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探究_第1页
重点实验探究_第2页
重点实验探究_第3页
重点实验探究_第4页
重点实验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点实验考点一、读数类:注意三件事就不会丢分(看清所用量程、小心分度值、刻度尺估读一位、平均值位数和测量值相同)二、平面镜成像(器材的选择和作用、实验器材调整、实验次数和分析、实像虚像、补充实验步骤)请准确回答: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 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2、#160;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 关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 或“后”)观察,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

3、#160;     ,(选填“控制变量法” 或“等效替代法”)。能看见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 现象,能看到镜后的蜡烛是光的 现象.(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5)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4、                                (6) 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5、                       。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的亮度较 (选填“亮”或“暗”)。(7)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8) 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

6、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如果实验只做

7、两次就得出结论有什么不妥? . (8) (9) (10)(9)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10) 某同学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原因是:_。需要重新选择了一块_(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三、凸透镜成像1、器材:光具座( );( );( )2、实验中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该

8、如何进行测量,说出方法:3、器材的安装顺序是蜡烛、( )、( )4、放置好器材后,调节( )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上,这样调节的目的是( )。5.按上问中调节好器材后,点燃蜡烛,无论怎样调节光屏都得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6.为观察各种成像情况, 实验时调节物距的顺序是( )( )( )( )( )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可能考到的实验点(1)在桌面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的光具座上安装的器材如图所示,你认为装置中明显的错误的是( ),实验中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调节方法是( )。(2)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

9、,应将光屏向( )(上或下)调节。(3)调节好后,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 )(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A)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B)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C)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两倍焦距,观察光屏上所成的像的性质,测出像距,并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D)减小物距,使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按步骤(C)的要求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E)进一步减小物距,使物距小于焦距,并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F)整理实验器材。(1)该同学上述操作过程中遗漏的

10、步骤是:                                                   

11、 .(2)该同学在整理器材前发现,光屏上有教室窗子的像。它的成像原理是:( )(5)某同学做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右的记录表格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填出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6)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根据上表,请你归纳出二个结论:( )( )(7)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

12、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8)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甲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乙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像就越大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9)如果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要使像变大些,方法有两种: (10)轻轻的向左吹蜡烛的火焰,发现光屏上的像向倾斜(选填“左”或“右”)。(11)如右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

13、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学元件是              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填“放大”、“等于”或“缩小”)、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典型题1、小琳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书

14、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甲              乙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北京游玩时拍的天安门,由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照相机的焦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       些(选填“近”或“远”)。3、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

15、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_(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4、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        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小明在做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的实验后,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杯的一侧,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选填“不变”或“改变”);把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杯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选填“变长”或“变

16、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选填“不变”或“改变”)型号镜头焦距光圈快门解析度Sony-S7034mm8s-1/1000s1024×768A B6、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要成像,拍摄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7.如图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底片规格相同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

17、片 是用乙拍摄的。四、二力平衡的条件基础知识: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考点研究小明在“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把小车放在尽可能_(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个盘内砝码的质量_(填“相等”或“不等”)时,小车静止(2)实验中用小车而不用木块的目的是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用手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当小车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拉力F1、F2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二力彼此平衡的条件为: 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8、”实验中,小明的实验小组选择了如图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忽略小卡片_(选填“体积”或“自重”)的影响(2)如图甲,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都挂上2个钩码,恰好能使小卡片在中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能观察到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为了探究这些力的关系是否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小明首先让细线两端挂上相同或不同个数的钩码多次实验他发现滑轮与支架之间的摩擦会影响到结论的判断,则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很可能是_A当两边钩码个数相同且质量较小时,小卡片放手后会处于静止状态;当两边钩码个数相同且质量较大时,小卡片放手后会加速运动B当两边钩码

19、个数不同且差异较小时,小卡片放手后能处于静止状态;当两边钩码个数不同且差异较大时,小卡片放手后会加速运动C无论两边钩码个数差异较小或较大时,小卡片放手后都处于静止状态(3)为了探究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_(选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保持平衡(4)如图乙,组员小红用手向右拉住小卡片,把两根细线都挂到左支架的滑轮上,此时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同,一松手小卡片就做加速运动小红得出结论: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方向必须相反你认为这个实验过程是否充分?_,理由是:_(5)如果完全忽略摩擦等因素的影响,用手指水平向右轻

20、弹一下原本静止在滑轮之间某处的小卡片(钩码始终不着地),则小卡片离开手指后将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直至碰上右侧的滑轮例2、小文和小志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在课上再现“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并关注了一些细节实验中所用器材有钩码、细线、小车、定滑轮、木板,如图为组装好的实验装置(1)请你写出完整的二力平衡的条件;(2)关注到两个细节:实验前老师给定滑轮的轮和轴之间加润滑油;老师叮嘱用小车的轮与木板接触而不能翻过来用小车请你对这两个细节做出合理解释(3)为得出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你的做法是什么?例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

21、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稍重一点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对吗? (填“正确”或“错误)五、摩擦力探究知识背景:1、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与 和 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匀速、是否直线运动、接触面大

22、小等 关。方向与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相反一定或不一定作用点在 上。2、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到的方法叫 。3、测滑动摩擦力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4、手拉弹簧测力计做 运动。 5、读数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0.2g不能读成0.1g例1.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1)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_;(2)比较实验_两组数据,可

23、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运动;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_N;(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_;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_。2、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知识后,小明和小华想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究运动鞋的鞋底防滑效果,他们各自带来了洗干净的运动鞋,又准备了一张练习立定跳远用的橡胶垫,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细线           

24、;        (1)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认为应该让运动鞋沿水平方向做_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明将自己的运动鞋放在水平桌面的橡胶垫上,按正确的方法拉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N;若实际拉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匀速运动,则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是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3)小华经过思考改进了小明的实验,让弹簧测力计和鞋保持静止,拉动鞋下的橡胶垫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这样改进的好处是_,且弹簧测力计处在_状态,方便读数(4)小华测出他的鞋滑动摩擦力比小明的大,但她的鞋却不一定是“

25、防滑冠军”,这是因为_例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a分析序号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三组数据进行分析。(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

26、的F-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4 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 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例3、小佳同学利用运动鞋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1)如图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2)再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_,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运动鞋受到的滑动摩

27、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像。(4)分析图像可得结论:_。(5)若他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 m/s变为0.04 m/s,在其他情况不变时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例4、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着物块A做   运动,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在甲、乙、丙所示图中,分别用F1=1N,F2=2N,F3=1.5N的拉力,拉着物块A匀速前进分析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分析

28、0;    两图可得: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在丙图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A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匀速前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  N;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例5、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

29、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的示数(填“C”或“D”)(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_,在A 上放钩码的目的是_(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_,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4)分析实验数据,若_,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例6、小明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接

30、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下来小明通过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1)实验中小明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_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小明要探究猜想,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_,滑动摩擦力越大。(3)小明要探究猜想,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

31、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小明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 例7、下面是一些与摩擦有关的实验: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如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               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    

32、;        力。比较           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小迪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来研究“底面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那个更粗糙”,他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实验:A铁块叠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拉力FA=5N;B木块叠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拉力FB=4N。A、B实验中,木块、铁块叠放在一起的目

33、的是                             ;A实验中,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N,你得出此结果的物理依据是                

34、;                ;通过实验,小迪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5、60;  。例8.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他们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已测得木块A的质量为100g,测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一组F与相应的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的数据(如下表)。请在表格中的空格内填上合理的数据,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像。 ( g取10N/kg)(3)根据你作出的图像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_N。六

36、、压强探究(考查点有压强计本身故障、橡皮膜弹性产生向外的压强、探头所处深度、结论叙述中要加入条件)例1、实验桌上有甲、乙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分开。如图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为h甲和h乙。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中盛的是盐水。老师指出小敏地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小敏认真思考过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 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甲

37、和h乙表示,使h乙和h 甲_,比较_,则_的一定是盐水。  例2、如图所示是小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景。甲、乙、丙是三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玻璃杯,三个玻璃杯中的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甲杯中液体的密度为甲,乙杯中液体的密度为乙,丙杯中液体的密度为丙,甲乙丙,请你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出结论。实验结论为:                      &#

38、160; 。例3、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问题(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有关(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不变(4)小强保持图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

39、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原因是:_.a b c d e例4、如图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做了如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0、:_. (3)比较c、d图实验,说明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         &#

41、160;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              .(6) 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

42、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Pa(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水的液面高度差为28mm),由此她发现按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

43、#160;                         .例5、小孙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做“研究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水内部压强的大小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深(即图中的h值),另一个是离水底的距离(即图中的d值),且h越大,压强越大;d越小,压强越小。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1)根据学习过的知识,你是否认为水内部压

44、强大小跟水底的距离有关?答_ (2)如何通过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你在(2)中所选的结论?(写出操作要点)_。例6、如图是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所做的实验。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作为探头与压强计相连,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金属盒放在水中不同的位置,实验现象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_。例7、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的情景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

45、的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_(选填“越大”或“越小”);(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_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_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_。例8、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

46、#160;                     。稍后老师用如图乙的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甲装置即可。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中的水倒掉后,把它缓慢地浸入水中(如图丙),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47、#160;。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填甲或乙)装置更适合,请你说出最主要理由:                                   。七、测物质密度(分

48、成三类)第一类:天平量筒类(误差讨论、步骤设计、读数计算)例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质量为48g,体积如图甲为_cm3,石块的密度是_kg/m3 ,图乙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图丙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图乙:_。图丙:_。例2、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标本,他们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绳子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用绳子扎住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与液面边缘相平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测量上述有些

49、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是 造成测量值偏大的步骤是 (填序号),为准确测量火山岩的体积,实验需要改进之处是 。例3、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天平;砝码;铝块;盐水;量筒;刻度尺 水;烧杯;三角板。(一)若要测盐水的密度需选用的器材有_(填序号)(二)实验步骤有: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使天平平衡;b.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1;c.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d.用量筒测出铝块的体积V2;e.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f.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m3;g.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3。若要测盐水的密度,则其合理必要的步骤是_(填序号)根据步骤,写出盐水密度的式子=_。若要测

50、铝块的密度,则其合理必要的步骤是_(填序号)(三)某同学在测量正方体金属块密度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_处。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侧调节(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_g。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边长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边长为 _ mm,体积为_cm3。根据密度公式_代入数据计算,可知此金属块的密度为_kgm3。 例4、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51、m1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 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王芳这里所

52、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步骤的第 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根据张明和王芳的意见分析,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实验步骤是: 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 例5、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_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32g。(3)他发现瓷片放不

53、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瓷片的体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先往量筒装入40 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cm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为_g/cm3。(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_(选填“偏大”或“偏小”)。例6、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

54、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选填选项的字母代号)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盘中加砝码C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_g。(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的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kg/m3。(4)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第二类:无天平或无量筒例1、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明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

55、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九年级就读的儿子。聪明的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 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2)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 m1。(3) m2(4)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粉_。例2、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

56、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0为( )g;(2)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3)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m2;(4)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矿石_(用m0、m1、m2来表示)。第三类:借助浮力测密度例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

57、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cm3.(3)矿石的密度是_kg/m3,从图丙到图丙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同组的同学小红想知道碎小的矿石与大矿石的密度是否相等,于是,小红自己选择了身边的几样器材:圆柱形大烧杯、轻质薄壁气球、细线、矿石碎块、水、刻度尺、可吸气和打气的气筒(空气质量不计).小红思索一会就动手操作起来.步骤:在大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1;把矿石碎块装进气球,用打气筒吸出所有气体,用细线扎紧气球口,_,用刻度尺测量大烧杯中水的深度为h2;_,用刻度尺测量大烧杯中水的深度为h3. 矿石密度表达式:矿石=_

58、.例2、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g,在乙图中石块受到的浮力为_N,石块的体积为_cm3,密度为_g/cm3,如果按图乙甲的顺序测量石块的密度,结果会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g取10 N/kg)例3、小刚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精美的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1)实验器材:小石头、细线、溢水杯、水、小烧杯、量筒(2)实验步骤: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B用细线拴住小石头,把小石头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C用量筒测量( )的体积V;D计算小石头受到的浮力,F浮=( )(3)小刚完成该实验后从溢水杯中取出小石头直接放在

59、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质量,求出了小石头的密度你认为小刚这样做,测得的石头密度值与实际密度相比偏( )(选填“大”或“小”)了,原因是( )例4. 如果不使用量筒,其他器材自选,你怎样测量石块的密度,写出你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和石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说出每种方法的器材、步骤和计算密度的表达式)例5. 李红同学手中有一块不知是什么金属的薄片(可以改变形状),老师没给他测量质量的仪器,只给他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和水,让他利用自己平时使用的文具(三角板、圆规、直尺等)测出该金属片的密度。你能帮他解决此问题吗?请写出具体做法,并自设符号写出计算表达式。八、杠杆平衡条件1、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

60、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61、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

62、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2、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前,小聪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63、0;  如图所示,杠杆上每格等距为了让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小明需要将     个钩码挂在杠杆左侧的第     格处,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说明:两侧不能挂同样个数的钩码;实验中共提供10个钩码.)。小明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张老师看后表扬说:很有创意,和第二步实验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小明的做法是:在杠杆的左端用弹簧测力计(05N)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验,请你分析说明这种方法做实验的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