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含义“ality”源于古希腊语“a”,本意“面具”包含两层意思:1.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各种言行。“外壳”2.“面具”背后掩盖着的自我。的“内在品质”二、的一般概念是一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特有整合是一种动力组织,内隐的身心系统内,决定的思想和行为(奥尔波特)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发生在身上的人际过程(伯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珀文)三、特征(1)的整体性由多种成分康的重要指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的整体性是心理健(2)的稳定性的跨时间持续性的跨情境一致性的独特性(3)不同的遗传、生活与教育环境形成独特的心理特
2、点(4)的是性的人所特有的。过程化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四.研究的主要途径(1)的临床研究优点:对现象和人的整体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局限:不能在条件下验证(2)的相关研究优点:寻找差异与特征的关系局限:信息在真实性和确切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实验研究(3)优点:对变量研究而揭示因果关系局限:难以对变量严格五、研究的具体方法1、资料收集。在研究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从而了解、判定一个人的特征及其发展特点。鉴于研究的复杂性,在收料时往往覆盖面较大,对此,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洛克( Block)将资料的来源分为L、0、T、S四种类型。1)L (life)资料
3、。指如个人的信件、的生活史资料,用以了解的生活经历。生活史资料包括很多具体内容,比、等。一般认为,L资料能够提供大量的比较客观的个人信息。2)0(observation)资料。指由一些观察者对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可以是一些描述,也可以是一些等级评定。这些观察者可以是研究者,也可以是熟悉被评定人的人,比如朋友等。的父母、3)T (test)资料。指通过一些测试或实验程序,获得被试在测试中或实验情景里的一系列的反应。通常这些测试、 实验有着严格的措施、严密的步骤以及系统的评价方法。4)S(self-report)资料。即自我报告资料,这类信息主要来自一些自陈式问卷和量表测量。这类资料的特点是,
4、信息都是由当事人通过对的评判而得出的,这类资料能够快速大量地获得,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可能存在自我美化、自我保护的需要,其信息的真实性、确切性可能会存在问题。五、研究的具体方法2、研究验证。心理学发展至今,实验。各种领域、各种心理现象提出了很多的具体研究方法。1)可以运用各种有效的,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准确精密的把握。实验室实验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策略,加以严格的操控和实施。2)现场研究。即在人们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情景中,对研究对象所包含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这一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取得实际生活中众多心理现象的第征,会给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3)准实验研究。资料,但由于现场环境复杂、
5、多变的特这一研究设计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坎贝尔和库克提出的。传统的实验存在的日益凸显的局限性和现场研究的性,准实验研究设计应远而生。这一方法不苛求实验的精确,但又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适合许多研究领域。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在近几十年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实验设计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五、研究的具体方法n实验法(n访谈法n问卷、准实验、现场研究)法n测验法(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 MMPI)、卡特尔16PF主题统觉测验( TAT)等。)特质测试、罗夏墨迹测验、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生平(1856-1939)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在治疗精神的实践产生,强调
6、无意识过程 分析本能冲动与规范的及压抑现象 分析与解释结构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驱力推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是“力比多”n(libido)。来源于生物体内的固有能量与有关当力比多积聚会导致紧张,寻求途径人类有两类最基本的性本能:能量,否则造成疾病n生的本能本能和生存本能nn死的本能派生出的、破坏、等行为n转向机体内部:自责、自罚、自虐、自伤、n转向机体外部:、谋杀n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二)心理欲念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口唇期( 0-1.5岁)摄入-获得 吸吮-坚韧 撕咬-破坏 吐出-排斥 紧闭-拒绝第二个阶段:期(1.5-3岁)学会排泄过程,使之符合要求,体验纪律第三个阶段:性器期(3-6岁)了解
7、两与差异。易发生利比多停滞而导致许多行为问题,即“固着”。涉及爱、恨、内疚、嫉妒、恐惧等情绪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时期获得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第五个阶段:生殖期(青少年期) 两性意识萌动,以、繁衍后代为目的。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三、结构学说(一)精神层次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 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前意识:借助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潜意识:受到压抑或遗忘的情绪、欲望和,无法进入意识和理性层面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二)结构本我(id) :原始的(的“引擎”)。 包含生存需要的基本欲念、冲动和生原则(唯乐原则)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的源泉。自我(ego):可执
8、行思考、感觉、或记忆部分。自我来源于本我,服务于本我,力图使本我在安全的时间、以安全的方式得到满足。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理想部分。道德规范内化。努力追求完美而不。随超我发展行动由自我决定。遵循道德原则。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防御机制自我缓解焦虑的防卫功能,用防卫机制来降低焦虑1、压抑将意识不能接受的欲念、情感、冲动和记忆激起焦虑、威胁或令人痛苦的念头放逐到潜意识中2、个人潜意识地否认某种痛苦现实或重新解释与己有关的痛苦事实,以减少内心焦虑和痛苦3、移情(转移)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以减轻心理痛苦4、自居(认同)通过攀附别人来提高5、升华的价值感,以他人
9、的光彩荣耀将受挫的欲望以积极的、可被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防御机制6.投射将潜意识的想法归为他人,以免除自责的痛苦7. 合理化给的行为赋予合理、正当的理由,以减缓心理焦虑酸葡萄作用8.反向甜柠檬作用为防范威胁性的行为,不让真实欲望被表达出来,以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浓烈的爱掩饰心中的恨9. 退行个人的行为退回较不成10.补偿阶段中去,采用不恰当行为回应,以减轻内心的焦虑通过培养好的和正向的特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与弱点11. 幽默以幽默的语言或行动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制到
10、潜意识里去作用。的意识中排除抑n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n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在创伤情境下的想”,当作它根本没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 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n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如不合规范或具有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心理上的焦虑。n退行是指一种反成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现象。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n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
11、蹊径用符合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第三节新精神分析的理论一、艾里克森心理的学说同一性与同一性1.自我对健康成长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3.4.心理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发展过程经历八个阶段,即心理解决标志前阶段向后阶段的转化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二)心理阶段发展阶段(人生发展八大心理)品质希望不品质恐惧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1-3岁3-6岁6-11岁12-20岁20-24岁25-65岁65-2.性对和怀疑自控与意志力方向和目的勤奋感忠诚爱普遍关心明智和完美无憾自我怀疑无价值感感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自我专注绝望与悲观沮丧3.主动性对内疚4.5.6.7.8
12、.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亲密对孤独(成人早期) 繁殖对停滞(成人中期)自我完善对绝望(老年)二、阿德勒的心理学(一)阿德勒的生平(1870-1937;奥地利)(二)阿德勒的主要观点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一个追求与他人和和睦相处的人个人希望与的主导位的选择与理想相一致的人是追求优越,人具有寻求优越的,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自卑感是推动人获取成就主要动力,具有创造性自我概念二、阿德勒的心理学1、自卑感自卑感是发展的动力,它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2、寻求优越,克服自卑感每个人生来就有追求卓越的基本3、创造性自我,包括由自卑感追求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中的自由成分,促使在能够选择的生活风格和
13、追求目标之间生活风格是在其环境中表现的独特生活形态4.人的本性具有人们具有的-支配型:倾向:和谐生活和渴望美好;对自卑感的根本补偿有四种类型:别人;索取-依赖型:倾向索取;回避-逃避型:回避问题或碌碌无为避免失败利益型:正确的,以有益于方式解决问题三、霍尼的理论(一)凯伦霍尼的生平(1885-1952;德国)1. 主要观点和力量对差异的作用大于生物学因素v经历决定其是否产生怎样的心理2. 神经症的形成(1)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基本敌意:父母对孩子的需要表现冷淡和敌意,孩子受挫折可能导致神经症v基本焦虑:在基本敌意环境中体验到孤独和感三、霍尼的理论2、降低基本焦虑的策略(1) 对友爱和赞许的(2)
14、 对求助于人生伴侣的侣。症需要。这种人通常是为了获得爱和赞美。症需要。这种人需要依附于某个保护他们免遭危害并满足所有需要的伴(3)对狭隘生活圈子的症需要。这种人非常保守,为了避免失败而无所欲求。(4) 对权力的(5) 对剥削别人的症需要。这种人,蔑视弱小。症需要。这种人害怕别人占他的便宜,但把得到的好处视为理所当然。(6)对承认的症需要。这种人活着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标是获取威望。症需要。这种人活着是为了被人奉承与恭维,对他的评价与他们理想化的自我(7)对个人景仰的意向一致。他们的最高目他们希望别人(8)对抱负与个人成就的症需要。这种人对成名、发财、地位均有极大的,甚至不顾后果。(9)对和的
15、症需要。这种人极力回避对任何人承担责任,不愿意被任何事物。,不惜一切代价免受他人(10)对完善和完美无瑕的症需要。这种人力图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而对批评极为敏感。三、霍尼的理论1健康人与神经症的区别这些降低焦虑的策略是霍妮根据当时的背景所提出的,相比这些策略的具体内容,霍妮所提出的正常人和患者在这些策略上的不同理解和表现更值得我们注意。需要肯定的是:在上述罗列的策略和需要中,每个人都会用到,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需要。但是,正常人能够采用适宜的策略,自由灵活地追求这些需要的满足,并且适可而止,具有弹性和现实感。然而,患者则会把某一种特定需要视为生活的焦点,当作他的生活方式,成为他获得自身价值的唯一
16、途径。在满足需要的方法上,他们往往脱离实际、永不满足,甚至以损害其他需要的满足为代价来追求“唯一”的需求。神经症患者把这种单一的需要满足作为对付基本焦虑的方法,由此其他需要就,所带来的基本焦虑就越发强烈,为了应对更强的焦虑,神经症患者把所有希望再一次更深刻地寄予这种单一的需要中,如此循环往复,不能自拔,以至于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导致神经症的形成。2、人际交往方式1.趋向人的活动对爱情和赞许的需要。通过压抑的敌意、需要以降低焦虑感2.人的活动对权力、对剥削他人、对威信和对个人成就的需要3.避开人的活动对自立、对、对完美和完善的需要三、霍尼的理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正常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紧密神经症
17、患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分离,会产生理想化自我意象,把理想自我当作现实自我,无法理解和认识现实自我过度的自我优越感(自欺欺人)四、荣格的分析心理学n荣格主要生平(1875-1961;n分析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心理学家)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了思想、情感和行为n功能要使能调节与,使之适应自然和环境n(精神、心灵)由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组成n四、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1.意识结构说个人心中唯一被2.个人无意识直接知晓的部分。如能察觉到的记忆、思维、情绪等储存着幻想的经历,包括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个人无意识中对生活的特性为情结四、荣格的分析心理学3. 集体无意识n在人类心灵最深
18、处,拥有n人类发展过程的沉淀物。n集体无意识处于和意识的共同基底最低层面具:自我在公开场合的外在表现nn阿尼玛(n阿尼姆斯(内部形象):基质,精神中带有女性特质内部形象) :阳性基质、女性精神中带有特质n暗影:人身上存在的动物性特性n自身(集体无意识整和整合的追求):在精神中协调整合各组成部分,是人对的和谐、完思维和情感是理性机能。感觉和直觉是非理性机能类 型n思维外向型按规则办事,客观冷静,但固执己见情感外向型容易动感情,尊重权威和传统。爱交际感觉外向型追求,适应强。追求新经验,情感浅薄直觉外向型凭预感决定,不依据事实,好改变主意思维内向性独处愿望强烈,离群索居。但适应性差,智力高情感内向型
19、感情丰富敏感。对别人感情和意见无动于衷感觉内向型受情境影响做决定,不关心他人,艺术性强直觉内向型偏执,喜欢做白日梦,观点古怪,以内部经验指导的生活五、艾森克特质理论(一)艾森克的生平(1916-1997;德国)(二)艾森克的主要观点维度是测量的依据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等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性格是意志系统、气质是情绪系统、智力是认知行为系统、体格是外貌和神经内腺的禀赋系统维度: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类型第四节行为理论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8-1958;美国)一、主要观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stimul
20、us)反应(Response)的公式环境因素是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第四节行为理论n二、格思里的联结学习理论n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n动作反应:个别肌肉的动作n行为反应:一系列肌肉动作的动作复合体n学习是刺激要素和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n强调相邻刺激-反应的联结(邻近学习)第四节行为理论三、米勒的刺激反应的理论1. 米勒的主要观点2.学习四要素(1) 内驱力(2) 线索(3)反应(4) 强化(奖赏)3.儿童期的四个关键性训练喂食、大小便训练、早期性教育、情绪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
21、性条件反射1、经典性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n在一定刺景中,的某种操作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n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其形成的规律是相同的共同点是需要强化n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是通过主动的操作活动而得到强化,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则是地接受条件刺激进而得到强化,应该指出,这种主动操作和接受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只具有相对意义条件反射理论一、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理论n强
22、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条件反射:在巩固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条件反射n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理论n定时距强化: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做出的反应进行强化n定比率强化:只有当有机体做出一定量的反应后才能得到强化n变时距强化:有机体在一定变化的时间间隔结束后受到强化,每次的时间间隔 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n变比率强化:与定比强化一样,也与反应相关.比率变化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第五节 奥尔波特与卡特尔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一)特质的一般概念特质:一个人具有持久与稳定的行为倾向。强调个别差异和的整体功能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应该具备能够代表生活总体的测量,即特质;特
23、质是的基本单元特质不仅是已形成的,而且也是正在形成的东西。可通过观察人的行为表现而推断特质能主动激发和引导行为使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指向性第五节 奥尔波特与卡特尔特质理论特质及其类型是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共同特质:在同一特质形态下,多数人都具有的特质。分为表现特质和态度个人特质: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枢纽特质:其渗透于整个,弥漫于行为的各个方面中心特质:相当概况的、具有一般意义的倾向,渗透性弱于枢纽特质次要特质:与习惯、态度密切相关,作用于某个更为狭窄的范围,不太为人注意第五节 奥尔波特与卡特尔特质理论健康人的自我统一体具有机能性,不断自我调节和发展。奥尔波特提出健康具有六
24、个特点:活动方面也颇为积极。1自我广延的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他们有许多朋友和,并且在政治、或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他们具,能够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具有积极的意象,即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对乐观的态度。4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希望的那样。这种人情境与顺应情境都极为明白,是“明白人”而不是“糊涂人”。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明确。他们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知道如何,如何与别人之间的差别。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奥尔波特认为这种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性质的,、哲学、信仰、生活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一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49第五节 奥尔波特与卡特尔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主要观点结构的基本元素是特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科研个人总结
- 质量工程师年度工作方案模板
- 【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铁路安全法规课件
- 感恩学校教育活动方案模板
- 2025年院学生会演讲稿
- 2025年中国胰岛素泵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个人工作方案模板
- 2022-2027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钱学森课件教学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林业新质生产力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机遇研判报告
- 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胫骨平台骨折的外科治疗 - 张国博课件
- 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控机制研究
-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档案建设
- 国际药品代理协议书范本
- 油料保管员面试题库及答案
- 水泵知识培训课件
- 洪山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英语试卷(含标答)
- 输液反应应急及处理流程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教学设计 教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