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集成平台_第1页
国家精品课程集成平台_第2页
国家精品课程集成平台_第3页
国家精品课程集成平台_第4页
国家精品课程集成平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2009年5月18日2目录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3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q国家精品课程的积极意义 从从2003年开始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推动优质课程和资年开始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特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别是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精品课程带来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把精品课程带来的以提高教学

2、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效果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效果。q“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

3、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教高20071号 4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q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q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 万本教材工程 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q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q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q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q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5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p精品课程分散存储,维护不足p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利于交换共享p资源分散,难以管理并有效的利用,形成信息孤岛p资源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不能可持续发展p缺乏一个面向全国高校的资源共享平

4、台6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q国家精品课程“评优”与“共享”q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2009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本科高职高专网院0308年评选出的精品课程数量166460599无法访问的网站统计数据203191访问权限控制12.2%31.6%7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q2007年5月14日,教高厅函200732号批复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q承担单位: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q实施时间:2007年至2010年q一期上线时间:2008年7月8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项目建设内容:q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q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q建设国家精品课

5、程资源库q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q系统运行服务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9目录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10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q根据教高厅函200732号批复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于2008年5月正式成立,全面负责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运营工作q集成平台项目实施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于2008年5月开始试运行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q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V1.0)已经完成研制,等待专家论证验收 11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q工作目标 为广大师生方

6、便、快捷享用优质课程资源提供服务 促进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q工作职责 推广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 建设和运营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和课程资源库 探索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机制、完善系统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模式 12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基础架构13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q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截止2009年4月底,资源建设已完成: 国家精品课程: 2,269 省级精品课程: 2,648 OCW课程: 1,521 教学资源: 126,000 收录教材: 19,741 教师会员: 22,812 数据总容量: 11TB14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国

7、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服务功能q资讯中心 精品课程、质量工程、课程建设相关资讯q课程中心 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检索、访问和个性化服务q资源中心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73个学科分类,建设学科资源库 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动画素材、音视频文件等(50万) 提供多达59个题库的在线组卷功能 未来实现基于知识点的关联和检索15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q资源交流 资源共享的个人积分体系,面向高校教师,上传资源获取积分,可用积分下载网络资源q教材展示 由200多家出版单位提供的教材展示,今年可达3万种 按照学科分类检索,可以实现图书全文预览q教学产品 由学校、出版社、软件公司等提供的网络课程、题库组卷、教

8、学管理平台、虚拟仿真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等教学相关产品 以上课程、资源、教材、产品均可实现按学科关联、检索q教师可以通过高校团体会员和个人换取、购买积分方式获取、使用相关资源16目录一、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背景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简介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17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q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育的模式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主要依靠信息化手段,要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教学应用上来,以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周济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

9、和数字化。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18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q信息技术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周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

10、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q新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基于网络的大量教学资源的支持-公共服务体系19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的公共服务:q组建全国高校资源联盟 推动各高校以团体会员形式加入资源联盟,所有会员高校均有提供课程资源的义务,同时享有共享其他资源的权利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既是资源使用者,也是资源建设者,应该实现资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建设,共同分享 针对资源建设者的知识产权问题,鼓励采用网络出版形式固化权利,采取灵活运营模式,提高资源建设者积极性 共享不等于免费,在享用优

11、质资源,降低自身资源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资源使用者应向资源建设者合理付费 探索以高校团体会员费形式创立共建共享基金,集高校之力建设基础性专项学科资源库,形成以课程为导向覆盖全学科的教学资源环境20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q推动全国高校课程联盟 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代表了当今国内教学的最高成果,目前已形成数以万计的精品课程,应该“盘活”这些成果,扩大受益面 倡议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建立高校课程联盟,推动学分互认和跨校辅修专业学习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单元,通过实现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才能真正实现学习层面的资源共享,达到教育公平q启动行业教学资源集成项目 信息时代有众多的教育

12、参与者,行业企业已成为很多知识的原创地,应该使行业的教学资源顺畅地进入高校 鼓励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资源建设21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q资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 内容不断增加 存量内容不断更新、发展 资源得到较高频率的使用 教学资源建设者的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并获得可能的激励 课程资源的使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q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的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推行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 组建全国高校课程资源联盟 筹划共建共享基金 鼓励课程资源的网络出版22三、建设面向课程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q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 为教师、学生、学校、社会提供围绕课程教学的资源环境、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 为参与者提供内容和活动的管理平台 海量课程资源的聚合 建设运营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