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弟子列传》颜渊篇练习答案_第1页
《仲尼弟子列传》颜渊篇练习答案_第2页
《仲尼弟子列传》颜渊篇练习答案_第3页
《仲尼弟子列传》颜渊篇练习答案_第4页
《仲尼弟子列传》颜渊篇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仲尼弟子列传颜渊篇练习参考答案7思考与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 死。2. 一日 克 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3. 请问其 目 目:纲目,具体要点4.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 子谓子贡曰:“ 女 与回也孰愈 ?”6.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 愚7. 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蚤:通“早” 克:克制,约束校:计较 女:通“汝” 如:好像 肱:胳膊愈:胜过归:称赞,赞许二、翻译下列语句:1. 用之则行,舍之则,惟我与尔有是夫!翻译:孔子对颜渊道: “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2.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翻译:赤手空拳和

2、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3.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翻译: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孔门将“德行”放在四科之首,对于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发呢?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篇练习思考与练习1.2.4.、解释下列加点词:孔子常 黜 其辩汝与回也孰愈 3. 求之与?抑 与之与?君之伐鲁过 矣黜:驳斥 愈:胜过 抑:连词,或者,还是 过:错驳斥胜过连词,或者,还是错5.战胜以 骄 主,破国以尊 臣,而君之功不6. 孤 主制齐者唯君也。7. 且王必 恶越,臣请东见越王8. 有 报 人之志,使人知之,殆 也报殆9. 今王诚 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10. 臣闻之,虑不先定

3、不可以应卒 、翻译下列句子:与焉 骄:使骄傲 尊:使尊贵孤:使孤立必:果真报:报复诚:果真卒:通“猝”,突然,仓猝1. 子贡问曰: “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翻译:子贡说: “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2. 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翻译: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3. 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翻译: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

4、4.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翻译: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三、思考:孔子在评价自己学生时说, “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认为子贡“达”,请你结合下面一则语录,谈谈你对子贡之“达”的理解子张问:“土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日:“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日:“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日:“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 颜渊仲尼弟子列传子路篇练习1.孔子设礼隼诱子路稍:逐渐,渐渐2.因门人请为弟子因:经由,通过3

5、.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亡:逃亡4.子羔卒去卒:最终5.造贾瑞,贾喊与孔悝登台造:前往6.于是子路欲燔台,贾喊惧燔::烧7.日:“嗟乎,由死矣! ”已而旱死果:果然8.不快不求,何用小臧,皮:忌恨,嫉妒思考与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二、翻译下列语句:美,1 .衣敝缢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译文: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罢!2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译文: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3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译文:仲由啦,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叫他负责兵役和军政的工作。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晓得

6、。 三、思考: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勇”的理解。6【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背诵第五、第七则。二、什么是“有教无类”?你觉得在现实中,老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解题思路】在现实中,老师要想做到“有教无类”的话,应该对个性不同、资质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 别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地加以教育,而不能厚此薄彼。三、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到的认识或启发。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

7、襄子日:“可以益矣。”孔子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日:“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日:“巳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日:“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通“顽”) 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日: “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解题思路】孟子谈君子有三乐,一乐主要是父母兄弟的天伦之乐,二乐主要是德行完满之乐,三乐主要是教育后进之乐。孟子把这三乐置于统治天下之上,可见出他对血缘伦理、道德修为(体现在处世和自处的各个方面)、教书育人的高度

8、重视,可见出他对父母亲人、天下英才乃至众生的挚爱。孟子高扬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启发人们予以应有的重 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学鼓琴” 一段启发我们:不管学什么东西,都不能浅尝辄止。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 .中人以上中人一一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2 .闻斯行诸斯一一则、就。3 .弃而理之。违一一指离开。4 .不愤不启愤一一心求通而未得之意5 .思而不学则殆.殆一一危险6 .起予者商也起一一启发。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1 .学而不思则罔起一一欺骗、蒙蔽。一说通“惘”,迷惑2 .于吾言无所不说说一一通“悦”六、翻译以下句子。1 .子路问:“闻斯行诸?”

9、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2)其闻斯行之?”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 ”孔子道:“有爸爸哥哥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2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4),故退之。”孔子道:“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3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 (4)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5) 一邦,则 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崔杼无理地杀掉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又到了一国,又说道: 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

10、于是又离开。这个 人怎么样?译文参考1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2孔子说:“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3子路问道:“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 ”孔子说:“有父亲兄长活着,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呢?”冉有问道:“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 ”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它!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有父亲兄长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 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 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

11、所以(我这样回答他)压压他。”4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做官当令尹(为楚国国君之下地位最高的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没有生气的脸色。自己做令尹时候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这人怎么样呢? ”孔子说:“算得上忠了。子张说:“算得上仁了吗? ”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子张又问:“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这四十匹马离开了齐国。到了另 外一个国家,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一样啊。于是离开了这个国家。又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一样啊。于是又离开了这个国家。这个人怎么样啊? ”孔子说:“算得上清了。

12、”子张说:“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5孔子说:“不是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角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角的情况(就是说不能由一件事 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就不再次去教他。”6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啊。”7孔子说:“只是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学就会陷入危险。”8孔子说:“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对我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9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巴结别人,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13、“可以啊。但是不如贫穷而安于道,富有而喜好礼啊。子贡说:“诗三百说:好比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 好比加工玉石,用刀雕刻之后还要打磨。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孔子说:“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诗三百了,告诉他以往的事情就能推知道将来的事情! ”10子夏(即卜商)问道:“'美丽的笑容上面泛起一对酒窝,漂亮的眼睛闪闪转动,未染色的丝绸变成了艳丽的 衣裳,这是说什么啊? ”孔子说:“这是说绘画后于白色的底子。”子夏说:“礼后于人的本性吗(就是说礼是施于人的本性上面的吗)? ”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跟他讨论诗三百了。 ”第七单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解释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0述而)敏:勤勉。2 . “居!吾语女.。” (17.8阳货)语:告诉。女,通“汝”,你。3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2泰伯)笃:用深厚感情对待。4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3雍也)亡:同“无”,没有。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学而)弟:同“悌”,敬爱兄长。二、请翻译下列句子。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

15、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9季氏) 翻译: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实践中遇见困难,再去学它,又 是再次一等;遇见困难而不学,老百姓就是这种最下等的了。”2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17.8阳货)翻译:”爱仁德,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耍聪明,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 就是放荡而无基础;爱诚实,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害了自己;”3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8.2泰伯)翻译: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

16、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蕙 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4学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16.13季氏)翻译:答道:“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道:学诗没有?我道: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

17、诗。”5论语专题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思考与练习】、重点实词积累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以告者过也(犯错误)夫子贝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在恰当的时候) 饭疏食饮水(动词,吃)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离开、摆脱)若臧武仲之知.(通“智,智慧”)义之与比(并列、紧靠)君子尚勇乎(崇尚)闻义不能徙(迁移、改变)、一词多义于:千我如浮云(对,对于)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日(向)以:以告者过也(把)文之以礼乐(用)君子义以为上(认为)之: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助词,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代词,代富与贵)德之不修,学之不 讲(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翻译下列语句,注意它们在句式上的特点。1 .见到正义不去做(或义所宜为却不为),这是没有勇气。2 .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3 .他人的才德,是丘陵。4 .孔子说:“(他)是隐士。”5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以上皆为判断句式。四、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解题思路】提示:此题为开放式讨论,同学们要结合各自了解的社会现象来陈述。参考答题思路之一: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