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考复习资料《医学综合》_第1页
2018成考复习资料《医学综合》_第2页
2018成考复习资料《医学综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一)解剖/骨学长骨:有骨髓腔,软骨使长骨长长,(指骨。锁骨、肋骨不是长骨)不规则骨:含气骨,耳骨、顶骨、上颌骨、筛骨骨质、骨膜(包裹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鼓膜使长骨增粗)、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骼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终生保存红骨髓)骨穿的部位是骼后上烤椎骨:向后方延伸一个棘突颈椎:有横突孔,第七颈椎叫隆椎,临确定椎骨的序数胸骨:有肋凹备氏骨:备氏管裂孔两侧有备氏角,麻醉点胸骨:分胸骨柄、胸骨角体、剑突。柄体相连处,向前微突为胸骨角,侧端与第2肋相连,骨性标志。颅骨:脑颅8块(不成对:额骨、筛骨和枕骨;成对的:颖骨、顶骨),面颅15块(成对的:上颌骨、额

2、骨、鼻骨、泪骨、下鼻甲、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颅底的内外面相通的孔裂: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颈动脉孔圆孔是不通的颅的侧面有翼点:额骨,顶骨,颖骨,蝶骨汇合出,“H'容易受伤。颅前眶:经眶上裂和视神经管通颅中窝四肢骨:肩胛骨:下角对应第7肋深面,第8肋,肋骨角数骨计数靓骨:由骼骨、耻骨和坐骨融合而成,融合的位置是臼关节:骨连接的形式有:直接连接(纤维连接、软骨连接、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为密闭的负压结构,腔内有少量的滑液)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有囊内韧带的有:髓关节,膝关节有肌腱的关节:肩关节有半月板的关节:膝关

3、节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下颌关节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关节锥体之间的连接:前纵韧带,锥间之间的连接:结上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结间韧带,黄韧带(在相近锥间板之间)锥间盘:相邻两个锥体之间,胸廓:上口小,由第1胸椎,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为髓核,起连接和缓冲作用第1肋,和胸骨柄的上缘围成。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二)四肢骨的连接肩关节: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运动最灵活肩关节特点:头大盂小,有关节唇;囊松腔大;有肱二头肌长腱穿过;前下放松弛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棱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肱棱关节,肱尺关节,棱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共包在一个囊内棱腕关节(腕关节)特点:尺骨下端没有参与棱腕关节;

4、尺骨下方的关节盘不是真正的关节盘盆骨:左右醍骨,备氏骨和尾骨构成,分为:上为大盆骨,下为小盆骨靓关节:髓臼和股骨头构成,可做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特点:头大窝深,有关节唇;囊紧腔小;有股骨头韧带(囊内韧带);囊的后下方薄弱;股骨颈有内外之分。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三)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肌学背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耸肩作用);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一背手状);竖直肌胸肌:胸大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膈肌(胸腹腔内,止于中心键,有三个裂孔,第12胸椎前有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和胸导管。第10胸椎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第8胸椎有腔静脉孔:下腔静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

5、一呼吸肌(平静)胸大肌、背阔肌一引体向上的肌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由腹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构成,在脐下4一5cm以下为弓状线。咀嚼肌:咬肌、颖肌(闭口肌)、翼内肌、翼外肌(张口肌)。颊肌一一表情肌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上肢肌:三角肌(肩关节外展)、肱二头肌(肱肌一屈肘)、肱三头肌(伸肘)。前臂旋前肌一一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前臂旋后肌一一旋后肌,肱二头肌前臂肌:前群一一屈腕、屈肘、旋前后群一一伸腕、伸肘、旋后下肢肌:臂大肌(使髓关节后伸和旋外)、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韧带作用伸膝。)股二头肌(半腱

6、肌、半膜肌,作用:屈膝关节和伸醍关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二肌合一条跟腱:踝关节趾屈、屈膝)伸膝的关节肌一一股四头肌屈膝的关节肌一一缝匠肌、半腱、半膜肌屈大腿的肌一一小腿肌+屈膝关节的肌足外翻一一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足内翻一一胫骨前、后肌消化系统:消化管(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和消化腺(口腔腺一一口腔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组成,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腭扁桃体: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窝内。咽峡分界一腭舌弓,腭垂,舌根舌:舌体、舌根、舌尖。舌的黏膜:丝状乳头(最多)一一感受触觉;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一一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频舌肌:两侧

7、的频舌肌同时收缩一一舌头前伸,一侧收缩一一舌间伸向对侧一侧瘫痪-偏向患侧口腔腺(唾液腺):腮腺(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峡粘膜处)、下颌下腺(颌体的内面,腺管开口与舌下阜)、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咽: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水平。鼻咽不是消化通道,鼻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口咽处有腭扁桃体,喉咽处有梨状隐窝。食管:颈部、胸部、腹部。三个生理狭窄:咽与食管相续处,15cm;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25cm;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胃:上缘一一胃小弯(最低处称胃切迹);下缘一一胃大弯上口一一贲门下口一一幽门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四)一、脉管系统的组成脉管系统是分布于人体各部的一套封

8、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淋巴系统包括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人心血管系统。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个腔。动脉是从心室发出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动脉从心室发出后,在行程中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延续为毛细血管。静脉起自毛细血管,是引导血液回流至心房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相互连接成毛细血管网,血液在此处与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

9、血管和静脉又回到心房。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心一、心腔的瓣膜心似前后略扃倒置的圆锥体,有心底、心尖,前、下两个面和左、右、下3个缘和3条沟。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右心房构成,并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体表位置在左侧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活体在此处可摸到心尖的搏动。前面又称胸肋面或前壁,贴近胸骨体和肋软骨,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为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面或下壁又称膈面,贴于膈上,由左、右心室构成。右缘近似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大部分为左心室,小部

10、分为左心耳。下缘近似水平较锐,大部分为右心室,小部分为心尖构成。心的表面有3条沟:近心底处,有一几乎呈环形的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在胸肋面和膈面上,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切迹的纵沟,分别称前室问沟和后室间沟,足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上述3条浅沟中均有心的血管行经及脂肪组织填充。二、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律性搏动。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右脚和蒲肯野氏纤维网等。(一)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结合处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发出的二节律性冲动传至心房肌,使两心房

11、同时收缩。(二)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其作用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三)房室束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五)动脉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各级分支运送动脉血;而由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则运送静脉血。一、主动脉的分部和主动脉弓的分支(一)主动脉的分部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由左心室发出,按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3段。1. 升主动脉(主动脉升部)起自左心室的主动脉口,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处移行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的分支有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心。主动脉弓接续升主动脉,

12、在胸骨柄后面,弓形弯向左后方,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左侧延续为降主动脉。由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三大分支,依次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短而粗,向右上方斜行,至右侧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下行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胸主动脉位于胸腔的后纵隔内,在第4胸椎下缘续接主动脉弓,沿脊柱左前方下行,至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胸部。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行,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腹部。骼总动

13、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纸骼关节处分为骼内动脉和骼外动脉。骼内动脉的分支分布于盆部,骼外动脉的分支分布于下肢。(二)主动脉弓的分支主动脉弓的凸侧缘发出三条较大的动脉,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是一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的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的分支主要分布于头颈和上肢。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干可以大体概括如下:颈总动脉一一头颈部锁骨下动脉一一上肢胸主动脉一一胸部;腹主动脉一一腹部骼内动脉一一盆部骼外动脉一一下肢。二、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颈外动脉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颖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终支。颈外动脉有以下分支:1

14、. 甲状腺上动脉自颈外动脉的起始部发出,行向前下方,分支分布于甲状腺。2. 舌动脉行向前内侧,分布于舌。3. 面动脉行向前上方,绕过下颌体的下缘至面部,继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到眼的内眦。面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面前部。面动脉在绕过下颌体下缘中点处,位置表浅,可以在此进行压迫止血。4. 颖浅动脉在额弓后端的浅面上行,分支分布于颖、顶、额部。在外耳门前方,颖浅动脉位置表浅,也可在此进行压迫止血。5. 上颌动脉行向前内侧,进入面深部,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牙、腭及鼻腔等处。脑膜中动脉是上颌动脉的重要分支,向上经棘孔入颅腔分布于硬脑膜。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棱动脉、尺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一)锁骨下

15、动脉右侧起自头臂千,左侧起自主动脉弓,沿胸膜顶内侧上二行至颈根部.弓形向外,经第1肋上面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锁骨下动脉主要分支有:1. 椎动脉卜行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脑和脊髓。2. 甲状腺下动脉分布于甲状腺。胸廓内动脉向下人胸腔,沿第1?6肋软骨后面下行,分支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等。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腋动脉是上肢的动脉主干。(二)腋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经腋窝深部下行,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主要分支分布于肩部和部分胸壁。(三)肱动脉是腋动脉的商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深部分为棱动脉和尺动脉。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腱

16、内侧可触及肱动脉搏动,常为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四)棱动脉自肱动脉分出后,与棱骨平行下降,至棱腕关节处,分出掌浅支人手掌;本干行向后,绕棱骨茎突下方至手背,再穿第一掌骨间隙人手掌深部,棱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槎动脉下段在棱骨下端前方,槎侧腕屈肌腱外侧位置表浅,是重要的摸脉点。(五)尺动脉自肱动脉分出后,斜向内下,至腕掌侧面发出掌深支;其末端与棱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四、胸主动脉的脏支和壁支的概念主干即胸主动脉,位于脊柱胸部的左前方,有壁支和脏支。(一)壁支分布于背部、胸部和腹壁上部,主要有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肋间后动脉位于肋问隙内,主干沿肋沟走行。肋下动脉沿第12

17、肋下缘走行。(二)脏支均较细小,主要分布于食管、气管、支气管、心包等胸腔内器官。五、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腹腔干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一)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主干为腹主动脉,亦发出脏支和壁支。壁支较细小,分布于膈、腹后壁等处。脏支分为成对的和不成对的两类。成对的脏支主要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卵巢)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二)腹腔干的分支和分布短而粗,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三支,即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分布于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脾和胰。腹腔干的分支分布概况简示如下: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和分布在腹腔干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

18、向下人小肠系膜根,斜行至右骼窝,主要分支有:1. 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有13-18支,分布于空肠和回肠。回结肠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下部的右侧壁发出,行向右下方,主要分布于回肠末端和盲肠。回结肠动脉还发出阑尾动脉,分布于阑尾。右结肠动脉在回结肠动脉起点的上方发出,横行向右,分支营养升结肠,并与回结肠动脉吻合。中结肠动脉起自右结肠动脉发出部的上方,行向右前方,分支分布于横结肠,并与右结肠动脉吻合。(四)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肠系膜下动脉约平第3腰椎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斜向左下方,至左骼窝。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1. 左结肠动脉发

19、出后横行向左、分升、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动脉常有23支,斜向左下力,分布于乙状结肠,并与左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吻合。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下降至盆腔,分布于直肠上部,并与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吻合。六、肾动脉、精索内动脉(卵巢动脉)的分布(一)肾动脉肾动脉粗大,由肾门进入肾实质。左、右肾动脉在入肾门之前各发分支至肾上腺,称肾上腺下动脉。在腺内与肾上腺上、中动脉吻合。(二)精索内动脉精索内动脉细长,在肾动脉发出部的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沿腰大肌前面斜向外下走在女间,分行,行向下外与输尿管交叉后,穿入腹股沟管,构成精索的一部分,分布到睾丸和

20、附睾。性则为卵巢动脉,在小骨盆上缘处,进入卵巢悬韧带内,下降向内行于子宫阔韧带两层支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壶腹部,并与子宫动脉分支吻合。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七、骼总动脉、骼内动脉和骼外动脉(一)骼总动脉骼总动脉为腹主动脉的两终支,左、右各一,平对第4腰椎高度自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外行至舐骼关节前方,分为骼内动脉和骼外动脉。(二)骼内动脉骼内动脉由骼总动脉在骨氐骼关节的前方发出,为盆部动脉的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发出壁支和脏支。脏支、主要有以下动脉:1. 膀胱上动脉和膀胱下动脉分布于膀胱。2. 直肠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部和肛管,并与直肠上动脉吻合。子宫动脉的行径及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沿盆侧壁下行,进入

21、子宫阔韧带的底部两层腹膜之间,在距子宫颈外侧2cm处越过输尿管的前上方至子宫颈。子宫动脉分支分布于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并与卵巢动脉吻合。3. 阴部内动脉穿梨状肌下孔出盆,再经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肠窝,分支分布于肛门、会阴和外生殖器。壁支,分布于骨盆壁和臀部。(三)骼外动脉骼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是下肢的主干。八、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分布(一)股动脉股动脉是骼外动脉的延续,在股三角内下行,经收股管至胭窝移行为胴动脉。股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股部和醍关节。(二)胭动脉胭动脉在胭窝深部下行,至胭窝下部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胭

22、动脉分支分布于膝关-t-FTT。(三)胫后脉胫后动脉在小腿肌后群浅、深层之间下行,至内踝后方转入足底,随后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后动脉分支分布于小腿后部和足底部。(四)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胫前动脉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在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至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足背动脉的位置表浅,在内、外踝之间可触及其搏动。胫前动脉沿途分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足背。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六)静脉静脉是从毛细血管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与相应的动脉比较,管腔略粗,管壁较薄,数量较多,并在管腔内具有半月形向

23、心开放的静脉瓣,可防治血液逆流,主要存在于四肢,下肢又比上肢多。全身的静脉分为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一、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属支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一)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除外)的静脉血,最后通过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二)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降,在入右心房之前有奇静脉注入。(三)头臂静脉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头臂静脉主要收集头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二、上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上肢的静脉分深静脉和浅静脉。上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

24、行,最后汇合成腋静脉。上肢的浅静脉。(一)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棱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棱侧上行,注入腋静脉。(二)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尺侧上行,达臂中部出入肱静脉。(三)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部,是连接贵要静脉与头静脉的短干。临床上,常通过上肢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临床上,通常通过上肢的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下肢的静脉,也分深静脉和浅静脉。下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股静脉。股静脉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延续为骼外静脉。下肢的浅静脉(_)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前

25、方,沿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面上行,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内踝前方是经大隐静脉输血、补液的常用部位。(二)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升,与胭窝处注入胭静脉。四、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属支(一)肝门静脉的组成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肝门静脉系,收集肝以外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肝门静脉为一粗而短的静脉干,长约7cm,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肝内的毛细血网),因肝门静脉起始和终止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又都没有静脉瓣,当肝门静脉血流受阻时,

26、血液可发生逆流。(二)肝门静脉的属支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1. 肠系膜上静脉收集肠系膜上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沿同名动脉上行,至胰头后方与脾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2. 脾静脉在脾门附近由数条脾支汇合而成。行经胰的后面。肠系膜下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至胰的后方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也有注入上述二静脉的汇合处。3. 胃左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胃左静脉的食管支在贲门处与食管静脉吻合。4. 胃右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该静脉在活体上比较明显,手术时可作为区别胃和十二指肠的分界标志。5. 胆囊静脉收纳胆囊

27、的静脉血。6. 附脐静脉起自脐周(皮下)静脉网,沿肝圆韧带至肝,注入肝门静脉。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七)淋巴系统一、淋巴系的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巴干和淋巴导管。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和脾等。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一)淋巴管道淋巴管道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1.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it匕织问隙,彼此吻合成网。与毛细血管相比,毛细淋巴管的管径较粗,管壁较薄,通透性较大。一些不易通过毛细血管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微粒、细菌、癌细胞等可

28、进入毛细淋巴管内。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淋巴管在向心流动过程中,一般都经过一个或多个淋巴结。淋巴干全身各部的淋巴管在经过相应的淋巴结后,汇合成较大的淋巴干。全身的淋巴干共有九条。左、右颈干:由头颈部的淋巴管汇合而成。左、右锁骨下干:由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而成。左、右支气管纵隔干;由胸腔器肖和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而成。左、右腰干:由下肢、盆部和腹腔内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管汇合而成。肠干:只有一条,山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而成。淋巴导管9条淋巴干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胸腺。淋巴结为大小不一的圆

29、形或椭圆形灰红色小体。淋巴结的一侧较凸,有数条输入淋巴管注入;另一侧稍凹,为淋巴结门,有输出淋巴管及神经、血管出入。淋巴结足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淋巴结具有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和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二、胸导管的起始及收受范围部膨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长30?40cm。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其起始静脉淋巴,大称乳糜池,上行至颈根部收集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的淋巴后注入左角。胸导管共收集左头颈部、左上肢、左侧胸壁、胸腔器官左半、腹盆部和双侧下肢的约占全身淋巴的3/4o三、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受范围右淋巴导管,为一短干,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

30、成,注入右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侧上半身,即身体右上1/4区域的淋巴。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八)(一)P波1.方向:I、II、aVF>V3V6导联直立,其中以II导联振幅最高,aVR导联倒置,IIIaVL>VI?V2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2.时间:正常人小于0.12秒。3.振幅: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正常P波波顶呈圆钝形,其宽度为振幅超过上述数值表示心房肥大。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P-R间期成年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J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而异,一般的规律是心率越快或年龄越小,PR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老年人的心

31、率缓慢,P-R间期可能长达0.21-0.22秒。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三)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问的变化。1. 命名QRSa群在等电位线上的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S波之后再有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再有向下的波,称为S波。如整个QRS波群向下称QS波。QRS波群中,波幅较大的波,用英文大写字母Q、R、S表示;波幅较小的用小字母q、r、s表示。2. 正常QRS群标准时限0.06?0.10s,WO.11s。波形与振幅:胸前导联VI?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波:Vl1.0mV,

32、V5?V62.5mV;R/S:V1<1,V5>1,V3=lo肢体导联R波:aVR<0.5mV,aVL<l.2mV,aVF<2.OmV,Il.5mV。Q波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Q波振幅1/4R波,t<0.04s;VI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为QS波。电压肢体导联每个ORS波群电压绝对值不应小于0.5mV,胸前导联不应小于0.8mV,否则为低电压(见于心包积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 QRS波群异常Q波深度时限超过正常或不应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了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肺梗死。R波、S波电压过高或R/S比例倒置,

33、多见于左右心室肥大;QRS波群电压过低,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肥胖、心肌病、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也可见于某些正常人。QRS波群时限增宽,见于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四)ST段正常ST段为一等电位线,可以轻微向上或向下偏移,但在任何一导联ST段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o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与胸导联V4?V6均不应超过0.lmV,VI?V3导联不应超过0.3mV。ST段下移超过正常为心肌缺血或损害,ST段上移超过正常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包炎等。(五)T波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与ORSa群主波方向相一致。在I、II、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111、aVF、

34、aVL、VI?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VI导联直立,V3导联就不应倒置。振幅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胸导联的T波有时可高达1.2?1.5mV,但VI导联的T波一般不超过0.4mV。T波过高除见于正常人外,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早期与高血钾等。(六) CHT间期从Q波开始至T波终点,是心室除极加复极的总时间。正常时QT间期随心率快慢而发生变化,心率慢则CHT间期相应变长,心率快则CHT间期变短。由于M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临床上常用校正的QT间期,即QTc来比较是否延长。CHTc=Q-T间或/RR,就是FHR间期为Is(HR=60次/分)时的CHT间期。若CHT

35、c>0.44s为CHT间期延长,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奎尼丁中毒等。(七) U波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较低,其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U波在胸导联尤其V3导联最明显。若各导U波0.2mV为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U波倒置见于冠心病等。三、心房与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一) 右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1)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人0.25mV,以II、HR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肺型P波”;(2) 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U(%1)左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I、II、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

36、距$0.04s,以I、II、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将VI负向P波时间乘以负向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o左房肥大时,VI导联PtfW-0.04mm?s。(%1)左心室肥大1. 诊断标准(1) 左室高电压%1胸前导联V5的R波+V1的S波4.OmV(男性),胸前导联V5的R波+V1的S波3.5mV(女性)。%1肢体导联I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aVL的R波2.OmV,或I的R波+III的S波2.5mVo(2) QRS波群时限0.10s,v0.llSo(3) ST段压低超过-0.05mV,T低平或倒置。(4) 电

37、轴左偏0至-30°。2. 临床意义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1)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1) VI导联R/SM1,V5导联R/SW1或S波比正常加深;重度肥厚可使VI导联呈qR型(除外心机梗塞);(2) V1导联的R波+V5导联的S波1.05mV(M度1.2mV),aVR导联的R/q或R/SM1,R波0.5mV;(3) 心电轴右偏$+90(重度可+110°);(4) STT改变。四、左右束支传导阻滞(%1)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如下:(1) QRS波群时限$0.12s;QRSa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I、II、

38、aVL、aVF、aVF、V4-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三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最有特征性变化的是VI导联,呈rsR型的M形波;(2) VI、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1)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1) QRS时限0.12s;1、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VI、2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迟缓,I、V5、6导联常无S波,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趋势;STT方向与QR牌波方向相反。以上图形QRS时限0.12s者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五、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39、特征(-)心肌缺血心电图特征ST段下降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同时伴有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抬高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又称为单项曲线抬高)伴T波高耸,表明缺血累及心外膜,是急性心肌损伤的象征,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特征。1. 单纯T波变化缺乏特异性。(-)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1. 心肌梗死心电图图形衍变及分期早期:数分钟或数小时,T波高耸及ST段斜型抬高。急性期:数小时至数周,高耸T波开始下降,ST段弓背向上抬高,如果供血未能得到改善,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开始下降,T波开始倒

40、置。近期:数周至数月,ST段恢复正常,病理性Q波存在,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陈旧期:心肌梗死后3?6个月或更久,遗留下病理性Q波。2. 心肌梗死定位根据Q波出现的部位定位:下壁:II、IILaVF导联。高侧壁:I、aVL导联。前间壁:VI、V2、V3导联。前壁:V3、V4、V5导联。侧壁:V5、V6导联。正后壁VI、V2导联,R波增高。六、常见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即P波在II、IILaVF、V5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心房频率成人100次min,16岁儿童120次/min,不满1岁幼儿140次/min;PR间期、QRS波群、CHT时限都相应缩短。(二)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

41、心房频率60次/min。(三)窦性停搏亦称窦性静止,心电图表现为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四)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1)期前出现的QR分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2)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勺主波方向相反;(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二倍。2. 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

42、性P波有所不同;(2)P,一R间期通常0.12s;(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二倍。交界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1)期前出现的QR专T波,其前无P波,QR分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2)出现逆行P,波(II、IILaVF导联倒置,aVR直立),可发生予QRSa群之前(P'R间期V0.12s)或QRSa群之后(RP'间期v0.20s),或者与QRSffi重叠;(3)多为完全性代偿问期。(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1. QRS波群与窦性时相同,有时可伴差异性传导;2. RR间期匀齐,频率多在150?240次/min;

43、3. P波与QRS波群关系固定,但有时P波不易辨认。(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心室率150?200次/min,心律大致规则,但不是绝对匀齐。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间0.12so伴继发性ST及T波改变(即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1. 如见P波,其频率比心室率慢,且与QRSa群无固定关系。2. 如P波(窦性冲动)传入心室,形成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有助于明确诊断。(七)心房扑动诊断标准: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大小一致的大锯齿状的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间隔规律,频率250?350次/min;如F波以2:14:1比例规则地下传心室,贝URR规律,如F波

44、不是固定比例下传,则RR不规律,如F波大小及间距有差异,且频率2>300次/min,称为不纯扑动。(A)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是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波(纤颤波),通常以VI导联为最明显,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a一般不增宽,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酷似心室性早搏。(九)心室扑动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心室颤动,心电图上QR分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

45、率达200?500次/分。(十)心室纤颤诊断标准心室频率200?500次/min,为不规则小波。(十一)房室传导阻滞1. I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为此需正确测量P-R间期。在成人若PRMO.21s或对前后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出现与心率相同时的PR间期延长超过0.04s,亦可诊断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随年龄、心率而有明显变化。故诊断标准需相适应。2.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为P波后有0RS波群脱落,又分为两种类型:莫氏I型(又称文氏型)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1个QRS波群,此后又恢复正常PR间期,常按一定比例规律下

46、传,如每3个P波脱落1个QRS波群,称为3:2传导,如每4个P波脱落1个QR澈群,称为4:3传导。典型文氏型传导特点:PP间期规律,RR间期逐渐缩短,最后一个长RR间期2倍的短R一R间期。莫氏II型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如连续2个P波后无QRSa群则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节律点就会发放冲动,激动心室,出现逸搏心律(可以是交界性或室性),以交界性逸搏心律为多见。P波与QRSa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房率高于室率。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者,称为

47、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则,也应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七、预激综合征典型的预激综合征PR间期短,QRSa群宽,有6波。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两种类型A型:V1-V6导联QRSa群均向上;B型:VI以S波为主,V6以R波为主。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久)、概念夕卜科感染通常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后的感染,约占外科疾病的1/3?1/2。主要由病原菌引起,但也可是病毒、真菌及原虫等。夕卜科感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一部分即使开始时是单种细菌引起,但在病程中,常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2. 多数有明显而突出的局

48、部症状。3. 变变常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发展后常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二、分类夕卜科感染通常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一)非特异性感染通称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的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性链球菌、大肠肝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可以由单一菌种致病,也可由几种病菌感染共同致病(称多菌感染)。病变一般是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续进展可致局部化脓。如凉、痈、急性手部感染、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手术后感染也多属于此类。(二)特异性感染是指除上述一般性感染的病菌以外的细菌、真菌等所引起感染。常见

49、的如结核杆菌;伤后可能感染的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能感染的如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此类感染的病菌各有不同的致病作用,可引起比较独特的病变。三、病因夕卜科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入侵人体所引起,但人体的抵抗力与感染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引起外科感染的常见化脓性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拟杆菌。(一)葡萄球菌1. 革兰染色阳性。2. 常存在于人的鼻、咽部黏膜和皮肤及其附属的腺体。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甚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痢、痈、脓肿、急性骨髓炎及伤口感染等。4. 金黄色

50、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也能引起作身性感染,由于局限化的特性,常伴有转移性脓肿。5. 表皮葡萄球菌也能引起化脓性感染,特别是人造瓣膜、人造血管等换置术后,但致病力较弱。(二)链球菌1. 革兰染色阳性,三种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肠球菌)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能溶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破坏纤维质所形成的脓肿壁,使感染容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脓液的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炎等。也易引起败血症,但一般不并发转

51、移性脓肿。2.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3. 粪链球菌则是肠道和阑尾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的混合致病菌之一,也常引起泌尿道的感染。(三)大肠杆菌1. 革兰染色阴性。2. 大量存在于肠道内,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3. 它的单独致病力并不大。纯大肠杆菌感染产生的脓液并无臭味,但因常和其他致病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如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恶臭或粪臭。(四)绿脓杆菌1. 革兰染色阴性。2. 常存在于肠道内和皮肤上,是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如大而积烧伤的创面感染。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有时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3. 脓液的特点是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五

52、)变形杆菌1. 革兰染色阴性。2.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3.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故在抗菌药物治疗后,原来的混合感染可以变为单纯的变形杆菌感染,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六)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革兰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内,常为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往往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等一起造成混合感染,甚至形成败血症。(七)拟杆菌1. 革兰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109个2. 存在于口腔、胃肠道和外生殖道,而以结肠内的数量最多,每克粪中约有3. 常是阑尾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和胃肠道手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并常和其他需氧菌和厌氧菌一起形成混合感

53、染。它还可引起浅表感染、深部脓肿、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等。4. 脓液的特点是有恶臭,涂片可见到革兰染色阴性的杆菌,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一、痢(一)病因和病理凉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腱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摩擦和刺激,都可导致拓的发生。师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多个凉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痫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二)临床表现疾病初期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硬结,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出现黄白色脓栓。当位于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区(

54、眉问与两侧唇角连线)的痫,若被挤压,可沿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窦静脉炎。(三)治疗原则争取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排出体外,并及时消除全身性不良反应。1?全身疗法加强营养、酌情肌注丙种球蛋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处以50滋酸镁等作湿热敷。2.局部疗法早期病灶涂擦络合碘或热敷,有脓栓时可点涂石碳酸,禁忌挤压,成脓后波感明显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十)痈(一)病因和病理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的病因与凉相似。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受感染与皮肤不沽、擦伤、机体抵抗力不足相关。由于有多个毛囊同时发生感染,痈比师的急性炎症浸润范围大,对全身的不良影响较严重。病变可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使其表面皮肤血运障碍甚至坏死;但自行破溃常较慢,致炎症沿皮下组织向外周扩展(不容易局限)。此外,随着时间迁延。除了金黄葡萄球菌繁殖,还可能有其他病菌进入病灶(多菌感染)=(二)临床表现痈可能发生在各处皮肤,但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项部和背部,俗称搭背。初起,为一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其中有几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常较轻(与项背部皮肤的感觉能力有关),但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