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避暑山庄平原区植物景观设计_第1页
浅谈避暑山庄平原区植物景观设计_第2页
浅谈避暑山庄平原区植物景观设计_第3页
浅谈避暑山庄平原区植物景观设计_第4页
浅谈避暑山庄平原区植物景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避暑山庄平原区植物景观设计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集我国造园艺术之大成。既具北方园林的雄奇浑厚,又有南方园林的典雅和谐。园内宫殿区古朴清雅,凝重威严;湖泊区洲岛错落,波光粼粼;平原区古树参天,绿草如茵。近年来,随着对山庄平原区违章建筑的拆除,如何恢复平原区景观的原貌,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 1 历史状况与设计原则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面积约46hm2,地势平坦开阔,东部为万树园,西部为试马埭,周围分布有20余组园林建筑(图1)。据历史文献记载,山庄的湖区及平原区为武烈河河谷平原,是蒙古牧民的牧场。对此,康熙皇帝在芝径云堤诗中曾有记述:“避暑漠北土脉肥,访问村老寻石碣。众云蒙古

2、牧马场,并乏人家无枯骨。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因而乘骑阅河隈,弯弯曲曲满林樾。测量荒野阅水平,庄田勿动树勿发。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正是这独特的自然环境,康熙皇帝才选择这块风水宝地造园。“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和“庄田勿动树勿发”,是康熙皇帝建筑避暑山庄的指导思想,也是山庄平原区植物配置的原则。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充分尊重历史原貌,因地制宜,科学配置,从山庄的总体布局出发,继承传统特点,根据立地条件和季节变化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景色优势,使各景点既独立成景,又相互联系,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

3、,增强了园林艺术的表现力。 2 功能分区设计 2.1万树园 万树园是乾隆三十六景之二十景。“虽以园名,不施土木”,“嘉木罗植,成荫列幕”,“灌树成帷幄,绿草铺茵毯”。由于此处地势平坦,面积辽阔,树木数量、种类繁多,故御题“万树园”,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一石碑为标志。万树园植物景观经过清朝衰败、军阀破坏、日伪洗劫,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根据史料记载,恢复植被,进行植物配置,主要从花草树木的种类、数量上做文章,用植物吸引人。以乡土优势种为主,增加特点突出的植物,使万树园植物配置的层次变化、季相变化、色彩变化和园林景观丰富起来。每处树丛、树群都有独特的风格,乔木与灌木、花草结合,南北树种结

4、合,在植物种类及组合形式上,增加了变化。如今,当游人来到万树园,环顾四周,只见草丰林茂,野花盛开,群鹿悠悠,百鸟争鸣,清新的疏林草地,仿佛使人置身于蒙古草原。在此不大的空间里,产生了辽阔无际的感觉。 2.1.1蒙古包 蒙古包群置于万树园景区的中心。在植物配置时,保留了风景透视线。于此,可透视南面澄湖边的四亭、试马埭、春好轩,北面的永佑寺等景区。有藏有露,藏露结合的植物配置,使这里成为观景和景观的中心。在此可深刻地体会到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所说:“景愈藏,景界愈大”的意义。包群周围,遍插满族八色锦旗,包群内高杆上挂起灯笼,夜晚串串红灯醒目耀眼,既是夜景又是路标,诱导游人前往。 蒙古包以草地为主

5、,草地当中选择树冠较大、姿态优美的榆树、杨树、国槐和白桦作为观赏对象和庇荫树,花草树木衬托着洁白的蒙古包。包群当中点缀花灌木,边缘配置宿根花卉,形成缀花草坪。包群前设草坪,中间点缀孤植树。包群背后和西侧的草地上,丛植云杉,群植白桦,作为蒙古包的背景和衬景。树丛和树群幽深雅致,与西北的树木和群山联成一体。云杉、白桦引于围场坝上草原,树丛、树群象征着蒙古包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在此环境下居住,夜晚围拢在篝火旁,边轻歌曼舞,边品尝蒙古风味佳肴,体会着草原情调,令人心旷神怡。正如乾隆皇帝赞美的那样:“秀木佳阴尘不到,乘凉点笔合于斯”。 2.1.2万树园南部 当年草深林茂,飞禽走兽充盈,连群结翼,麋鹿、野

6、兔结伙,山鸡、野鸭成群,白鹤飞舞,野趣横生。康熙皇帝称这里“平原如掌,草丰茂木,麇雉兔交牣其间”。这里高大乔木较多,为了增加树木的高低变化和季节变化,在植物景观设计时,适当增加一些较矮乔木和彩色树种。配置秋天观叶树种,如五角枫(Acermono)、黄栌(Cotinus coggygris)、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灯台树(Comus controversa)、桑树等,再现“渐觉松荫满,又看枫叶翻”的景色。为大量召引鸟禽,又增加一些观果植物,如明开夜合(Euonymus bungeanus)、山丁子(Malus baccata)、 海棠 (Malus prunifolia

7、)、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忍冬(Lonicera iaponica)等,再现了“山深悦鸟性,乔木早迁莺”和“好鸟枝头,游鱼波际”的景色。湖边的杨树和柳树,则再现“凌云皆老松,近水少杨柳”和“昨日闻莺鸣柳树”的景色。这里乔木灌木种类繁多,树木密度比中心稍大,有疏有密,疏密结合。在构图上以疏林草地景观为主,重点突出树木组合的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正像清人蒋和写竹杂记中说的那样:“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另外,利用剪草机控制野草高度,再现“草不盈寸”、“绿草铺茵毯”的景观。这幽雅恬静的环境,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形成了自然优美的植物景观。 2.1.3万树

8、园北部 这里面积广阔,树木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密,即由丛林向风景林渐次过渡。这里植物配置以树丛和树群为主景,模拟自然生态群落,在构图上突出树木的群体美。为了与西侧山脊上的青枫绿屿景区呼应,增加了有色彩变化的主景树种,突出秋季景色。如秋天红叶的五角枫、黄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黄叶的桑树、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白桦、银杏;红果的明开夜合、海棠、山丁子等,尽量丰富其色彩。为强调主景树种,采用了片植和群植方式,以取得形式简练,内容含蓄的效果。每处树丛和树群,按照树木的种类、高矮合理搭配,以丰富层

9、次变化和季相变化。混交林层次变化多,同种树群则性格明显独特。利用地形的起伏、同类树木的树龄大小、不同植物的高低错落进行组合,增加了立体轮廓的丰度。在树丛、树群的组合上,注重个体美与群体美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个体在群体中的构图作用。采用简繁、明暗、浓淡及色彩等组合和对比等,突出主景。并按照传统造景手法,模拟自然山林,利用林间隙地,设置木桌、石凳,给游人提供古朴山野趣味的小憩环境。设林间曲径,满足游人穿越树林寻古探幽的好奇心。利用广阔的草地,将各具特色的丛林联系起来,使这里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变化,成为草原风光的尾声。这里的茂林与西北面的山林连成一体,似绵延林海,一望无际,体现了原始森林美的效果。这种

10、原始的古野和宁静,正是万树园植物景观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2.2澄湖北岸 澄湖北岸四亭水流云在,莺转乔木、濠濮间想、甫田丛樾。位于湖区与平原区交界的游览路线上,两端分别与湖区的东西两条游览路线相连接,是风景透视线的交汇处和风景荟萃之地,在此可欣赏到湖区及平原区的最佳风景画面。四亭作为湖区和平原区的分界,通过既分隔又联系的手法,使两个景区过渡得非常自然。四亭造型各异,古朴清秀,又为两个景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各亭利用风景透视线,与周围各景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因借,成为有机整体。游览四亭,景观对比强烈,有时古树虬枝,芳草绿荫,有时花木夹道,鸟语花香;有时田园风情,瓜果飘香。可谓步移景异,诱人观赏。

11、2.3试马埭 试马埭是乾隆三十六景之二十一景。“万树园西南,草柔地旷,驰道如弦”,乾隆年间曾立碑碣,上刻弘历亲书“试马埭”。当年每至”木兰秋猕”之前,清帝总是要从全国各地收集名马,在试马埭“考牧别群,相其驽骏,而调试之”。这里是一片草地构成的赛马场,土地平旷,绿草广茂,如绿毯平铺,与万树园联成一片。清人纪晓岚在阅草堂笔笔记中描述了当时的景象:“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绿,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短者, 苑丁谓之规矩草”。绿毯八韵碑也描写了这一带的景色,诗序说:“山庄土美草丰,连冈遍野,而以鹿多姿食不致蔚长,铺地不过寸余,诚绿毯也”。诗曰:“绿毯试云何处,最惟避暑此山庄。却非西旅织裘物,本是

12、北人牧马场。雨足翠茵铺满地,夏中碧厨被连冈?度不尺盈刚及寸,闻殊香熟及饶芳”。此诗是乾隆皇帝在万树园、试马埭的草地上休息时,触景生情所作。 试马埭的土堤是挖湖堆筑而成,土堤南北延伸,两端向东弯曲,形状颇似弓背。南北两端地势高平,最适眺望堤下广茂草地,所以当年在南端搭设“遮棚”、“御座”,供清帝检阅“考牧”、“试马”。乾隆皇帝题写了试马埭诗:“试马榆荫锦埭平,流珠喷玉只虚名。骊黄牝牡皆形相,骐骥惟当识性情”。正是由于此处土堤似弓,“驰道如弦”,故题名“试马埭”。 试马埭草坪面积约63hm2,南部空心草坪南北长约310m。东西宽约170m,所以在空间上给人以辽阔的感觉。因周围树高与草坪长、宽之比分

13、别为1:20和1:10,草地面积大,视线深远,但是在构图上比较平淡,缺乏重点。所以在植物调整时,将试马埭空心草坪北部,颇似苍古虬枝树桩盆景的两棵古榆作为草坪的主景树,起着构图中心的作用由主景树的东南向西北两个方向看,远处有层峦叠翠的群峰及山颠锤峰落照、南山积雪和北枕双峰古亭,作为背景烘托;由主景树的西北向东南两个方向看,可视山庄外的奇峰异石,磬锤峰、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帽作为远景,高低起伏、前后错落的疏林作背景衬托,眼前平静辽阔的草地作为近景对比。主景与周围融合在一个美丽的长画 卷中,避免了试马埭景观的单调和主景 的孤立。远、中、近景有机结合,构图自 然雄浑开阔,景深幽远,再现了“试马榆 荫锦

14、埭平”的景观。 试马埭土堤以油松、槐树等高大乔木为主,配置了一条长长的树带,增加了土堤的高度。高高的绿带与笔直的马道,恰似一张弯弓,镶嵌于绿毯之上。如屏的绿带在千林岛与平原区之间,起着分割景区和障景作用。堤下自然丛植较矮的栾树、桑树、暴马丁香(Syringa amurensis)、五角枫、山桃等乔木和丁香(Syfinga oblata)、 忍冬、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锦带花等较高灌木,灌木前再配置珍珠花(Spiraea thunbergii)、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gergii varatropurp

15、are)等较矮灌木。堤下草地边缘配置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鸢尾(Iris tectorum)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地被菊等花卉,形成缀花草坪。花草树木自然配置成具有层次感的橱窗形式,矮前高后,错落自然,增加了堤上堤下的高差,林冠线高低起伏变化有致,空间层次极为丰富。同时,这些植物又增加了试马埭的季相变化和色彩变化。有了层次感和季节感,植物景观丰富。 试马埭高高的绿带及土堤下的缀花草地,与万树园南部的疏林草地,相互呼应和对比,增加了景观的变化。与蒙古包遥遥相望,大块草地与小块草地之间相互对比,同时又有疏林分隔,分而又透,相互联通。这种既分隔又联系,

16、更增加了景物深度。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各部分,联系紧密,过渡自然,相互之间既有对比,又谐调统一。有主有次,主次分明,使园林构图丰富生动,印象强烈。有草地、有树林,地势平坦又有起伏变化,视野开阔,适于集体活动和驻足小憩。这里植物配置的形体变化,主要是通过地形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形式,来形成虚实、疏密、高低、简繁、曲折不同的林缘线和立体轮廓线变化。孤植树、树丛、树群互相协调组合,构图简洁而完整,相邻之间具有良好的视觉关系。通过采用不同色彩的花草树林,不同绿色度的乔木、灌木,或分层配置,或混植,创造出了瑰丽多姿的园景。 2.4御瓜圃 山庄建立初期,康熙皇帝曾在万树园东南部,热河泉一带,原有“庄田勿动”的

17、基础上,开垦种植了数十亩农田,名为“瓜圃”。并在御制诗文中写道,“山庄苑内麦谷黍稻皆寓焉”。大臣张廷玉曾有:“连畦特植双歧谷,亚架还悬五色瓜”的诗句。乾隆皇帝在烟波致爽诗中也有“秋篱缀晚瓜”之句,这些都是对瓜圃的描写。所谓瓜圃就是农田,种植着粮食、蔬菜及瓜类等多种作物,目的是为了轮作倒茬。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皇帝在烟波致 爽诗中写道:“土厚登双谷,泉甘剖翠瓜”,说明瓜圃大概在热河泉一带。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六月,康熙皇帝住在山庄时,于十二、十六、十八日,曾多次“赠大臣、官员、执事人员、护军、七省官兵西瓜、香瓜”。另外,康熙皇帝在甫田丛樾诗序中又写道:“流杯亭北,瓜圃之西,平原如掌,?秋凉弓劲,合丞徒,行步围,诚猎场选地”。因此,当年甫田丛樾亭内设有紫檀宝座,供皇帝步行围猎和观赏农田时休息。 恢复设置的御瓜圃,位于热河泉西,甫田丛樾北,面积067hm2,瓜棚南向,为三间农家茅屋,屋南柴门上挂“御瓜圃”匾额,两边楹联为:“土厚登双谷,泉甘剖翠瓜”。瓜棚与柴门之间搭设葫芦架,架下摆放着朴拙的长桌木凳,充满农家小院的情趣。瓜圃周围以竹篱围成,每至夏秋时节,在开满牵牛花、豆角花的竹篱内,滚圆闪亮的西瓜,芳香诱人的香瓜,引来许多游客。人们乘凉品瓜,联想到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