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6年02月Journal of Hanshan Teachers Co lleg e Feb 12006收稿日期:20050309作者简介:陈先哲(1963,男,汉族,广东茂名人,广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干部。影响潮汕地区人才观念的文化因素及对策研究陈先哲(广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潮汕地区近年来发展缓慢,与人才相对匮乏不无相关,当地相对滞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潮汕文化的劣根性是导致产生这种人才观念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政策推动、宣传发动等手段,推动潮汕文化的创新,才能进而推动当地的人才观念的更新,从而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实现经济
2、的振兴。 关键词:潮汕地区;人才观念;文化中图分类号:G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0601-0016-05以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主构成的潮汕地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无论人文抑或经济,都曾在广东地区甚至在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市汕头爆发信用危机所带来的一连串负面影响,潮汕地区的经济辉煌不再,加上珠三角地区近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越发凸现出潮汕地区的经济不景气。目前对如何重塑潮汕地区辉煌的探讨也正如火如荼,笔者试从人才及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才是关键。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会议,把/人才强国0上升到国家重要
3、战略决策的地位;现在各省市也纷纷提出/人才强省0、/人才强市0的口号,人才的作用,可见一斑。历史上的潮汕地区,人才辈出,即使如今,也不乏能人、才人。但从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人才现状,却不容乐观。去年笔者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范围内的人才调研,调查了粤东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城市的人才状况,无论是调查数据还是所见所闻,都深刻地感到:潮汕地区人才状况令人堪忧。以下根据调研情况,对潮汕三市人才队伍状况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一人才总量偏少,人才密度低。汕头市人才总量18.1万,潮州市人才总量4.5万,揭阳市人才总量6.8万,在人口众多的潮汕地区显得人才密度偏低。(二人才环境不良,引进人才和留
4、住人才存在困难。一方面,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多数不愿意回本地工作,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人才环境不良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引进人才难度增大,人才外流现象日趋严重。(三人才结构和人才分布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在教育、经济、卫生等行业分布比较密集,农业、科技、法律等行业相对偏少。(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汕头市141,974人,高级职称5160人,占总数的3.63%,潮州市专业技术人员28,491人,高级职称710人,占总数的2.49%,揭阳市专业技术人员30,712人,高级职称1202人,占总数的3.9%,同比低于全省的4.51%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全国先进省
5、市如辽宁的11.2%,北京的9.40%,上海的8.41%。以上数据为各市2003年底统计数据。一经济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潮汕地区近年来经济萎靡不振自然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重大影响。但笔者认为,造成现在潮汕地区人才状况落后一个更重要原因是潮汕地区的人才观念。人才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人才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人才队伍的萎缩。潮汕地区普遍存在的落后的人才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技能人才的轻视。480万人口的汕头市只有826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的技工,潮州市技师只有255人(全部是潮菜厨师,有的市因条件限制,至今连技师的考评工作都尚未开展。技能人才在广东甚至在全国的缺口都很大,在潮汕地区更甚。潮汕
6、人宁可让自己的子女不读书去做生意也不愿意让他们就读技工学校。另外,政府部门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认识不足,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还没有建立,有的市甚至连一间像样的技工学校都没有。(二对外来人才的排斥。在以潮州话为中心的潮汕地区,曾经存在过这样的现象,潮汕人开的商店卖商品给潮汕人和卖给外地人价格是不一样的。尽管现在这样的现象不复存在,但流传下来的影响不会就此消除。潮汕人也许并非刻意而为之,但在外来人看来,就分明有一种遭受排斥的感觉。因此在潮汕地区,/每一个外来者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生活。其心理的受压抑和受排斥感真是时时处处。对此,任何一个外来者只有两种选择:离开或同化。没有第
7、三条路。同化无异于脱胎换骨,其难度之大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因此,最终落荒而逃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01(三对女性人才的忽视。在潮汕,人们对男性的要求是很高的,男性必须为家庭负责甚至为家族的振兴负责,而女性更多被定位为相夫教子、料理家务的角色。潮汕女性的温柔、贤淑一直以来被传为美名,但长期以来,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和生活模式却不知埋没了多少潮汕女性的才能。以致在社会精英阶层中鲜有潮汕女性的身影,出外的潮汕女性精英更是少之又少,女性大多被/规定0在一些有限的社会活动空间里。本应作为/半边天0的潮汕女性,长期在一定程度上被不公正地排除在潮汕主流社会生活之外,没有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
8、力量。二人才观念,在近年来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在不断地寻求和国际接轨的途径。作为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潮汕地区人才观念,也当进行反思。全国人才会议强调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人人皆可成才0,而潮汕地区对这几类人才的观念显然与此相悖。所以,作为潮汕地区,当务之急就是转变人才观念,改善人才环境,加快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做到人尽其才。导致潮汕地区形成这种相对滞后的人才观念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源远流长的潮汕文化,准确地说,是潮汕文化的劣根性所衍生。这里所指文化,并非潮剧、功夫茶等表象层、器质层的文化,而指的是积淀下来的观念心态文化。这其中当然包括有/刻苦拼搏0、/冒险开拓0、/精
9、明务实0的创业精神;有/义利并举0、/诚实受信0、/情系乡土0的社会精神;有/长幼有序0、/忠孝悌怜0、/勤俭持家0的家族精神2(P2。但任何文化都有其劣根性,潮汕文化也不能避免。正是以下潮汕文化的劣根性对潮汕地区人才观念的形成影响至深:(一重商轻工的传统观念,是轻视技能人才的原因。潮汕人素有/东方犹太人0之称,指的是潮汕人像犹太人一样善于经商理财。在明清年间, /闽人大量移居本地,一方面更加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人口大幅增长而出现土田所产不能自给的情况。-耕三渔七,商船贩舶往来如蚁.正是当时的写照03。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口愈来愈多,商人的地位因此而提高,逐渐/动摇了-学而优则仕.和
10、-农本商末.的价值取向,为近代潮汕社会阶层的流动及工商业的崛起破除了思想禁锢,使近代潮汕社会得以活跃起来02(P3,重商轻工文化也逐渐在潮汕人观念里落地生根,/他们培养子弟读书,只求粗通文字,以便经商贸易,不求科举仕途上显达,他们安于商人生活04(P3,潮汕人的这种心态为商人取代士人、读书人成为潮汕社会的主导阶层提供了根本的支撑。重商轻工的观念,在潮汕近现代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这种观念的后遗症也给现时期的潮汕经济带来了新的冲击。因为在现在的潮汕社会,/农本商末0已经变成了/商本农末0和/商本工末0,从事技术性工作往往被视为没志气、没出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0,试问,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从事
11、不被社会主流认可的工作呢?所以如今,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潮汕经济发展的瓶颈,潮汕不少有发展前途的市办工厂、区办工厂就是因为技术工人缺乏而未能不断壮大反而逐渐萎缩。与重视发展实业的珠三角相比,潮汕地区则由于缺乏强大的基础产业和技术人才队伍做后盾,以前引以为豪的贸易经济也随之陷入困境。(二/潮汕中心主义0和家族主义导致对外来人才的排斥。北京人常以自己为/皇城根儿0而自豪,但这种自豪感和潮汕人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据说在早年,不少潮汕人根本就不知道北京在哪,也不屑于知道。现在很多研究者将潮汕人的自豪感归因于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封闭,自然条件良好,远离战乱,长期以来过着较为优裕的生活。加上潮汕地区确实
12、产生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文化,如潮剧,潮菜、瓷器、潮绣,生活上的自足感和文化上的成就感加在一起便衍生出了/潮汕中心主义0,近代以来更因为海外潮人在工商界的成功而不断被强化。另外,潮汕商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家族主义也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在相当多的潮汕企业中,几乎就是/家企不分0: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姑姨舅妗,等等,都加入到企业中来,使得企业的家族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原始性5。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现代商业分工合作越来越细致的环境中,企业的家族化往往缺乏对各种人才的吸引和吸纳能力,多数只能以被淘汰收场。在这种/潮汕中心主义0和家族主义的社会氛围中,本地潮汕人完全处于主流地位,很多公平缺失的现象便会由此滋生
13、,比如排斥异类,安插同种,地方保护等。从一些潮汕人对非潮汕人的称呼中都可以看出来,他们称讲白话的人为/白话仔0,称客家人为/客仔0,称非广东的人为/外省仔0。外地人在这里,没有家的感觉,严重缺乏归属感,试问他们如何愿意为当地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安居0尚且不能,谈何/乐业0?(三封建文化及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对女性人才的忽视。潮汕人重鬼神,不论城乡,各种庙宇、/老爷生0特别多,而且香火旺盛,岁时节庆的各类祭祀活动更是热火朝天。这些很大程度上缘于潮汕民俗,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封建文化在潮汕人中占有很重的地位。而重男轻女这种封建思想残余更是在潮汕社会中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思想来自于小农经济时代,在社会
14、生产低下的情况下,体力劳动显得尤其重要,男性自然比女性更具优势,因而女性就更多地承担起了相夫教子、料理家务的任务。在这样的社会分工下,男性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拥有对社会事务的话语权,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就此形成并影响至今。在潮汕人的家里,很少看到男人做家务,而潮汕女人从古到今,大概也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一般都会尽心尽力地上奉高堂,相夫教子。在重男轻女的潮汕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0,女性相对接受教育的机会要少得多,成才的机率也相应降低。更严重的是:重男轻女思想所产生的文化惰性使大多数潮汕女子安于现状,不思出人头地,很多女性人才往往就此埋没,就算偶有出类拔萃的女性人才,也是背负着沉重的传统压力,甚至
15、稍有不慎,就会淹没在唾沫星子里面。三一个地方的发展,离开文化的动力和源泉,不可能有质的提升和大的进展。知识经济更本质地讲,是文化经济。在当代,发展既表现在经济的发展,也表现在文化的发展。/潮汕文化曾经造就了特有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哺养了刻苦耐劳、不怕冒险、敢于拼搏的潮汕人民,培育了一代坐着-红头船.走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的潮汕华侨。06过去潮汕的发展,文化的推动力功不可没,今后潮汕的发展同样需要强大的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和文化支持。面对经济不再有优势、人才相对缺乏的现状,潮汕文化只有保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人才观念的更新,从而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潮汕经济
16、的再度辉煌重燃希望。文化的扬弃,如果缺乏导向性,在民间是不易自发形成的。因此笔者在此特意强调政府的作用:有为的政府不但应该在发展经济上不遗余力,在先进文化的弘扬和引导上也应该尽心尽力。特别是当前,广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新目标,各级政府更应该在此方面有所作为。窃认为,改变潮汕地区落后的人才观念和状况,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政策推动、宣传发动等手段,从潮汕文化创新的几个方面入手:(一推广普通话,打破/潮汕中心主义0,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吸引外来人才。潮汕文化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打破/潮汕中心主义0的情结。重中之重,是推广普及普通话。一方面,要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地宣传、推广普通话,比如去年
17、汕头市就借助作为全国推广普通话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作了大力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多开设普通话电台、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使用潮汕话的传媒,从语言上打通外来人才心中的隔膜。此外,还可以利用外来人才的力量,聘请他们作为兼职的普通话培训教师、普通话宣传推广员,形成合力,共创良好的语言环境。创新潮汕文化,要以/海纳百川0的胸怀来欢迎外来文化。/事实上,某种文化的优势不应该以地域、民族来划分,而应该以人本身的发展为尺度,哪一种文化对人的发展有利就应该吸收,反之,就应该抛弃。07(P4所以,无论是周边的客家地区、闽南地区,还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都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要善于吸纳其精华为潮
18、汕文化所用。以上两点,对于吸引外来人才至关重要。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表明,哪个地方的文化更具兼容性,更尊重人才(包括外来人才,哪里就对人才更有吸引力。只有尽可能消除外来人才在语言上、观念上的隔阂,排除沟通的障碍,才能使外来人才融入本地社会,为本地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摒除重男轻女思想,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给女性人才提供更多成长空间。潮汕地区是广东省内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最差的地区,在管制甚严的情况下,潮汕地区甚至还有一对夫妇育有几个子女的现象存在。有些人为了多生孩子,抛下故土家业,四处躲闪,以逃避政府的管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残余,使得大部分潮汕人都希望生下男丁以续家族香火,甚至认为多子多福、
19、香火更加旺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地位可想而知。而试图单纯从观念上对他们改造,效果微乎其微。最直接有效的一条就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召开部分市人口计生工作座谈会就特别强调,潮汕地区的计划生育形势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则负责领导乌纱不保,显示出省政府狠抓潮汕地区计划生育的坚定决心。只有通过执行这样的铁腕手段,才能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到位,使越来越多的潮汕家庭都真正做到/只生一个0。重男轻女的社会观念就会逐渐扭转。那么,女性人才就会逐步获得平等对待的机会。其次,必须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观念,给女性提供更多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当然,目前女性
20、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是全国都存在的问题,据一份中国女性统计资料分析,100名女性劳动者中,农民75人,工人12人,商业服务员6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仅7人。这说明只有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才能让她们获得更多的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才能得以提高。另外,女性的就业状况也反映出目前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实,同等条件下女性通常处于劣势。所以,政府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女性的各种陈旧观念和落后行为,大力提倡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的社会风尚,为女性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更多的优秀女性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三工贸并重,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潮汕地区长期以来重商轻工,许多精明的潮
21、汕商人将商品由低价之地转向高价之地赚钱。但大多数仅限于此,以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无法进入高一级的财富创造,因为实业基础比较薄弱,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坚实的第二产业为商贸作支撑。不久前,汕头市党政不少中上层干部组团前往珠三角、苏州、昆山以及闽南/金三角0等地考察学习,身临其境,跳出汕头看汕头,面对各地蔚为壮观的发展气势,汕头市领导不禁感慨:/汕头的短处就在于实业不强。0所以,现在适合潮汕地区发展的路子只能是/工贸并重0,那就意味着要改变重商轻工观念,大力发展实业,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而在目前潮汕地区经济吸引力不强的情况下,单靠引进外来技能人才是不切实际的,自身的培养才是关键。现阶段,无论
22、是中央还是广东省政府,都对培养技能人才相当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教育部5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6第18条就指出:/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要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要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0,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紧密结合,共同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软件产业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0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也于日前决定实施30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即从2004年至2
23、006年培养30万名高技能人才,包括新技师(含高级技师5万名、高级工25万名。为实现这一目标,广东省计划建设30所5000人以上规模的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45所3000人以上规模的国家重点技校,力争4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万人。政策已经开始铺路,机会就在面前,善于抓住机会的潮汕人不应错失。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改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看法,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扶持并创办一批技工学校,大力培养技能人才,为潮汕地区明天的实业振兴储备人才。参考文献:1徐常.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从地域文化解读汕2郭剑鸣.潮汕近代化成功的文化启示J.汕头大学学报,2002,(6.3金汕.善贾重商的潮汕人N.中华读书报,1999-11-03.4林济.潮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5驿路风尘.潮汕的春天还会到来吗?一个潮汕6林霖.潮汕文化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N.特区晚报,2004-04-13.7方征,郭宏湘.文化局限还是制度制约J.决策咨询,2002,(6.C ultural Factors and Strategies Study Concerning the Co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汽车租赁合同系列(2025版)
- 社区居民委会保安服务合同(2025版)
- 汽车租赁合同标准范文2025年
- 企业咨询顾问合同2025年
- 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
-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 陆上货物运输托运合同范文2025年
- 2025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临时安全用电协议书(2025版)
- 日本历史题目及答案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机构与人员-我国GMP对机构和人员的要求
- 多旋翼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备考试题库大全-上部分
- 《电力机车制动机》 课件 项目三 CCB-II制动系统
- 信号灯、标志牌-标线、护栏、检验批
- 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约定分摊协议书
- 学管师薪资体系
- 2016版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联想云教室方案
- 2022年仙桃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 JJG 1044-2008卡尔·费休库仑法微量水分测定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