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一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一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一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一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语文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文是屈原离骚的一个节选,共选择了开篇的前24句。主要是介绍自己的出身、姓名,表现自己的忧虑和希望。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基础。诗歌所在版块是“殉道者之歌”。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

2、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因此,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高洁形象。学情分析 相对于之前的诗歌,离骚是较难的一篇,它需要学生去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和创作背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对诗人进行详细介绍,还要介绍相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这对知识储备量不足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点,所以在课前做好预习很重要。经过长时间的诗歌赏析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少数学生还需要课外的辅导才能对其进行理解。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积累课文中相关的生字词知识,了解离骚的句式特点。疏通诗句。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先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

3、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了解楚辞以及作者的生平,了解离骚浪漫、比兴等艺术成就。最终领悟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掌握课文中相关的生字词知识,疏通全文。 2、反复朗诵,抓住关键词句,疏通诗句,领悟屈原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1、感悟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2、了解离骚浪漫、比兴等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离骚。通过课前朗读,大家都知道离骚是一篇拗口生涩的教学设计>文章,里面有大量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所以,今天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集中精神听,做到动脑、动手、还要动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现在

4、我们就进入新课。 二、离骚何谓“离骚”?请同学们看注释一,并划下来,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点牢记。离骚选自楚辞集注,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屈原:直到现在我们的哪一个节是纪念屈原?(端午节)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与楚怀王同祖,这课文有提到。屈原起初得到楚怀王信任,是楚国的核心人物,君王面前的红人。在内政方面,他主张实行“美政”;在外交方面,他主张与秦对抗。这些主张太都具有远大目光,但是太过于理想化,这就注定他要在混浊的人间世中处处碰壁。楚怀王昏庸无能,只知宠信小人。屈原虽有很大的抱负却“英雄无用

5、武之地”,对于屈原提出的种种行之有效的富国强兵政策,楚怀王不但不接受,反而先后两次将他流放。第一次被流放到汉北一带,也就是现今的湖北襄阳;第二次是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是今的湖南。两次放逐使屈原他陷入了现实和心灵的双重困境,陷入了绝望,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最后,当国家灭亡时,他只好怀着忠诚和绝望自投汨罗江,与国家同尽。屈原生平写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渔父等名篇,在这发愤抒情的文字中,他的不安的灵魂得到了慰藉。楚辞集注: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楚地方特色。离骚是屈原的“发愤”之作,司

6、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因此从离骚中理解屈原的人生困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这是采用班固的解释。全诗372句,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不被君王理解,满怀委屈,忧愤而写成的,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也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作。 三、之前我们已经读过了课文同学们读完了之后有什么体会?哪个助词出现最频繁? 明确:“兮”,读起来很拗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兮”?这是我们刚刚说得楚地方的方言,楚地的特色。骚体诗诵读时要有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兮”字,语气助词,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老师示范读一段。

7、 1、朗读、正音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u):正月 揆(kuí)揣度 肇锡(ci):锡,通“赐” 赐给 扈(hù)被、披 辟芷(zh):香草名白芷 汨(yù):水急很快的样子 搴(qin):摘取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道(do)道通导,向导 四、主题探究1、疏通、翻译、分析第一段: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明确:“苗裔”是指后代的子孙,“皇考”是指已故父亲的美称。(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

8、我从天降生。 明确:孟陬:夏历正月。摄提,是寅年的别称。正,是正好。(3)、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父亲端量我出生时的气度,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给我本名叫做正则,给我表字叫做灵均。明确:揆,揣度。览,观察。肇,开始。“锡”通“赐”, 赐给。 “名余曰正则兮”的“名”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字余曰灵均”的“字”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总结:这一段屈原自豪的说明了他是楚王同姓之臣,父亲是熊伯庸,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记述了自己降生再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并且被卦兆赐以美好的名字。这一切就使他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和责任感,这也为后文辅助君王的动力,同时也

9、是他悲剧的根源。 第二段: 除了作者拥有这些东西,诗人还注重自身品质才能的修养。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好品质又兼备优秀的才能。 明确:纷,繁盛的样子,修饰内美,它提到了主语“吾”的前面,这是楚辞的一种经常的写法;内美,内在美好的品质。重,加上,修能,优秀的才能,也说美好的容态。这四句讲叙述课自己具有内美,又加上优秀的才能,而且讲究通体芳香,成为一个内外美兼备的人。 由于诗人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他热爱生活,积极修身,感叹时光的流逝。我们来看看它怎么说的?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身上披着芳香的江离和长在幽僻之处的白芷,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作佩缨。 明

10、确:扈,披,楚方言。纫,绳索,做动词,连接。“辟”通“僻”,指幽僻。 (3)、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光阴似流水我似乎追不上, 恐怕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明确: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4)、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霞中拔取土坡上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mng)。明确:宿莽,一种经冬不枯的草,比屈原志向的坚贞。 (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忽,迅速,过得飞快。日月过得很快一刻也不停留, 阳春金秋轮流替代更换时序。 明确:前文表达了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后文就自然地引

11、出了对楚王的劝谏、表自己地政治抱负。 (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唯恐美人(有才德和作为的人或是楚怀王)霜染两鬓。明确:惟,想。与之前的“惟庚寅”的“惟”不同,它是语气助词。想到草木的凋零飘落,暮,一般暗示晚年。 (7)、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为何不趁壮年抛弃污秽的东西,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或态度)? (8)、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明确:道通导,读do。 总结: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屈原叙述自身的修养、品德、才能,又积极修身,而且有宽广的胸怀,愿意为国家献身。五、强化巩固分析离骚艺术特色 明确:1、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从离骚整

12、篇教学设计>文章看,日月风雷、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尽显他神奇的想像力。在课文看,香草本来就带有浪漫色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是不是作者真的整天就把花戴在身上?是不死作者他一天到晚就是摘采香草?不是的,他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他伟大的人格,又在这些浪漫的幻境中巧妙地体现出来。 2、象征手法的运用。离骚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离骚中多用香草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

13、妙的象征比喻系统。 3、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灵活的诗歌体式,将“兮”字放在句末楚方言口语入诗。离骚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它采用了大量的 “兮”, 这一词语既增强了诗中抒情气氛, 又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其次,离骚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创造了舒卷自如的新诗体。板书设计离骚(节选)屈原“风”诗经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中国文学“骚”楚辞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高贵的出身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降生的非凡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名字的尊贵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内美出身高贵、降生非凡、名字尊贵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4、课文小结屈原,原本,他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楚国君王却一再将他放逐;他,原本,可以像渔夫一样过着逍遥自由的隐居生活,伟大理想却令他割舍不下对楚国人民的热爱。他忘不了自己的使命,无法跟时代同流合污;他坚持自己的高尚品质,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沉吟江畔、形容枯槁的他最终只能用自投汩罗江来抗议当时的社会。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鉴赏,了解了屈原这位坚贞高洁、伟爱国忧民、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伟大爱国诗人。 分层练习A: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B: 背诵全文C:离骚中哪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教学反思 最近上课有一个通病就是速度太快,总是在“赶时间”,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听起来也吃力。这节课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