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目录目录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四章 公建用地规划设计第五章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第六章 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第七章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八章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1 1、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 物质要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各种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 精神要素: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素质、居民行为、居民心理生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物业、邻里关系等 2 2
2、、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 居住区的规模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其中以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级。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按不同的人口规模可分为三级,即“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居住小区规模:人口10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居住组团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三级中包含独立居住小区和独立居住组团。3、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其他用地 居
3、住区用地 1)住宅用地 2)公共建筑用地 3)道路用地 4)公共绿地 其他用地为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下去建立居住区各功能同步运转的正常秩序,谋求居住区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环境满足如下要求: 1)方便人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水平和质量。 2)舒适健康环境与居住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3)安全居住社会环境和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全。 4)优美人与视觉环境的情景沟通与交融。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居住区规划设计
4、的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置及范围; 2)确定规模(人口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2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1)分析图 a.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人工地物,植被,毗邻关系,区位条件等) b.基地地形分析图;(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 c.规划设计
5、分析图;(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系统,公建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分析)2)规划设计方案图 a.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各项用地界线确定及布置,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公建设施及社区中心布置,道路结构走向,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 b.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包括住宅各类平、立面图,主要公建平、立面图)3)工程规划设计图 a.竖向规划设计图 b.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 a.全区鸟瞰或轴测图 b.主要街景立面 c.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节点平、立、透视图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a.规划设计说明 b.技术经济指标四、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四、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
6、料1、国家政策、法律、规范性资料项目、国家政策、法律、规范性资料项目 a.城市规划法规; b.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其他工程相关规范; d.城市总体规划; e.区域规划; f.控制性详细规划; g.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2、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项目、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项目 1)地形图: a.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尺:1:5000或1:10000 b.建设基地地形图;比例尺:1:500或1:1000 2)气象: a.风象;(年、季节风向、风速、风玫瑰图) b.气温;(绝对最高、最低和最热日、最冷日的平均气温) c.降水; d.云雾及日照; e.空气湿度、气压、雷击、空气污染度,地区小气候等;3)
7、工程地质 a.地质构造,土的特征及允许承载力; b.地层的稳定性;(如滑坡,断层,岩溶等) c.地震情况及烈度等级;4)水源 a.地面水 b.地下水 c.城市给水管网供水5)排水 a.排入河湖; b.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c.排入污水清洁度要求;6)防洪a.历史最高洪水位;(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洪水位)b.所在地区对防洪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7)道路交通a.邻接车行道等级,路面宽度和结构形式;b.接线点坐标,标高和到达接线点的距离;c.公交车站位置,距离;8)供电a.电源位置,引入供电线的方向和距离;b.线路敷设方式,有无高压线经过;9)人文资料a.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等)
8、b.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等)c.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以及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3、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几种不良地质现象a.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b.崩塌: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因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c.滑坡: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地震等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d.断层: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e.岩溶:岩溶(又叫喀斯特)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水浸
9、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f.地震: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大的自然现象。4、现状、地形分析、现状、地形分析1)现状分析2)高程分析3)坡度分析4)坡向分析5)排水分析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3)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另外还有独立居住小区,独立居住组团。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的划分:城市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基本层次。
10、居住区: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居住组团:1000-3000人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会形成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6000户。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相对完整的地段,小区内设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可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
11、住区的一个单位。 规模:人口1000015000人,户数30005000户。居住组团: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并不被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居住组团内设有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组团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1000户。居住宅街坊住宅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比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段。居住街坊的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为原则。街坊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成人和儿童游憩、运动的场地和绿地。居住建筑在街坊内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周边式、行列式、混合式等形式,可结合建
12、筑设计组成不同组团,使建筑群面貌既有整体感又避免单调。街坊面积一般为210公顷。中国在50年代初期,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采用过居住街坊的布置形式。50年代后期起,较多地采用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因为居住小区的规模比较大,比较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居民生活要求,在规划布局上也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住宅群住宅群住宅群没有规定的规模,服务设施也因规模和需要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社区社区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居住
13、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物质形态上构筑生活空间与场所。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服务系统。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小社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希望形成的目标之一。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确定住区要实现的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标准和布置方式等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14、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住区的组成和功能住区的组成和功能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与精神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与精神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人工要素指各类构建筑物等。 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公建、道路、绿地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公建、道路、绿地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公建用地:与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
15、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道路用地: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住区的环境组成住区的环境组成 为居住活动提供场所: 内部居住环境 外部居住环境:空间、空气、声、热、光、视觉、生态、邻里和社会等。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1)片块式布局)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
16、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2)轴线式布局)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3)向心式布局)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4)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
17、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空间,日照、通风和 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5)集约式布局)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6)隐喻式布局)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
18、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三、居住区规划设计布局分析三、居住区规划设计布局分析 在居住区整体布局的构架中,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绿地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方便居民生活,利于组织管理; 2)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利于安全防卫; 3)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4)规划设计构思新颖,环境协调,富有特色;1、道路系统、道路系统 1)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a.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 b.利
19、于居住区规划布局 c.利于工程设施布置 (2)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 a.保证行人、行车安全 b.要与抗震防灾规划结合(3)满足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a.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b.适应地形布置道路c.利用现有线路设施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1)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 a.贯通式 b.环通式 c.尽端式 (2)人、车流组织 a.人车混流 b.人车分流(3)道路分级布置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四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 ,宅间小路)(4)静态交通布置 静态交通包括停车设施、广场、回车场、交通岛等3)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1)关于出入口 1.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
20、的对外出入口; 2.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米; 3.人行出入口不大于80米; 4.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60米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5.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6.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不小于75(2)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大于120m,并应设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3)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机动车道 0.3I8.0;L200;非机动车道 0.3I3.0;L50; 步行道 0.5I8.0;L300;步行道 0.5I2.5;L250;(4)公交车站2 2、公建系统、公建系统1)公建系统规划要求 (1)
21、方便使用 (2)利于形成社区活动中心 (3)满足公建自身建设要求 (4)利于经营管理 (5)适应社会发展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 (1)社区活动中心 (2)教育设施 (3)医疗卫生设施 (4)基层商业服务设施 (5)市政公用设施3 3、绿化系统、绿化系统1)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居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2)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提供自然基础条件。3)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点;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
22、植。4 4、空间环境、空间环境1)协调中创造特色。2)整体中突出中心。3)连续中沟通交往。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适应环境,防护疏导。提高绿化率。加大科技含量。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一、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一、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1)住宅建筑选型要点 (1)依据国家现行住宅标准 (2)适应地区特点 (3)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变化 (4)利于节地、节能、节材 (5)注意提高科技含量 (6)利于规划布局 (7)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层数2)住宅的合理间距(1)日照间距 作为住宅建筑,不同的气候区应满足不同的日照标准,详见规范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1)标准日照
23、间距 Tgh=H/L 标准日照间距系数见表 2)住宅侧面间距 住宅侧面间距除考虑日照因素外,通风、采光、消防、以及视线干扰,管线埋设等要求是重要影响因素。(一般以防火间距为最低限制要求) 3)住宅的朝向选择 住宅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二、住宅群体空间组织二、住宅群体空间组织1)住宅群体空间特征(1)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感(2)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3)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4)刚性空间和柔性空间二、住宅群体空间组织二、住宅群体空间组织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1)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原型a.行列式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1)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原型b.周边式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1)住宅群体
24、组合的基本原型 c.点群式(2)住宅群体组合再创造 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形态要素 点(点式、塔式住宅、水塔、树等)(2)住宅群体组合再创造 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形态要素 线(条形住宅、围墙、连廊、绿篱、林荫道等)(2)住宅群体组合再创造 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形态要素 面(板式住宅、墙面、地面、树墙、水面等)(2)住宅群体组合再创造 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视觉要素 建筑及各构筑物的体量、尺度、色彩、肌理等(2)住宅群体组合再创造 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关系要素 建筑及各构筑物布置的位置、方向、间距等三、宅旁绿地组织三、宅旁绿地组织根据宅旁绿地不同领域属性可分为三部分 1
25、)近宅空间 2)庭院空间 3)余留空间 近宅空间、庭院空间、余留空间这三部分空间中以庭院空间的内容最多也最为重要。 庭院空间环境包括以下内容: (1)场地布置 动区与静区 向阳区与背阳区 显露区与隐蔽区(2)植物设置 围合 覆盖 凸凹 架空 肌理变化 设置(3)庭院小筑 路和地面铺装 水面 置石 设施小品第四章第四章 公建用地规划设计公建用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公建设施的构成与规划特征一、居住区公建设施的构成与规划特征1)公建设施配套的分类(1)按功能性质分类 可分为以下八类: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其他;(2)按使用频率分类 可分为两类: 每日或经常使用的
26、公共设施 非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3)按配建层次分类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可分为三类: 即: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2)公建设施规划特征 系统化 综合化 步行化 景观化 社会化 设施完善化二、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二、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 公建设施的集中布置形式大致可分为:沿街布置;成片布置;沿街成片混合布置;集约布置等多种形式。1)沿街布置沿街双侧布置沿街单侧布置步行商业街二、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二、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 公建设施的集中布置形式大致可分为:沿街布置;成片布置;沿街成片混合布置;集约布置等多种形式。2)成片布置 这是一种在干道临接的地块内,以建筑组合体或群体联合布置公共设施的一种形式。3)
27、混合布置 这是一种沿街和成片布置相结合的形式,可综合体现两者的特点。4)集约布置 集约化空间布置形式,利于提高土地利用、节地节能、合理组织交通和物业管理等。三、公建配套设施的项目与规模三、公建配套设施的项目与规模1)配建项目 以人口规模的级别,来对应配建配套的公共设施项目,详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级配建表”。2)配建面积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以每千居民所需的建筑和用地面积作控制指标,即以“千人总指标与分类指标”控制。简称“千人指标”。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一、居住区道路构成一、居住区道路构成 居住区的各类道路由路面、线型、控制点以及道路设施等因素构成。1
28、)道路尺度(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3)居住组团级道路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4)宅间小路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
29、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一般2.5-3m)。(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一般2.5-3m)。居住区各类道路的最小路面宽度如下:机动车
30、行道 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人行道 1.0m,1.5m,2.0m人行梯道 当用地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并附设坡道供非机动车上下推行,坡道坡度比15/34。长梯道每1218级需设一平台。居住区各类道路的最小宽度示意图:2)线型控制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转弯半径2)线型控制折线长度2)线型控制道路尽端3)道路设施主要有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道路绿化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种植方式有“
31、树池式”和“种植带式”两种。 3)道路设施主要有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道路绿化道路交叉口安全视距:在安全视距的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1.2m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构筑物等,以确保行车安全。 3)道路设施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3)道路设施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构筑物最小距离二、居住区道路分级二、居住区道路分级1)居住区一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 此道路是整个居住区内的主干道,是居住区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居住区一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平原);1520m(
32、山地)。 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采用混行方式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2)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 此道路是居住小区的主路,沟通小区内外联系。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 路面宽度宜为69m,但建筑控制线的宽度(即两侧建筑物的间距),要考虑小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在非采暖区按六种基本管线的最小水平间距考虑,要求建筑控制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m。在采暖区,由于暖气沟埋设要求,建筑控制线的最小限宽度为14米。 六种基本管线的最小水平间距 :3)居住区三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 此道路是居住小区的支路,是居住组团的主路,沟通组团内外联系。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810m.一般情况下
33、路面宽度为3.55m,在用地条件有限地区可采用3.0m. 在非采暖区,居住区三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不小于8.0m. 在采暖区,居住区三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不小于10.0m.4)宅间小路 此路是进入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一级道路,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为2.53m.三、无障碍设计三、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求 . 1)轮椅坡道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无护理最小宽度为1.5m 有护理最小宽度不小于2.5m坡道一般形式: 一字型坡道 一字型多段式坡道 U字型坡道 L字型坡道2)盲人盲路 (1)盲人路引 地面提示块材 盲人引导板(2)改变走向的地面提示块材布置(3)
34、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等的布置四、交通组织四、交通组织人车混行案例人车局部分流案例人车绝对分流案例人车分行道路系统的特点人车分行道路系统的特点1)功能划分明确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3)住宅多呈院落式布局,宅间道路多为尽端式道路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五、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五、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1)顺而不穿,以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民出入;(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
35、,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设置12米12米的回车区;(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宜超过60米;(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的直角转弯处;(7)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10)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六、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原则六、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原则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
36、断面形式;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5)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6)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7)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8)路网设计结合各种设施的布局要求;9)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寻访、识别七、居住区道路设计规定七、居住区道路设计规定1)出入口设置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
37、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通道;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在150米以上;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2)无障碍设计(1)轮椅坡道 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为1.5米,若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不小于2.5米。 坡道一般形式有单坡段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应不大于2.5%,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述便于操作。坡道的平台尺度;中间平台最小深度不小于1.2米,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不小于1.5米。 (2)盲人
38、盲路 盲人路引 改变走向的地面提示块材布置 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的布置 3)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4)当道路坡度大于8%,应辅以台阶解决竖向交通;5)适当的停车场地;6)纵坡设计要求;7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1)机动车的停车组织 (1)车辆停放的基本形式 车辆停放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 平行式 垂直式 斜列式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1)机动车的停车组织(2)停车场地内部交通组织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1)机动车的停车组织(3)停车场地
39、与外部道路交通组织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2)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2)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小型停车位的布置: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七、停车设施规划设计2)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结合住宅山墙布置停车位:3)汽车库的设置 (1)汽车库的一般形式 单建式 附建式 混合式3)汽车库的设置(2)汽车库的竖向交通 长直线型 短直线型 倾斜楼板型 曲线型3)汽车库的设置(2)汽车库的竖向交通 长直线型 短直线型 倾斜楼板型 曲线型坡道参数参考:(3)汽车库的几项尺寸要求 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小型车2.20m;轻型车2.80m 疏散口 地上汽车库和停车场,当
40、停车位大于50辆时,其疏散口数不少于2个。地下车库当停车位大于100辆时,其疏散口数不少于2个。疏散口距离不小于10m。汽车疏散坡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汽车库门前需留有足够场地供调车、停车、洗车等作业。 汽车库柱网尺寸。第六章第六章 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绿地概述一、居住区绿地概述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居住环境的好坏,居住绿地为居民提供户外生活的游憩空间,植物种植不仅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而且能改善地区小气候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居住区的开发与建设迅速发展。居住区绿地已成为城
41、市中分布最广、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 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20世纪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原苏联对居住环境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环境设计称为“住宅生态学”,其研究对象为居住区域居住区的人和一定外部空间的关系,其
42、研究目的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保证居民健康,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 我国住宅环境设计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组团绿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购房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丰富、和谐和活力。这种生态的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居住区绿化设计日益受到关注
43、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一)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作用(一)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作用1.绿地的生态功能(1)净化空气;(2)净化水体;(3)净化土壤;2.绿地的心理功能3.绿地的物理功能(1)改善城市小气候;(2)减低噪声;(3)防灾避难;4.绿地的景观功能5.绿地的使用功能(二)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分类(二)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分类1.公共绿地 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2.专用绿地 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3.道路绿地 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
44、绿化用地。4.宅旁绿地 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三)居住区绿地的指标(三)居住区绿地的指标 居住区的绿地指标由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率(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的比例)所组成。根据现行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住宅组团不少于0.5/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 /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不少于1.5/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四)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四)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3绿地为主,小品点缀;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6
45、功能实用,经济合理。二、居住区公园绿地设计二、居住区公园绿地设计 居住区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的。通常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位置,以方便居民使用。居民步行到居住区公园约10min左右的路程,服务半径以8001000m为宜。 居住区公园面积通常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应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功能分区和景色分区;构成要素除树木花草外,有适当比例的小品建筑、场地设施;居住区公园由于面积较市、区级公园小,空间布局较为紧凑,各功能区或景区空间节奏变化较快。 居住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集中,多在一早一晚,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置,成为居
46、住区公园布局的特色。(一)居住区公园规划要点(一)居住区公园规划要点1.满足功能要求。应根据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场地与设施。2.满足景观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3.满足游览的需要。公园空间的构建与园路规划应结合组景。园路既是交通的需要,又是游览观赏的路线。4.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二)居住区公园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二)居住区公园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三、居住小区小游园绿地设计三、居住小区小游园绿地设计1.小游园
47、一般布置在小区中心部位,方便居民使用,其服务半径一般以200300m为宜,最多不超过500m;在规模较小的小区中,小游园也可在小区一侧沿街布置或在道路的转弯处两侧沿街布置。2.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建筑设施结合布置,集居民游乐、观赏、休闲、社交、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3. 应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原有绿化基础进行选址和布置。(一)位置规划(一)位置规划(二)用地规模(二)用地规模1.就小区规模而言,我国小区规模以l万人左右为宜,根据定额标准,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l人,若小区中心游园和组团绿地各占50,则小游园面积以05h左右为宜,另
48、一半可分散安排为住宅组团绿地。2.就小区周围市区级公共绿地分布情况而言,若附近有较大的城市公园或风景林地,则小游园面积可小些;若附近没有较大城市公园或风景林地,可在小区设置面积相对较大的小游园。(三)规划形式(三)规划形式 根据小游园构思立意、地形状况、面积大小、周围环境和经营管理条件等因素,小游园平面布置形式可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抽象式。(四)规划内容(四)规划内容1.人口处理:为方便附近居民,常结合园内功能分区和地形条件,在不同方向设置出、入口,但要避开交通频繁的地方。2.功能分区:分区的目的主要是让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居民能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互不干扰、组织有序、主题突出、便于管
49、理。小游园因用地面积较小,主要表现在动、静上的分区。并注意处理好动、静两区之间在空间布局上的联系与分隔问题。3.园路布局:园路布局宜主次分明、导游明显,以利平面构图和组织游览;园路宽度以不小于2人并排行走的宽度为宜,最小宽度为0.9m,一般主路宽3m左右,次路宽1.52m;园路宜呈环套状,忌走回头路。4.广场场地:小游园的小广场一般以游憩、观赏、集散为主,中心部位多设有花坛、雕塑、喷水池等装饰小品,四周多设座椅、花架、柱廊等,供人休息。5.植物配置:植物种类的选择既要统一基调,又要各具特色,做到多样统一;注意季相变化和色彩配合;注意选择乡上树种,避免选择有毒、带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6.建筑
50、小品:小游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小游园的园林建筑及小品主要有亭、廊、花架、水池、喷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四、居住组团绿地设计四、居住组团绿地设计(一)布设位置(一)布设位置 根据组团绿地在住宅组团内的对位置的不同,组团绿地布设的位置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周边式住宅中间;行列式住宅山墙之间;扩大行列式住宅间距;住宅组团的一角;两组团之间;一面或两面临街;与公共建筑结合布置;自由式布置。(二)用地面积(二)用地面积 每个组团绿地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面积一般在0.10.2h。一般一个小区有几个组团绿地。按定额标准,一个小区的组团绿地总面积
51、在0.5h左右。(三)平面构图形式(三)平面构图形式(l) 中轴对称式 设计常以主体建筑人口中轴线为轴线组织景观序列,对称布局。(2)均衡不对称式 设计采用规则式布局,而构图是不对称的,追求总体布局均衡。(3)自由式 设计采用自由式布局,局部人口、广场、小品等处穿插以规则形式。(四)空间布局方式(四)空间布局方式1.开放式 不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居民可以自由进人绿地内游憩活动。2.半封闭式 用绿篱或栏杆与周围部分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可以进出。3.封闭式 绿地用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完全分隔,居民不能进入绿地游憩,只供观赏,可望而不可及。(五)规划设计内容(五)规划设计内容(l)绿化种植部分。
52、可种植乔木、灌木、花卉和铺设地,亦可设花架种爬藤植物,置水池植水生植物,植物配置要考虑季相景观变化及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2)安静休息部分。设亭、花架、桌、椅、阅报栏、园灯等建筑小品,并布置一定的铺装地面和草地,供老人坐憩、阔谈、阅读、下棋或练拳等活动。(3)游戏活动部分。可分别设计幼儿和少儿活动场,供儿童进行游戏和简易体育活动,如捉迷藏、玩抄堆、戏水、跳绳、打乒乓球等,还可选设滑、转、荡、攀、爬等器械的游戏。(六)其他注意要点(六)其他注意要点(l)组团绿地出入口的位置、道路、广场的布置要与绿地周围的道路系统及人流方向结合起来考虑。(2)组团绿地内要有足够的铺装地面,以方便居民休息活动,也有
53、利于绿地的清洁卫生。一般来说,绿地覆盖率要求在60以上,游人活动面积率5060。为了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并保证活动场地的面积,可采用铺装地上留穴种乔木的方法,形成树荫场地或林荫小广场。(3)一个居住小区往往有多个组团绿地,这些组团绿地从布局、内容及植物配置要各有特色,或形成景观序列。五、宅旁绿地的设计五、宅旁绿地的设计(一)宅旁绿地的功能作用(一)宅旁绿地的功能作用 宅旁绿地即位于住宅四周或两幢住宅之间的绿化是居住区绿地的最基本单元,其功能主要是美化生活环境,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满足居民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就近休息赏景、幼儿就近玩耍等需要,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54、。(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1树林型 用高大乔木,多行成排地布置,对改善小气候有良好作用。大多为开放式,居民可在树荫下开展活动或休息。但缺乏灌木和花草搭配,比较单调,而且容易影响室内通风采光。(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2植篱型 用常绿或观花、观果、带刺的植物组成绿篱、花篱、果篱、刺篱,围成院落或构成图案,或在其中种植物花木、草皮。(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3庭院型 用砖墙、预制花格墙、水泥栏杆、金属栏杆等在建筑正面(南、东)围出一定的面积,形成首层庭院。(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4花园型 在宅间以绿篱或栏杆围出一定的范围,布置乔灌木、花卉、草地和其他园林设施,形式灵活多样,层次、色彩都比较丰富。既可遮挡视线、隔音、防尘和美化环境,又可为居民提供就近游憩的场地。(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二)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5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事业单位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内江威远县考试招聘卫生健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司法局事业单位招聘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福建福鼎事业单位招聘24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政府直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聘54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广元旺苍县事业单位考试招聘2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能源报》社限公司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疗设备赔偿协议
- 建筑项目班组施工合同
- 医药招投标中的诚信体系建设
- 海洋工程设备设施维护与保养
- 苏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学情评估模拟试卷(含答案)
- 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 NBT-电力用直流电源系统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深植心中的劳动教育(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城市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完整版金蝶EAS财务系统操作手册
- 2024村居后备干部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医院题材小品剧本;疯子当医生
- 动物遗传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