惯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小学,乍一来到新的环境,对一切均不适应: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等等,常使他们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重。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 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

2、笔者通过对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三方面的衔接,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一、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材体系更加系统、科学,各学段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合理衔接就更为重要。从小学进入中学,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发展,主要表现在:1、数的范围的扩充与衔接初中所学的数,由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

3、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范围。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幂的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做好了“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有理数到实数的过渡就比较顺利了。2、数的形式的变化与过渡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使

4、学生由常量数学走入变量数学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方程与函数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作好知识间的过渡。3、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在未引入代数知识之前,解决实际问题大多用的是算术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数值,采用的直接推出的办法得出结果。而引入代数概念后,给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加简捷的途径。把问题中给出的已知量

5、和问题所求的结果未知量,均视作已知,按照数学逻辑,建立等量关系,然后通过运算求出未知数。这种方法就是方程的思想方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从已知数开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最终得出结果的算术方法,把未知排斥在外,具有单向性,反映在思维方式上,是单向思维;而从一开始就把所求结果未知数与已知数放在平等地位,寻求并建立等量关系,再通过等式变形等运算,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程方法则具有双向性,反映在思维方式上,是“双向思维”。所以,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过渡,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4、几何拓展,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占了很大篇幅,这些知识基本上都是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让学生

6、用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学习一些几何知识。小学几何重计算不重逻辑推理、不重视抽象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中学几何已经由几何体抽象出几何图形,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公理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和几何结论让学生记住就行了,而中学几何的教学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还要从理论角度给予论证,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有推理论证能力。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小学阶段则是通过测量或折纸等方法得出结论后,记住即可,而中学不但要有实验操作作基础,同时,还要给予论证后再用。二、教学方法的衔接1、由小学数学内容导出新知 &

7、#160;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新课前,适当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的小学数学,很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这样,把学生熟悉的知识作为准备题,为新知作铺垫,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揭示新的矛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这样,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学生学起来也轻松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负数概念的引入,先让学生感受到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的表示,仅用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是不够的,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学习分式的计算时,先复习分数的计

8、算等等。  2、注意思维方法的过渡和比较在“衔接”中有两道关:一是思维定势的干扰,比如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代数解法),二是中学数学教材毕竟有别于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的处理方法上不一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两道关,调整教学要求,教学中尽量做到:(1)紧扣新授知识,适当增强孕伏性的铺垫练习,主要是增多练习机会,且不断增大难度,使其慢慢转变,逐步顺应;(2)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引进新知识时,要与“衔接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3)教学要求不能过高。例如用算术法解应用题引导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区别对比“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方法求解,适当布置和讲解用这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9、能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教师引导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明确题中已知量和所求量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中已知量与所求量的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此处学生经常采用算术解法的分析方法来列方程,即套用算术解法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鼓励,而且要注意类比,引导学生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让学生尽快适应。教师有意让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找准区别:(1)思维方式不同;(2)运算方式不同。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仅在于需确定积的符号,因此讲解的重点应放在符号法则上。3、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学生从小学升

10、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鉴于这些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对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

11、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三是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抢答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针对学生特点,注重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数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

12、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同一类型的练习往往经过大量机械的训练,学生反复模仿,实质却不知变通;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课堂训练的时间也很有限。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

13、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记号,以便

14、带着疑问去听课。读基础差的学生给预习提纲,让学生有预习的方向。比如在预习“同类项”这节课时,可拟提纲为:(1)什么叫同类项?符合哪些条件的项是同类项?(2)怎样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监督学生及时复习复习是任何学习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监督学生及时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

15、长。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应该去巩固知识,而不是去修补已经瓦解了的东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总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课后把新知识回忆一遍,它具有检验效果的作用。因此老师要督促做好及时复习,同时多和家长联系沟通,互相督促提高衔接工作效率。3、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中学后要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往往以概念、性质、定理或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呈现出来。对性质、定理和公式少不了要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完成这些论证需要一个思维萌动、展开

16、、收放的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推理过程充分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融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摈弃过去那种单靠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的教法,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求知的历程之中,不致使学生养成只会死记硬背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是要做到使学生去努力获取结论,发现规律。需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这个性质、定理或公式有什么功能?如何应用?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对结论性质要善于总结、推广、拓展,从中获得规律。比如,多边形内角和公式Sn=(n-2)*180°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转化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到,而转化的方法又有多种。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 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是提高初中数学质量的基础。现代教育理论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