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燃烧过程理论基础燃烧过程理论基础v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燃烧速度可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燃烧速度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以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均相燃烧: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燃料和氧化剂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燃烧。多相燃烧:多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燃料和氧化剂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燃烧。但无论哪种燃烧,都可以用如下的反应方程式表示:但无论哪种燃烧,都可以用如下的反应方程式表示:aAbBgGhH燃料燃料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氧化剂氧化剂1. 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反映反映浓度
2、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反应速度:在反应系统单位体积中物质浓度的变化在反应系统单位体积中物质浓度的变化率,一般可用率,一般可用烧掉的燃料量烧掉的燃料量或或消耗掉的氧量消耗掉的氧量来表示。来表示。单位是单位是mol /(m3s)。)。ABGHAdCa dCa dCa dCwdb dgdhd ababABAAABBBABdCdCwk C Cwk C Cdd 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对于均相反应均相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化,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学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各反应物浓度幂的指数等于化学反应式中
3、相正比,各反应物浓度幂的指数等于化学反应式中相应的反应系数。应的反应系数。注意:注意:上式适用于均相反应,并假定参与反应的气上式适用于均相反应,并假定参与反应的气体为理想气体。体为理想气体。多相燃烧反应速度:多相燃烧反应速度:对于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这对于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燃烧这一类多相燃烧,可认为燃烧反应发生在燃料的表面,一类多相燃烧,可认为燃烧反应发生在燃料的表面,固体燃料的浓度是不变的。反应速度只取决于固体燃料的浓度是不变的。反应速度只取决于燃料燃料表面处氧浓度表面处氧浓度。上式说明:上式说明:对于煤粉燃烧,在相同的反应条件(如对于煤粉燃烧,在相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下,提高燃料附近氧浓度
4、,增大反应物比表温度)下,提高燃料附近氧浓度,增大反应物比表面积,都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缩短燃料燃尽时间。面积,都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缩短燃料燃尽时间。bBBBBdCwk Cd 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平衡时正逆反应速度常数之比。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平衡时正逆反应速度常数之比。gGabABhHwk C Cwk C Cww正反应:逆反应:平衡时:gGhHCabABkC CKkC C2. 阿累尼乌斯定律:阿累尼乌斯定律:反映反映温度温度和和燃料性质燃料性质对反应速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度的影响。活化能活化能E:表征燃料的反应能表征燃料的反应能力。
5、能够破坏原有化学键并建力。能够破坏原有化学键并建立新化学键所必须消耗的能量,立新化学键所必须消耗的能量,具有活化能的分子为具有活化能的分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能 E与反应物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种类有关,一般一般Vdaf含量小的煤活化能大,含量小的煤活化能大,越不容易着火燃烧。越不容易着火燃烧。0ERTkk e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热反应0expbBBEk CRT3. 燃料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燃料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固体燃料多相燃烧反应速度:固体燃料多相燃烧反应速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增加反应物氧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增加反应物氧的浓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
6、度。但实际中,还要的浓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但实际中,还要结合燃料燃烧时的特性综合考虑结合燃料燃烧时的特性综合考虑。比如:着火区的。比如:着火区的可燃物浓度比较高,氧浓度不可过高,这是为了维可燃物浓度比较高,氧浓度不可过高,这是为了维持着火区的高温状态,使燃料尽快着火。但如果过持着火区的高温状态,使燃料尽快着火。但如果过分缺氧,又会熄火。因此在着火区控制燃料与空气分缺氧,又会熄火。因此在着火区控制燃料与空气的合理比例,是实现燃料尽快着火和稳定燃烧的重的合理比例,是实现燃料尽快着火和稳定燃烧的重要条件。要条件。活化能活化能E:根据阿累尼乌斯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根据阿累尼乌斯定律,在一定温度下
7、,活化能活化能 E越小越小,则反应速度常数,则反应速度常数 k值越大,反应速率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即燃料的反应能力越强,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越大,即燃料的反应能力越强,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着火和燃尽容易着火和燃尽。而活化能大的燃料,不但着火困难,。而活化能大的燃料,不但着火困难,而且要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下才能燃尽。而且要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下才能燃尽。燃料的活燃料的活化能是决定燃烧反应速度的内因。化能是决定燃烧反应速度的内因。一般活化能一般活化能E与煤与煤种有关。一般种有关。一般Vdaf含量小的煤活化能大。含量小的煤活化能大。温度温度T:在一定的活化能在一定的活化能 E下,下,温度越高温度
8、越高,则反应,则反应速度常数速度常数k值越大,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这是因为随反应。这是因为随反应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有效碰撞频率提高,反应速度加快。有效碰撞频率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压力:压力:当反应温度一定时,在反应系统容积不变的当反应温度一定时,在反应系统容积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反应系统的压力,条件下,提高反应系统的压力,相当于提高反应物浓相当于提高反应物浓度度,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因此,理论上可以采用,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因此,理论上可以采用正压燃烧锅炉来强化燃烧,但由于燃烧系统的密封问正压燃烧锅炉
9、来强化燃烧,但由于燃烧系统的密封问题解决不好,所以正压锅炉的使用并不普遍。题解决不好,所以正压锅炉的使用并不普遍。催化反应:催化反应:在反应系统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可以大大在反应系统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因为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提高反应速度,因为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极大提高反应速度。催化剂只能改反应所需活化能,极大提高反应速度。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反应程度。变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反应程度。连锁反应:连锁反应:可以使化学反应自动连续加速进行。反可以使化学反应自动连续加速进行。反应机理是活化中心的繁殖。其过程包括:链的形成、应机理是活化中心的繁
10、殖。其过程包括:链的形成、链的分支、链的终止。链的分支、链的终止。v 不同锅炉中,煤的燃烧方式有多种,不论是哪种燃不同锅炉中,煤的燃烧方式有多种,不论是哪种燃烧方式,都是固体煤与气体之间的多相燃烧,反应烧方式,都是固体煤与气体之间的多相燃烧,反应都是在固相表面进行的(不考虑多孔性)。都是在固相表面进行的(不考虑多孔性)。1. 多相燃烧反应过程:多相燃烧反应过程:(1)氧分子扩散到反应表面。)氧分子扩散到反应表面。(2)氧分子被燃料表面吸附。)氧分子被燃料表面吸附。(3)燃料表面进行燃烧反应。)燃料表面进行燃烧反应。(4)燃烧产物由燃料表面解吸附。)燃烧产物由燃料表面解吸附。(5)燃烧产物扩散到
11、环境。)燃烧产物扩散到环境。2、4、5较快较快1、3较慢(瓶颈)较慢(瓶颈)速度:速度:13:动力燃烧区:动力燃烧区1着火温度着火温度Tzh,是因为熄火与着,是因为熄火与着火时的热力条件不同。并且二者会随反应系统热力条火时的热力条件不同。并且二者会随反应系统热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非物理常数,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件的变化而变化,并非物理常数,只是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特征值。相对特征值。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一般,一般反应能力越强反应能力越强的煤(的煤(Vdaf高,活化能高,活化能E小),着火温度越低,越易小),着火温度越低,越易着火。着火。强化着火防止熄火的措施:强化着火防止熄火的措施:l
12、 加强放热:增加可燃混合物的浓度、初温、压力。加强放热:增加可燃混合物的浓度、初温、压力。l 减少散热:降低气流速度,增强燃烧室保温。减少散热:降低气流速度,增强燃烧室保温。1. 煤的燃烧过程:煤的燃烧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可分成四个阶段。(1)预热干燥阶段:)预热干燥阶段:新入炉煤吸收炉内高温烟气的新入炉煤吸收炉内高温烟气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达到100左右水分逐渐析出,左右水分逐渐析出,煤被干燥。煤被干燥。此阶段吸热不放热此阶段吸热不放热。(2)挥发分析出与着火阶段:)挥发分析出与着火阶段:煤继续吸热,达到一煤继续吸热,达到一定温度后,挥发分析出,同时生成焦炭。挥发
13、分与定温度后,挥发分析出,同时生成焦炭。挥发分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时,就会发生着火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时,就会发生着火燃烧,此时的温度即为煤的着火温度。燃烧,此时的温度即为煤的着火温度。此阶段吸热此阶段吸热。(3)燃烧阶段:)燃烧阶段:温度继续上升,挥发分首先着火燃温度继续上升,挥发分首先着火燃烧,放出热量加热焦炭,焦炭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就烧,放出热量加热焦炭,焦炭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燃烧,大量放热。挥发分的燃烧速度很快,而焦开始燃烧,大量放热。挥发分的燃烧速度很快,而焦炭的燃烧较为复杂,组织好焦炭的燃烧过程是优化燃炭的燃烧较为复杂,组织好焦炭的燃烧过程是优化燃烧的关键。
14、烧的关键。此阶段强烈放热。此阶段强烈放热。(4)燃尽阶段:)燃尽阶段:大部分可燃物已燃尽,少量未燃尽大部分可燃物已燃尽,少量未燃尽的固定碳继续燃烧,碳粒表面形成灰壳,燃尽阶段中的固定碳继续燃烧,碳粒表面形成灰壳,燃尽阶段中由于灰壳阻力、氧浓度降低、气流扰动混合减弱,使由于灰壳阻力、氧浓度降低、气流扰动混合减弱,使燃烧速度明显下降,并占整个燃烧过程的时间最长。燃烧速度明显下降,并占整个燃烧过程的时间最长。此阶段放热较少,此阶段放热较少,且易造成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且易造成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注意:上述各阶段实际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界限。注意:上述各阶段实际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界限。2. 焦炭的燃
15、烧反应机理:焦炭的燃烧反应机理:煤的燃烧基础是焦炭的燃烧。因为:煤的燃烧基础是焦炭的燃烧。因为:焦炭是主要的焦炭是主要的可燃成分;可燃成分;焦炭着火最晚,燃烧持续时间最长,焦焦炭着火最晚,燃烧持续时间最长,焦炭的燃烧时间基本决定了整个粒子的燃烧时间;炭的燃烧时间基本决定了整个粒子的燃烧时间;焦焦炭的发热量占煤的发热量很大份额。炭的发热量占煤的发热量很大份额。一次反应:一次反应:二次反应:二次反应:附加反应:附加反应:22212COCOCOCO , 222122CCOCOCOOCO , 2222222222CH OCOHCH OCOHCOH OCOH碳粒表面燃烧过程碳粒表面燃烧过程低于低于120
16、0高于高于12003. 煤的燃烧特点:煤的燃烧特点:煤中含有水分:煤中含有水分:煤的燃烧过程中,水蒸汽很易和煤的燃烧过程中,水蒸汽很易和C及燃烧产及燃烧产物物CO作用,生成作用,生成CO2和和H2,H2再与再与CO或或CO2反应。这种催化反应。这种催化作用,使燃烧反应更加复杂并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作用,使燃烧反应更加复杂并改变化学反应速度。煤中含有挥发分:煤中含有挥发分:挥发分对煤的着火燃烧有利;但另一方面,挥发分对煤的着火燃烧有利;但另一方面,挥发分析出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并增加了氧气向煤粒表面挥发分析出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并增加了氧气向煤粒表面的扩散阻力,使燃烧过程的初期焦碳的燃烧速度下
17、降。的扩散阻力,使燃烧过程的初期焦碳的燃烧速度下降。 煤中含有矿物杂质:煤中含有矿物杂质:在燃烧过程会生成灰,灰层包裹着碳在燃烧过程会生成灰,灰层包裹着碳粒,会妨碍氧向碳粒表面的扩散,或使碳粒反应表面减少,使粒,会妨碍氧向碳粒表面的扩散,或使碳粒反应表面减少,使燃烧难以进行,燃尽困难。燃烧难以进行,燃尽困难。多孔性:多孔性:煤受热后产生水蒸气和挥发分,增大比表面积,增煤受热后产生水蒸气和挥发分,增大比表面积,增加了反应表面。加了反应表面。 煤粉气流的着火:煤粉气流的着火: 一般希望在离燃烧器出口约一般希望在离燃烧器出口约0.5m处能稳定着火。处能稳定着火。 着火过早着火过早燃烧器喷口温度过高而
18、烧坏燃烧器喷口温度过高而烧坏 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处结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处结渣渣 着火过晚着火过晚火焰中心上移,过热汽温升高火焰中心上移,过热汽温升高 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完全,q4增大增大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要比灰的软化温度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要比灰的软化温度低50100着火热源:着火热源:煤粉气流卷吸回流的高温烟气;煤粉气流卷吸回流的高温烟气;火火焰、炉墙等对煤粉的辐射;焰、炉墙等对煤粉的辐射;燃料进行化学反应释燃料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煤粉气流的着火主要是靠煤粉气流卷煤粉气流的着火主要是靠煤粉气流卷吸高温回流烟气的对流传热。吸高温回流烟气的对流传热。着火热:着火热:将煤粉
19、气流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将煤粉气流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着火热用于加热一次风粉混合物,以及煤粉中水分着火热用于加热一次风粉混合物,以及煤粉中水分的蒸发过热。的蒸发过热。041 10010010010010025101002510100100100arzhrrkdzharmfarrqzhqmfqMQBVrccttMMMBctctM加热煤粉和一次风所需热量加热煤粉和一次风所需热量煤粉中水分蒸发、过热所需热量煤粉中水分蒸发、过热所需热量可见煤粉气流的着火与下列因素有关:可见煤粉气流的着火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次风量一次风量V1、一次风速、一次风速煤粉气流初温煤粉气流初温t0燃料中燃料中Vdaf
20、、Ad、Mar煤粉细度及颗粒分布煤粉细度及颗粒分布炉内散热条件炉内散热条件燃烧器结构特性燃烧器结构特性锅炉负荷锅炉负荷炉炉粉粉风风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燃料性质:燃料性质: 挥发分挥发分Vdaf,着火温度,着火温度,着火热,着火热,煤粉着火困难,煤粉着火困难,着火时间长,着火点离燃烧器喷口距离远。着火时间长,着火点离燃烧器喷口距离远。 水分水分Mar,着火热,着火热,炉温,炉温,不利着火、制粉。,不利着火、制粉。 水分水分Mar,制粉系统易爆燃。,制粉系统易爆燃。 c. 灰分灰分Ad,炉温,炉温,阻碍燃烧,推迟着火。,阻碍燃烧,推迟着火。a. d. 细度细度R
21、x,比表面积,比表面积,着火温度,着火温度,着火推迟。,着火推迟。着火困难的煤,应该磨细一些。着火困难的煤,应该磨细一些。一次风特性:一次风特性: 一次风温一次风温,着火热,着火热,着火加快,并保持炉内高温。,着火加快,并保持炉内高温。因此燃用无烟煤、贫煤时采用热风送粉系统。因此燃用无烟煤、贫煤时采用热风送粉系统。 一次风量一次风量,着火热,着火热,着火推迟;,着火推迟; 一次风量一次风量,燃烧受制,输粉堵塞。,燃烧受制,输粉堵塞。 一次风率一次风率r1:一次风量占输入锅炉总风量的百分一次风量占输入锅炉总风量的百分比。与煤种和制粉系统型式有关。比。与煤种和制粉系统型式有关。 着火性能好的煤,一
22、次风量可适当增大。着火性能好的煤,一次风量可适当增大。 一次风速一次风速,着火推迟,着火点离燃烧器喷口远;,着火推迟,着火点离燃烧器喷口远; 一次风速一次风速,燃烧器喷口烧坏,煤粉管道堵塞。,燃烧器喷口烧坏,煤粉管道堵塞。 最佳一次风速与煤种和燃烧器型式有关。最佳一次风速与煤种和燃烧器型式有关。a. Vdaf,一次风速,一次风速; Vdaf,一次风速,一次风速。炉内特性:炉内特性: 炉内散热条件:炉内散热条件:炉内散热炉内散热,加快着火,稳定燃烧。,加快着火,稳定燃烧。 卫燃带:卫燃带:为了低挥发分煤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为了低挥发分煤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常在燃烧器区域用耐火保温材料将部分水
23、冷壁遮盖常在燃烧器区域用耐火保温材料将部分水冷壁遮盖起来,构成卫燃带,以减少水冷壁吸热量,维持燃起来,构成卫燃带,以减少水冷壁吸热量,维持燃烧器区域烟气的温度水平,改善煤粉气流着火条件。烧器区域烟气的温度水平,改善煤粉气流着火条件。但卫燃带结渣严重,燃用无烟煤时才敷设卫燃带。但卫燃带结渣严重,燃用无烟煤时才敷设卫燃带。 锅炉负荷锅炉负荷D :D,则,则B,炉温,炉温,对着火和燃烧稳,对着火和燃烧稳定性不利,甚至可能熄火。定性不利,甚至可能熄火。 着火稳定性条件限制了煤粉锅炉负荷的调节范围。着火稳定性条件限制了煤粉锅炉负荷的调节范围。a. 固态排渣煤粉炉只能在高于固态排渣煤粉炉只能在高于70%
24、额定负荷下运额定负荷下运行。行。 燃烧器结构和布置:燃烧器结构和布置:一二次风混合时机:一二次风混合时机:混合过早,在一次风煤粉气流混合过早,在一次风煤粉气流着火前就混入二次风,相当于增大了一次风量,着着火前就混入二次风,相当于增大了一次风量,着火热火热,着火推迟;混合过晚,导致供氧不足,限,着火推迟;混合过晚,导致供氧不足,限制固定碳燃烧。并且为了保证一二次风混合扰动强制固定碳燃烧。并且为了保证一二次风混合扰动强烈,二次风风速高于一次风风速。燃用烈,二次风风速高于一次风风速。燃用Vdaf低的煤低的煤种,二次风混入一次风的时间应适当推迟。种,二次风混入一次风的时间应适当推迟。燃烧器出口截面积:
25、燃烧器出口截面积:过大,煤粉气流卷吸能力小,过大,煤粉气流卷吸能力小,着火点距离喷口远。多采用多个较小尺寸燃烧器替着火点距离喷口远。多采用多个较小尺寸燃烧器替代大燃烧器。代大燃烧器。总结:强化煤粉气流稳定着火的措施总结:强化煤粉气流稳定着火的措施保证供给热量:保证供给热量:组织强烈的烟气回流,保证燃烧器组织强烈的烟气回流,保证燃烧器出口附近煤粉一次风气流与热烟气的强烈混合,敷出口附近煤粉一次风气流与热烟气的强烈混合,敷设卫燃带,维持炉内高温。保证供给足够的热量用设卫燃带,维持炉内高温。保证供给足够的热量用于稳定着火。于稳定着火。降低着火热:降低着火热:提高煤粉气流初温,采用合适的一次提高煤粉气
26、流初温,采用合适的一次风量和一次风速。风量和一次风速。其他:其他:采用合适的煤粉细度。采用合适的煤粉细度。例如,燃用无烟煤,常采用热风送粉系统,并减小例如,燃用无烟煤,常采用热风送粉系统,并减小煤粉细度煤粉细度Rx和敷设卫燃带来稳定着火。和敷设卫燃带来稳定着火。2. 煤粉气流的完全燃烧:煤粉气流的完全燃烧:在煤粉气流着火后,是煤粉颗粒的强烈燃烧和焦炭在煤粉气流着火后,是煤粉颗粒的强烈燃烧和焦炭的燃尽阶段。燃烧过程越良好,即燃烧过程越接近的燃尽阶段。燃烧过程越良好,即燃烧过程越接近完全燃烧。完全燃烧。完全燃烧完全燃烧:在安全性上,要求不结渣,不出现膜态:在安全性上,要求不结渣,不出现膜态沸腾;在
27、经济性上,要求燃烧效率最高。沸腾;在经济性上,要求燃烧效率最高。34100rqq煤粉气流的完全燃烧条件:煤粉气流的完全燃烧条件:供应合适的空气量:供应合适的空气量:炉膛出口最佳过量空气系数。炉膛出口最佳过量空气系数。q2q4q3q2+ q3+ q4l最佳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使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使得得q2+q3+q4最小。一最小。一般通过燃烧调整试验般通过燃烧调整试验来确定。烟煤一般取来确定。烟煤一般取1.15;无烟煤、贫煤;无烟煤、贫煤一般取一般取1.2。适当高的炉温:适当高的炉温:不产生水冷壁结渣和膜态沸腾的前不产生水冷壁结渣和膜态沸腾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炉温,可提高燃烧速度,促使燃烧提下,适当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本课程动物课件
-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学习资料
-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公派留学博士研究生名单
- 2025乡村振兴战略农产品购销合同
- 当代散文《绿叶之梦》
- 2025年导游员(讲解员)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造纸与印刷技术发展作业指导书
- 公司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协议书
- 数字营销能力测试
- 变电土建工程材料检测和试验标准清单(含桩基)
-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42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多边形思维导图知识讲解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中广核线上测评题库
- 油气开发全过程(勘探+钻井+压裂+集输)
- 联合伟世: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
- 事业单位离岗创业规定2024年
-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及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 山东省济南市中区2024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