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南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对比分析赵世发(陕西省商洛地区气象局商州 726000)摘 要通过对陕南两次特大暴雨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卫 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这两次特大暴雨都是由“副 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配合高空槽、切变线 和低空“急流”影响产生的。冷锋(“7.9 ”暴雨)或夜晚对流发展(“ 7.13 ”暴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特大暴雨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 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 区。地形抬升和喇叭口地形效应也起了重要作用。关键词:特大暴雨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对比分
2、析引言:1998年7月 9日,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丹凤县出现了世界内 陆之最的特大暴雨(以下简称“ 7.9 ”暴雨,国家水利部、水文局组成的专家组 认定为世界之最),6小时降雨量达1500mm以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致使山洪 爆发,河水猛涨,泥石流、滑坡体相继出现,商洛局部遭受了毁灭性灾害,导 致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42亿元。事隔1年,同处陕南的安康地区紫阳县 又出现了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0年7月12日20时13日20时安康地区紫阳县毛坝镇的24小时雨量达210.4mm (以下简称“ 7.13 ”暴雨)。这次特 大暴雨使得汉水干、支流洪水暴涨,诱发了多处严重的山体滑塌和泥石流,造
3、 成局部毁灭性的特大自然灾害。受灾最为严重是紫阳县的毛坝、麻柳等20多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276人,失踪10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动脉襄 渝铁路中断168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1产生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夏季掌握副热带高压所在位置及其移动是陕南大降水预报的关键,尤其是 特大暴雨预报与副热带高压的西进东退密切联系 。1.1 产生“ 7.9 ”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1998年7月9日08时副高已控 制陕南东部,安康500 hpa高度已达5890gpm,商洛上空在588线内(如图1A )。9日20时,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安康高度从 5890降至5870gpm 。700 h
4、pa9日08时,商洛地区上空被强西南气流控制,大连一宝鸡一武都有一切变线。土: : . I-. - -: t i; *4非险覽相i需吏出5叩;炯枣伟.甫审號为简航痢变芻b嘲SIB 2口0"不丁川12日匚©时POdhpH谢欝和璋统 慢卞1丁"(1他丽口11口;1切申犠+ R为杵于窣丽和舌冷温度槽位于黄河河套地区到陕南西部,切变线位置少动。850hpa图上切变线位于大连一商州一武都(南)一线。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向东摆动,850hpa切变线南(西)段迅速东移影响商洛,9日20时,商州已转入切变线后部(见 图1A ),暴雨开始时间与切变线过境一致。地面,9日08时在河套南部
5、的冷气团东南移,冷空气翻越秦岭时分为两路,这两路冷空气在秦岭东南坡的丹凤、 商南之间形成“人”字型地面锋,16时在地面锋顶附近(见图1A “D”处)形 成-66 °C的强对流云团,随后该云团迅速发展成暴雨云团,18时特大暴雨开始, 持续6小时降水量达1500mm,可见这次特大暴雨是由地面冷锋触发低层不稳 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生成暴雨云团,850hpa切变线过境时产生扰动,加剧了不稳定能量释放。1.2 产生“ 7.13 ”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副热带高压从7月10日以来连续增强西伸,12日08时588特征线从东部沿 海西伸到陕南的南部(如图1B)高原东部有低槽形成,槽后有一 3 C的
6、降温, 紫阳位于咼空槽前、副咼西北侧的西南气流里,蒙古为一咼压,蒙古咼压与副 高之间的切变线位于35 °N附近。20时,高空槽东移到紫阳上空,切变线南压, 副高继续增强西伸北抬,畐鬧外围的西南气流增强,随着副高的增强和西风带 系统的东移,高空槽在陕南到四川上空摆动。蒙古高压不断的南压,其外围深 厚的“ ENE”风和“E”风风速达20 m s-1,形成强的东风急流,该急流本身输(从东向西)送一定量水汽,同时阻挡西南急流将水汽向东北输送,使水汽在 陕南上空堆积。700hpa、850hpa切变线(上下基本在同一位置)从 12日08 时到14日08时,一直在“川北一陕南一济南”上空摆动。切变
7、线东南侧,强的 西南气流形成西南急流,输送大量水汽,从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图可见,从 11日开始陕南上空水汽持续辐合,到13日08时达最大。在切变线附近的高能区 内,由于夜晚对流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生成对流云团沿切变线发展东移,于13日零晨影响安康紫阳,大降水开始。13日9时切变线上后边的对流云团赶 上前边的对流云团在紫阳上空合并发展,形成强暴雨云团持续5小时造成紫阳特大暴雨。1.3两次特大暴雨影响系统对比分析两次特大暴雨都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SW”气流(或急流)里,在700hpa、850hpa切变线附近。都有“ SW”急流输送水汽。不同的是:“7.9 ”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减弱
8、东退时,而“7.13 ”紫阳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时;“7.9”暴雨是由地面锋触发高能区内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 流,生成对流云团后发展成暴雨云团,而“7.13 ”紫阳暴雨是由夜晚对流增强触发切变线附近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暴雨云团,在切变线上有对流云团的 合并发展。2低空急流与水汽条件分析:低空急流是一种动量、热量和水汽的高度集中带,为发生暴雨提供了动力 和热力条件。对不稳定能量的积累、输送和释放起了关 键作用。分析高空图可见这两次特大暴雨都与低空偏南风急流密切 相关,从纬向水汽通量垂直空间剖面图看,水汽最大输送中心与低空偏南急流 对应(图略)。分析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时间
9、空间剖面图可见:这两次特大暴雨开始前在 700hpa附近有水汽通量最大中心和水汽通量散 且风速很大(西安、安康、南阳500hpa风速达8-16 m s-1,700hpa风速达10-12 m s-1 )形成了一支偏南风急流,对应丹凤上空水汽通量时间空间剖面图上x度的最大辐合中心出现。商洛处于它韦前部部的 -带形成一条明显湿舌,高湿中心和水汽辐0汽通量单位(单位:92013201408:-郞088 1220K X上空10-5g.(h0a$mpa.;m时间空间剖面躺剖面图;西南气流里,,在四丿丨_、“陕西、河南 合中心商洛0hpa及以屮匕:i吐时衣啊V a l a < r 吃' rJ&
10、#171; i i!0-4g(hpa.Cm2.S厂、的间空间剖面图时间/日700hpa有一个大于100 X10-1 g.(hpa.cm.s) -1的水汽输送中心(如图2a),受环 流场影响水汽在商洛上空大量辐合,于暴雨前8日20时形成-16 X 10-4g.(hpa.cm 2.s)-1的辐合中心,9日 08时水汽辐合抬升到600hpa,在700hpa 附近形成-13 X10-4g.(hpa.cm 2.s)-1的辐合中心,18时暴雨开始时低层保持较强 的水汽辐合,高层水汽辐散 (如图2b )。而“ 7 13”暴雨的偏南风急流更强(700hpa安康风速达16ms-1 ),水汽通量最大中心达152
11、X10-1g (hpa cm s)-1,水汽通量散度最大中心-42.6 X10-4 g ( hpa cm2 s)-1 (如 图2c d )。从以上分析和暴雨区上空时间空间剖面图看,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 量(水汽输送)中心比水汽通量散度(水汽辐合)中心形成早,水汽通量散度 中心形成比暴雨开始早。本两例约提前 20小时。3.动力条件分析分析散度场分布发现,7月9日08时商洛500hpa以下为辐合区, 500-250hpa 为辐散区。20时高层辐散增强在700hpa、500hpa和300hpa形8209°8920808 1020时2000年7月时间/日aun/8088209089202000
12、年7月时间/日时图3b丹凤上空涡度(单位: 时间空间剖面图-5-1、10 s )10081020图3a丹凤上空散度(单位: 时间空间剖面图10-5 s-1)成三个高值辐散区,中心值达20 X10-5.s-1,低层有一个辐合中心与之对应中心aDn/4热力条件分析4.1静力总温度分布特征00°201408间剖68)时3d紫阳上空3hpa s-1) I阻08一十 1 1081 12012081220层 2000年-7一 '时间/日讯直速 间空11W值为-8 X10-5.s-1,“ 7 9”暴雨就产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区域1。“ 7 9” 暴雨的涡度场分布,暴雨前600hpa及以
13、下一直为正涡度,高层为负涡度,暴 雨时低层正涡度减小到20 X10-5.s-1,高层负涡度增加到-60 X10-5.s-1,涡度的 这种上“负”、下“正”配置与一般暴雨发生时的配置一致。“7 13”暴雨的散度场特征更明显,12日08时,紫阳上空辐合辐散相 间,最大辐合中心在700hpa500hpa,强度为-30 xi0-5s-1,最大辐散中 心在200hpa,强度为40 X10-5 s-1,到20时高层辐散增强,700hpa以上全 为辐散层,最大中心在500hpa,强度达30 X10-4 s-1,特大暴雨时高层辐散继续增强,最大值达50 X10-5 s-1 低层辐合也向高空抬升,在500hpa
14、 达-20 X10-5 s-1如图3c,对应垂直速 度时间空间剖面图上,在12日夜晚到 13日14时紫阳上空的上升运动连续 增强,达-35 X10-3 hpa s-1,高度抬 升到达250hpa (图3d )。-幽暴雨分析中,用运动学方法计算的垂直速度在汨渥膜。以上与实况不符,这是由*C 850-700hpa 风速辐散造成,这也正是“置7 9”暴雨的特别之处,它涡度场分布也很特别,暴雨前 600hpa以上连续3日 有很强的负涡度,于暴雨结束时形成 -86 X 10-5 s-1的涡度中心。从图4a、b上可见,两次特大暴雨发生前700hpa总温度高能舌已伸向特 大暴雨区,特大暴雨产生在高能舌内。从
15、图中还可看出这两次特大暴雨时高空 能量锋区不明显。从过暴雨区总温度经向垂直剖面图上看,这两次特大暴雨的 锋区不明显,高层68 °C特征线下伸存在,暴雨结束高层能量减少明显,低层则 也不明显。这可能是局地(小范围)特大暴雨发生的能量释放特征。4.2大气垂直不稳定特征表11998年7月8日20时10日08时丹凤上空B se和温度平流层次/hpa9 se/ C温度平流/10 -5 Cs-18日日9日108日日9日1020时时08时20时0820时时08时20时0820087.985.986.685.935.6-7.95.45-7.525085.391.983.983.323.23.8-1.
16、4一6.130084.181.481.580.618.53.5-11.01.740078.378.872.674.69.2513.8-21.09.650076.176.170.471.4-2.515.733.11.970076.87674.7-0.8-8.8-3.810.674.185073.572.273.573.020.510.628.4-5.592574.074.078.078.010.012.04.013.0地面77.071.079.074.010.040.0-16.00.0表22000年7月12日08时13日20时紫阳上空B se和温度平流9 se/ C温度平流 /10 -5 C s
17、-1层次/hpa12日13日12日13日08时时20时08时2008时时20时08时2020083.484.882.187.1-95.-11973.2-9.325079.980.478.782.421.9-119-13.0一13530080.077.074.481.7-62.08.9-64.0一10.040079.674.670.278.4-57.0-76.038.451.85007572.169.6-6.1-33.029.436.173.570071.770.572.768.423.819.848.7-8.885064.367.568.870.333.9-11.07.3-22.092568.
18、071.072.084.0-20.03.0-1.0-2.0地面65.072.071.076.0-30.0-20.01.00.0Ose垂直布可以反映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从表1可以看到1998年7月9日20时丹凤上空500hpa以下O se随高度减少, O se(500-地)=-8.6 °C。从表2可以看 到2000年7月12日08时13日20时紫阳上空500hpa以下O se随高度的变化, 13日08时500hpa以下有多个不稳定层结, O se( 850-925)=-3.2 C,O se(500-700)=-3.1 C。两次特大暴雨发生时500hpa以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分析两次持大暴
19、雨发生前上游站的大气层结稳定度,发现大气层结很不稳定,“ 7.9 ”特大暴雨的上游站安康K值达40 C, “ 7.13 ”特大暴雨的上游站达川 K值达43 C。温度平流不仅可以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而且可以产生垂直运动,它在强对流天气中起重要作用 。分析温度平流发现“7.9”暴雨发生时400 250 hpa均为冷平流,强度为-21X10-5 C s -1 , 500 hpa为33 X10-5 c s-1的暖平流,形成 高层不稳定,低层925 850 hpa为28 X10-5 C s -1的暖平流,700 hpa为-3.8 X10-5 C s -1的冷平流,形成低层不稳定。“7.13 ”暴雨发生时
20、850 400hpa 为深厚的暖平流,300 250 hpa为64 X10-5 C s -1冷平流,两次特大暴雨发 生在下暖上冷(平流)较强的不稳定层结。5地形抬升作用和喇叭口效应:由调查可知,“ 7.9”暴雨的两个暴雨中心均位于 312国道(WNW ESE 走向)北侧,且地势北高南低;两个暴雨中心的最大点雨量均出现在地形最高 点(双槽乡青龙庙高程1795m,青油河乡鸡冠崖高程1117m )的迎风坡。可 见,底层的偏南暖湿气流遇阻后必然沿山坡爬升,上升运动促使对流云团强烈发 展。另外,多数山沟均为南段低而宽,北段高而窄(南北宽度比为1.5 : 1),所以气流爬升的同时,又具有喇叭口效应。与“7
21、.9”暴雨地形特征相似,“7.13 ” 暴雨的中心在紫阳县西南边的麻柳、毛坝乡,是由大巴山和米仓山形成的开口 向西北的“喇叭口”地形(北南宽度比为1.8 : 1),暴雨开始时紫阳吹“WNW ” 风,风速1.7m s-1,正对着“喇叭口”地形吹,地形平均高度差在800 m左右,有利的地形加大了低层暖湿空气的辐合上升。以“7.9”暴雨丹凤县双槽乡地形为例计算其产生的垂直速度2,双槽乡的“喇叭口”地形向“ WSW”开口,暴 雨开始时吹“ WNW ”风6.7m s-1 (丹凤测站实测值,在特大暴雨区内),考 虑地形抬升和“喇叭口”效应产生的垂直速度3。则有3 =-1.5 Xp0 gV0 ,其中h是地形
22、高度,这里取平均高度差700m,用差分计算,网格距取5km,则 计算的垂直速度为-91.24 X10-3hpa s-1。比天气系统产生的上升运动强一倍。 6中尺度气压扰动场特征分析从暴雨的强度、时间和区域分析,“ 7.9”特大暴雨7月9日18时02分在丹 凤双槽出现,历时短(6小时)、强度大(1500mm )、面积小(几千km2),“7.13 ”特大暴雨的主要降水时段历时5小时,时间短,强度大(超200 mm ), 面积小(几千km2)。从所处的天气系统位置看,“ 7.9”特大暴雨处在地面冷 锋后和850hpa切变线附近的锋区上,“7.13 ”特大暴雨处在850hpa和700hpa 切变线附近
23、的锋区上,这些位置有利于产生中尺度扰动。用暴雨区内台站实测的每小时一次气压和降水量值进行中尺度分析如下:采用时间平滑运算式(1)3-1匚FiFi(1)2x 1 i x式中:Fi表示平滑后的场,是场的低频部份(即大尺度场),Fi为原始场,表示原始场Fi Fi与平滑场之差,是场的高频部份(即扰动场)。(1)式中的2X+1 一般取中尺度系统的生命期,这里取 7。5A、B。由图5A可见丹凤18时出现明显的扰动场强度达0.93 hpa,大降 水出现在气压扰动场附近,20时气压扰动场中心东移到商南,暴雨中心也随之 东移到商南。从图5B可见,“7.13暴雨发生时有两个明显的气压扰动场,13 日06时出现一个
24、强度达一0.84 hpa,中心在岚皋,11时又出现一个,中心北 移到紫阳,强度0.43 hpa。两个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扰动场附近,这与卢福 隆分析的结论一致。7 小结通过对陕南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7.1、“ 7.9 ”特大暴雨是在副高减弱东退,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发展成急流, 850hpa切变线过境的情况下发生的,地面冷锋和中尺度扰动及有利地形的叠 加作用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停滞少动的暴雨云团的持续影响是这次 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7.13 ”特大暴雨是在副高增强西伸北抬,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发展成急流, 高空槽、850和700hpa切变线过境的情况下发生的,巴山夜
25、间对流增强和中 尺度扰动以及有利地形的叠加作用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停滞少动的 暴雨云团和切变线上暴雨云团合并的持续影响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7.2、特大暴雨发生前20小时左右,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量(水汽输送)和水 汽通量散度(水汽辐合)形成最大中心。分析预报点上空的水汽变化特征具有 预报意义。7.3特大暴雨发生在中低层强不稳定区和高能舌内,发生前上游站的大气层结 很不稳定(K值达40 C或43 C),中低层能级很大(850hpa T。达72 C或69 C); 因此,根据系统的移动,分析上游站的层结变化和能量变化具有预报意义。7.4特大暴雨发生时,低层辐合明显,高层辐散强烈,雨量
26、中心与中尺度扰动 中心的移动一致。主要参考文献:1 、杨晓霞等连续冰雹天气物理量特征分析 气象.2000 (4) .52-532 、75.8暴雨研究会战领导小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暴雨研究报告.1977.3. 813 、卢福隆,谢伯华.“9061 ”闽西大暴雨过程分析.气象.1991. (11 ) .26-27Con trast An alysis betwee n twice RareTorren tialRain in the South of Shaa nxi prov inceZhao Shifa Wang Jun Zhou Junyuan Meng Min gxiaCheng LuZhou Dan Gao Li(Sha ngluo weatheroffice,Shaa nxiprovince 726000)AbstractThe main in flue ntialsystems,various physical featuresand satellite images weresyn the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办公效率提升的新思路区块链与供应链整合策略
- 提高护理管理者培训效果方案
- 创新驱动医疗器械的发展策略研究
- 绢伞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粒子加速器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年产5万吨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显示、记录仪表零件、附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粉末冶金齿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观赏植物培育服务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启动电抗器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培训胶片课件
- “四不伤害”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课件
- 阿特拉斯空压机保养课件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3年版
- 幼儿园中班语言《小兔子开铺子》课件
- 公司面谈表模板
-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课件25张
- 超声诊断学:局灶性肝病(肝脏占位性病变)
- GB∕T 5019.8-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 延期还款申请表
- OSN9800光传输网络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